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博园塔吊基础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8133706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休博园塔吊基础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休博园塔吊基础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休博园塔吊基础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休博园塔吊基础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休博园塔吊基础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休博园塔吊基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休博园塔吊基础(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1、工程简况22、地质概况23、塔吊布置44、塔吊基础的设计和验算55、塔吊定位及基础施工146、安装及拆除顺序 (具体详塔吊安装拆除方案)147、塔吊使用和管理151、工程简况本工程由杭州休博园湖畔绿景休闲有限公司开发,浙江绿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浙江省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承包施工,中国建筑技术集团有限公司监理,地质勘查及基坑围护设计单位是浙江省地矿勘察院。工程位于杭州市萧山区休博园内,紧连地铁一号线终点站,交通便捷。东依湖畔宽邸和杭州乐园,南接第一会所,西邻第一大酒店,北临湘湖。工程建筑面积较大,总建筑面积108480.5,其中地上79900,地下28370.5。建筑平面尺寸约为

2、192m112m,由东楼、西楼和会所组成,其中东楼和西楼各15层,框架剪力墙结构,为办公用房。会所2层,框架结构,为物业管理用房。本工程地下室2层,地下2层平时为车库,战时作为人防使用,地下1层为车库,主楼下部有夹层,作为自行车库使用。本工程室内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8.700。工程建筑高度49.9米,会所7.76米。地下底板为标高为-9.700(结构),地下一层板标高为-5.800(结构),其中主楼下部夹层板标高为-3.700(结构)。地上各层层高均为3.30米。2、地质概况根据浙江省地矿勘察院提供的湖畔绿景岩土勘察报告,工程场地原为湘湖废弃回填,现为停车场,地形平坦,临湖侧堆积建筑垃圾较

3、多,地形稍有起伏,场地高程在1.473.22m之间。场地地貌属山前冲洪积与冲海相沉积的交汇地带。 2.1 土质情况本场地地基土分为7个工程地质层,16个亚层,各土层的岩性特征自上而下描述如下:1-1层 杂填土灰黑、褐灰、灰黄等色,稍湿,松散,由新近堆填的碎砖、瓦块、碎块石、粉土(砂)、淤泥等大量建筑、生活垃圾组成,大部表层为20-40cm厚的砼地坪。局部块石较大厚达0.60.8m。层厚3.3018.40m。3-1层 淤泥质粘土灰色,饱和,流塑。富含有机腐殖质,局部夹少量粉土,见云母碎片,具臭味,切面光滑,摇震反应无,干强度及韧性中等。层厚0.0016.20m。3-2层 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饱和

4、,流塑。富含有机腐殖质,具鳞片状构造,见云母及贝壳碎片,具臭味,切面稍光滑-光滑,摇震反应无,干强度及韧性中等。层厚0.0016.70m。4-1层 粉质粘土灰绿、灰黄、褐黄色,软可-硬可塑,含氧化铁斑点及高岭土团块,局部夹少量粉土(砂),切面稍光滑,摇震反应无,干强度及韧性中等。层厚2.1014.60m。4-2层粘土灰、浅灰色,局部灰绿色,软塑,含有机质,局部夹少量粉土(砂),切面光滑,摇震反应无,干强度及韧性中等。层厚0.0011.30m。4-3层 中砂灰黄色、青灰色,饱和,稍密-中密。粘粒含量较高,一般在1040之间,该层分布不均,局部相变为粉细砂或砾砂。层厚0.006.20m。4-4层粘

5、土灰绿、灰黄、浅灰、青灰黄、褐黄色,硬可塑,含氧化铁斑点,局部夹少量粉细砂,切面光滑,摇震反应无,干强度及韧性中等。层厚0.0011.30m。5层粘土灰、浅灰、灰褐色,局部灰绿色,软塑,含有机质,局部夹少量粉土(砂),切面光滑,摇震反应无,干强度及韧性中等。层厚0.0011.30m。6-1层 粉质粘土混砂砾黄灰、黄褐、紫红、青灰色,饱和,可塑,砂砾含量在10%-40%不等,钻遇最大粒径6cm的卵石,呈亚圆形,局部为砾砂混粘性土,该层局部相变为粉砂、砾砂,切面稍光滑,摇震反应无,干强度及韧性中等。层厚0.008.20m。6-2层 粉质粘土灰绿、灰黄、紫红色,硬可塑,切面稍光滑,摇震反应无,干强度

