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10年昆山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8130163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73.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10年昆山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初二10年昆山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初二10年昆山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初二10年昆山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初二10年昆山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二10年昆山》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10年昆山(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二语文 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第一部分(26分)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分) p_美 狭_(i) (n)_然失色 卷_(zh)浩繁2下面一段话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他高产,稳产,显示出炉火纯清的功力,令我惊叹。短篇小说、中篇小说,源源而出,无限地丰富多采,无不惊湛绝妙,令人叹为观至;每一篇都是一出小小的喜剧,一出小小的完整的戏剧。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沉舟侧畔千帆过, 。(刘禹锡 ) 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题) ,各领风骚数百年。( 论诗) 蓬莱文章建安骨, 。(李白 宣州谢胱楼饯别校书叔云)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

2、流水人家,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韩愈 马说) ,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 改之。(八则)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 , ,默叹,以为妙绝。(林嗣环口技)4名著阅读。(5分) (1)根据右图回答:此回写了水浒传哪位英雄的故事? 该英雄性格粗中有细,回忆此回情节,举出能体现该英 雄细心性格的两个例子。 (3分)【答】 (2)梁山首领宋江是怎么死的?死前他用同样方法弄死了谁?(2分)【答】 5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老龄工作”成为全社会关注的工作。在“关注我们的社区”的综合性活动中,成都市某中学一活动小组收集到下面一条信息: 作为

3、社区养老保障的一项重要内容,“老年餐桌”已经覆盖到成都市2600多个社区。下面是对三位老人的一段采访记录,请你从中概括出他们认可“老年餐桌”的三条理由。 (每空要用4个字回答)(3分) 张爷爷说:我和老伴都80多岁了,就想着能在小区里有个地方吃饭,那多省事啊。现在有了“老年餐桌”,走路用不了几分钟,就能吃上饭。真好! 李奶奶:“老年餐桌”价钱可便宜啦,花几块钱就能吃一顿饭,有荤,有素,还有汤,饭菜都不错,吃得特可口! 赵爷爷:政府不但给补贴,还给指定餐馆挂牌呢,要是饭菜不好,不讲卫生,服务不好,就摘它的牌。理由一: 理由二: 理由三: 第二部分 (44分)阅读送东阳马生序节选文字,完成69题。

4、(8分)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编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苦若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查不赞、德查不成羞,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

5、他人之过哉?6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不相同?(2分) ( ) A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 B 假诸人而后见也 才美不外见 马说 C 无冻馁之患矣患其塔动 梵天寺木塔 D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核舟记7选文第段写作者从师求学的艰难,为何还要写同舍生的有关情况?(2分)【答】 8“太学生,的优越条件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2分)(不超过24字)【答】 9回顾全文,请用自己的话谈谈文中划线句阐述的道理。 (2分)【答】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0题。 (4分) 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

6、朗读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日“七录”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10根据你对上文的理解,翻译下面2句句子。 如是者六七始已。【译文】 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译文】 阅读孔乙己一文的片段完成1113题。 (9分) 孔乙己喝过半碗酒,涨红的脸色渐渐复了原,旁人便又问道,“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他们便接着说道,“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在这时候

7、,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中秋之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位;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连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

8、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 ”“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11第段中孔乙己由“不屑置辩”转为“颓唐不安”反映了他内心深处怎样的矛盾(3分)【答】 12选文第段中为什么写“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3分)【答】 13孔乙己一文中的“笑”内涵丰富,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上面节选部分的两节 最后都写到了众人的“

9、笑”,对此你是怎样理解它的作用的?(3分)【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 (6分)读书是风雅乐事鲁先圣 我十分钦佩杨绛先生关于读书的观点: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登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请高明,和他对质。 把读书看成了拜师访友,是那种没有任何功利的读书,优雅而闲适。如果我们真的能够像杨绛那样去看待读书,把读书当做是去拜访高人名流,那读书就纯粹是一件风雅乐事了。 但是中国的传统文化里,读书却没有这份风雅的。读书是为了寻找黄金屋、千钟粟和颜如

10、玉的,因而就要头悬梁、锥刺股。这里,读书是为了入仕博名的,读书的快乐当然就荡然无存了,反而让人生出几分胆怯和畏惧。今天我们中的许多人,多是借读书之名,取利禄之实,读书不过是一种装潢而已。 林语堂认为读书的主旨在于摆脱俗气。黄山谷说不读书便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说的有些过头了。淳朴的乡村农夫目不识丁,并未见其面目可憎,但是说读书摆脱俗气,使人优雅,倒是确切的。 读书的目的有很多,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读书会使人生充实,读书会让我们了解我们不知道的过去的世界,也能够让我们了解我们无法到达的遥远的地方。譬如我们都知道历史中很多的故事,熟悉几千年前的著名人物,我们还知道冰封的南极和非洲的撒哈拉大沙漠,这些

11、毫无疑问都因为我们读书的缘故。因此说,读书会丰富我们的学识,读书会使我们的认识深刻,读书还会使我们的视野开阔。 读书是有功用的,这毫无疑问。当然,如果能够达到像杨绛先生那样犹如串门访友的达观,则是一种极高的境界了。 (选自语文报,有删改)14说出第段“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这句话中“隐身”的含义。 (2分)【答】 15第段中作者对林语堂和黄山谷对待读书的观点持什么态度?联系下文谈谈本段的作 用(2分)【答】 16联系全文谈谈第段内容在文中的作用。 (2分) 【答】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721题。 (17分)夜 晚 韩少功 月亮是别在乡村的一枚徽章。 城里人能够看到什么月亮?即使偶尔看到远远天空上一丸灰白,但暗淡于无数路灯之中,磨损于各种噪音之中,稍纵即逝在丛林般的水泥高楼之间,不过像死鱼眼睛一只,丢弃在五光十色的垃圾里。 由此可知,城里人不得不使用公历,即记录太阳之历;乡下人不得不使用阴历,即记录月亮之历。哪怕是最新潮的农村青年,骑上了摩托用上了手机,脱口而出还是冬月初一腊月十五之类的记时之法,同他们抓泥捧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