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1概要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8158755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PPT 页数:85 大小:2.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曹刿论战》1概要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曹刿论战》1概要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曹刿论战》1概要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曹刿论战》1概要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曹刿论战》1概要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曹刿论战》1概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曹刿论战》1概要(8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说出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战争文化,淝水之战、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请你说出关于战争的古今名言两条,战争文化,名人言战,兵民是胜利之本。 敌进我退,敌退我追,敌驻扰,敌疲我打。 (毛泽东),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春秋孙武)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战国孟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战国孟子) 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三国诸葛亮),名人言战,下面的英雄人物形象出自哪一部文学作品,作者是谁。 保尔 柯察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奥斯特洛夫斯基,战争文化,知识抢答:,孙子兵法的作者是谁?他是什么朝代的人?,孙武,春秋时期,战争

2、文化,“千里走单骑”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它出自哪一部描写战争的著名小说?,关羽,三国演义,战争文化,知识抢答:,谜语。请猜军事成语。 (1)“神农布阵”; (2)“军事论文”。,草木皆兵、纸上谈兵,战争文化,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鼓作气,释义:表示鼓起干劲, 一口气完成。,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文中指出了战前的政治准备, 叙述了利于转入反攻的阵地 ,叙述了利于反攻的时机 之时,叙述了追击开始的时机 之时。这次战役,采取了“敌疲我打”的方针,成为中国战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战例。长勺之战表现了曹刿政治上的 和军事上的 ,说明必须 ,运用正确的 , 并掌握 ,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取

3、信于民,长勺,彼竭我盈,辙乱旗靡,远见卓识,杰出才能,取信于民,战略战术,战机,官渡之战、巨鹿之战、 赤壁之战、淝水之战、 长勺之战,说一说 古代“以少胜多”的战例及相关人物。,曹操、周瑜,苻坚、谢安,曹操、袁绍,项羽、章邯,曹刿论战,左传,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相传是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书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简练生动,尤其善于描写战争及复杂事件,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表现人物性格,对后代散文发展有很大影响。,左传简介,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小知识:春秋

4、三传:,左传,谷梁传,公羊传,春秋三传,其中成就最高的是左传,作者公羊高,作者谷梁赤,作者左丘明,关于历史散文体例,历史散文也称史传文,它有国别、编年、纪传三体。 国别体:通过各国史事个别独立地排列载述,以完成对某一历史进程的叙述。国别体史书有国语和战国策。国语是以记言为主,兼及记事;战国策是以记事为主。 编年体:即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来叙写史实。它的优点是线索清楚、背景明确、系统性较好;不足是不便于集中而广泛地描写人物。春秋左传和资治通鉴都是编年体。 纪传体:即以人物为中心叙写历史,为司马迁所独创。古代官方编辑的“二十四史”用的都是纪传体。这种体例对后世影响很大。,齐襄公在国内做了一些坏事

5、,他 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恐怕被连累,离开齐国避祸。公元前685年齐国发生内乱,国君被杀,公子纠和公子小白都抢着先赶回齐国,想做国君。鲁庄公派兵护送公子纠回去,哪知公子小白抢先赶回了齐国,做了国君,就是齐桓公。齐桓公起兵攻鲁。当时齐强鲁弱,鲁军大败,齐桓公胁迫鲁庄公杀了公子纠。从此两国结下深仇大恨。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再次兴兵攻鲁,战于长勺。,背景,鲁国,齐国(齐襄公,莒j国,纠,长勺,(齐桓公),小白,逃,逃,解题:曹刿是什么人物? 他“论”的是什么“战”?,也叫曹沫,春秋时代鲁国大夫。 他“论”的是齐鲁长勺之战春秋时代以弱胜强的三大战役之一。,要求: 1、读准字音,声音响亮; 2、把握朗

6、读节奏和停顿; 3、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宋) 朱 熹,朗读课文,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

7、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掌握下列黑色字词的读音:,(1) 曹刿( ) (2) 又何间( )焉 (3) 肉食者鄙( ) (4) 弗( )敢加也 (5) 小惠未徧( ) (6)小信未孚( ) (7) 公与之乘( ) (8) 战于长勺( ) (9) 下视其辙( ) (10)登轼( )而望 (11)彼竭( )我盈( ) (12)望其旗靡( )(13)夫( )战 (14)牺牲玉帛 ( ),gu,jin,b,f ,b

8、in,f,chng,sho,zh,sh,ji,yng,m,f,b,注释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译文:鲁庄公十年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国。鲁庄公准备应战。曹刿请求接见。他的同乡说:“应是得高官厚禄的人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有权势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宫)拜见(庄公)。,军队,攻打,鲁庄公,参与,高官厚禄者,鄙陋,见识短浅,第一层:曹刿请见鲁庄公的原因。,春秋地图,请你找出齐国和鲁国的位置,说文解字:间,最早写做“閒”从门缝中能看到月亮,表示“门缝”。 引申为“缝隙”、“空儿”

