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及内容(完整版)共九章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8166424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86.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及内容(完整版)共九章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学前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及内容(完整版)共九章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学前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及内容(完整版)共九章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学前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及内容(完整版)共九章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学前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及内容(完整版)共九章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前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及内容(完整版)共九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及内容(完整版)共九章(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幼儿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第一章 绪论一、识记(名次解释、选择)(一)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2) 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理论性、应用性(3)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校教与学情境中人的心理现象(4) 教育心理学独立的年代与标志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对教育心理学的创建作出突出贡献的是桑代克,独立的标志:桑代克三卷本教育心理学的出版(5) 学前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学习与教育的心理现象及其基本规律(6) 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偏向社会科学,偏重应用性的综合科学(七)观察法:指通过感官或借助一定的仪器设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然状态

2、下发的现象或行为进行系统、连续的考察、记录、分析、从而获取事实材料的研究方法(八)实验法:是研究这个局研究假设,运用一定的人为手段,主动干预或控制研究对象的发生、发展过程,并通过观察、测量、比较等方式探索、验证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九)调查法:是研究者根据研究的目的和课题的需要,有计划地对事实的考察、现状的了解、材料的搜集来认识教育问题或探讨教育现象之间联系的研究方法(十)测验法:是研究者根据研究的需要,采用标准化的测量工具,按照规定的程序,通过对研究对象的实际测定来收集有关的数据资料并加以分析,来揭示教育活动的效果,探索教育活动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二、领会(选择、简答)(一)教育心理学的

3、的创建桑代克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初创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以普通心理学解释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没有自成体系。发展期(20世纪20-50年代):缺乏统一的理论指导,体系繁杂,内容各异,尚未成为一门独立理论体系学科。成熟期(20世纪60-70年代末):内容日趋集中,形成共识,独立体系学科正在形成。完善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注重与教学时间结合,发展。(三)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1 关注教与学两方面的心理问题,教学心理学兴起2 关注影响教育的社会心理因素,教育社会心理学兴起3 关注实际教学策略和元认知的研究4 关注年龄特点、个别差异育个别教学研究(4) 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创建结构

4、性整合、结构性分化(5) 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研究内容多元化和本土化、研究手段现代化、研究程序规范化、三、简单应用(简述、选择、简答)(一)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及其基本阶段幼儿教育心理思想研究:儿童独立的人格、尊重儿童,卢梭。幼儿教育心理的实践研究:欧文与幼儿学校、福禄贝尔与幼儿园、蒙台梭利与幼儿之家幼儿教育心理学的构建:皮亚杰与儿童智慧发展、维果斯基的社会建构论(2) 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学前教育心理学的作用任务:理论建构、实践指导作用:测量与描述、预测与控制、理解和说明。四、综合应用(论述、案例分析、设计)(一)观察法的应用(二)测量法的应用第二章 幼儿教师心理一、识记(名次解

5、释、选择)(一)教师能力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直接或简介影响教学活动的成效和质量,决定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施与完成的某些能力的结合,是从事幼儿教育教学活动所必需的专门能力。(2) 教师人格教师个人稳定、持久的整体素质。(3) 情绪劳动个体管理自身的感受,以产生能够迎合他人心理状态的公共可见的表情和身体表达。(4) 情绪管理客观认识自我情绪情感特征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培养健康、积极的情绪情感,建立科学的情绪宣泄和控制机制,自觉克服和消除负面情绪的影响。(5) 师幼互动(6) 踢猫效应指人的不满情绪和坏心情,一般沿着等级和强弱组成的社会关系链一次传递,由金字塔尖一直扩散到底层,无处发

6、泄的最小的那个元素,则成为最终的受害者。(6) 应激人的心理和生理上的适应能力的一种需求(7) 教师专业成长所有的旨在形成教师所需的专业只是、技能以及其他教师专业品质的活动。二、领会(选择、简答)(一)教师能力的种类观察与领悟、言语表达、人际交往、组织管理、教育科研(2) 幼儿教师职业角色执行者、治疗者和辅助者、解放者(3) 教师的情绪劳动(4) 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的特点(影响因素)幼儿园组织分为、幼儿教师职业承诺、人际互动和人际行为、幼儿教师薪金待遇(5) 幼儿教师职业压力的表现P29。(可作为简答,也可能演变为案例,需要读懂案例,知道案例表现的是教师职业压力)(6) 师幼互动的的分类(7)

7、影响师幼互动行为的因素幼儿:气质倾向与行为特征、早期人际关系经历,教师:教育观念、教育水平、反省能力,师幼互动行为的外部特征、使幼儿互动行为的客观环境(8) 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关注儿童(9) 新手教师与专家教师的区别活动计划的差异、活动过程的差异、课程评价的差异三、简单应用(简述、选择、简答)(一)幼儿教师的人格特点同理心强,富于爱心;有恒负责,细心周到;外向乐群,和蔼可亲;情绪稳定,自制力强;想象力丰富,敢于创新;严于律己,以身作则(2) 幼儿教师的角色结构塑造者、养护者、榜样、中介(3) 教师的情绪劳动(4) 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的特点(p66,此处出现案例分析题可能性较大

