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对流换热-2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8153291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PPT 页数:76 大小:5.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4章-对流换热-2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第4章-对流换热-2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第4章-对流换热-2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第4章-对流换热-2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第4章-对流换热-2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4章-对流换热-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4章-对流换热-2(7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四章 对流传热的理论基础和工程计算,一、对流传热的理论基础,二、对流传热的工程计算,管槽内强迫对流传热 4.5 外部强迫对流传热 4.6 (不做要求) 自然对流传热 4.7,熟悉它们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掌握利用特征数方程式进行对流传热计算。,2,(一) 管槽内强迫对流传热 (4.5节),二、对流传热的工程计算,管槽的截面: 圆形 -内径d 非圆形 -当量直径de,3,(一) 管槽内强迫对流传热 (4.5节),1、概述,流态:,二、对流传热的工程计算,流动与换热特征,流动边界层(受流动空间限制),热边界层,层流 流动,4,管内流动速度边界层及速度分布曲线,(一)管槽内的强制对流传热,层流,

2、旺盛湍流,内部流动的首要问题 确定流动入口段 (取决于流态),湍流 流动,层流 流动,5,局部表面传热系数沿管长的变化,(一)管槽内的强制对流传热,常物性流体 hx=常数,常物性流体 hx=常数,流动和换热同时达到充分发展段,管内对流传热,层流,湍流,6,(a)恒热流边界条件 (b)恒壁温边界条件,流体截面平均温度沿管长的变化规律,(一)管槽内的强制对流传热,tm沿整个换热面的积分平均值 热边界条件不同,取法不同。,线性变化,指数函数变化,管壁与流体间的平均温差,7,关于管槽内强迫对流传热实验关联式的说明,(一)管槽内的强制对流传热,8,(1)层流对流传热,(一)管槽内的强制对流传热,2 、管

3、槽内强制对流传热计算,齐德-泰特 Sieder-Tate公式,,,,,理论分析,常物性流体 hx=常数,9,管内层流换热的实验关联式 充分发展段的层流对流传热,考虑自然对流影响的管内层流强迫对流传热,需要指出的是,只有在管径和温差均较小而粘性又较大、流速又较低时才有可能出现严格的层流传热。 其它情况下往往伴随着自然对流传热,特别是在石油工程中,这种混合对流传热的情形更为常见。 实验关联式为:,式中,Grf称格拉晓夫数。 实验验证范围:Grf Prf 5102,Ref 2000,10,12,2 、管槽内强制对流传热计算,(2)湍流对流传热,适用范围:,1)迪特斯波尔特(Dittus-Boelte

4、r)公式,长管、直管、中等温差,(一)管槽内的强制对流传热,湍流边界层具有三层结构模型:热阻集中在层流底层。 层流底层厚度极薄,温度梯度很大,湍流的换热强度远超过层流。 湍流换热剧烈,热边界层条件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液态金属除外。,工程中最为常见,13,2 、管槽内强制对流传热计算,(2)湍流对流传热,适用范围:,1)迪特斯波尔特(Dittus-Boelter)公式,长管、直管、中等温差,(一)管槽内的强制对流传热,14,如何有效地强化传热?,2 、管槽内强制对流传热计算,(2)湍流对流传热,15,几点说明,(一)管槽内的强制对流传热,范围扩大,进行修正!,16,入口段效应:,入口段的传热效果好

5、,表面传热系数较高。 管子较短时,必须考虑入口段的影响。,(一)管槽内的强制对流传热,17,弯管效应:,当流体在弯曲管道内流动时,由于离心力的作用,会产生垂直于主流方向的二次环流,加强了管内边界层的扰动和混合,从而使换热增强。 弯管曲率半径R越小,流速越大,二次环流的影响越大。,(一)管槽内的强制对流传热,弯管的二次环流,18,流体物性随温度变化的影响:,流体温度场的不均匀,会引起物性场不均匀。 其中粘度随温度的变化最大。粘度场的不均匀会影响速度场,因此影响对流传热。,(一)管槽内的强制对流传热,液体:主要是粘性随温度变化,气体:除粘性,还有密度和热导率等,速度畸变,19,管内湍流对流传热其他

