《白毛茶加工技术规程》(报批稿)编制说明

上传人:木92****502 文档编号:108174736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6.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白毛茶加工技术规程》(报批稿)编制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白毛茶加工技术规程》(报批稿)编制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白毛茶加工技术规程》(报批稿)编制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白毛茶加工技术规程》(报批稿)编制说明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白毛茶加工技术规程》(报批稿)编制说明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白毛茶加工技术规程》(报批稿)编制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毛茶加工技术规程》(报批稿)编制说明(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白毛茶加工技术规程地方标准编制说明(报批稿)一、标准制定背景及任务来源1任务来源根据广东省财政厅关于下达2017年度省农业标准化专项资金的通知(粤财农201766号)文,将白毛茶加工技术规程列入地方标准制定计划。该项目由广东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管理,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韶关市农业科技推广中心、乐昌市沿溪山茶场有限公司、庆云镇农村合作社、广东丹霞天雄茶叶有限公司、仁化红山镇富农茶叶专业合作社联合制定和起草。2背景白毛茶是产于广东韶关地区的一种烘青绿茶,具有外形壮实、满披银毫、香气高长、滋味纯爽的品质特征,是广东省少数几种被列入中国茶经的历史名茶之一。但由于产区内茶叶加工原料、设备、技

2、术等缺乏规范,导致白毛茶品质质量不稳定,产品良莠不齐,拉低了白毛茶的整体质量,从而影响了白毛茶的知名度、销售价格及销售量,这不仅损害了茶农、茶企的利益和生产积极性,同时阻碍了白毛茶的产业化发展。目前只有地理标志产品 仁化白毛茶和地理标志产品 沿溪山白毛尖2个广东省地理标志产品的地方标准,未见对白毛茶产区所有白毛茶(绿茶)产品进行加工技术规范的标准。因此,研究制定白毛茶加工技术规程的地方标准,可以填补相关标准空白,有利于进一步规范白毛茶的生产加工,保证产品质量安全,稳定和提高我省白毛茶品质,促进白毛茶产业的良性发展,推动产业兴旺,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大而现实的意义。二、主要工作过程标准立项任务下

3、达后,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牵头,组织韶关市农业科技推广中心、乐昌市沿溪山茶场有限公司、庆云镇农村合作社、广东丹霞天雄茶叶有限公司、仁化红山镇富农茶叶专业合作社从事茶叶研究和生产的专家组成制标小组,负责标准的研究制定工作。1标准起草过程制标小组按照标准的制定工作程序开展工作。先后到韶关市仁化县、乳源县、乐昌市等广东省内的白毛茶生产企业开展调研,了解企业在栽培品种、加工设备、加工技术、产品的情况,并对企业产品抽样审评。同时开展相关标准的检索查新工作,收集、查阅了与绿茶品质要求相关的国家标准GB/T 14456.1-2017绿茶 第1部分:基本要求、国家标准GB/T 14456.2-2018

4、绿茶 第2部分:大叶种绿茶、国家标准GB/T 14456.3-2016绿茶 第3部分:中小叶种绿茶;烘青绿茶加工技术相关的行业标准SB/T 10168-1993闽烘青绿茶、地方标准DB35/T 148.6-2001绿茶标准综合体 绿茶(烘青)初制加工技术规范(福建)、地方标准DB51/T 721-2007烘青茶加工技术规程(四川);茶叶生产加工条件相关的国家标准GB/T 32744-2016茶叶加工良好规范、行业标准GH/T 1077-2011茶叶加工技术规程;茶叶包装相关的国家标准GB 4806.8-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纸和纸板材料及制品、行业标准SB/T 10035茶叶销售

5、包装通用技术条件;广东白毛茶地理标志产品相关的地方标准DB44/T 1687-2015地理标志产品 仁化白毛茶(广东)、地方标准DB44/T 729-2010地理标志产品 沿溪山白毛尖(广东);其他地区的白毛茶加工技术相关的地方标准DB45/T 827-2012开山白毛茶生产技术规程(广西)等资料。依据调研所掌握的实际生产情况与相关文献材料,起草了白毛茶加工技术规程的征求意见稿。2征求意见过程2018年11月初,由工作组牵头负责通过邮寄等方式公开征求意见,共向20个有关行业单位、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及有代表性的标准利益方发函征求意见。截至18年12月底,本次征求意见共收到17家单位的95条意见,

