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计知识点汇总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08156316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4.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温度计知识点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温度计知识点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温度计知识点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温度计知识点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温度计知识点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温度计知识点汇总(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 .第一讲 温度 引入(还没有写)知识点睛知识点一:温度与温标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温标:量度物体温度数值的标尺叫温标。它规定了温度的读数起点(零点)和测量温度的基本单位。1)摄氏温标(t): 一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单位:摄氏度()2)热力学温标(T):又称国际温标或绝对温标,以绝对零度为基点的温度标尺。绝对零度即-273.15,在此温度下分子停止运动(0273.15K)。 它以-273.15作为起点,单位为开尔文(K)。即273.15K=0。两者的换算关系是:T=(t273.15 )K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的比较项目摄氏温度热力学温度规定方

2、法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为100摄氏度绝对零度(-273.15)为起点单位摄氏度()开尔文(K)联系每刻度的大小是相等的T=(t+273.15)K知识点二:温度计测量温度的仪器 1) 构造:内径细而均匀并带有刻度的玻璃管和装有适量液体的玻璃泡2) 原理:物体的热胀冷缩乒乓球瘪了,让它变回原状,为什么用热水?用冷水行吗,为什么? 因空隙太小导致铁轨扭曲知识点三:分类1) 用途分类温度计名称实验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不同点温度计的量程_-20_110_35_42_-20_50分度值_1_0.1_1_用途测_液体温度_测_体温_测_气温_相同点原理都是根据液体_热胀冷缩_

3、的性质制成的单位都是_摄氏度_2) 材料分类温度计种类测量温度范围煤油温度计约-30 150酒精温度计约-117 78水银温度计约-39 357知识点四: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 实验用温度计使用方法 想一想 下面哪种方法是正确的,为什么?1 观察:使用温度计前,首先要观察量程和最小刻度值,也就是认清温度计上每一小格表示多少摄氏度,并且在测量前要先估计被测物的温度,选择合适的温度计2 放置:测量时应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可以竖直放置,也可以斜着放置。被测量的液体的数量不能太少,起码要能够全部淹没温度计的玻璃泡为好,而且要用搅拌棒(不可用温度计代替搅拌棒)将液体

4、搅拌搅拌,使整个液体各处的温度均匀后再测量。3 读书:记录时应待温度计的示数不变化,即在液柱停止上升或下降时读数,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同时,视线必须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4 记录:记录结果是数值加单位。如:4,如果是零下,记录时应在数值前写负或者是“-”.如-42, 体温计使用方法 1 观察:使用温度计前,首先要观察量程和最小刻度值,也就是认清温度计上每一小格表示多少摄氏度。使用前甩一甩。2 读数:测量一定时间后,可将体温计离开被测物体读数,体温计的横截面制成三角形,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能起放大作用,因此在读数时,要转动温度计到读数最清楚的位置再读。说明:体温计之所以使用前要先甩

5、一甩并且能够离开被测物体,这是因为,从构造上来看,体温计盛水银的玻璃泡上方有一段做得非常细的缩口,测体温时水银膨胀能通过缩口升到上面玻璃管里,读体温计时体温计离开人体,水银遇冷收缩,水银柱来不及退回玻璃泡,就在缩口处断开。体温计相对其他温度计玻璃泡大内径细,所以它的测量精确性较高,1. 若不给自己设限,则人生中就没有限制你发挥的藩篱。2. 若不是心宽似海,哪有人生风平浪静。在纷杂的尘世里,为自己留下一片纯静的心灵空间,不管是潮起潮落,也不管是阴晴圆缺,你都可以免去浮躁,义无反顾,勇往直前,轻松自如地走好人生路上的每一步3. 花一些时间,总会看清一些事。用一些事情,总会看清一些人。有时候觉得自己像个神经病。既纠结了自己,又打扰了别人。努力过后,才知道许多事情,坚持坚持,就过来了。4. 岁月是无情的,假如你丢给它的是一片空白,它还给你的也是一片空白。岁月是有情的,假如你奉献给她的是一些色彩,它奉献给你的也是一些色彩。你必须努力,当有一天蓦然回首时,你的回忆里才会多一些色彩斑斓,少一些苍白无力。只有你自己才能把岁月描画成一幅难以忘怀的人生画卷。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