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直接液化法和煤液化的基础知识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8170466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直接液化法和煤液化的基础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煤直接液化法和煤液化的基础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煤直接液化法和煤液化的基础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煤直接液化法和煤液化的基础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煤直接液化法和煤液化的基础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煤直接液化法和煤液化的基础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直接液化法和煤液化的基础知识(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煤直接液化煤直接液化,煤液化方法之一。将煤在氢气和催化剂作用下通过加氢裂化转变为液体燃料的过程。因过程主要采用加氢手段,故又称煤的加氢液化法。沿革煤直接液化技术早在19世纪即已开始研究。1869年,M.贝特洛用碘化氢在温度270下与煤作用,得到烃类油和沥青状物质。1914年德国化学家F.柏吉斯研究氢压下煤的液化,同年与J.比尔维勒共同取得此项试验的专利权。1926年,德国法本公司研究出高效加氢催化剂,用柏吉斯法建成一座由褐煤高压加氢液化制取液体燃料(汽油、柴油等)的工厂。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德国由煤及低温干馏煤焦油生产液体燃料,1938年已达到年产1.5Mt的水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总生产能力

2、达到4Mt;1935年,英国卜内门化学工业公司在英国比灵赫姆也建起一座由煤及煤焦油生产液体燃料的加氢厂,年产150kt。此外,日本、法国、加拿大及美国也建过一些实验厂。战后,由于石油价格下降,煤液化产品经济上无法与天然石油竞争,遂相继倒闭,甚至实验装置也都停止试验。至60年代初,特别是1973年石油大幅度提价后,煤直接液化工作又受到重视,并开发了一批新的加工过程,如美国的溶剂精炼煤法、埃克森供氢溶剂法、氢煤法等。埃克森供氢溶剂法简称EDS法,为美国埃克森研究和工程公司1976年开发的技术。原理是借助供氢溶剂的作用,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将煤加氢液化成液体燃料。建有日处理250t煤的半工业试验装置。

3、其工艺流程主要包括原料混合、加氢液化和产物分离几个部分(图1)。首先将煤、循环溶剂和供氢溶剂(即加氢后的循环溶剂)制成煤浆,与氢气混合后进入反应器。反应温度425450,压力1014MPa,停留时间30100min。反应产物经蒸馏分离后,残油一部分作为溶剂直接进入混合器,另一部分在另一个反应器进行催化加氢以提高供氢能力。溶剂和煤浆分别在两个反应器加氢是EDS法的特点。在上述条件下,气态烃和油品总产率为5070(对原料煤),其余为釜底残油。气态烃和油品中 C1C4约占22,石脑油约占37,中油(180340)约占37。石脑油可用作催化重整原料,或加氢处理后作为汽油调合组分。中油可作为燃料油使用,

4、用于车用柴油机时需进行加氢处理以减少芳烃含量。减压残油通过加氢裂化可得到中油和轻油。 图一:溶剂精炼煤法简称SRC法,是将煤用溶剂制成浆液送入反应器,在高温和氢压下,裂解或解聚成较小的分子。此法首先由美国斯潘塞化学公司于60年代开发,继而由海湾石油公司的子公司匹兹堡米德韦煤矿公司进行研究试验,建有日处理煤50t的半工业试验装置。按加氢深度的不同,分为SRC和SRC两种。SRC-法(图2)以生产固体、低硫、无灰的溶剂精炼煤为主,用作锅炉燃料,也可作为炼焦配煤的粘合剂、炼铝工业的阳极焦、生产碳素材料的原料或进一步加氢裂化生产液体燃料。近年来,此法较受产业界重视。SRC-法用于生产液体燃料,但因当今

5、石油价格下降以及财政困难,开发工作处于停顿状态。两种方法的工艺流程基本相似。最初用石油的重质油作溶剂,在运转过程中以自身产生的重质油作溶剂和煤制成煤浆,与氢气混合、预热后进入溶解器,从溶解器所得产物有气体、液体及固体残余物。先分出气体,再经蒸馏切割出馏分油。釜底物经过滤将未溶解的残煤及灰分分离。SRC-法将滤液进行真空闪蒸分出重质油,残留物即为产品溶剂精炼煤(SRC);SRC-法则将滤液直接作为循环溶剂。固液分离采用过滤,设备庞大,速度慢。近年试验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脱灰法,操作条件:压力1014MPa、温度450480。以烟煤为原料,SRC-法可得约60溶剂精炼煤,尚有少量馏分油。SRC-法可

