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后英国经济的衰退和原因(2)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8140873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战后英国经济的衰退和原因(2)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一战后英国经济的衰退和原因(2)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一战后英国经济的衰退和原因(2)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一战后英国经济的衰退和原因(2)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一战后英国经济的衰退和原因(2)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战后英国经济的衰退和原因(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战后英国经济的衰退和原因(2)(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毕业论文题目 :一战后英国经济的衰退和原因 学 院: 专 业: 年级 、 班级 : 学生学号及姓名: 指导教师及职称: 年 月 日摘要曾经是世界最强的英国,经历风吹雨打后,不可逆挽地走向衰落, 丧失了往日霸主雄风,战前战后,它如何审世度势,调整自己的内外经济政策, 政策的改变带来了怎样的效果,本文基于他人的研究成果,继续探讨这一课题。介绍战前英国的经济,战前英国的财政政策,战前主要财政收入和支出,战时的财政政策,战争给英国带来的严重影响,战时通货膨胀,英国战时的经济政策及其影响。战后的英国,战后的英国经济政策,解析战后英国经济衰退的原因,最后分析思考战后英国经济衰退带给我们的启

2、示。目录摘要1一、绪论21.选题意义22.研究方法23.第一次世界大战24.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英国2二、战前英国的经济31 .战前英国的财政政策32 .战前主要财政收入和支出32.1战前主要财政收入32.2战前支出4三、战时的财政政策51 .战争给英国带来的严重影响52 .战时通货膨胀53 .英国战时的经济政策及其影响6四、战后的英国71 .战后的英国经济政策74.1一战后英国的经济理论74.2保护贸易政策74.3战后英国金融货币政策84.4战债政策82 .战后英国经济衰退的原因9五、战后英国经济衰退带给我们的思考9结论10文献10一、绪论1.选题意义第一次世界大战带给人民战火灾难连绵,战后全

3、球经济大萧条,也使世界重新洗牌,美国乘机取代了英国的霸主地位,英国决一死战取得最后胜利,但战后经济衰落不振。战争是较量军事力量,也是经济厮拼。本文通过各方面分析一战后的英国衰落的原因和发展状况。以史为鉴,在和平的当今,探讨世界经济发展。2.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收集一手资料、分析二手资料。梳理国内外理论、史料,为本文提供了理论基础。(2)历史比较研究法。纵向剖析追溯英国经济理论形成和英国战前战后兴衰的历史原因。进一步了解英国如何在艰难时世中顽强维护本国经济,及各种对内对外策略,从中得到启示和借鉴。3.第一次世界大战19 14 年7 月28 日到1918 年11 月11,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

4、发生,后全球30 多个国家卷入其中,75%的世界人口共13亿人参与,是一场空前的人类浩劫,战争损失了1 , 805 亿美元。4.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英国作为19世纪殖民地宗主,英国和其他国家在贸易和殖民地上冲突激烈,德国是主要对手。英国挑弄法国德国相互削弱力量,以达到欧洲均势。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将削平竞争2、战前主要财政收入和支出,掠夺财富的战争。国家垄断主义是国家的力量全面的干预国民生活,是国家政权和垄断资本勾结的产物。英国为了应对战争上导致的资金、人员、物资的稀缺,集中所有的力量这些问题,产生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由于战争严重破坏了经济,英国战争之初,就开始管制国民经济,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英

5、国战时联合政府全面控制经济,内阁中增设了13 个部管制劳工、外贸、粮食。1 9 1 5年3 月, 国会授权政府对国民经济做全面的管理。为此政府成立许多机构,如军需部,农业局、商业局等部门对军事,纺织,日用品实行管理。政府还用很多法令阻止工人举行罢工,将工人的工资冻结以达到限制工人转业和弃业,为了增加劳动数量还将妇女和儿童加入劳动队伍。二、战前英国的经济 1 .战前英国的财政政策15 世纪,英国借助重商主义,走上资本主义道路。重商主义是分为早期和晚期两个阶段,早期重商主义认为,国家富强的标志是金银的积累,倡议国家干预多输入金银,封禁输出金银。 晚期重商主义却反对禁止货币的输出,认为输出货币换取得

