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茶园生态管理技术良好规范》(报批稿)编制说明

上传人:木92****502 文档编号:108174734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茶园生态管理技术良好规范》(报批稿)编制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广东茶园生态管理技术良好规范》(报批稿)编制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广东茶园生态管理技术良好规范》(报批稿)编制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广东茶园生态管理技术良好规范》(报批稿)编制说明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广东茶园生态管理技术良好规范》(报批稿)编制说明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茶园生态管理技术良好规范》(报批稿)编制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茶园生态管理技术良好规范》(报批稿)编制说明(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省地方标准广东茶园生态管理技术良好规范(报批稿)编制说明一、任务来源当前我省茶园仍然以单一种植模式为主,整个茶园生态系统物种单一,加之不合理的肥水管理措施,导致多数茶园生态环境恶化,土壤肥力下降,病虫害高发,导致产量和品质下降,严重影响了茶园效益,因此,急需要在我省茶园推广生态种植管理模式。建设生态茶园是提升我省茶产业在全国地位的有效方法。我省茶园面积不足全国茶园总面积的2%,种植规模和产量都无法与其他产茶大省竞争。但是我省地处南亚热带,雨水丰富、热量充足,物种丰富,茶区自然生态环境优良,适宜建设生态茶园。统一生态茶园建设标准,大力发展生态茶园建设,是提升我省茶产业在全国乃至世界茶产业地位

2、的有效方法。规范茶园生态管理技术是我省生态茶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目前我省生态茶园建设混乱,缺乏相应标准和监管机构,导致了水平参差不齐,严重影响了生态茶园的形象,急需要出台相应标准。同时,福建、江苏等产茶省已制定有关地方标准,我省也需尽快制定相应标准,加快生态茶园建设步伐。为了规范我省生态茶园管理技术,确保我省生态茶产业的健康发展,提升我省茶产业的竞争力,我单位于2017年9月初向广东省质监局、广东省财政厅、广东省农业厅提出申请,要求制订广东省地方标准广东茶园生态管理技术良好规范,此举得到了广东省质监局、广东省财政厅、广东省农业厅的支持,于是2018年5月下达了“广东茶园生态管理技术良好规范”制

3、标任务,我单位随成立本标准编写组,开展广东茶园生态管理技术良好规范的编制工作,组织熟悉茶园管理、生态管理等方面的专家,广泛收集材料,起草了广东茶园生态管理技术良好规范的初稿,编制组内人员修改、汇总后再形成征求意见稿。二、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技术指标的依据(一)标准制定的一般原则 1、坚持科学性、先进性、经济性和实用性原则。 2、贯彻国家推进生态建设的方针政策,突出茶园生态系统稳定性,做到既符合国情,又与国际接轨,产品达到无污染、安全、优质的要求。 3、按照GB/T1.1-2000的规定编写标准。(二)标准中具体指标的确定原则 1、能准确的反映生态茶园的定义和内涵。2、能准确的反映生态茶园建设过程

4、相关的定性和定量指标。3、能较全面地反映生态茶园建设各个环节的技术控制标准。4、能够以数量形式描述的指标尽量采用量化指标,以增加指标的可操作性。5、能把有可持续发展及无污染的理念贯穿于标准的全过程。三、标准编制的主要内容本标准以现有的国家标准和国家行业标准为基础,并按照GB/T1.1规定的格式编写。本标准主要针对我省茶园生态管理技术提出规范性的基本要求,包括茶园选址与生态规划、植物品种搭配与茶树种植、水土保持管理、土壤生态管理、病虫害防控、生态茶园等级划分等。本标准适用于我省生态茶园建设。主要包含以下技术要点: (一)分析我省及国内外现有茶园管理技术,筛选适宜的生态管理技术。调查国内外生态茶园

5、建设现有主要技术手段,结合生态学原理和我省茶区气候环境等生态条件,分析并筛选适合我省粤东、粤西、粤北茶区茶园生态管理相关技术。总结适宜我省气候和种植习惯的生态管理技术,建立相关技术规程,并进行示范推广。(二)可控生态因子分析与技术标准制定。在茶园选址与生态规划、植物品种搭配与茶树种植、水土保持管理、土壤生态管理、病虫害防控等技术领域,分析可能对茶园生态系统造成影响的主要生态因子指标,结合我省气候环境特点和前期调查及试验的结果,对各因子的调控指标值给出推荐限定范围,制定生态管理技术标准。四、 工作简况(一) 资料收集在标准编制过程中, 起草工作组收集了以下资料:GB/T 6920 水质 pH值的

6、测定 玻璃电极法GB/T 7467 水质 六价铬的测定 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GB/T 7468 水质 总汞的测定 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eqv ISO 5666-1-5666-3)GB/T 7475 水质 铜、锌、铅、镉的测定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neq ISO/DP 8288)GB/T 7484 水质 氟化物的测定 离子选择电极法GB/T 7485 水质 总砷的测定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GB/T 7486 水质 氰化物的测定 第一部分:总氰化物的测定GB/T 11898 水质 游离氯和总氯的测定 N,N-二乙基-1,4-苯二胺分光光度法GB/T 16488 水质 石油类和动植物

