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浓度的aba对马铃薯试管苗结薯的影响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8154688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不同浓度的aba对马铃薯试管苗结薯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不同浓度的aba对马铃薯试管苗结薯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不同浓度的aba对马铃薯试管苗结薯的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不同浓度的aba对马铃薯试管苗结薯的影响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不同浓度的aba对马铃薯试管苗结薯的影响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不同浓度的aba对马铃薯试管苗结薯的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同浓度的aba对马铃薯试管苗结薯的影响(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蒙古农业大学士学位论文不同浓度的ABA对马铃薯试管苗结薯的影响学院:农学院专业:植物科学与技术学号:100213071姓名:董艳慧指导教师:乌兰巴特尔论文提交时间:二0一四年六月摘要马铃薯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及经济作物,在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病毒病是马铃薯获得高产稳定的一个重大障碍,茎尖脱毒被认为是克服这一障碍的有效途径。本试验系统的研究了激素ABA浓度对马铃薯试管苗发育及薯诱导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暗培条件下1umol/LABA最利于试管薯的形成,光暗间断条件条件下5umol/L ABA最利于试管薯的形成。2.随着ABA浓度的升高试管苗的地上部和匍匐茎的生长逐渐减弱。3

2、.当ABA浓度低于1umol/L时,随着ABA浓度的升高块茎的生长速度逐渐增加,大于1umol/L时随着ABA浓度的升高块茎的生长速度逐渐减慢。关键词:马铃薯,微型薯,ABA浓度Potato tissue culture and in vitro induction of potatoPotatoes are the important food and cash crops in our country, in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peoples life occupies a very important position, virus dise

3、ase is a major obstacle to potato yield stability, seedling stem tip is considered to be an effective way to overcome this obstacle.This experimental system to study the hormone ABA concentration of tube seedlings growth and potato potato induction, the influence of the main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

4、ws:1. Under the condition of dark 1 umol/LABA most conducive to the formation of the test tube potato, light dark gap condition under the condition of 5 umol/L ABA most conducive to the formation of the test tube potato.2. With the increase of ABA concentration in the test tube seedlings of abovegro

5、und growth weakened and stolons.3. When the ABA concentration is lower than 1 umol/L, with the increase of ABA concentration of tuber growth rate gradually increased, greater than 1 umol/L with the increase of ABA concentration of tuber growth speed slow down gradually.Key words:potato,minituber, AB

6、A concentration目录1. 前言11.1 马铃薯概况11.2 马铃薯的繁殖方式11.3马铃薯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21.4不同激素对马铃薯试管薯形成的影响31.4.1 细胞分裂素对块茎形成的影响41.4.2脱落酸对块茎形成的影响41.4.3生长素对块茎形成的影响41.4.4乙烯对块茎形成的影响51.5研究的目的和意义52材料与方法63.结果与分析73.1 不同外源ABA浓度对试管薯结薯的影响73.2 不同外源ABA浓度对试管苗生长情况的影响94. 结论与讨论11致谢13参考文献141.前言1.1马铃薯概况马铃薯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的秘鲁和智利一带,十六世纪中期,马铃薯被一个西班牙殖民

7、者从南美洲带到欧洲,1650年马铃薯已经成为爱尔兰的粮食作物,并开始在欧洲普及,十七世纪时,马铃薯传播到中国,很快在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普及。马铃薯是茄科茄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种分布广泛,适应性强,产量高,营养丰富的粮菜作物,工业上它也是具有多种用途的高产经济作物,是世界上十大营养食品之一,据分析:每100g马铃薯中含有蛋白质1.52.3g,碳水化合物17.528.0g,脂肪0.4-0.94g,钙11-60mg,还含有各种微量元素,马铃薯的蛋白质结构与人的蛋白质结构相似,它的营养成分可以被人体很好的吸收利用。马铃薯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有助促进肠胃蠕动,疏通肠道,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B

8、2,B6和泛酸及大量的优质纤维素,马铃薯“性平味甘无毒”,能健脾和胃,具有一定的通便排毒的作用。1.2 马铃薯的繁殖方式马铃薯栽培种为多倍性作物,它可以进行有性繁殖,也可进行无性繁殖。有性繁殖:在自然条件下马铃薯能开花,结出浆果并结出实生种子,种子可以长成植株,这种用种子长出植株的繁殖方式就是有性繁殖。无性繁殖:马铃薯的无性繁殖包括块茎繁殖.扦插繁殖.嫁接繁殖.分株和压条繁殖及组织培养繁殖1。目前大田栽培多数采用块茎繁殖,但是这种繁殖方式存在一定的弊端,种薯用量大,繁殖系数低,并且连年种植容易导致病毒积累2,产生严重的品质退化,Monel通过反复试验成功剥离马铃薯茎尖得到无病毒植株,形成了真正

9、意义的马铃薯脱毒生产技术。随着组织培养.茎尖剥离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有效的解决了马铃薯品种退化的问题。植物组织培养是从20世纪30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一项生物技术。它是指在无菌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如根,茎尖,叶,花,未成熟的果实和种子等),组织(如形成层,花药组织,胚乳和皮层等).细胞(如体细胞,生殖细胞等),胚胎(如成熟和未成熟的胚)或原生质体(如脱壁后仍具有生活力的原生质体)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宜的培养条件,诱发产生愈伤组织和潜伏芽等,进而培育成完整的植株,统称为植物组织培养。由于是在试管内培养,而且培养的是脱离植株母体的培养物,因此也称之为离体培养或试管培养。根据外植体来源