6、实验关联式,适用范围:,2)齐德泰特 Sieder-Tate公式,(一)管槽内的强制对流传热,20,3)格尼林斯基Gnielinski公式,适用范围:,阻力系数:,物性随温度变化的修正系数:,(一)管槽内的强制对流传热,管内湍流对流传热其他实验关联式,迄今计算准确度最高的实验关联式,21,以上所有方程仅适用于Pr0.6的气体或液体。 对于Pr数很小的液态金属,换热规律完全不同。 推荐光滑圆管内充分发展湍流传热的准则式: 均匀热流边界 实验验证范围: 均匀壁温边界 实验验证范围: 特征长度:内径 定性温度:流体平均温度。,22,由于流动的不稳定性,与层流和湍流相比,很难找到既简便又精确的计算公式

7、。 在工程设计上,从系统可靠性而言,如果有可能也往往避开过渡区。 豪森Hausen推荐公式:,适用范围:2300Ref6000 特别适用于粘性流体,(3)过渡流对流传热,2 、管槽内强制对流传热计算,(一)管槽内的强制对流传热,入口段效应,23,强迫对流传热计算的步骤,(1)首先判断所求问题是哪一类换热? 有相变or无相变?自然对流or强制对流?内部流动or外部流动? 各类对流传热都有专用的实验关联式(非常重要) (2)正确选择定性温度、特征尺度和特征速度。 (3)计算Re数,判断流态;选择合适的实验关联式进行计算。 注意事项: 三大特征量的选取; 牛顿冷却公式中的温差定义; 关联式计算的是:

8、局部hx 还是平均h ? 实验关联式的适用范围,原则上不能外推; 范围扩大必须进行修正。,(一)管槽内的强制对流传热,24,25,(二)外部强迫对流传热(4.6节),例子:很多! 空气纵掠飞机机翼(+摩托车引擎的壳体)、 风吹过热力管道(+太阳能集热器表面+地面)、 锅炉烟气掠过管束、流体横掠管束等等。 1.流体外掠平板 2.流体横掠单管,二、对流传热的工程计算,外部流动:换热壁面上的流动边界层与热边界层能够自由发展,不会受到邻近壁面存在的限制。,26,局部表面传热系数的变化趋势,边界层加厚 (导热),流体扰动 加剧,边界层加厚,1、流体外掠平板,缓冲层,湍流核心,(二)外部强迫对流传热,27

9、,流态的判断雷诺准则Re数,临界距离xc :边界层从层流开始向湍流过渡的距离。 其大小取决于流体的物性、固体壁面的粗糙度等几何因素以及来流的稳定度。 由实验确定的临界雷诺数Rec给定。,(二)外部强迫对流传热流体外掠平板,28,(二)外部强迫对流传热流体外掠平板,(1)层流对流传热,l,(1)定性温度: 热边界层的平均温度tm (2)特征长度: 下角标x长度x; 下角标l 板长l。 (3)特征速度:来流速度u。,29,(二)外部强迫对流传热流体外掠平板,(2)湍流对流传热,30,(二)外部强迫对流传热流体外掠平板,31,* 恒热流平板 *,恒热流平板湍流边界层内的局部努塞尔数比恒壁温情况高约4

10、%。,(二)外部强迫对流传热流体外掠平板,恒热流加热或冷却在工程中有广泛的应用背景,如电子元器件的散热,需要计算壁面温度。试算法,32,2、流体横掠单管,1)流动和传热特点 所谓横掠单管,是指流体沿着垂直于管道轴线的方向流过管道的外表面。 当流体横向掠过单管时,流体接触管面后从上、下两侧绕过,并在管壁上形成边界层,有层流和湍流两种。但流体沿曲面流动与沿平面流动不同。由于沿程流体压力的变化,壁面上的边界层会产生脱离现象;分离点后的流体产生涡街。 流体流动状态与雷诺数Re有关。,来流速度,圆管外直径,流体的运动粘度,(二)外部强迫对流传热,33,实验表明: Re5 ,流体绕流圆柱时边界层发生脱体现

11、象,形成涡街。 这是由于粘性流体流过圆柱时流速和压力的变化造成的。,脱体点的位置取决于Re数大小:,边界层为层流,脱体点在=8085处;,边界层先从层流转变为湍流,流体的动能较大,脱体点向后推移到=140处。,(二)外部强迫对流传热流体横掠单管,34,1,2,3,4,5,6,(二)外部强迫对流传热流体横掠单管,35,对流传热规律:取决于边界层的发展和分离。,局部表面传热系数h 变化呈现复杂的细节,随角和Re数而变化规律如图所示。 当Re数较小时,边界层为层流,Nu随角的增加而减小;随着边界层分离出现涡流, Nu回升。 当Re数较大时,边界层出现湍流,Nu有两次回升,第一次因层流转变为湍流,第二

