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_载荷试验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8168127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5.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3章_载荷试验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第3章_载荷试验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第3章_载荷试验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第3章_载荷试验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第3章_载荷试验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3章_载荷试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章_载荷试验(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章 载荷试验,主讲:崔德山,目 录,. 概述 . 试验的基本原理与仪器设备 . 试验技术要求与操作步骤 . 试验资料整理与应用 . 螺旋板载荷和水平载荷试验简介 . 动载荷试验 . 工程实例 . 下节课静力触探试验,1. 概述,载荷试验(Loading Test)是在现场用一个刚性承压板逐级加荷,测定天然地基或复合地基的变形随荷载的变化,借以确定地基承载力的试验。实际上是模拟建筑物地基基础在受荷条件下工程性能的一种现场模型试验。 分类:浅层平板载荷(m,水上);深层平板载荷(m,水下) ;螺旋板载荷;动载荷,1. 概述,国内平板载荷试验主要技术要点依不同的规范所要求不一样: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岩土静力载荷试验规程,载荷试验目的,()确定地基土的比例界限压力、破坏压力,评定地基土的承载力; ()确定地基土的变形模量; ()估算地基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 ()确定地基土基床反力系数; ()地基处理效果检测和测定桩的极限承载力。,. 试验的基本原理与仪器设备,由典型的平板载荷试验得到的压力沉降曲线(P-s曲线)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直线变形阶段:当压力小于比例极限压力P0时,P-s呈直线关系; (2)剪切变形阶段:当压力大于P0而小于极限压力pu时,P-s关系由直线变为曲线关系; (3)破坏阶段:当压力大于极限压力pu时,沉降急剧增大。,. 试验的基本原理与仪器

3、设备,试验表明,P-s曲线直接反映土体所受的应力状态。 在直线变形阶段,受荷土体中任意点产生的剪应力小于土体的抗剪强度,土的变形主要由土中空隙的减少而引起,土体变形主要是竖向压缩。 在剪切变形阶段,-s关系曲线的斜率随压力P的增大而增大,土体除了竖向压缩之外。在承压板的边缘已有小范围内土体承受的剪应力达到了或超过了土的抗剪强度,并开始向周围土体发展。变形由土体的竖向压缩和土粒的剪切变位同时引起。 在破坏阶段,即使压力不再增加,承压板仍不断下沉。土体内部形成连续的滑动面,在承压板周围土体发生隆起及环状或放射状裂隙,此时,在滑动土体内各点的剪应力均达到或超过土体的抗剪强度。,. 试验的基本原理与仪

4、器设备,浅层平板载荷试验的试验设备由加荷系统、反力系统和量测系统三部分组成。,2.2.1 加荷系统,加荷系统包括承压板和加荷装置。所施加的荷载通过承压板传递给地基土。承压板一般采用圆形和矩形的刚性板,承压板的尺寸根据地基土的类型和试验要求有所不同。 对于一般粘性土地基,常用面积为0. 5m2的圆形或方形承压板; 对于碎石类土,承压板直径(或宽度)应为最大碎石直径的10-20倍; 对于岩石类土,承压板的面积以0.1m2为宜。 加荷装置总体上可分为重物加荷装置和千斤顶加荷装置。,2.2.2 反力系统,载荷试验的反力可以由重物、地锚单独或地锚与重物共同提供,由地锚(或重物)和梁架组合成稳定的反力系统

5、。,2.2.3 量测系统,位移量测系统包括基准梁和位移测量元件.基准梁的支撑柱应离承压板和地锚(如果采用地锚提供反力)一定的距离,以避免地表变形对基准梁的影响。位移测量元件可以采用百分表或位移传感器。,. 试验技术要求与操作步骤,3.1 试验技术要求 对于浅层平板载荷试验,应当满足以下技术要求。 1.试坑的尺寸及要求 浅层平板载荷试验的试坑宽度或直径不应小于承载板宽度或直径的三倍。试坑底部的岩土应避免扰动,保持其原状结构和天然湿度,在承压板下铺设不超过20mm的砂垫层并找平,之后尽快安装设备; 2.承载板的尺寸 载荷试验宜采用圆形刚性承载板,根据土的软硬或岩体裂隙密度选用合适的尺寸;对于浅层平