8、,请认真复习)(5) 幼儿教师职业压力的表现(6) 有效互动型教师的心理特征对儿童宽容尊重;情绪安全感;职业态度;教学风格;教学方法(7) 专家型幼儿教师的成长教育监控能力;自我效能感:指教师对自己是否具备能够有效地教育、引导幼儿,给予其积极的影响从而促进幼儿良好发展的教育能力的知觉、信念或自我把握与感受。四、综合应用(论述、案例分析、设计)(一)幼儿教师应激的对策悦纳自己,善待自己;友善待人,乐观对事;自我放松,自我疏导;尽力保持以问题为中心(2) 如何缩小新手教师与专家教师之间的差异训练新手、反思、外部支持第三章 学习的概述一、识记(名次解释、选择)(一)学习学习是人与动物在生活中通过实践

9、和训练而由经验引起的相对持久的心里变化过程。(二)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以掌握书本上的间接经验为主的,为参与未来生活实践作准备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特殊认知活动。()儿童的学习在教育环境中掌握系统科学文化只是和社会经验的活动。(四)内隐学习有机体在与环境接触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获得了一些经验,并因之改变其事后某些行为的学习。(5) 应答性条件作用学习实验者就个体在刺激情境中自发性的多个反应中选择其一施予强化,从而建立刺激与反应的联结。(6) 操作条件作用学习个体行为中本来就具有某种刺激与反应的链接,现经过刺激替代的方式,从而建立其新的刺激与反应的联结。(

10、七)意义学习语言文字符号所表述的新知识能够与学习这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旧只是建立一种实质性的和非人为的联系。(8) 先行组织者先于新学习材料呈现之前呈现的一种概括和包容水平上都高于新学习材料的引导性材料,其主要功能是为了学习这能够有意义地学习新知识之前,在他们“已经知道的”和“需要知道的”只是之间架设起桥梁。(10) 学习策略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二、领会(选择、简答)(一)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之间的区别人类的学习是在劳动等社会实践活动中掌握个体和社会经验的过程人类的学习是通过语言交际和中介作用掌握人类历史经验的过程人类的学习是有目的,自

11、觉积极主动的过程(2) 学生学习的特殊性特殊的认知活动、教师指导、参与未来生活实践做准备(3) 儿童学习的特殊性练习获得、后天、稳定性(4) 雷兹兰的进化水平分类(选择题)反应性学习、联结性学习、综合性学习、象征性学习(5) 桑代克的学习联结说“饿猫米笼”实验,“尝试错误”,“S-R”,学习的实质都是使某刺激与某一特定的反应之间按照一定的规律形成联结,并使其联结的力量得以巩固的过程。(6) 巴甫洛夫经典条件作用理论条件反射,学习的实质就是通过条件刺激与非条件刺激的配对引起反射的过程。(7) 邻近性条件作用学习格思里。学习的实质是肌肉动作与各组刺激要素之间形成的联结。(8)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

12、用学习理论斯金纳箱,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强化原理,“程序教学”(9) 学习的顿悟说格式塔心理学,苛勒,学习的实质就是知觉的重新组织。(10) 认知同化学习理论奥苏泊尔,意义学习,学习的实质就是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先行组织者策略。(1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是建构的过程,学习者的经验,知识是对现实的一种更可能的解释或假设。(十二)中国古代的学习过程结构模式围绕智力因素展开的:包括学、思、习、行在内的生理条件对“知行统一”过程发生的作用围绕非智力因素展开的:包括情、意为主的心理条件对“知行统一”过程发生的影响作用(13) 梅耶的学习过程模型“S-O-

13、R”(14) 学习策略的分类认知策略(复述、精细加工、组织)、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15) 儿童学习策略的发展不能自发,指导也不能有效使用不能自发,指导下学习自发并有效使用三、简单应用(简述、选择、简答)(一)学习的意识水平分类内隐学习(2) 格思里的学习理论与桑代克和巴甫洛夫的区别刺激-反应的不同(3) 学习的三大定律及强化原理三大定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强化原理(4) 儿童常用的学习策略复述、组织、表象加工四、综合应用(论述、案例分析、设计)(一)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与奥苏伯尔的知识学习分类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奥苏泊尔的知识学习分类:发现学

14、习和接受学习;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2) 行为学习理论与认知学习理论在学习实质解释上的差异个体与环境的关系(3) 加涅的学习记忆模型学习过程是由以下三个系统协调活动的过程加工、预期、执行控制(四)维特洛克的学生学习过程生产模式维特罗克的学生学习过程生成模式四个方面:生成、动机、注意和先前经验学习过程的解释:是学习者从外部选择性地知觉新信息,然后进行主动地构建并生成意义的过程第四章 学前儿童学习的概述一、识记(名次解释、选择)婴儿学习:学习是指婴儿在与客体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获得经验或由此引起个体倾向与能力变化的过程。习惯化:是一种由于重复或不断受到某种能导致个体选择性定向反应的刺激,而引起个体对该刺

15、激反应的减少的现象。去习惯化:在习惯化形成以后,由于一种新刺激的出现,个体的注意力立刻转向新刺激,对新刺激的反应恢复和增加。幼儿学习:是指幼儿在适应环境中所进行的各种学习,不仅包括科学知识的学习,而且包括各种生活技能的学习学习准备:又称为学习的准备状态或学习的准备性,指的是学习者在从事新的学习时,他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程度。关键期:儿童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个最容易学习和获得某种心理与行为反应并且一旦错过就难以弥补的特定阶段,这就是儿童行为学习的“关键期”。学习动机:动机是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行,以满足个体需要的内部动力。学习情境:主要是指通过想象、手工、口述、图形等手段高效学习的方式。学习品质:幼儿具有的那些勇于支持其取得学习成功的因素。二、领会(选择、简答)(一)婴儿学习方式的发展及主要方式1.发展:习惯化(是一种由于重复或不断受到某种能导致个体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