9、。 有缝便可插入东西,引申为插入、参与。 “又何间焉”的“间”即参与之意。,注释,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曹刿)问:“您凭什么应战?”庄公说:“衣服、食品这些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专有,一定要把它分给臣子。”(曹刿)回答说:“这是小恩小惠,没有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的。”,凭,把,不,个人专有,回答,同“遍” 普遍,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庄公说:“用来祭祀的牛、羊、猪、玉器和丝织品,(我)不敢虚报,一定对神说实话。”(曹刿)回答:“这点儿小诚信,不能被神信任,神不会赐福的。”,祭

10、祀用的猪牛羊,丝织品,实情,虚报,为人信服,赐福保佑,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我即使不能明察详审,一定依据实情处理。”(曹刿)说:“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这个条件打一仗。打仗时,请允许我跟从。”,案件,即使,实情判断,尽力做好分内的事,凭,请让我,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第二层:曹刿与鲁庄公战前的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赢得战争的先决条件。,第一段:叙述战争发生的 , 与 战前的对话,说明 是赢得战争的先决条件。,背景,鲁庄公,曹刿,政治上取信于民,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庄公

11、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作战。庄公打算击鼓进军。曹刿说:“不行。”齐国军队敲了三次鼓。曹刿说:“可以了。”,乘坐,第二段,在,击鼓,春秋地图,长勺在哪里?,长勺,说文解字鼓,左边是鼓形,上有装饰,下有鼓座;右边是一只手拿鼓棰击鼓。 原义是击鼓、敲鼓,动词;引申为名词的鼓。,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齐国军队大败,落荒而逃。庄公准备驱车追赶。曹刿说:“不行。”于是向下观察齐军的车辙,又登上车前的横木了望齐军,说:“可以了。”于是追击齐军。,大败,驱车(追赶),车辙,车前的横木,追赶追击,第二段:叙述长勺之战的 。,经过,请你指出“轼”,既

12、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已经战胜了齐军,庄公问这样做的原因。(曹刿)回答:“作战,靠的是勇气。第一次击鼓振作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就衰落,第三次击鼓勇气就消失了。他们的勇气消失了,我军的勇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尽,已经,战胜,缘故,发语词无实义,振作,第二次,充满,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齐国是大国,难以预测,怕有伏兵在那里。我看见他们的车辙混乱,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所以追击他们。”,埋伏,倒下,第三段:曹刿论述战争取胜的原因 。,十年春,齐师伐我。,鲁,公将战,曹刿请见。,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13、,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对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鲁,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齐,齐,齐师败绩,鲁,鲁,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曰:可矣。 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 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 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故逐之。,初论,请见,取信于民,参战,再论,战-勇气

14、-彼竭我盈-克 大国-难测-辙乱旗靡-逐,抓住战机,对 话( 论 ),远谋,小惠未徧 民弗从 小信未孚 神弗福 以情察狱 忠之属,公将鼓之 未可 齐人三鼓 可矣 公将逐之 未可 “视”“望” 可矣,战前,战中,战后,研究性学习,围绕着“论”字,在战争的前前后后,曹刿做了什么分析?,战争胜利的因素,战略因素:,战术因素:,论,政治准备-取信于民,有利阵地-战于长勺,反攻时机-彼竭我盈,追击时机-辙乱旗靡,一、本文线索,事件发展: 战前战中战后 曹刿活动 : 请见参战论战,文章内容理解,二、鲁国取胜的原因,1、政治上:取信于民 2、军事上:正确的指挥和灵活的战略战术,文章内容理解,三、详略安排原因

15、,战前论战(详写) 从战克敌(略写) 战后论战(详写),有利于展现曹刿形象,突出文章中心。,文章内容理解,文章内容理解,四、人物形象分析,以国事为重,深谋远虑,有卓越的军事才能。,政治上平庸,不懂军事,但善于纳谏,能用贤。,写作手法:,对比 衬托,曹刿:,庄公:,文章内容理解,五、本文语言特色:精练,将鼓、将驰 庄公:急躁冒进、急功近利,请见 国难当头,挺身而出 曹刿: 未可、可矣 从容镇定、胸有成竹,请用原文填空,1、曹刿“请见”的原因是: 2、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 3、曹刿认为反攻的最佳时机是 之时,追击的最佳时机是 之时。 4、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后才同意追击的理由是: 5、由本文引申出的一个成语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彼竭我盈(齐人三鼓),辙乱旗靡,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一鼓作气,讨论 1、第一段哪句问话反映了曹刿有远见卓识?哪句话体现了他的政治主张?政治主张是什么? 2、从两人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庄公把战胜的希望寄托在什么上面?,何以战,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取信于民,把战争寄托在近臣和神灵身上,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