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经济学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8135834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5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华经济学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华经济学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华经济学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华经济学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华经济学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华经济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华经济学(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华经济学案例一公元前10000年,有一个叫盘古的,这一年,他采集了100公斤的野生稻,碾成了70公斤大米;打了1000公斤的猎物,同时获得了10张兽皮,制成了衣服;累计挨了三个月的饿,在这期间,给自己理了30次头发。第二年,他捡了块上好的石头,打磨成了锋利的石器,为此,他采集了200公斤的野生稻,碾成了140公斤的大米,打了2000公斤的猎物,同时获得20张兽皮,也制成了衣服。这一年,他没有挨饿,腐坏了200公斤肉,而且还有10件衣服没穿。由于这年太忙,他只理了10次头发。2012年,有位学者,发现了这件事,提出了如下几个问题:一、盘古的这些形为,是生产形为吗?答:当然是。如果他不生产,他就

2、要饿死,冻死。二、第二年产量比第一年多,说明了什么?答:这是由于生产能力的提高。第二年比第一年产量高,可能是由于采取了新设备,还有可能是运气有点好。如果采取了新设备,产量并未增加,说明这个新设备存在问题,当然还有运气的问题。也就是说,新设备到底新不新,要表现在产量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如果研发还处在构思阶段,或者还没有投入实践,或者经实践检验名不副实,那么这个研发就是虚假的。以此为标准的生产能力当然也是虚假的。唯物主义者,务必注意这一点,切忌走向唯心主义的道路。三、生产能力的提高,说明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能力的提高吗?答:这是当然的,是同一问题的不同说法。生产能力的提高,用数学方程式表达为

3、: 生产能力=野生稻+大米+猎物+兽衣+理发 在这里,我们能明确发现,野生稻项目是多余的。重新表达为:生产能力=大米+猎物+兽衣+理发分项表述为: 生产能力=第二年生产能力-第一年生产能力 =第二年(大米+猎物+兽衣+理发)-第一年(大米+猎物+兽衣+理发) 从这里,我们可以明确看出,生产能力=大米+猎物+兽衣+理发,如果说,这些活动,是生产的总和,那么,生产能力=大米+猎物+兽衣+理发=生产力,从而我们证明了,生产力的精确数学定义。即生产力=生产能力=实际产出四、生产力的现实意义是什么?答:生产力=实际产出,生产力=实际产出,这个实际产出,按年为计量单位,那么实际产出=GDP,也就是说,GD

4、P的实际内含,就是生产力的增加。从而证明了,现行GDP的计算方法,大体上,是符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只是西方经济学家没说而已。五、如何评价盘古的生产力: 答:以列表说明年份大米肉类兽衣理发生产力合计数量价格金额数量价格金额数量价格金额数量价格金额第一年70214010002020000105005000301030025440第二年1402280200020400002050010000101010050380从本表可以看出几个要点,第一:价格的因素,是观察者人为加进的,目的是为了比较。观察者的角度,只能是现在,即以现在的价格,看过去的生产力变化。或者,以现在的价格,预测未来的生产力变化。

5、第二,价格只能采用固定、不变的价格,即以现在的价格为基准。第三,生产的新设备,石器,由于价值难以估计,且不耐用,其价值已经随产量的增加表现在大米和猎物上,不计算其价值。第四,其没有穿的10件衣服,已经计算在生产力中。第五,其浪费的200公斤肉类,尽管盘古觉得很可惜,没有食用,却也计算在其生产力中。六、生产力具有结构性吗? 答:这是肯定的。由于生产力表现出的是实际产出,因此,产出的结构,同时就是生产力结构。在上述生产力图表中,大米和肉类,是第一产业(简单的加工,不算成本);兽皮,是第二产业;理发,是第三产业。也就是说,产业结构,就是生产力结构。七、这位学者,通过对上述六个问题的整理分析,得出如下

