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感恩教育倡议书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08142624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感恩教育倡议书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三感恩教育倡议书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三感恩教育倡议书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三感恩教育倡议书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三感恩教育倡议书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感恩教育倡议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感恩教育倡议书(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今天的“三好学生”教育,就是明天的“三好公民”教育。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家国一理:兴善德之家,强仁政之国,从育儿事做起。 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尽三责报三恩兴三业”的思想品质教育。 如在家是孝顺父母的好孩子。为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每天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尊长敬老,友爱兄妹,和睦四邻,乐于助人,立志读书,振兴家业。 即从小在家就是孝顺父母的好孩子,尽立志读书,振兴家业之责,报养育恩; 在校是刻苦学习的好学生。为感谢老师的教导之恩、敬师如父母,勤学善思,刻苦钻研,严于律己,常省己过,宽于待人,谦虚礼让,慈爱生灵,爱惜公物,明礼诚信,遵章守纪,全面发展,成就学业。即在校是苦学的好学生. 尽成

2、就学业之责,报教育恩。 立志将来走向社会,成为知恩图报的好公民。为感谢社会各界提供生活、生存所需之恩,业精于勤,爱岗敬业,明明白白做人,认认真真做事,孝养父母、博施爱心、扶危济困,终身奉献,成就事业,报效祖国。 即尽奉献学识,成就事业之责,报祖国人民的养育恩等。即“三好学生”标准。目的是:从小培养“兴三业”即“治家业、成学业、兴事业”的能力于家庭和学校、社会合一的学习、生活过程之中,养心育德。 若从小能立志将来走向社会成为好公民,而且是在学习中继承文明道德,在继承中发展,总结,提升,完善。因此,我们倡议:拆掉“围墙”办大教育,优化教育环境,形成合力,在全社会推广尽三责报三恩兴三业的教育,是社会

3、和谐,家庭幸福,民族兴旺,国家长治久安的教育。由家庭教育到民族教育,上升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精神文明及公民道德素质教育等,从孩子抓起,从家庭教育做起,延伸到社会各阶层,拓展到各行业,用“三好学生”即“三好公民”标准进行教育,人人都是社会道德文明的“三好”学生。把素质教育落实在家庭生活过程中,才是教育的根本所在。【18909585709】2012年 12月5日关于在中小学校推广“三感恩”教育的倡议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家国一理。家是缩小的国,国是放大的家。兴善德之家,强仁政之国,从育儿事做起。家庭是良田:播善种,代代相传;育善根,子孝孙贤;孩子是花朵:施肥浇水,从根培养;修枝剪叶,因材施教;师长是

4、表率:身正为范,言传身教;学高为师,上行下效;校长是旗帜:用真心付出凝人心,用热情关怀鼓干劲,用诚实守信聚人气,用同心同德成就教育事业及孩子们的美好未来。善行是心灯:医生用药物为人治疗身体上的疾病;教师用“三感恩”思想,为学生治疗心理上的疾病;圣人用思想为人解开心灵上的迷结;我用善行点亮心灯,照我前程,光明一生。将“良田”转化成“花朵”快乐成长的“乐园”:播善种,育善根,家校合一,左矫错,右纠偏,阳光大道走中间,正反比较不钻牛角尖,培育自性特长路自宽;1、育于家的是孝:播种善根种子于厚土中,上行下效,鼓励孩子从立志读书开始,尽“振兴家业”之责,报父母的养育恩。这就是“教”的内容及方法。2、学于

5、校的是诚:这是孝的延伸与提升;家校合一,矫错纠偏并用,养育善根,培育自信、鼓励学生从勤学善思开始,尽“成就学业”之责,报教师及父母的教育恩,这就是“育”的内容及方法。3、用于国的是正:诚心、正意、文明修身、自律成才、尽“奉献学识于社会,成就事业”之责,报祖国人民及师长的养育恩。这就是理想教育的内容和方法。4、成于事的是信:明礼诚信,诚于内心,信于他人,相互信任,相互支持时,才能成就事业。5、修于身心的是福慧:用真心去做人做事,就是智慧的外用,即能力。知识是学出来的;能力是练出来的;思想品德及智慧是修出来的。认识规律,掌握规律,并将规律融汇心中、应用在生活、学习、工作实践的过程中,才能成就事业。