6、板载荷试验,承压板面积不应小于0.25m2,当在软土和粒径较大的填土上进行试验时,承载板尺寸不应小于0.5m2。,3.1 试验技术要求,3.加载方式 载荷试验的加载方式一般采用分级维持荷载沉降相对稳定法(通常称为慢速法);有地区经验时,也可采用分级加荷沉降非稳定法(通常称为快速法)或等沉降速率法。关于加荷等级的划分,一般取10-12级,并不小于8级。最大加载量不应小于地基土承载力设计值的两倍,荷载的量测精度控制在士1%。 加荷原则:第一级为坑底原有重力,后每级按:中低压缩性土50kPa,高压缩性土25kPa,特软土为10kPa,3.1 试验技术要求,4.沉降观测 根据国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当采

7、用慢速法时,对于土体,每级荷载施加后,间隔:5min,5min,10min,10min,15min,15min测读一次沉降,以后间隔30min测读一次沉降。当连续2h每小时沉降量不大于0.1mm时,认为沉降已达到相对稳定标准,可施加下一级荷载;当试验对象是岩体时、间隔1min,2min,2min,5min测读一次沉降,以后侮隔10min测读一次,.当连续三次读数之差小于0.01mm时,认为沉降已达到相对稳定标准,可施加下一级荷载。 采用快速法时,每加一级荷载按间隔15min观测一次沉降。每级荷载维持2h,即可施加下一级荷载。最后一级荷载可观测至沉降达到相对稳定标准或仍维持2h。 当采用等沉降速

8、率法时,控制承压板以一定的沉降速率沉降,测读与沉降相应的所施加的荷载,直至土体达破坏状态。 5.试验终止条件 一般应尽可能进行到试验土层达到破坏阶段,然后终止试验。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认为己达破坏阶段,并可终止试验。 (1)承载板周边的土出现明显侧向挤出,或出现明显隆起,或径向裂缝持续发展; (2)本级荷载的沉降量大于前级荷载沉降量的5倍,荷载与沉降关系曲线出现明显下 降; (3)在某级荷载下,24h沉降速率不能达到相对稳定标准; (4)总沉降量与承载板直径(或边长)之比超过0.06,3.2 试验操作步骤,1.试验设备的安装 这里以地锚反力系统为例加以叙述。 (1)下地锚:在确定试坑位置后

9、,根据计划使用地锚的数量(4只或6只),以试坑中心为中心点对称布置地锚。各个地锚的深度要一致,一般下在较硬地层为好,可以提供较大的反力。 (2)挖试坑:根据固定好的地锚位置来复测试坑位置,开挖试坑的边长(或直径)不应小于承压板边长或直径的3倍,开挖至试验深度。 (3)放置承压板:在试坑中心根据承压板的大小铺设不超过20mm厚度的砂垫层并找平。然后小心平放承压板,防止斜角着地。 (4)千斤顶和测力计的安装:以承压板为中心,依次放置千斤顶、测力计和分力帽,使其重心保持在一条直线上。 (5)横梁和连接件的安装:通过连接件将次梁安装在地锚上,以承压板为中心将主梁通过连接件安装在次梁上,形成反力系统。

10、(6)沉降测量系统的安装:打设支撑柱,安装测量横杆、固定百分表或位移传感器,形成完整的沉降量测系统。,3.2 试验操作步骤,2. 试验步骤 (1)加荷操作:加荷等级一般分10-12级,并不小于8级。最大加载虽不应小于地基承载力设计值的2倍,荷载的量测精度控制在士1%。加荷必须按照预先规定的级别进行。第一级荷载需要加上设备的质量并减去挖掉土的自重。所加荷重是通过事先标定好的测力计百分表的读数反映出来的,因此,必须预先根据标定曲线或表格计算出预定的荷重所对应的百分表读数。 (2)稳压操作:每级荷重下都必须保持稳压,由于加压后地基沉降、设备变形和地锚受力拔起等原因,都会引起荷重的降低,必须及时观察测

11、力计百分表指针的变动,并通过千斤顶不断地补压,使荷重保持相对稳定。 (3)沉降观测:采用慢速法时,对于土体,每级荷载施加后。间隔:5min, 5min, 10min,10min,15min,15min测读一次沉降,以后间隔30min测读一次沉降,当连续2h每小时沉降量不大于0.1mm时,认为沉降已达到相对稳定标准。施加下一级荷载,直至达到试验终止条件。 (4)试验观测与记录:在试验过程中,必须始终按规定将观测数据记录在载荷试验记录表中。试验记录是载荷试验中最重要的第一手资料,必须正确记录,并严格校对。,. 试验资料整理与应用,4.1 试验资料整理 载荷试验的最后成果是通过对现场原始试验数据进行