6、重要结论:第一、 生产力=实际产出,第一次给出了生产力精确数学定义。第二、 生产力=GDP,没有实际产出的,不能构成GDP。现行的GDP生产法,符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三、 原始社会也存在生产力以及GDP,自产自销同样是生产力的表现。第四、 价格是为了综合反映生产力而被人为引进的,它必须是不变价。第五、 生产力的结构,就是产业结构,表现出的是社会形态,从而影响生产关系。第六、 要增强生产力的水平,必须调整产业结构。第七、 产业结构,要符合生产关系,不能过快,否则就是畸形。第八、 生产,产出的是使用价值。案例二公元前8000年,盘古死了很久了,这时,出现了两个人,一个伏羲,一个女娲。这年,伏

7、羲,采集了200公斤野生稻碾成了140公斤大米,打了2000公斤的猎物,同时获得20张兽皮,制成了衣服;自己理了10次头发。女娲采集了500公斤野生稻碾成了350公斤大米,打了1000公斤的猎物,同时获得10张兽皮,制成了衣服,自己理发20次。这一年女娲的日子过得很悲惨。第二年,伏羲发现采集不如种植,因此他管理了一大片野生稻田,收获了500公斤大米。他又从蛛网中获得启发,制成了网具,累计猎获4000公斤肉类。女娲,这年只收获到了100公斤大米,但从给伏羲50次理发中获取了100公斤大米,从和伏羲100次性爱中,获得了2000公斤肉类,这年女娲比较清闲,给自己理了100次头发,用兽皮,制成了40

8、套衣服,自己20套送给伏羲20套,还用贝壳垒成了一条巨蟒,她称之为龙,还用石头制成了两个龙的石器,管它们叫玉猪龙,一个自己玩,另一个白送给了伏羲。伏羲看后,惊讶不已。 这位学者,看到这个案例后,根据“生产力=实际产出”公式,做了如下分析:一、伏羲生产力:第一年:生产力=140公斤大米+2000公斤肉类+20张兽衣+10次理发第二年:生产力=500公斤大米+4000公斤肉类二、女娲生产力:第一年:生产力=350公斤大米+1000公斤肉类+10张兽衣+20次理发第二年:生产力=100公斤大米+0公斤肉类+40张兽衣+150次理发三、问题1、性爱是不是生产? 对性爱,也就是服务是不是生产的问题,这位

9、学者,请教了三个人:第一个是孔夫子的后人,他说,食、色,性也。这不过是人的本性,就象吃饭的过程一样,穿衣的过程一样,这是人自身的动物属性,不能算做生产。第二个是华盛顿的后人,他说,交换产生价值,因为服务,有明确的交换对象,即100次服务,交换了2000公斤肉类。这个服务,它的价值就是2000公斤肉类。因此,要计算为生产。更有个激进的家伙说,根据对等性原理,男方在性过程中,也产生了相等的价值,供女方享受。第三个是马克思主义者,他说,交换只能让使用价值得以实现,交换本身并不产生价值。这个价值,是隐藏在肉类中的一般劳动。学者,对上面三种说法,做了分析,他认为,就物质产出而言,性爱并没产出物质成果。也

10、就是说,生产力=物质生产的总和。那么,同样是物质的贝壳龙和玉猪龙,该怎么办呢?他认为,它们的价值,同样是精神生产。也就是物质的生产,是为了体现精神上的享受。2、为什么理发要计算在生产力中间?学者认为,理发,属于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之间的产物。也就是说,理发,是为了打猎时,头发不盖住眼睛,劳动时,不影响工作效率。是物质生产,必要的条件。3、问题的启发学者,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分析整理后,认为:第一, 交换不生产价值。第二, 为生产而提供的辅助生产,按照其对生产贡献的份额,计入生产力。第三,精神生产,按照其对物质生产贡献的份额,计入生产力。第四,为交换过程的实现,而做的必要生产,按照其对生产贡献的份额,