10、和培养对象的不同,又分为植株培养、胚胎培养、器官培养、组织培养、原生质体培养等.马铃薯试管薯是在脱毒试管苗之后发展出的无毒种薯的新技术之一,即通过组织培养于容器中培养试管苗,在一定诱导条件下诱导叶腋处形成小薯,直径在 210 毫米之间.之后又发展了许多培养和诱导试管微型薯的方法和技术。诱导其结薯的方法很多,诱导微型薯的试验也有相关的报道,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将培养于三角瓶固体培养基中 28-35 天的无毒苗,在无菌条件下剪去顶小叶和基部作为基础培养物3。罗玉等认为结薯和外植体切段的生理年龄和健壮程度有关,生理年龄老的切段比幼的切段易于结薯,结薯也较早3,多数研究者以试管苗整株为诱导基

11、础材料。李灿辉等以二节茎段为诱导基础材料,贾长胜等以一叶茎段为材料,都可诱导结薯4。1.3马铃薯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依靠自然条件在繁殖珍稀植物,价值较高的植物或是人类生产生活大量需要的植物,受地理环境和季节的限制,很难达到快速繁殖,满足需要的目的,而组织培养可以轻松的解决这一问题,我国的组织培养相关类研究工作,是从马铃薯去除病毒,建立马铃薯无毒苗体系开始的。早在30年代初,我国两位已故的著名科学家罗宋洛和李继侗就已经是远东植物组织培养的先驱者。罗宋洛教授研究离体根尖培养的适宜条件,李继侗教授发现了胚乳提出物对离体胚发育的促进作用。我国的组织培养工作一直都在不断的研究之中,从20世纪50年代我国植

12、物组织培养创始人之一罗士韦教授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开展了组织培养的研究以来,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已有丰硕的研究成果.在近10多年来其发展更为迅速,全国各地许多农业科研院所和高校都开展了植物组织培养研究工作,对农作物、观赏植物、园艺作物、经济林木等上千种植物进行组织培养研究并取得了成功。我国于70年代初,由吉林农业大学,辽宁省农科院和黑龙江省克山农科所对茎尖组织培养进行了初步试验,取得一定的进展。 1976年建立了我国第 1 个马铃薯脱毒原种场,从此开始了我国无病毒种薯的时代。随着植物茎尖培养脱病毒技术以及离体快繁技术日趋成熟,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国各地相继建立了一批工厂化试管苗繁育基

13、地,马铃薯作为重要的经济作物,其脱毒苗增产可达60%,脱毒种苗的生产也越来越知名,如百事可乐公司投资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建立的脱毒种薯组培生产车间。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约有 2000多家组培室,在上千种植物中建立了组培再生技术,年产组培苗几亿株。这些组培厂年产种苗数千万株,极大地满足了市场的需求。植物组织培养是以植物细胞培养技术为前提的一项生物技术,茎尖培养是通过试管培养植株茎尖的一小部分无病毒感染的分生组织细胞,进行大批量繁殖。自从1902年德国科学家哈伯兰德提出植物细胞的全能性理论后,细胞全能性研究逐渐成为生物学研究领域的热点,而建立在细胞全能性基础上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从此逐渐兴起和发展。1

14、937年前后,法国科学家高特里特和诺比考特几乎同时培养了胡萝卜根的小块组织,并使细胞增殖获得成功。美国科学家怀特用烟草的基段形成层为材料还成功地进行了组织培养和继代培养,他们的工作为植物组织和细胞培养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近年来,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作为一种基本的试验技术和基础的研究手段,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被广泛应用于植物学、遗传学、育种学、栽培学、解剖学、病理学等各个领域之中。20世纪30年代,经历30多年的基础研究和技术完善,50年代中期的时候,欧洲的一些马铃薯生产大国就开始了以茎尖分生组织培养法脱除马铃薯病毒为基础的无病毒种薯生产体系建设研究,保证生产种薯的质量,于60年代形成产业.马铃

15、薯脱毒及速繁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中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也是生物技术在生产中应用最早、最广泛、效果最显著的研究成果之一。至60年代末,欧美主要马铃薯生产大国均先后成功地建立了制度化的无病毒马铃薯种薯生产体系,种薯质量因而得以改善或保障,马铃薯的单位面积产量大幅度增加。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这种方法逐渐为亚洲、非洲和拉美的一些国家所采用,它充分表明用茎尖分生组织培养方法脱除活体组织内病毒等病原菌,快速且大量繁殖马铃薯是可行的。由于组织培养技术日趋成熟和完善,世界各地的植物组织培养研究和应用进入迅速发展阶段,几乎所有的马铃薯生产大国都使用这项技术进行马铃薯的脱毒快繁。1.4不同激素对马铃薯试管薯形成的影响植物激素是指植物体内合成,对植物生长发育产生显著作用的微量有机物,目前,主要有5种,包括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乙烯和脱落酸,其中前三类是促进生长的物质,脱落酸是一种抑制生长的物质,乙烯是促进器官形成的物质。1.4.1 细胞分裂素对块茎形成的影响细胞分裂素以BA为主,用于离体茎尖成活和生长,其对6一BA对浓度要求严格,低浓度的6一BA对株高、茎节、茎粗均有影响,浓度高于0.2m/L以后,对试管苗生长有抑制作用,浓度加大有利于微型薯的诱导。细胞分裂素类物质对块茎形成具有促进作用,同时它也可以促进匍匐茎的形成。但宋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