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生物化学丙实验报告5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8167720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大学生物化学丙实验报告5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浙江大学生物化学丙实验报告5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浙江大学生物化学丙实验报告5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浙江大学生物化学丙实验报告5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浙江大学生物化学丙实验报告5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大学生物化学丙实验报告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大学生物化学丙实验报告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业: 农业资源与环境 姓名: 李佳怡 学号: 3130100246 日期: 2015.6.2 地点: 生物实验中心310 装 订 线实验报告课程名称: 生物化学实验(丙) 指导老师: 方祥年 成绩:_实验名称:蔗糖酶分离纯化产物的SDSPAGE检测分析及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测定 同组学生姓名: 金宇尊、鲍其琛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三、实验材料与试剂(必填) 四、实验器材与仪器(必填)五、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必填) 六、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七、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 八、讨论、心得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学习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2、

2、蔗糖酶分离纯化产物的SDSPAGE检测分析3、学习测定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Mr)的方法二、实验内容和原理(1)实验内容1、SDSPAGE凝胶制作;2、蔗糖酶分离纯化产物的SDSPAGE电泳分离;3、洗脱测定并计算相对分子质量。(2)实验原理1、电泳 是带电颗粒在电场作用下,作定向运动即向着与其电荷相反的电极移动的现象。2、电泳法分离、检测蛋白质混合样品 主要是根据各蛋白质组分的分子大小和形状以及所带净电荷多少等因素所产生的电泳迁移率的差别。 3、区带电泳 是样品物质在一惰性支持物上进行电泳,因电泳后,样品不同组分形成带状区间,故称区带电泳。4、聚丙烯酰胺凝胶(PAG) 由丙烯酰胺和交联试剂N,

3、N-甲叉双丙烯酰胺(Bis)在有催化剂(如过硫酸铵或核黄素)和增速剂(如N,N,N,N-四甲基乙二胺,TEMED)的情况下聚合而成的。5、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 是在恒定的、非解离的缓冲系统中来分离蛋白质,这主要是由蛋白质样品所带的电荷和分子质量的差异性进行分离;在电泳过程中仍保持蛋白质的天然构象、亚基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生物活性。6、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可分为 连续系统 凝胶缓冲液的pH值及凝胶浓度不变。该电泳系统具有电荷效应、分子筛效应; 不连续系统 凝胶缓冲离子成分、pH值、凝胶浓度、电位梯度不连续,由浓缩胶和分离胶组成。由于浓缩胶的堆积(浓缩)作用,可使样品(即使是稀释样品)在浓缩

4、胶和分离胶的界面上先浓缩成一窄带,然后在一定浓度(或一定浓度梯度)的凝胶上进行分离。该电泳系统具有浓缩效应、电荷效应、分子筛效应。7、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SDS-PAGE) 以PAG为支持物的电泳,由于各种蛋白质所带静电荷、分子量大小和形状不同而有不同的迁移率。为消除静电荷对迁移率的影响,在整个电泳体系中加入一定量的阴离子去污剂“十二烷基硫酸钠(简称SDS)”和“强还原剂(巯基乙醇)”后,蛋白质样品就会与SDS结合形成带负电荷复合物,而SDS作为一种变性剂和助溶剂,它能破坏蛋白质分子内和分子间的非共价键,并结合到蛋白质分子上,使分子去折叠,破坏蛋白质分子内的二级和三级结构,使蛋白质变性

5、而改变原有的空间构象。另外,SDS蛋白质复合物在强还原剂(巯基乙醇)存在下,可打开蛋白质分子内或肽链间的二硫键,并能避免重新氧化,这样分离出的谱带即为蛋白质亚基。蛋白质亚基的电泳的迁移率主要取决于亚基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小,而电荷的因素可以忽略。 8、蛋白质亚基相对分子质量的测方法 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系统中,加入一定量的SDS时,蛋白质SDS复合物在水溶液中的形状,近似于雪茄烟形的长椭圆棒。不同蛋白质的SDS复合物的短轴长度都一样,约为1.8nm,而长轴则随蛋白质的分子量成正比变化。这样的蛋白质-SDS复合物在凝胶中的迁移率,不再受蛋白质原有电荷和形状的影响,而只主要取决于它的椭圆棒的长度即蛋白质的

6、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而其他因素对电泳迁移率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由于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同,所形成复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同,在电泳中反映出不同的迁移率。当蛋白质或亚基的相对分子质量在15,000200,000之间时,电泳迁移率与相对分子质量的对数呈直线关系,符合下列方程式: lgMr=KbRf式中Mr代表相对分子质量,K代表常数,b代表斜率,Rf代表迁移率。若将已知分子量的标准蛋白质的迁移率对分子量的对数作图,可获得一条标准曲线。未知蛋白质在相同条件下进行电泳,根据它的电泳迁移率即可在标准曲线上求得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3、 实验材料与试剂1、实验材料 蔗糖酶样品(样品、)2、 实验试剂(1

7、) 30.8%凝胶贮液:丙烯酰胺(Acr) 30g,甲叉双丙烯酰胺(Bis) 0.8g,加水溶解,并加水定容到100ml,贮于棕色瓶,4保存。(2)分离胶缓冲液:1.5mol/L Tris-HCl pH8.9(3)浓缩胶缓冲液:0.5mol/L Tris-HCl pH6.7(4) 10% SDS(5) TEMED(N,N,N,N四甲基乙二胺) (增速剂)(6) 10%过硫酸铵(引发剂) (7) 电泳缓冲液(pH8.3): Tris 6g,甘氨酸 28.8g,SDS 2g,用蒸馏水溶解并定至1000ml,使用时稀释1倍。(8) 蛋白质样品溶解液:内含1%SDS,1%巯基乙醇,40%蔗糖或20%甘

