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长兴岛疏港高速公路项目环保设施建设执行情况报告长兴岛疏港高速公路是长兴岛与沈大高速公路的连接线,是将长兴岛与全省高速公路网连接起来,符合我省高速公路网规划,对于完善长兴岛道路集疏运系统和我省高速公路网规划布局,发挥高速公路网规模效益,提高长兴岛临港工业园区、大连化工基地物流服务功能,改善投资环境,推动长兴岛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推动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发建设辽宁丹东产业园区、大连花园口经济区、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和辽西锦州湾经济区,组成“五点一 线 ”格局的精神, 对于大连地区的 长远发展和整个辽东半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及东北工业基地的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工程概况㈠路线自然情况本项目全线位于大连境内,起点位于炮台镇(沈大路管理桩号 399 公里处),止于长兴岛广福村,路线途经城镇有瓦房店市炮台镇、复州湾镇、谢屯镇和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路线全长35.476 公里㈡前期工作情况本项目自 2006 年开始进行项目前期工作,2006 年 3 月 20- 2 -日辽发改交通[2006]134 号文批复了项目建议书,2006 年 8 月 8日辽发改交通[2006]670 号文批复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006年 9 月 13 日辽交计发[2006]285 号文批复了初步设计(该项目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由辽宁省交通勘测设计院编制),批复概算投资 138773.9 万元。
2006 年经辽宁省审计厅审计,通过了该项目开工审计,并办理了开工手续㈢设计标准和设计依据本项目路基形式分为整体式路基和分离式路基两种,整体式路基宽度为 28.0 米,路基标准横断面布置为:土路肩 2×0.75 米;硬路肩 2×3.50 米;行 车道 2×7.50 米,路 缘带 2×0.75 米,中央分隔带 3.00 米;分离式路基宽度为 13.75 米;土路肩 2×0.75 米;硬路肩 3.50 米;行车道 7.50 米,路缘带 1.25 米;路面横坡均为 2%,土路肩横坡为 4%技术指标:公路等级:高速公路,双向四车道设计速度:120 公里/小时路基宽度:28.0 米汽车荷载等级:公路-Ⅰ级桥面净宽:2×净 12 米设计洪水频率:大、中、小桥、涵洞及路基 1/100路线交叉:全线全封闭、全立交路面设计标准轴载:100KN 路面结构:- 3 -(1)主线填方及非石质挖方及匝道沥青路面结构如下:上面层:3.5cm 沥青玛蹄脂碎石(SMA-13L 型)中面层:6cm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LAC-20 型)下面层:8cm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LAC-25 型)封 层:0.5cm 稀浆封层基 层:20cm 厂拌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20cm 厂拌水泥稳定碎石垫 层:15cm 级配碎石。
总厚度 73cm,满足抗冻要求2)主线石质挖方段路面结构如下:上面层:3.5cm 沥青玛蹄脂碎石(SMA-13L 型)中面层:6cm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LAC-20 型)下面层:8cm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LAC-25 型)封 层:0.5cm 稀浆封层基 层:16cm 厂拌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16cm 厂拌水泥稳定碎石垫 层:12cm 级配碎石总厚度 62cm,满足抗冻要求设计依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公路路线设计规范》(总校后后稿)《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4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 014-97)《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J 018-97)《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 024-85)《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㈣完成的主要工程量全线共设置互通立交五处,分别为金岛枢纽互通、松木岛互通、复州湾互通、谢屯互通、邢屯互通;隧道一座(630 延米);主线收费站一处。
大桥 14 座、中桥 5 座、小桥 6 座、涵洞 83 道;主线上跨分离式立交 15 座、天桥 1 座、通道 55 座整体式路基宽 28米,分离式路基宽 13.75 米路基土石方 743.28 万立方米,其中填方 505.13 万立方米,挖方 238.15 万立方米全线路面垫层1,099,597 平方米,路面基层 1,947,745 平方米,稀浆封层 920,161平方米,面层 914,357 平方米匝道收费站 5 处;交通安全设施、机电、绿化工程 35.476 公里㈤环保投资完成情况长兴岛高速公路批复概算 138773.9 万元,截止 2009 年 7 月末,完成投资 182908 万元,其中用于环境保护工程及与环境保- 5 -护有关的投资为 17769 万元,占概预算投资的 7.2%,占完成投资的 9.7%具体情况如下: 浆砌排水、防护工程 4838 万元,绿化工程 1724 万元,取土场恢复 64 万元,临时占地恢复 253 万元,交通管理设施环保设备投资 118 万元㈥工程建设组织长兴岛高速公路建设在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的基础上实行项目法人授权责任制管理方式,项目法人对 全省高速公路建设负全责。