6、低廉的原料,再对原料做进一步加工所获得财富会更多。但同样看重贸易的逆差。采取保护贸易政策。继重商主义后,一战以前,自由放任主义统帅英国,以市场引导调控经济,这使英国走向全球经济霸主地位,在19和20 世纪之交这个极盛时期,世界上最有价值的通货是英镑,世界金融中心是伦敦,英国的商船队世界上最强大。但极盛而衰,英国的绝对优势地位遭到了美国,德国冲击,这时,英国政府远离了自由放任主义,而引用了局部均衡学说来制定经济政策。 局部均衡说用需求和供给来调节产量和价格。当时的英国政府基于经济优势和海上霸权的高度自信,认为倒闭一个工厂只是个别的现象,不会妨碍整体均衡。因此,政府的作用仅在于金本位的控制上,其余

7、的由市场自行达到平衡。1850 年,自由贸易横行英国,英国工业繁荣。1854 - 1856 年间外贸出口额为1 , 000.1 万英镑。2 .战前主要财政收入和支出2.1战前主要财政收入财政是一个国家的命脉。经济学的意义上,国家是为经济行的主体,强制集中资金,以履行其职能、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配置资源、稳定社会和经济发展。一个衡量国家政府财力的指标便是财政收入,其通常指一个财政年度政府部门的货币收入。英国的财政年度的计算是从每年4 月1 日到第二年3 月31 日。在一定程度上,财政收入可对市场调控的缺陷加以填补。充裕的财政收入才会更好地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财政支出以财政收入为前提,财政政策是国家

8、再次分配对社会产品的工具,也是国家宏观调控的工具。财政收入有中央和地方之别,税收是中央收入的主要手段,税收种类繁多,诸如关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贷款利息,所辖机构利润,印花税等,地方有地方税收,如个人所得税,房产税等,一战之前,英国政府主要靠税收来集中财政收入。英国政府税收的种类很多,可以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2.1.1直接税所得税和遗产税作为直接税的税种,都是直接分配给纳税人,针对个人收支分阶段地征收,所得和所纳税率成正比,累进法使直接税逐渐成为面向富人的一种税收。 所得税在一个财政年度之内,个人,公司和机构的各类所得向国家缴纳的税款,所得税可调节个人的收入差距和国家经济。所得税产生于应对战

9、争的临时性需要。所得税的前身是三级税。英法战争时期,英国首相皮特创设了三级税。随战争产生的所得税也随着战争结束而消失。阿斯奎斯时期所得税才成为英国的长期税率。1909 年,财政大臣诺德乔治启用了沿用至今的累进所得税,税率随着收入攀高。这符合国家平衡调控和增加财政收入目的。缴纳所得税的一个关键要素是人口,税收随着人口增加而增多,个人所得税做出了很大的税收贡献,当时人口的增加有利于政府财政收入增加。 遗产税遗产税调节了国家财富,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英国的有很悠久的历史、收入较高、最稳定,是面向财产转移证书的一种税。2.1.2间接税间接税主要是关税和消费税,其占税收比重也较大。增速最快。巨大的消费基

10、数,加之税率高,使消费税的烟酒税有很高税额。间接税根据特定某物或者是某种行为,划分不同的税率。通常提高物品的价格,消费者被转嫁上了间接税。2.2战前支出财政支出是在市场经济下,国家为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第二步分配社会财富。财政支出也分中央和地方支出。(1)军费支战前英国每年军费支出占比重大,是国家主要支出。(2)养老金支出,当时英国社会福利制度发达。英国的养老金制历史很悠久,早在1269 年,最早享受养老金的是亨利三世的仆人威廉。1908 年, 英国颁布了养老金法规定:将养老金覆盖到英国年满70 岁的老人。1909 年英国政府颁布了劳动介绍法,给失业工人介绍工作。保险是社会保障一个重要部分。它有

