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控制与plc课程设计说明书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08146994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1.9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气控制与plc课程设计说明书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电气控制与plc课程设计说明书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电气控制与plc课程设计说明书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电气控制与plc课程设计说明书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电气控制与plc课程设计说明书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气控制与plc课程设计说明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气控制与plc课程设计说明书(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电气控制与PLC课程设计说明书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自动控制与机械工程学院3年7月第一部分: 电气线路安装调试技能训练 技能训练题目一:电气原理图:电气安装接线图:本人完成的安装线路实物图片一:技能训练题目二:电气原理图:电气安装接线图:本人完成的安装线路实物图片二:技能训练小结:1.电气原理图的绘制要求:绘制电气原理图应按GB4728-85、GBTl59-87、GB6988-86等规定的标准绘制。如果采用上述标准中未规定的图形符号时,必须加以说明。当标准中给出几种形式时,选择符号应遵循以下原则: 应尽可能采用优选形式; 在满足需要的前提下,应尽

2、量采用最简单形式; 在同一图号的图中使用同一种形式。 控制电路绘制的原则 : 原理图一般分主电路、控制电路、信号电路、照明电路及保护电路等。 控制电路、照明电路、信号电路及保护电路等,应垂直地绘于两条水平电源线之间控制触头连接在上方水平线与耗能元件之间耗能元件(如线圈、电磁铁、信号灯等)的一端应直接连接在接地的水平电源线上受电动力设备(电动机)及其保护电器支路,应垂直于电源电路画出其中电源电路用水平线绘制 原理图中各电气元件和部件在控制电路中的位置,应根据便于阅读的原则安排。同一电气元件的各个部件可以不画在一起,但必须采用同一文字符号标明。 无论主电路还是辅助电路,各元件应按动作顺序从上到下、

3、从左到右依次排列。对于继电器、接触器的触头,按吸引线圈不通电状态画 原理图中有直接电联系的交叉导线连接点,用实心圆点表示;可拆卸或测试点用空心圆点表示;无直接电联系的交叉点则不画圆点。.电气接线图的绘制要求:1、电源开关、熔断器、交流接触器、热继电器、时间继电器等画在配电板内部,电动机、按钮画在配电板外部。2、安装在配电板上的元件布置应根据配线合理,操作方便,确保电气间隙不能太小,重的元件放在下部,发热元件放在上部等原则进行,元件所占面积安实际尺寸以统一比例绘制。3、安装接线图中各电气元件的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应和原理图完全一致,并符合国家标准。4、各电气元件上凡是需要接线的部件端子都应绘出并

4、予以编号,各接线端子的编号必须与原理图中的导线编号一致。5、电气配电板内电气元件之间的连线可以互相对接,配电板内接至板外的连线通过接线端子进行,配电板上有几个接至外电路的引线,端子板上就因有几个线的接点。6、因配电线路连线太多,因而规定走向相同的乡邻导线可以绘成一股线。3.电器安装、接线的工艺要求:安装电器元件的工艺要求:(1)组合开关、熔断器的受电端子应安装在控制板的外侧,并使熔断器的受电端为底座的中心端。(2)各元件的安装位置应齐整,匀称,间距合理,便于元件的更换。(3)紧固各元件时要用力匀称,紧固程度适当。在紧固熔断器、接触器等易碎元件时,应用手按住元件一边轻轻摇动,一边用旋具轮换旋紧对

5、角线上的螺钉,直到手摇不动后再适当旋紧些即可。板前明线布线的工艺要求:(1)布线通道尽可能少,同时并行导线按主、控电路分类集中,单层密排,紧贴安装面布线。(2)同一平面的导线应高低一致,不能交叉。非交叉不可时,该根导线应在接线端子引出时,就水平架空跨越,但必须走线合理。(3)布线应横平竖直,分布均匀。变换走向时应垂直。(4)布线时严禁损伤线芯和导线绝缘。(5)布线顺序一般以接触器为中心,由里向外,由高至低,先控制电路,后主电路,以不妨碍后续布线为原则。(6)在每根剥去绝缘层的导线两端要套上编码套管。所有从一个接线端子(或接线桩)到另一个接线端子(或接线桩)的导线必须连接,中间无接头。(7)导线

6、与接线端子或接线桩连接时,不得压绝缘层、不反圈及不露铜过长。(8)同一元件、同一回路的不同接点的导线间距离应保持一致。(9)一个电器元件的接线端子上的导线连接不得多于两根,每节接线端子板上的连接导线一般只允许连接一根。.实训线路发生的故障及排除办法:由于电气控制系统发生故障的原因常常是复杂的,因此必须经过细心的观察研究甚至要经过各方面的实验及依靠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判断出故障的真正原因。电气控制系统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序号 故障现象故障原因排 除 方 法1 电机不能起动A、电气系统接线错误核对接线图,加以校正B、熔丝烧断检查电气系统线路及保护装置工作情况 C、电压过低检查电网电压,如过低应适当

7、提高D、定子绕组相间短路、接地或接线错误或定、转子绕子组断路检查找出断路,短路的部位进行修复,如果接线错误,经过检查后进行校正。E、负载过大检查压缩机、消除负载过大原因2 电机有异常噪声或振动过大A、机械摩擦(包括定、转子相擦)检查转动部分与静止部分间隙,找出相擦原因,进行校正。B、二相运行、停机断电、再合闸,如不能起动,则可能有一相断电,检查电源或电机并加以修复C、滚动轴承缺油或损坏清洗轴承,加新油。若轴承损坏则予以更新。D、电机接线错误 查明原因,加以更正 E、轴伸弯曲校直或更换轴F、润滑剂太脏或混有杂质更换润滑剂G、转子不平衡校平衡H、联轴器松动查清松动处,并加以修复 I、安装基础不平或