6、将上述内容归纳概括为:人生一世尽三责:兴家、治学、成事业。成就事业报三恩:父母师长祖国人民养育情。综上所述,把素质教育的内容归纳为:素质教育质量=好孩子孝亲+好学生善学+好公民奉献。因此:“三感恩”教育的具体内容是:在家是孝顺父母的好孩子。为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每天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尊长敬老,友爱兄妹,和睦四邻,乐于助人,立志读书,振兴家业。即从小在家就是孝顺父母的好孩子,尽立志读书,振兴家业之责,报养育恩;在校是刻苦学习的好学生。为感谢老师的教导之恩、敬师如父母,勤学善思,刻苦钻研,严于律己,常省己过,宽于待人,谦虚礼让,慈爱生灵,爱惜公物,明礼诚信,遵章守纪,全面发展,成就学业。即在

7、校是善学的好学生. 尽成就学业之责,报教育恩;立志将来走向社会,成为知恩图报的好公民。为感谢社会各界提供生活、生存所需之恩,业精于勤,爱岗敬业,明明白白做人,认认真真做事,孝养父母、博施爱心、扶危济困,终身奉献,成就事业,报效祖国。即尽奉献学识,成就事业之责,报祖国人民的养育恩等。整体目标是:从小培养“尽三责,报三恩,兴三业”即“治家业、成学业、兴事业”的能力于家庭和学校、社会合一的学习、生活过程之中-从养心育德做起。如,提倡并鼓励孩子在家从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开始,帮父母及爷爷、奶奶洗洗头,洗洗脚,洗衣,做饭等;体贴父母在操持家务及全部家庭生活以及赡养老人,培育儿女时的艰辛,立志读书,勤学

8、苦练,自律成才等;在学做家务的过程中,学习生活能力,学习父母为养育儿女而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相敬相亲、柔顺礼让的精神品质,磨练意志,为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而发奋苦学、立志成才等。“三感恩”教育,从家庭生活开始,由孝顺父母的好孩子,提升到学校生活层面,尊师重道,勤学善思的好学生,自然过渡到社会生活的“好公民”层面,立志将来“奉献”的是“学业”知识,“成就”的是社会“事业”,进而实现了“报效祖国”的人生理想、目标。源于生活有目标,指导生活有理想、落实在生活的全过程中,最后回归生活原点的就是孝亲、苦学、奉献。实现人生生活目标,就是实现理想的过程。这是家庭生活的需要,人人为此而努力,是学习生活的目标,人

9、人把它转化成学习的动力,为此而勤学善思,是社会生活的理想,人人为此而努力奉献毕生的学识于社会时,才能实现成就事业、报效祖国的人生理想目标。厚德载物。孝亲、苦学、奉献三点定一面,缺少哪一个教育过程,都不能培养出健全的人格品质来。感恩教育的实质就是责任意识教育。因为家庭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基础,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在家是孝顺父母的好孩子,在校是善学的好学生,立志走向社会是知恩图报的好公民的“三好学生”教育,其实质内容是建立并落实在“三感恩”行为上的教育过程。而“感恩”教育的核心意义在于,从小就要明明白白地培养学生在家庭及学习、生活等不同阶段的责任意识:每个人在家庭生活中的责任及义务是:必须孝养父

10、母、振兴家业、提升家庭生活质量。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从“立志读书”开始。学校教育不应回避这个现实问题。因为这是最原始的社会细胞,是家庭生活的需要,也是努力学习的原始动力。同时,这也是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把这种责任和义务,融进“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的教育中,这既是家庭幸福生活的基础,同时,也是社会和谐、文明的基础,更是每位学生品德形成教育的基础。从家庭生活教育开始,把从小培养孩子的爱心品质,实实在在的落实在每天坚持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上,就等同于是坚持日行一善教育。把他延伸到学校的学习过程中,就转化为自觉地习惯行为品质,拓展到社会生活、工作中,就上升为高尚的行为品德。这是品德形成