12、次由于边界层脱体。 注意:脱体点处的局部表面传热系数最小,换热最差。 平均表面传热系数h : 具有明显的渐变规律。,(二)外部强迫对流传热流体横掠单管,层 流,湍 流,36,表4-3 式中常数C和.n的数值(分段),2)流体横掠单管对流传热的实验关联式,(1)定性温度:流体与壁面的平均温度tm,即,(2)特征长度:圆管外直径d。 (3)特征速度:来流速度uf。,(二)外部强迫对流传热流体横掠单管,37,表4-4 式中常数C和.m的数值(分段),流体横掠单管对流传热的实验关联式,(1)定性温度:以壁温tw确定Prw;其他按主流温度选取。,(2)特征长度:圆管外径d。 (3)特征速度:来流速度uf

13、。,(二)外部强迫对流传热流体横掠单管,38,流体横掠单管对流传热的实验关联式,(1)定性温度:热边界层平均温度。,(2)特征长度:圆管外径d。 (3)特征速度:来流速度uf。,(二)外部强迫对流传热流体横掠单管,例题4-6 第115-116页,39,3、 流体横掠管束,更为复杂。,叉排的平均表面传热系数要比顺排大,但流动阻力也比顺排大。,计算采用准则方程式进行,注意: (1)特征速度umax为流体的最大流速; (2)特征长度取管外径d; (3)对于流体沿轴向流过管束时的换热系数,可采用管内湍流换热公式,但特征长度应取当量直径de。,(二)外部强迫对流传热,40,41,强迫对流传热的典型计算题

14、,(一)计算表面传热系数 (二)计算对流传热面积A或管长l (三)计算流体温度。试算法 关键计算表面传热系数h。,二、对流传热的工程计算,第一类:求表面对流传热系数h 关键选实验关联式 一、确定定性温度,查出流体物性参数。 二、计算过程: 1求Re数,判断流态; 2选择合适的实验关联式; 3计算Nu数,求出表面传热系数h。,42,强迫对流传热的典型计算题,二、对流传热的工程计算,例题4-3 第108-109页,第二类:求换热面积A或长度L 关键求h 一、求解表面传热系数h; 二、根据热平衡方程,求得A或L; 三、校核管长: L/d60是否成立;否则管长修正。,43,强迫对流传热的典型计算题,二

15、、对流传热的工程计算,例题4-4 第109-110页,第三类:求流体温度tf”(或tf)采用试算法 1、先假定一个温度tf”(或tf); 2、以tf为定性温度,计算h; 3、根据热平衡方程,求出tf”计算值; 4、与假定值比较,若满足精度,结果可靠; 否则以tf”计算值为假定值,重复计算,直至满足精度。,44,强迫对流传热的典型计算题,二、对流传热的工程计算,例题4-5 第110-111页,管内强迫对流传热试算法的应用,在对流传热的计算中试算法是经常遇到的。除了流体出口温度未知需要采用试算法外,还需采用试算法的情形包括: (1)管长未知。可先按长管计算,求出表面传热系数h后,根据热平衡算出管长

16、。若L/d60,计算有效;否则,求得cl, h=clh。一般试算一次即可。 (2)管内壁温度未知。先按ct=1求出h,然后根据热平衡求出管内壁平均温度,计算ct,则h=cth。一般试算一次即可。 (3)流体流速未知。先假设流速u,计算Re数判断流态,选用适当公式计算出h。然后根据热平衡求出新的流速u”。 若u和u”接近,计算结束,取u”或(u+u”)/2作为计算结果; 若二者相差较大,则以u”代替u,重新计算,直到接近为止。 (4)管内径d未知。假设管内径d ,试算步骤与(3)相似。,45,二、对流传热的工程计算,46,二、对流传热的工程计算,47,二、对流传热的工程计算,48,二、对流传热的工程计算,49,二、对流传热的工程计算,直管 大温差修正 管长L未知 ? 假设长管 校核:!,J/(kgK),算术平均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