8、有缺陷检查基础和底板的固定情况,加以纠正。3 电机温升过高或冒烟A、过载用钳形电流表测量电流,若发现过载,应查明原因排除之。B、单相运行检查熔丝,控制装置接触点,排除故障 C、电网电压过低或电机接法错误检查电网电压或检查电机绕阻接法是否错误。D、定子绕组接地或匝间或相间短路检查找出短路和通地的部分进行修复E、电机转子线圈接线头松脱查出松脱处加以修复F、定、转子相擦检查轴承有无松动,定子和转子装配有无不良情况,加以修复G、车棚内通风不畅找出原因、解决之4 电机轴承过热A、轴承损坏更换轴承B、轴承润滑剂过多、过少或有杂质调整或更换润滑剂C、联轴器装配不良对联轴器进行校正 5 电机外壳带电A、接地不

9、良找出原因,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纠正B、绕组受潮,绝缘损坏或接线处有污垢找出原因,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纠正C、引出线绝缘磨破进行修复6 电机能启动,但Y-切换时,跳开关 A、Y-自动切换时间继电器失灵进行修复,必要时更换B、电网电压过低检查电网电压并加以改善C、导线细而长造成电压过低加大导线截面或更换接线位置,以缩短导线长度D、机组调节系统中电磁阀Y1失灵 拆下检查,必要时更换E、接触器触头接触不良检查触头,加以修复 7 机组运行时突然停车A、热继电器动作若热继电器整定值不合适则作适当调整,但不宜过大。若为电机过载则找出过载原因并排除之。B、电网电压过低改善电网电压C、压缩机超温找出超温原因,排除故障

10、后,按复位一停车按钮后再开车D、时间继电器2SJ整定值不合适整定值按规定值调整8 电机空载,转速正常负载时转速下降电动机失效与制造厂联系协商后,检查电机,必要时更换电机9 按下启动按钮QA,电机不启动A、由于运输原因导线接线头松动重新紧固接线头 B、控制回路熔丝烧断 查明原因并排除之C、控制回路中未接零线,不能构成控制回路重新接零线 D、继电器IJ损坏检查继电器1J确认损坏后更换E、启动按钮QA失效检查按钮,确认损坏后更换10 按启动按钮,机组运转,但放开启动按钮,机组停车 A、中间继电器或接触点不能自锁闭合查明原因后排除之 B、接线头接触不良或导线断裂查明原因后排除之11 电机Y形起动10秒

11、后,不切换形运行,指示灯亮A、时间继电器1J损坏检查继电器1J确认损坏后更换B、接线头松动或触点接触不良查明原因后排除之12 排气温度无显示,超温后不停车A、压力式温度计测量部分损坏更换温度计B、温度计接线断或中间继电器损坏,触点接触不良 查明原因后排除之 13 计时器不计时A、计时器导线断裂,接线头松动查明原因后排除之B、计时器失效拆下检查,必要时更换14 电源接通后,指示灯H1不亮 A、灯泡烧坏更换灯泡B、RD熔丝烧断检查确认后,更换熔丝C、导线断或导线接线头松动,接触不良查明原因后排除之15 电源接通后,控制回路熔断器烧断D、灯泡与灯座接触不良查明原因后排除之控制回路短路如相导线绝缘对地

12、短路,线圈烧毁短路,电磁阀线圈短路,线接错短路等查明原因后排除之 17 按启动按钮,继电器、接触器不动作A、按钮接触不良或失效查明原因后接触之B、控制回路熔丝烧断检查确认后,更换熔丝C、导线、接线头松动,接触不良查明原因后排除之 D、继电器或接触器接线头松动或线圈失效查明原因后排除之E、控制回路中零线未接,构不成回路重新接好零线18 电机启动后,转速不能上升A、电网电压过低检查电网电压B、导线细而长,造成电压过低加大导线截面或换接线位置,以缩短接线长度19 电机一起动或在运行中跳开关A、电机失效拆下检查,必要时更换B、压缩机失效与制造厂联系协商后检查,必要时更换20 电机三相电流严重不平衡A、

13、三相绕组有部分匝间短路重新绕制三相绕组或更换电机B、三相电压不平衡查明原因后排除之C、电机接线头松动氧化查明原因后排除之D、接触器触头闭合时接触不良查明原因后排除之交流接触器一般故障分析和排除方法序号 故障现象故障原因排 除 方 法1电源接通后,触头未完全闭合触头弹簧太软调整弹簧弹力2断电时,接触器衔铁不落下A、触头弹簧太软调整弹簧弹力B、底板不平凸出消除凸出部分C、衔铁或机械部分被卡死整修使其灵活D、出头被熔焊在一起更换触头3接触器主触头发热A、负载超过额定容量 查明超载原因后排除之 B、触头行程过大更换触头C、触头烧损严重拆下触头D、触头压力不足检查压力后,必要时更换弹簧E、触头油灰尘、污垢 拆下触头,清洁接触表面 4接触器触头接触不良A、触头积有灰尘、污垢或烧坏 查明原因后排除之 B、触头弹簧太软 检查弹簧力,必要时更换 5接触器合上后触头有火花A、触头不符合要求更换触头 B、触头弹簧太软更换弹簧C、触头烧损,接触不良 拆下触头,清洁触头表面,必要时更换之6接触器有异常响声A、电枢与铁芯结合不良,有污垢或生锈 清洁接合面 B、短路环损坏 更换短路环 C、接触压力过大 调换触头弹簧 D、电枢和铁芯的夹紧螺栓松动 紧固螺栓 E、电压过低 检查电网电压并加以改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