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市喇中2015初中物理考题精选复习50阿基米德原理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8142466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3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大庆市喇中2015初中物理考题精选复习50阿基米德原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喇中2015初中物理考题精选复习50阿基米德原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喇中2015初中物理考题精选复习50阿基米德原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喇中2015初中物理考题精选复习50阿基米德原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喇中2015初中物理考题精选复习50阿基米德原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大庆市喇中2015初中物理考题精选复习50阿基米德原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大庆市喇中2015初中物理考题精选复习50阿基米德原理(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阿基米德原理1、同学们用完全相同的小桶分别盛满了4种液体,用弹簧测力计称出液体和小桶的总重力,记录的部分数据在下表中(1)第四种液体(酱油)和小桶的总重如图所示,请你将它填在上表的空格处(2)通过分析比较此表,他们推测在液体密度与弹簧测力计示数之间有一定的规律在如图所示的图像中能正确反映这一规律的图像是_(3)若可乐的密度为1.2 gcm3,试根据表格的数据计算小桶的重力 答案 (1) 3.2 (2)C(3) 1.8N 新课 标 第 一 网解析 (1)第四种液体(酱油)和小桶的总重3.2N。(2)通过分析比较此表,他们推测在液体密度与弹簧测力计示数之间有一定的规律在如图所示的图像中能正确反映这

2、一规律的图像是C若可乐的密度为1.2 gcm3,根据表格的数据计算小桶的重力是1.8N。2、图所示是有关浮力的小实验: (1)在薄塑料袋中装满水并扎紧用弹簧测力计将它提起后静止由图23(a)可知水袋所受重力的大小_N;将水袋慢慢浸入水的过程中(不碰容器壁),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会渐渐变_,说明水袋受的浮力渐渐变_;当水袋全部浸没水中时(不碰容器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N,此时水袋所受浮力的大小为_N。 (2)结合实验进行推理,说明阿基米德原理的正确性:_(3)该实验能否全面说明阿基米德原理?为什么?_ 答案 (1)4.6小大 0 4.6(2)实验表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小了4.6N,说明袋中的水

3、受到的浮力大小为4.6N;当水袋完全浸入水中时,它排开的水的体积与袋中水的体积相等,所以它排开的水的重力也是4.6N。所以说“浸在水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水受到的重力”,即阿基米德原理是正确的。 (3)不能。因为阿基米德原理对气体也适用,而此实验不足以说明“浸在气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气体的重力。”3、如图所示,石块的质量为_g,在乙图中石块受到的浮力为_N,石块的体积为_cm3,密度为_g/cm3,如果按图乙甲的顺序测量石块的密度,结果会_(选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g取10 N/kg) 答案 54 0.2 0.34 20 2.7 偏小4、用手把一乒乓球按

4、在水底,放手后,球会上浮,在球上浮到未露出水面之前的过程中,乒乓球所受浮力F浮与时间t的关系图象是(忽略乒乓球体积变化)( ) 答案 A 5、在下图“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中,实验目的是研究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它 (5) 所受重力之间的关系。实验过程及记录的数据用图中字母表示,其中物体受到的 (6) 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示数F1,物体受到的 (7) 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两次示数差(F1F2)。若阿基米德原理成立,液体密度为液,则(F1F2)与(V2V1)应满足的关系为 (8) (用字母表示)。 答案 排开的液体;重力;浮力;F1F2=液g(V2V1)6、在“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中,

5、各实验小组同学选用恰当的器材,分别用如图的实验方法测量了一些数据,并通过计算记录在表格中实验序号液体的密度(g/cm3)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cm3)浮力(N)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重力(N)11200.20.19621400.40.39231600.60.58841.5200.30.29451.5400.60.58861.5600.90.882(1)分析实验序号1、2、3或4、5、6中前三列的实验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2)分析实验序号_中的相关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3)甲小组同学分析了表中最后两列数据及相关条件认为这些实验数据能

6、证明阿基米德原理,即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_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重力(4)乙小组同学发现最后两列数据不相等,于是他们把表格中浮力一列的数据分别改成“0.196;0.392;0.588;0.294;0.588;0.882”,然后也得出了验证了阿基米德原理的结论你认为乙小组的做法_(选填“正确”或“错误”),理由:_ 答案 (1)分析控制的变量和改变的量,得出浮力与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当液体的密度相同时,物体受到的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成正比;(2)根据表格中数据,找出排开液体体积相同的实验序号,并分析液体密度的变化和所受浮力大小的变化,得出浮力与液体密度的关系;(3)根据阿基