6、最终84条采纳,11条未采纳。3审定情况2019年1月14日,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在广州主持召开了白毛茶加工技术规程地方标准专家审定会。来自华南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暨南大学、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的专家听取了制标小组的汇报,审阅了相关材料,经质询和讨论,提出了21条修改建议,并一致认为白毛茶加工技术规程标准技术路线合理,制标工作科学严谨,技术方法正确,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符合当前该领域的技术水平和发展方向,将规范我省白毛茶的生产加工。建议修改完善后报批。4报批情况制标小组根据审查意见对标准送审稿作了修改和完善,于2019年1月形成标准报批稿、编制说

7、明及其它相关文件,报至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三、标准编制原则和主要技术内容确定的依据1标准编制原则本标准根据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中与白毛茶加工相关的加工场所、设备和工具以及人员卫生管理引用国家标准GB/T 32744茶叶加工良好规范。白毛茶产品的包装材料要求引用国家标准GB 4806.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纸和纸板材料及制品和行业标准SB/T 10035茶叶销售包装通用技术条件。白毛茶产品包装的标签、标识材料要求引用国家标准GB 77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本标准中的加工技术指标通过调研、实测、分析、协

8、商确定。2主要技术内容本标准规定了白毛茶及加工工艺的术语和定义、鲜叶原料、加工条件、加工技术以及质量管理。3主要技术内容确定的依据1)术语和定义 为明确标准的适用范围,本标准对白毛茶做出了定义,避免白毛茶和广东南昆山毛叶茶(又称白毛茶)的混淆。2)加工工艺指标 白毛茶的加工工艺流程为鲜叶摊放杀青摊凉回潮揉捻解块初烘摊凉复烘拣剔筛分拼配,其中各工艺指标的确立主要依据:白毛茶的品质特点、多数企业现有的加工设备及生产能力、传统工艺技术、现有产品容易出现的品质缺陷、与品质稳定性相关的重要技术参数。白毛茶生产中,大部分企业使用摊青槽鼓风摊放,少部分使用水筛或竹簾进行自然摊放,因此在摊放工艺中,确立了自然

9、摊放和专用设备摊放的茶青摊放厚度指标,其中自然摊放厚度为3-5cm,专用设备摊放厚度为10-15cm,该指标主要依据摊放设备的工作特点、工作效率、摊放的最佳时间范围、技术经验和生产验证等综合确立的。白毛茶最常用的杀青设备为滚筒连续杀青机和瓶式杀青机,因此,在本标准中确立了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型号杀青机的杀青温度和投叶量。滚筒连续杀青机杀青时长为维持叶温8085持续23min,瓶式杀青机为56min;杀青投叶量,连续滚筒杀青机50型5070kg/h,60型7090kg/h,70型90120kg/h,80型120150kg/h;瓶式杀青机90型58kg,110型1215kg。主要依据白毛茶的品质形成

10、特点、不同设备的工作效率等。白毛茶的揉捻投叶量总体以揉桶容量的9095%、手压紧实为宜;具体而言,45型揉捻机每筒投叶量为15 kg17 kg,55型投叶量为35 kg38 kg,65型投叶量为65 kg70 kg。白毛茶最常用的烘干设备为链板式烘干机,因此,在本标准针对此类设备确立烘干参数。标准中链板式烘干机的转速分别通过档位和转速标出以便在不同型号烘干机的具体实施。四、与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关系本标准严格执行标准化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引用文件符合现行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要求,现行有效。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

11、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引用标准的标准号和标准名称如下:GB 4806.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纸和纸板材料及制品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SB/T 10035 茶叶销售包装通用技术条件GB/T 32744 茶叶加工良好规范五、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本标准在起草及审查过程中没有发生重大分歧意见。六、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建议本标准发布实施后由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组织,由本标准起草小组承担标准的宣贯工作,采取举办标准宣讲培训班、起草小组深入白毛茶生产企业进行具体指导等措施,以保证新标准尽快、顺利实施。白毛茶加工技术规程地方标准起草小组2019年1月17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