11、健康保险和失业保险,都由个人、雇主, 政府缴纳一部分。(3)教育支出,英国工业发展和德美等的兴起,使得英国政府逐渐认识教育的重要。英国19世纪90 年代出台了免费义务教育法。养老金法、国民保险法,教育法的实施,构成了社会保障制度。在一战前,每年的国家支出的公众服务的支出从1989年到1913 年支出费用增加了630.13 。 英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也是友待贫穷的国家,英国政府的社会保障制度比较完善。战前英国每年收入能够满足支出,英国在战前社会发展平稳。三、战时的财政政策 1 .战争给英国带来的严重影响一战结束后,英国虽然取胜,却失去了战前的霸主地位,美国抢夺了世界工业生产47%的比重,

12、英国只退居10%。可见,战后英国工业生产已经落后于美国。英国工业指数在1 9 13年为100 ,下降到1918年的80. 8。英国巨大的战争花费和借贷政策,使其战后欠8.5亿美元的外债,并拖累了沉重的债务包袱。为此,英国政府用每年国家收入的1 0%欠款归还。缩减了国家其他投入来还债,战前英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教育,救济,劳动等遭到冷落。这不利于英国社会的发展。由于战前英国产品占据着当时绝大部分世界市场。而战争使得英国着重军事工业发展,忽略民用工业发展,使得工业产品的外国市场大大减缩。由于主要的英国产品是纺织品,技术要求不高,日本乘机而入,将英国产品排挤出东南亚市场。同时,加拿大,澳大利亚,南非等

13、国家,趁机大力发展本国工业,使英国的产品需求减少。一战前,英国占当时世界投资总额的43 %的40亿英镑的海外投资额,由于战争,这丧失了海外市场的巨额利润。其次,英国的黄金储备量,因为战争而急剧减少,而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出售军备,黄金储备增多,1916年美国与协约国32.14亿美元的贸易额。夺去了战后英国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和伦敦的世界金融中心地位。战争挫伤了的英国经济,要想再恢复到战前,是毫无可能的。所以,30年代,只能够实行绥靖政策。2 .战时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指整体物价连续上升。战争中的通货膨胀是物品的出售量和公众购买力导致的。英国国内通货膨胀牵扯了很多方面。是军需工厂建立为了解决战争军需

14、物资缺乏,军工部门集中了一些食品物品部门的劳动力。大量劳动力被调入军队,大量减少了生产劳动力,战时公民消费必需品的供不应求,导致价格上涨。战争中,本来国内短缺货物,但因要取得战争胜利,不得不调用物资和生活必需品援助协约国和自治领,这更减少了本国国内消费品,加大了通货膨胀的发生几率。是不同的行业中生产成本的增加。生产成本有许多方面,其中的工人工资的增加,生活必需品价格增加,工人要求工资增加,资本家又把增加的工资使得转到了物价上,循环的恶果是物价持续不降连续攀升。还有心理影响。人们被煽动,疯狂的购买用不着的日后必需品,导致价格更加上涨。税收增加也是一个原因。战争中,国家增多了税收名目和税率,税费覆

15、盖到了商品制造者、出售商,甚至商品保管者,资本家本能地在商品中转嫁了税收,物价随之上涨。就是船只的短缺。英国从国际市场购买原材料来填补自身物品的短缺,而英国船只都在运送战争必需品,外来商船进入英国本土又需护航舰,加上港口工人短缺,使运输紧张。这使拥有船只者提高了运输费,运输费用的增加又使生产成本增加。这一切,使物价上涨无法避免。3 .英国战时的经济政策及其影响如上所述,英国政府加大了税种、税率等财政政策,以求解决战争引发的通货膨胀。这些政策在当时提高了财政收入,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英国为了继续战争,发行债券和尽力减少民众的消费。发行的债券有内债和外债之区分。国债如军事公债、国库券等。外债出自美国。在当时的战争下,英国最高的国家利益是获得战争胜利,英国国民利益则还在其次。向国内民众借贷,但求保住英国的国际地位,和海外殖民地。否则,英国还要像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