11、教育的起点,是习惯养成教育的基础。忽视家庭生活的“孝道”教育,就等于控掉了学校品德形成教育的“基石”,使学校的“理想”教育变质为脱离生活实际的“空想”教育。在学校学习生活中的责任和义务是:勤学善思,成就学业,以报师恩和父母的养育之恩。刻苦学习,全面发展,既是家庭责任,也是社会义务。同时,也是实现人生理想抱负的必经之路和前提条件。用“三感恩”的活动形式,将学校的品德形成教育的内容和过程,紧紧扣在家庭生活的“孝养父母”和学校生活的“尊师重道”上,使家庭教育目标和学校的教育目标合二为一,由“成就学业,奉献社会”进而升华为做“知恩图报的好公民”及“报效祖国”上来,而“好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就是汇集家庭生

12、活和学校学习生活的责任及义务于社会责任及义务之中,通过“奉献、学业”知识于社会生活来实现“成就事业、报效祖国”的人生理想目标的。把学生的品德形成教育,始终落实在家庭生活的“孝道”教育和社会生活的“奉献”教育上,伴随着每位学生的成长过程一起长大的,那一定是“知恩图报”的“爱心”和“奉献”学业及人生的精神品质。因此,我们倡议;在学校品德教育过程中,推广、落实三感恩教育思想于习惯养成教育的全过程中,每周利用团、队及其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家校互动等多种形式,每月评比,广泛开展“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老师的教导之恩和感谢社会各界提供生产、生活、生存所需之恩的“三感恩”教育活动,贯穿学校的思想品德形成

13、教育的各项内容,以此来对治在当今商品经济社会形势影响下,社会上及学生心理上实际存在的自私而不知体贴父母持家的艰辛、浮躁而张扬、不懂礼仪而好争斗、贪图享受而怕吃苦、不知感恩而没有奉献精神、生活自理能力差、缺少家庭生活责任意识、不孝亲、不敬长、不尊师、不诚信等不良心理障碍及其心理疾病等等不良现象影响,联系生活实际,有针对性地把品德形成教育落实在“矫错、纠偏、培自信、育善根”上,大力推行善德教育,把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落实在全面提升全体学生的做人品质上,从“三好学生”抓起,把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美德教育的种子、感恩教育的善根,实实在在的播种在每位学生的“心田”里,在每位园丁及家长们精心的施肥、浇水

14、及其培育下,早日结出香甜的果实来。“三感恩”教育的实质是“根”的教育。根育好了、花自香,果自甜,人人受益。用感恩的心来和谐家庭生活,则亲情更亲,友善恭敬且孝顺。用感恩的心来学习,则师恩胜亲情,激励精勤、苦学奋进。用感恩的心来工作,则博施爱心、效率倍增,利益民众。用感恩的心来处事待人,则亲朋欢心,谦虚礼让、真诚守信。用感恩的心来和谐家庭生活,则没有地区、男女老幼及民族、信仰、学问层次和社会地位等的界限区别。是人人都希望得到的一份尊重与恭敬。用感恩的心来和谐社会生活,则人人都能奉献爱心于岗位,乐于助人、服务民众。用感恩的心来学习、生活、工作,这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道德建设的基本素质要求,也是家庭生活幸福美满、民族事业和谐兴旺的基本要求,自然是学校学习生活的基本素质教育内容。因此,我们借此机会倡议,把三感恩教育的思想体系,写入教材,进入课堂,并且作为全民的精神文明道德建设的基本素质教育内容要求,推广到全社会各个阶层,深入人心。期盼着早日盛开文明之花、结出幸福之果。 【二0一二年七月十九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