8、油,0.02%溴酚蓝,0.01mol/L Tris-HCl pH8.0缓冲液。(9)染色液:0.25g考马斯亮蓝R-250,加90.8mL 50%甲醇,加9.2mL乙酸,溶解混匀后使用。(10)脱色液:75ml乙酸,50ml甲醇,加蒸馏水875ml,混匀使用。(11)蛋白质分子量标准溶液: -半乳糖苷酶(MW 116,000), 牛血清白蛋白(MW66,200), 卵清蛋白(MW 45,000), 乳酸脱氢酶(MW 35,000), 限制性内切酶Bsp981(MW 25,000), -乳球蛋白(MW 18,400), 鸡蛋清溶菌酶(MW14,400)。4、 实验器材与仪器1、电泳仪、垂直电泳槽

9、及制胶配件;2、微量移液器(枪):1000l、200l、20l及相应的枪头(1套/2组);3、烧杯50ml2、100ml2,长滴管2支(一套/组);4、微量注射器50l(每组一把);5、恒温水浴或干式恒温加热器(100)(12台);6、高速台式离心机(1.5ml)(12台);7、离心管(1.5ml5个)及离心管架1(一套/组);8、15cm培养皿(染色、脱色用)(一套/组);9、脱色摇床(染色、脱色用)。五、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1、准备电泳装置:电泳仪、电泳槽和制胶模具。2、配胶及凝胶的制备 配制凝胶:不连续体系SDS聚丙烯酰胺凝胶配制12%分离胶所需试剂量(ml)5%浓缩胶所需试剂量(ml)3

10、0.8%凝胶贮液6.001.703mol/LTris-HCL pH8.9分离胶缓冲液3.800.5mol/L Tris-HCL pH6.7浓缩胶缓冲液1.2610% SDS0.150.10TEMED0.010.01蒸馏水4.946.9010% Ap0.100.05总体积(ml)15.0010.00 凝胶制备 分离胶的制备: 按上表配制15ml分离胶,混合均匀后用细长头滴管将凝胶液加至长、短玻璃板间的缝隙内用少许蒸馏水(或水饱和的异丙醇或正丁醇)沿长玻璃板板壁缓慢注入,约5mm高(封住胶面,以促使聚合并使胶面平直)约30min后,凝胶与水封层间出现折射率不同的界线,则表示凝胶完全聚合,倾去水封层

11、的蒸馏水,再用滤纸条吸去多余的水分。 浓缩胶的制备: 按上表配制10ml浓缩胶,混匀后用细长头滴管将浓缩液加到已聚合的分离胶上方,直至离短玻璃板上得约0.5cm处轻轻将样品槽模板(梳子)插入浓缩胶内,约30min后凝胶聚合,并使凝胶“老化”小心拔去样品槽的槽板(梳子),用滤纸吸去样品凹槽中多余的水分,将电泳缓冲液倒入上、下贮槽中,电泳缓冲液应没过短板约0.5cm以上,即可准备加样。3、 样品处理与加样 样品制备取蔗糖酶样品(样品、)10000r/min离心30s,取上清液各50ul(样品浓度调整至25mg/ml),分别放入1.5ml离心管中,10000r/min离心1min,收集上清为样品溶液

12、。 样品处理将样品溶液分别按等体积加入“2蛋白质样品溶解液”,100保温3分钟,取出冷却后,10000r/min离心1min,取上清直接加样。 加样 样品、 :用微量注射器吸取1020l样品,注入对应的凝胶加样孔内(每孔蔗糖酶样品上样量在2040g)。如样品浓度较低,可适当增加上样量。 蛋白质Marker:用微量注射器吸取蛋白质标准分子量溶液10l加入/孔。4、电泳 在电泳槽中加入电泳缓冲液,上槽(加样孔端)接负极、下槽接正极,接电泳仪电源,电流控制在23mA/样品孔,一般样品进浓缩胶前,电流控制在1020mA,待样品进分离胶后,将电流调到2030mA,保持电流强度不变(恒流),待指示染料迁移

13、至下沿约0.51cm处停止电泳。5、剥胶、固定和染色 电泳结束后,取下凝胶膜用专用铲子撬开短玻璃板将凝胶一角切下做一加样标记将凝胶板放在15cm培养皿内,加入染色液,固定、染色15min左右,6、脱色 弃去染色液,加入蒸馏水漂洗数次,再用脱色液脱色,直至蛋白质区带清晰为止。6、 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1、实验现象:制胶过程:将分离胶和水注入后,30min后,凝胶与水封层间出现折射率不同的界线;样品制备:离心后溶液淡黄色,下层有部分沉淀凝胶板图:如图所示:左1为Marker,右1、3、4、5分别为样品1、2、3、4,右2为样品1溢出导致,由于加样较少,导致实验所得蛋白质区带颜色较浅。所有样品带均清晰

14、明显,则取样品值。2、 实验数据记录计算蛋白质样品相对分子质量 迁移率计算: 相对迁移率Rf蛋白样品距加样端距离(cm)/溴酚蓝区带中心距加样端距离(cm) 列出电泳后各种蛋白质的迁移率和分子量。作图法求相对分子质量:以标准蛋白质的相对迁移率为横坐标,标准蛋白质分子质量lgM为纵坐标在半对数坐标纸上作图,可得到一条标准曲线。根据蛋白质样品的相对迁移率可直接在标准曲线上查出其相对分子质量(lgMr=KbRf),求蛋白质样品相对分子质量(Mr)3、 作标准蛋白质相对分子量的对数与电泳相对迁移率标准曲线图选取加样端为起点,计算标准样的各个条带的比移值如下:标准蛋白分子量KDa1801309572554334261710迁移距离 cm2.7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