11、计入生产力。4、生产力公式的更正按照上述分析,生产力=第一产业产出+第二产业产出+第三产业贡献系数,其中,一、第二产业,比如大米加工,用的是第一产业的原料,不能重复计算,必需剔除。 二、第三产业,也是有复杂的结构,需要分类计算贡献系数。5、如何计算贡献系数?方法,还是与上述案例分析一样,一、尽可能的让条件简单化,二、将某一行业,剥离或者放入生产过程,看其产生的结果。盘古第一年中,生产不太好,在饿着肚子的情况下,理了30次头发,第二年生产比较好,没时间理发,不理又不行,只好理了10次头发。那么,理发这个行业,对生产的贡献系数,就应按10次计算。第一年的贡献系数=1030=1/3,第二年的贡献系数

12、=1010=100%6、新公式的重大意义生产力=第一产业产出+第二产业产出+第三产业贡献系数,这一新公式,揭示了第三产业,并不是100%的贡献率。在盘古的第一年,贡献率只有1/3,说明,生产力公式中,简单加上第三产业,会严重夸大生产力水平。学者,终于明白,为什么美国或者欧盟,生产力的总量为什么那么高,而经济问题却层出不穷的根本原因,就是公式出了问题。如果再认为交换产生价值,那么,这个生产力总量更被严重高估。7、前瞻盘古时,只能采集野生稻,到了伏羲时就可以种植管理野生稻,再到后来,中国发展成为农业大国。目前,又发展成为工业大国。工业生产,很大程度上,不再以物质享受为目的,精神享受也成为重要的生产

13、目的。又该如何分析这一现象呢?产业结构,要符合生产关系,不能过快,否则就是畸形。也就是说,贡献系数的本质,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水平的适应程度。仍以上述盘古为例子。盘古这个人,作用于生产力,他就必须理10次头发。理10次头发,就是在当时生产力水平下的生产关系。理了30次头发,反映的是第一年生产力水平低下时的生产关系。按马克思的观点,10次是必要劳动,20次是多余劳动。然而,这个20次仍然是有实际意义的,反映的是生产关系的浪费。由于生产力是有结构的,因此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也具备相应的结构。因此,贡献系数可以表达为:贡献系数=必要的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由此一来,我们必须重新定义生产关系。从上述的分析中,

14、我们可以看出,生产关系,就是人力资源的配置。第一年,盘古配置了30次人力,投入了300元。第二年,盘古配置了10次人力,投入了100元。由此,我们明白了生产关系的真正属性是:由于配合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而丧失的机会成本。理发,并不是真正的生产力,而是由于配合生产的需要,而不得不付出的代价。原本这个时间,是可以用来生产的。回过头来,我们再来看,盘古与第一第二产业的关系。采集和打猎,没有发现生产关系浪费,我们认为,其贡献系数为100%。制成的兽衣,为的是御寒和不受伤,与吃一样,是为人体自身服务的,我们认为,其贡献系数也为100%。回顾的过程,没有发现定义上存在的问题。值得注意是,生产力并不等同于生产

15、关系。第一年中,大米的生产力是140元。为此而配置的生产关系是多少,我们不知道。我们只知道为生产这140元大米,配置的生产关系和必要的生产关系一样多,比例是100%。那么能不能与第二年280元进行比较,说明第一年配置的生产关系浪费了一半了呢?也不能。因为,第二年产量的提高,是因为采取了新设备。再看理发,第一年,理了30次,丧失了300元进行生产的时间。第二年,理了10次,丧失了100元生产时间。这里的300元和100元,是生产关系,不是生产力。只是出于比较的需要,我们将其加入了生产力系统。由此可见,第三产业的本质是,丧失的机会成本,是生产关系而不是生产力。因此,我们需要将现行的行业目录,按生产关系的定义,重新进行分类。分类后,计算其贡献系数。回过头来看看问题,依然没有答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出在人的定义上。盘古,只有吃和穿的需要,我们定义盘古的生产力,只需要以吃和穿为目标就行,理发当成了机会成本。伏羲和女娲时代,除了吃穿外,还产生了性爱的需求,还有审美的需求。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定义人的社会属性。人,是社会习惯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