7、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4)在实验时,一定注意实事求是,追求真理,不能随意改动实验数据解答: 解:(1)实验序号1、2、3或4、5、6中的数据,液体的密度相同,浸入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浮力越大,且浸入液体中的体积增大为原来的几倍,受到的浮力也增大为原来的几倍,可知当液体的密度相同时,物体受到的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成正比;(2)实验序号1、4,或2、5,或3、6,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液体的密度不同,且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越大,可得当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3)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

8、体所受重力;(4)乙小组同学不遵循实验规则,随意修改数据,不实事求是,做法是错误的故答案为:(1)同种液体,物体受到的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成正比;(2)1、4(或2、5或3、6); (3)等于; (4)错误;实验总是有误差的,要尊重实验数据,分析误差原因,不能随意修改数据7、同 学们在学习“阿基米德原理”这节课上仔细观察了老师所做的演示实验(如图所示)课后复习时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们,经过反复的思考、讨论,提出了对该 实验的改进意见,并动手制作出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A、B为两个规格相同的弹簧秤,C为重物,D为薄塑料袋(质量不计),E是用废弃的大号饮料瓶、 带孔橡皮塞以及弯曲玻管自制的溢

9、水杯,杯中加人红色的水,F是升降平台(摇动手柄,可使平台高度缓慢上升、下降),G为铁架台 (1)实验中同学们逐渐调高平台F,使重物浸入水中的体积越来越大,观察到弹簧秤A的示数 ;弹簧秤B的示数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比较弹簧秤A的示数变化量FA和弹簧秤B的示数变化量FB,它们的大小关系是FA FB(迭填“”、“”或“=”) (2)通过分析,你认为应提醒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操作时要注意什么问题?(请写出两条) _;_(3)对比前图、后图的两组实验,改进后的实验与原实验比较有哪些优点?(请写出两条) _;_ 答案 (1) 减小;增大;=;(2)弹簧秤使用前要调零;待弹簧秤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10、;(3)溢水杯中加红色水,增加可见度;能同时显示出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和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大小8、小张看到鸡蛋浮在盐水面上,如图所示,他沿杯壁缓慢加入清水使鸡蛋下沉在此过程中,鸡蛋受到的浮力F随时间t的变化图象可能是下图中的() 答案 D 9、在“阿基米德原理”一节的学习中,我们经历了阿基米德原理表达式的推导和“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如图17所示,一个边长为a的正方体物块浸没在密度为液的液体中。请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和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推导出它所受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大小的关系。_在“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中,使用图18所示的溢水杯和小烧杯接收被测物块排开的水。为减少误差,要求

11、“在浸入被测物块前,要使溢水杯中的水面恰好与溢水口相平”,请写出达到该要求的操作要点_。 图19为小王实验步骤的示意图,其中“步骤B”的目的是:测出_。若图中弹簧测力计的四个示数值F1、F2、F3、F4满足关系式_时,则可以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答案 (3分)设物体上、下表面在液体中的深度分别为h上和h下,则有:F浮F向上F向下p向上Sp向下S液gh下a2液gh上a2液g(h下h上)a2液ga3液gV排G排在溢水杯中倒入水时,水面先超出溢水口并溢出水,等到水不再溢出时,即溢水杯中的水面恰好与溢水口相平。(1分)被测物块浸没在水中时所受的拉力(1分);F1F2F4F3(1分)。10、如图所示,悬吊

12、的实心金属球缓慢浸没于倾斜的盛满水的大烧杯中,沉到底部,则从大烧杯溢出流入小烧杯中的水和此金属球的关系是()A.两者体积相等,水的质量较小B.两者体积相等,水的质量较大C.两者体积不相等,但是质量相等D.两者体积不相等,质量也不相等 答案 A 解析:由金属球缓慢浸没于盛满水的大烧杯中且沉到底部可知,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所以,即。11、如图是一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独竹漂”的表演场景。若表演者脚下的楠竹的质量为12 kg,此时排开水的体积为0.06 m3,则楠竹受到的浮力为_ N,表演者和手中细竹竿共重_ N。(g取10 N/kg)、 答案 楠竹受到的浮力F浮=水gV排=1.0103 kg/m310 N/kg0.06 m3=600 N, 楠竹的重力G楠=m楠g=12 kg10 N/kg=120 N,表演者和手中细竹竿共重G=F浮-G楠=600 N-120 N=480 N。答案:600 48012、A、B是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物体C与A、B体积相等,将它们放入同种液体中,静止时的状态如图13所示。若它们所受的浮力大小分别为FA、FB、FC,则FAFB,FBFC。(选填“”、“” 或“=”) 答案 = 13、在探究浮力问题时,某同学做了如图23所示实验。测量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是F、F、F和F。其中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