7、油的测定 红外光度法GB/T 15262 环境空气 二氧化硫的测定 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GB/T 15432 环境空气 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 重量法GB/T 15433 环境空气 氟化物的测定 石灰滤纸氟离子选择电极法GB/T 15434 环境空气 氟化物质量浓度的测定 滤膜氟离子选择电极法GB/T 15435 环境空气 二氧化氮的测定 Saltzman法GB/T 17134 土壤质量 总砷的测定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GB/T 17136 土壤质量 总汞的测定 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17137 土壤质量 总铬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17138 土壤质

8、量 铜、锌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17141 土壤质量 铅、镉的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NY/T 395-2000 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 采样技术和pH值的测定NY/T 396-2000 农田水源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 采样技术NY/T 397-2000 农田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 采样技术GB/T 5009.12 食品中铅的测定GB/T 5009.13 食品中铜的测定GB/T 23204 茶叶中519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LY/T 1237-1999 土壤有机质的测定 硫酸-重铬酸钾氧化-外加热容量法LY/T 1228-1999 土壤全氮

9、的测定 半微量开氏法DB51/T 1875-2014 土壤碱解氮的测定 碱解扩散法LY-T 1233-1999土壤有效磷的测定 盐酸-氟化铵浸提,钼锑抗比色法LY-T 1236-1999土壤速效钾的测定 乙酸铵浸提,火焰光度法(二)标准的起草1、 2017年5 2017年7月, 项目组完成标准的前期预研工作,主要对国内以及国际国外标准组织或机构关于生态茶园建设标准的现状和问题进行调研和分析。2、2017年8月, 项目组召开会议,正式启动了 广东生态茶园建设规范标准的编制工作。 会议明确了标准编制的基本思路和计划进度安排,组建标准起草工作组。3、2017年9月2018年 4 月,起草组完成资料收

10、集、翻译及分析研究工作, 确立了标准的基本技术内容, 形成工作组讨论稿第一稿。4、2018 年5月2018 年8月, 起草组分别召开了 10 余次内部讨论会,对标准草案稿逐条进行了梳理和修改,形成了征求意见稿。5、2018 年9月2018 年12月, 起草组发送征求意见稿到46个单位数。收到征求意见稿后,回函的单位有 36 个,其中回函并有建议或意见的单位数22 个。共收集到修改意见82条,其中采纳或部分采纳82条。修改后形成送审稿。6、2019年1月14日,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在广州组织召开了“广东茶园生态管理技术良好规范”广东省地方标准的审定会。参加这次标准审定会的人员有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农产品

11、质量安全监管处黄伟均副调研员、张志平主任科员,标准审定专家和标准起草的主要成员。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黄伟均副调研员主持了会议,标准审定专家组由曹藩荣、苏新国、杨子银、李敦松、莫测辉共5人组成,与会人员一致推选曹藩荣为标准审定专家组组长。专家组对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承担和起草的广东省农业地方标准广东茶园生态管理技术良好规范(送审稿)进行了审议。专家组听取了起草单位的汇报,审阅了有关资料,对标准的格式和内容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审查和充分讨论,专家组一致认为:标准编制单位做了大量工作,在广泛搜集、整理国内有关技术的科研与生产经验,认真验证各项技术指标并广泛征求同行专家意见的基础上,

12、首次提出了广东茶园生态管理技术良好规范。标准中有关的技术要求及相应的测定方法等符合当前国内该领域的技术水平和发展方向,编写方法符合规定。标准技术成熟,各项技术指标科学、先进、可操作性强。有效地引导我省茶叶生产向生态、优质、高效方向发展,增强我省茶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地方标准“广东茶园生态管理技术良好规范”的审定。建议制标单位根据专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对标准内容进一步修改完善,形成标准报批稿,作为我省推荐性地方标准报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予以发布、实施。五、与现行法律、法规和有关国家标准的关系 目前,国家层面尚没有生态茶园建设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国外主要产茶国亦未见相关标准的报道。国内部分产茶省份已经走在我省前面出台了适合当地的生态茶园建设地方标准,例如:福建省2013年发布了生态茶园建设与管理技术规范(DB51/T 1687-2013),江苏省2016年发布了生态茶园建设技术规范(DB32/T 2892-2016)。但是,我省至今还没有生态茶园建设相关标准,严重制约了我省生态茶园建设和茶产业的发展。本项目所涉及生态技术标准以广东自然环境条件为基础,推荐技术均是在本地具有较强适应性的落地技术,区别于其他省份,并且,拟建立茶园生态系统等级划分体系,对不同茶园的生态建设水平进行分级,更有利于促进我省生态茶园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