6、得10.4气态烃、2.7石脑油及24.1%中质馏分油和重质油。图二:氢煤法由美国戴纳莱克特伦公司所属碳氢化合物研究公司于1973年开发,建有日处理煤600t的半工业装置。原理是借助高温和催化剂的作用,使煤在氢压下裂解成小分子的烃类液体燃料。与其他加氢液化法比较,氢煤法的特点是采用加压催化流化床反应器(图3)。操作温度 430450,压力20MPa,煤速240800kg/(hm3),催化剂补充量每吨煤为0.231.4kg催化剂。在以上条件下,约520的C4馏分油产率可达干烟煤的4050(质量)。催化剂为颗粒状钼钴催化剂。利用反应器的特殊结构,以及适当的煤粒和催化剂颗粒大小的比例,反应过程中残煤、

7、灰分及气液产物,可以从反应器导出,而催化剂仍留于反应器内,为了保持催化剂活性,运转过程需排放少量已使用过的催化剂(每天约13),由反应器顶部再补加新催化剂。采用流化床反应器的优点是,可保持反应器内温度均匀,并可利用反应热加热煤浆。由反应器导出的液体产物可用石油炼制方法加工成汽油和燃料油。煤液化的基础知识煤炭液化技术煤炭液化是把固体煤炭通过化学加工过程,使其转化成为液体燃料、化工原料和产品的先进洁净煤技术。根据不同的加工路线,煤炭液化可分为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两大类:直接液化直接液化是在高温(400以上)、高压(10MPa以上),在催化剂和溶剂作用下使煤的分子进行裂解加氢,直接转化成液体燃料,再进

8、一步加工精制成汽油、柴油等燃料油,又称加氢液化。发展历史煤直接液化技术是由德国人于1913年发现的,并于二战期间在德国实现了工业化生产。德国先后有12套煤炭直接液化装置建成投产,到1944年,德国煤炭直接液化工厂的油品生产能力已达到423万吨/年。二战后,中东地区大量廉价石油的开发,煤炭直接液化工厂失去竞争力并关闭。70年代初期,由于世界范围内的石油危机,煤炭液化技术又开始活跃起来。日本、德国、美国等工业发达国家,在原有基础上相继研究开发出一批煤炭直接液化新工艺,其中的大部分研究工作重点是降低反应条件的苛刻度,从而达到降低煤液化油生产成本的目的。目前世界上有代表性的直接液化工艺是日本的NEDO

9、L工艺、德国的IGOR工艺和美国的HTI工艺。这些新直接液化工艺的共同特点是,反应条件与老液化工艺相比大大缓和,压力由40MPa降低至1730MPa,产油率和油品质量都有较大幅度提高,降低了生产成本。到目前为止,上述国家均已完成了新工艺技术的处理煤100t/d级以上大型中间试验,具备了建设大规模液化厂的技术能力。煤炭直接液化作为曾经工业化的生产技术,在技术上是可行的。目前国外没有工业化生产厂的主要原因是,在发达国家由于原料煤价格、设备造价和人工费用偏高等导致生产成本偏高,难以与石油竞争。工艺原理煤的分子结构很复杂,一些学者提出了煤的复合结构模型,认为煤的有机质可以设想由以下四个部分复合而成。第

10、一部分,是以化学共价键结合为主的三维交联的大分子,形成不溶性的刚性网络结构,它的主要前身物来自维管植物中以芳族结构为基础的木质素。第二部分,包括相对分子质量一千至数千,相当于沥青质和前沥青质的大型和中型分子,这些分子中包含较多的极性官能团,它们以各种物理力为主,或相互缔合,或与第一部分大分子中的极性基团相缔合,成为三维网络结构的一部分。第三部分,包括相对分子质量数百至一千左右,相对于非烃部分,具有较强极性的中小型分子,它们可以分子的形式处于大分子网络结构的空隙之中,也可以物理力与第一和第二部分相互缔合而存在。第四部分,主要为相对分子质量小于数百的非极性分子,包括各种饱和烃和芳烃,它们多呈游离态