6、及韧性中等,局部夹细砂团块或含较多砾石。层厚0.006.20m。6-3层 砾砂灰黄色、紫红色,饱和,中密。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含量25-50%,可见最大粒径达10cm的卵石,呈亚圆形,成分以石英砂岩为主,以中粗砂和少量粘性土充填,胶结一般,局部相变为中粗砂,底部夹粉质粘土混碎石层。层厚0.0012.00m。6-3夹层 粉砂灰黄色、紫红色,饱和,稍密-中密。偶含少量砾,一般粘粒含量较高,在1040之间,局部为含粉(细)砂粉质粘土。层厚0.002.80m。7-1层 全风化泥质粉砂岩黄褐、紫红、灰色,硬可塑状,岩石结构已全部风化,岩芯土状、砂土状,局部夹少量强风化岩块。层厚0.006.80m。7-2

7、层 强风化泥质粉砂岩黄褐、紫红、灰色,岩石强烈风化,岩芯成碎块状,少量砂土状,手可掰掉,裂隙发育,局部夹少量中等风化岩块和全风化泥团。层厚0.008.20m。7-3层 中等风化泥质粉砂岩黄褐、紫红、灰色,岩芯呈柱状、短柱状,少量碎块状,风化裂隙发育,岩石具泥质粉砂质结构,层理构造,成分以粉砂级碎屑(长石、石英等)为主,岩芯锤击可碎,根据抗压强度试验结果及野外鉴别,该层在场地内强度变化相对较大。钻探已控制最大层厚7.00m。7-3夹层 强等风化泥质粉砂岩黄褐、紫红色,岩石强烈风化,岩芯成碎块状,少量砂土状,手可掰掉,裂隙发育,局部夹少量中等风化岩块和全风化泥团。仅见于Z3、Z12号孔。层厚0.0

8、015.50m。2.2 水质情况根据勘察报告,场地内地下水分为二个含水层组,即浅部填土中的孔隙潜水和深部砾砂层中的孔隙承压水。孔隙潜水水位埋深在0.101.80m之间,孔隙潜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和附近地表水湘河、湘湖水渗入补给,地下水位随季节和气候动态变化,水位变幅1.02.0m之间。孔隙承压水主要赋存于6-3层砾砂中,承压水头在地表下15m左右。3、塔吊布置3.1 塔吊布置情况本工程建筑物落地面积大,建筑高度较高,根据材料运输和施工进度的需要,投标施工组织设计中计划安排3台QTZ63塔吊,最大臂幅50米。大型机械的布置主要考虑到材料垂直和水平运输,尽量减少二次搬运。在业主提供的已施工完的桩基单

9、位所编写的塔吊施工方案中,存在以下问题:1、北侧塔吊与地下室墙板重叠,塔吊无法安装。2、东西两塔楼的塔吊由于未采用格构柱形式设计,塔吊标准节在塔吊安装时会与地下一层梁、一层结构梁(地下室顶板)冲突,如按照方案方法进行留洞,需要征得设计同意。3、本工程平面面积大,业主要求会所和东楼南侧区域为施工重点,该方案会所和东楼南侧区域塔吊无法覆盖,不能形成业主要求的工期完成。为弥补该方案的不足,项目部建议:1、将加工车间布置场地北侧基坑边(对基坑边进行加固处理)。2、为使车间在东西塔楼塔吊的覆盖范围内,将东西塔楼的QTZ63塔吊更改为QTZ80塔吊臂幅57米。3、在南侧地下室、会所和东楼样板无塔吊覆盖区域