12、整理、依据现有的规范或规定作出的。其中最重要的原始试验记录是载荷试验沉降观测记录表,不仅记录沉降,还记录了荷载等级和其他与载荷试验相关的信息,如载荷板尺寸、载荷点试验深度等。 静力载荷试验资料整理分以下几个步骤: 1.绘制P-s曲线 根据载荷试验沉降观测原始记录,将(P,s)点绘在厘米坐标纸上。 2. P-s曲线的修正 如果原始P-s曲线的直线段延长线不通过原点(0,0),则需对P-s曲线进行修正。可采用两种方法进行修正:(1)图解法;(2)最小二乘法 3.绘制s-lgt曲线 在单对数坐标纸上绘制每级荷载下的s-lgt曲线。同时需要标明每根曲线的荷载等级,荷载单位kPa。 4.绘制lgP-lg

13、s曲线 在双对数坐标纸上绘制lgP-lgs曲线,注意标明坐标名称和单位。,. 试验资料整理与应用,4.2 成果应用 1.确定地基的承载力 在资料整理的基础上,应根据P-s曲线拐点,必要时结合s-lgt曲线的特征,确定比例界限压力和极限压力。但P-s关系呈缓变曲线时,可取对应于某一相对沉降值(即s/b,b为承压板直径或边长)的压力评定地基的承载力。 1)拐点法 如果拐点明显,直接从P-s曲线上确定拐点作为比例界限、并取该比例界限所对应的荷载值作为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2)极限荷载法 先确定极限荷载,当极限荷载小于对应的比例界限的荷载值的2倍时,取极限荷载的一半作为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3)相对沉降法

14、 当按上述两种方法不能或不易确定地基承载力时,在P-s曲线上取s/b(相对沉降)为一定值所对应的荷载为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按GB50021-2002规范,当承压板面积为0.25-0.50m2时,可取s/b=0.01-0.015所对应的荷载作为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但其值不应大于最大加载量的一半。,. 试验资料整理与应用,2.确定地基的变形模量 1)对于各向同性地基,当地表无超载时(相当于承载板置于地表),按下式计算: E0I0K(1-2)d 2)对于各向同性地基,当地表有超载时(相当于靠近地表、在地表以下一定深度处进行试验),可按下式计算。 E0=I0I1K(1- 2)d 式中d承压板直径或方形承压

15、板边长); I0 承压板位于表面的影响系数,对于圆形承压板,I00.785,对于方形承压板,I0=0.886 I1 承压板埋深z时的修正系数。当zd时,I1=0.5+(0.23d/z) K P-s关系曲线直线段的斜率; 土的泊松比。,. 试验资料整理与应用,3.确定地基的基床反力系数 依据平板载荷试验P-s曲线直线段的斜率,可以直接确定载荷试验基床反力系数。依据国标岩上工程勘察规范,当采用边长为30cm的平板载荷试验时。可根据下式确定Kv kv=P/s 如果P-s曲线初始无直线段,则P可取极限压力之半,s为相应于该P值的沉降量。 由荷载试验求得的基床反力系数Kv,按下式换算成基准基床反力系数K

16、v1: 对于粘性土:Kv1=3.28bKv 对于砂土:Kv1=4b2kv/(b+0.305),. 试验资料整理与应用,4.平板载荷试验的其他应用 如评价地基不排水抗剪强度,预枯地基最终沉降量和检验地基处理效果是否达到地基承载力的设计值。,注意事项,仪器安装一定要仔细,千斤顶、测力计、承压板等一定要在一条轴线上; 加压时一定要均匀,避免用力过猛。加压过程中要随时观察,有无倾斜过大、地锚拔出等现象; 不要超负荷加压,以免损坏仪器。 注意实验过程中的安全。,. 螺旋板载荷试验简介,螺旋板载荷试验是将一螺旋形承压板旋入地下试验深度,通过传力杆对螺旋板施加荷载,观测螺旋板的沉降,以获得荷载沉降时间关系。然后根据理论公式或经验关系式获得地基土参数的一种原位测试。通过螺旋板试验。可以确定地基的承载力、变形模量、基床反系数和固结系数等参数。,. 螺旋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