11、而被包络、吸附或固溶于由以上三部分构成的网络之中。煤复合结构中上述四个部分的相对含量视煤的类型、煤化程度、显微组成的不同而异。上述复杂的煤化学结构,是具有不规则构造的空间聚合体,可以认为它的基本结构单元是以缩合芳环为主体的带有侧链和多种官能团的大分子,结构单元之间通过桥键相连,作为煤的结构单元的缩合芳环的环数有多有少,有的芳环上还有氧、氮、硫等杂原子,结构单元之间的桥键也有不同形态,有碳碳键、碳氧键、碳硫键、氧氧键等。从煤的元素组成看,煤和石油的差异主要是氢碳原子比不同。煤的氢碳原子比为0.21,而石油的氢碳原子比为1.6,煤中氢元素比石油少得多。煤在一定温度、压力下的加氢液化过程基本分为三大

12、步骤。(1)、当温度升至300以上时,煤受热分解,即煤的大分子结构中较弱的桥键开始断裂,打碎了煤的分子结构,从而产生大量的以结构单元为基体的自由基碎片,自由基的相对分子质量在数百范围。(2)、在具有供氢能力的溶剂环境和较高氢气压力的条件下、自由基被嘉庆得到稳定,成为沥青烯及液化油分子。能与自由基结合的氢并非是分子氢(H2),而应是氢自由基,即氢原子,或者是活化氢分子,氢原子或活化氢分子的来源有:煤分子中碳氢键断裂产生的氢自由基;供氢溶剂碳氢键断裂产生的氢自由基;氢气中的氢分子被催化剂活化;化学反应放出的氢。当外界提供的活性氢不足时,自由基碎片可发生缩聚反应和高温下的脱氢反应,最后生成固体半焦或

13、焦炭。(3)、沥青烯及液化油分子被继续加氢裂化生成更小的分子。工艺过程直接液化典型的工艺过程主要包括煤的破碎与干燥、煤浆制备、加氢液化、固液分离、气体净化、液体产品分馏和精制,以及液化残渣气化制取氢气等部分。氢气制备是加氢液化的重要环节,大规模制氢通常采用煤气化及天然气转化。液化过程中,将煤、催化剂和循环油制成的煤浆,与制得的氢气混合送入反应器。在液化反应器内,煤首先发生热解反应,生成自由基“碎片”,不稳定的自由基“碎片”再与氢在催化剂存在条件下结合,形成分子量比煤低得多的初级加氢产物。出反应器的产物构成十分复杂,包括气、液、固三相。气相的主要成分是氢气,分离后循环返回反应器重新参加反应;固相

14、为未反应的煤、矿物质及催化剂;液相则为轻油(粗汽油)、中油等馏份油及重油。液相馏份油经提质加工(如加氢精制、加氢裂化和重整)得到合格的汽油、柴油和航空煤油等产品。重质的液固淤浆经进一步分离得到重油和残渣,重油作为循环溶剂配煤浆用。 煤直接液化粗油中石脑油馏分约占1530,且芳烃含量较高,加氢后的石脑油馏分经过较缓和的重整即可得到高辛烷值汽油和丰富的芳烃原料,汽油产品的辛烷值、芳烃含量等主要指标均符合相关标准(GB17930-1999),且硫含量大大低于标准值(0.08),是合格的优质洁净燃料。中油约占全部直接液化油的5060,芳烃含量高达70以上,经深度加氢后可获得合格柴油。重油馏分一般占液化

15、粗油的1020,有的工艺该馏分很少,由于杂原子、沥青烯含量较高,加工较困难,可以作为燃料油使用。煤液化中油和重油混合经加氢裂化可制取汽油,并在加氢裂化前进行深度加氢以除去其中的杂原子及金属盐。工艺特点(1)液化油收率高。例如采用HTI工艺,神华煤的油收率可高达6368;(2)煤消耗量小,一般情况下,1吨无水无灰煤能转化成半吨以上的液化油,加上制氢用煤,约34吨原料产1吨液化油。(3)馏份油以汽、柴油为主,目标产品的选择性相对较高;(4)油煤浆进料,设备体积小,投资低,运行费用低;(5)反应条件相对较苛刻,如德国老工艺液化压力甚至高达70MPa,现代工艺如IGOR、HTI、NEDOL等液化压力也达到1730MPa,液化温度430470;(6)出液化反应器的产物组成较复杂,液、固两相混合物由于粘度较高,分离相对困难;(7)氢耗量大,一般在610,工艺过程中不仅要补充大量新氢,还需要循环油作供氢溶剂,使装置的生产能力降低。国内技术发展我国从70年代末开始煤炭直接液化技术研究。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煤化所对近30个煤种在0.1吨/日装置上进行了50多次运转试验,开发了高活性的煤液化催化剂,进行了煤液化油的提质加工研究,完成了将煤的液化粗油加工成合格的汽油、柴油和航空煤油的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