10、增加一台QTZ63(QTZ60)塔吊。经过以上布置,现场塔吊基本满足垂直和竖向材料运输的要求,也保证了业主样板区的进度要求。3.2 塔吊具体位置和安装高度本工程建筑面积大,采用3塔吊同时工作,需要考虑塔吊的水平安全距离和竖向安全距离。既能最大发挥每一台塔吊的效用,尽可能覆盖整个建筑物范围,减少垂直运输的死角外,同时还要考虑塔吊相互之间能够搭接,又能形成一个有效的垂直运输,不损耗塔吊台班。(1) 1号塔吊(QTZ80)塔吊布置在g-13轴/g-M轴处,安装高度为79m(自地下室底板面算起),臂幅57米,桩基础。(2) 2号(QTZ80)塔吊布置在a-1轴/a-M轴处,安装高度为79m(自地下室底

11、板面算起),臂幅57米,桩基础。(3) 3号(QTZ60)塔吊布置在d-7d-8A-B之间,安装高度为73m,承台基础。塔吊基本技术参数型号QTZ60QTZ80生产厂家浙江建机浙江建机安装臂长50m57m最大起重量6t6t臂端起重量1.03t1.03t标准节1600*1600*30001600*1600*3000自由高度40m40m附墙间距31m,21m,21m,18m29m,18m,18m,18m4、塔吊基础的设计和验算4.1 1#塔吊基础根据1#塔吊布置位置,西楼塔吊基础采用四个钻孔灌注桩承台形式,塔吊采用预埋塔机专用加强节和钢筋混凝土承台连接,预埋件由安装单位提供。参考地基勘察报告Z3孔

12、地质参数,以及桩基单位提供的塔吊施工方案(以施工完毕),选取6-2层做为塔吊基础桩持力层。塔吊基础桩为直径700mm的钻孔灌注桩(共计4根),桩长48.27m,桩顶标高-11.50m,桩底标高-48.07m,桩长36.57米,桩主筋为818(HRB335),箍筋为螺旋筋8250(HPB235),定位箍为122000(HRB335),钢筋笼全长配置,桩身混凝土为C35。桩超灌高度为1500mm,桩嵌入承台100mm,主筋锚固长度为40d。塔吊承台基础尺寸为360036001350mm,承台配筋上下双向双层18130,承台拉筋14480,保护层50mm。1、基础桩验算塔吊桩基所涉及地质参数地质编号

13、地质名称穿层深度地基承载力标准值qpa(Kpa)桩周土的摩擦力标准值qsia(Kpa)1杂填土9.4703-1淤泥质粘土5.073-2淤泥粉质粘土9.284-1淤泥质粘土8.0234-4粘土3.9306-2粉质粘土14503211塔吊基础桩承载力特征值RaRa= UqsikLi+ qpkAp=2.198(9.470+57+9.28+823+3.930+132)+0.385450=970.6+173=1143KN1.2桩身强度验算Q=APfcc=0.38516.70.7=4497KN1143KN符合要求.1.3桩身抗拔承载力F2543008609KN2、基础承台验算工况FV(KN)Fh(KN)M

14、1(KN.M)M2(KN.M)Mk(KN.M)非工作44971166800工作5093110398752702.1工作状态下:(1)承台自重G和塔吊P的组合QG=3.63.61.3525=437.4KNP=509KNQ=1.2G+1.4P=1.2437+1.4509=1237KN(2)由T产生的弯距M2和塔吊M1的组合MM1=1039KNMM2=Th=311.35=42KNMM=1.4(M1+M2)=1.4(1252+33.1)=1513KNM(3)由Q产生的桩轴力N1N1=Q/4=1237/4=310KN(4)由M产生的桩轴力N2当塔吊转至承台对角线位置时:N2=M/1.414(3.6-1.4)=1513/(1.4142.2)=486KN当塔吊转到X轴时:N2= M/(3.6-1.4)2=1513/(22.2)=344KN可见塔吊转到承台对角线的位置时最为不利,所以取N2=486KN。(5)桩顶的NMAX和NMINNMAX=N1+N2=310+486=796KNNMIN= N1-N2=310486=176KN在偏心竖向力作用下即1.07961.21100=1320 KN,符合要求。因NMIN小于0,该桩属于抗拔桩,根据规范验算桩的抗拔承载力是符合要求的。故工作状态下基础桩承载力满足要求!2.2非工作状态下:(1)承台自重G和塔吊P的组合Q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