为强化管理,在施工现场设立项目指 挥部,靠前指挥,实行项目法人授权责任制,先后由王金鼎副局长 、刘志明副局长作为法人授权代表具体负责项目的实施与管理省交通工程 质量与安全监督局代表省交通厅对项目建设进行监督 项目建设组织情况如下:项目法人:辽宁省高等级公路建设局设计单位:辽宁省交通勘测设计院辽宁省公路勘测设计公司监理单位:北京正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2007 年 10 月-2008年 12 月)辽宁华通监理有限公司(2009 年 3 月-2010 年 9月)监督单位:辽宁省交通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局交通管理设施、机电、绿化工程:由高建局委托省高速公路管理局负责组织建设实施二、工程建设环保措施- 6 -本项目建设一直受到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及沿线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工程建设落实了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工程管理合同制项目建设前期遵照基本建设程序规定报批了环境影响报告书项目建设单位根据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的措施和建议,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严格按设计图纸组织环保设施的施工,严格实行环保监理制度,认真落实各项环境保护措施,并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环境的恢复、治理和美化,实现了工程环保设施与工程建设同步设计、同步实施、同步交付使用。
㈠设计措施1、工程方案选择注重环境保护⑴在选线时尽量减少对原有地形、地物的破坏,坚持避让乡镇、减少拆迁的原则,避免破坏农田水利设施特大桥、大桥的桥位尽量选择在河道顺直、稳定、河床地质条件好的地段,确保不压缩河道对自然沟渠设置中小桥涵,使沿线水流畅通⑵路线在定线时最大限度绕避对噪音敏感的沿线居民点和畜牧养殖基地,将对沿线居民生产、生活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考虑到通车后声敏感点可能超标,清单中列入降噪设施费用,待通车后根据实际超标情况安排实施⑶为减少工程建设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及农田水利设施的影响,设计过程中对沿线所跨越的自然河道和人工沟渠基本未做改动,对于项目征地范围侵占的渠道和作业道,作了完备的改渠、改路设计方案,确保地方群众生产生活需要 7 -⑷收费站沿线设施中,设计有独立的污水处理系统,全线共安装污水处理设备 5 套,为公路投入运营后污水达标排放提供了有力的保证;管理服务设施在选址上尽量选在居民区的下风口处,在采暖锅炉选用上充分考虑环保因素,收费站小型锅炉均采用型煤锅炉,服务区锅炉加装除尘器,确保烟尘排放达标,减少大气污染⑸全线多处路段采用风积沙作为路基填料,根据河道管理部门指导在辽河、柳河河道内指定地点采集风积沙,既疏通了河道,解决河床逐年加高的问题,又减少了其它取土场地的取土量,将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
6) 设计中充分重视了腐质土的保护本项目对永久或临时用地,均不考虑填埋或碾压腐质土,而是揭除地表草皮和腐质土集中堆放,用于地表回填,恢复植被2、加强绿化设计,改善生态环境绿化工程是高速公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速公路防止水土流失、吸附汽车尾气、防止噪声污染、美化公路整体环境、减轻司乘人员疲劳、正确引导司机视线和夜间防眩的主要措施本项目绿化工程投资 1724 万元,绿化工程共计 67.277 公里,全线栽植乔木 21.8 万株、中分带灌木绿篱 45364 延米、散生灌木1576 株、护坡植物 991.4704 万株、草坪花卉 12.4 万平米绿化工程与路面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交付使用⑴中分带绿化全线中央分隔带栽植了丁香、白榆、水蜡、侧柏、金叶榆等灌- 8 -木,既防止了逆向行驶车辆灯光对司机了望的影响,保证了行车安全,同时起到了诱导视线,又增加了行车的舒适性,美化了公路环境⑵填方段边坡绿化填方段边坡绿化设计以生物防护功能为主,选择植物以阔叶乔木为主体,并结合护坡地被植物,形成多层次的绿化屏障,吸附行车噪声、清除汽车尾气,隔离粉尘,最大程度地减少公路行车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同时对路基边坡形成有效保护,防止了因雨水冲刷边坡形成水土流失。
⑶立交区、服务区以及隧道分离带绿化对沿线立交区和服务区强化了景观设计,各种植物互相配合,与场区地形、设施相协调,合理分区,通过绿地的设置,降低热辐射,改善场区内小气候,降低汽车尾气的污染,并且大大提高了高速公路绿化景观的观赏性4)盐田段绿化、对盐田段进行了绿化设计改善局部生态环境㈡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省高建局注重加强高速公路施工期环保措施,项目指挥部督促施工单位认真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本项目采取的施工期环保措施如下:1、合理选择临时驻地本项目在临时驻地选址时,要求所有项目经理部和监理驻地办均就近租用现有建筑,避免占用土地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预- 9 -制场、拌合站等生产设施选址时,尽量选取互通区内和远离居住区设置预制场,全线 4 个路基工程施工合同段中,有 1 个合同段在互通区内设预制厂和拌合站;对确需占用土地的,按国土部门要求办理了相关手续,缴纳了复垦保证金,制定了完善的临时用地恢复计划,对原地表种植土统一收集存放,用于临时用地结束后覆盖绿化2、取、弃土场的环保对策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取土场尽量选择荒地、河道,避免占用田地、林地,签订供土协议时,约定由供土方负责取土场的生态环境恢复工作,土底费用中包含恢复费用。
路基第二、三合同段存在挖方,弃土、弃石均为当地所用,本项目无弃土场3、噪声污染防治为减少施工期间机械噪声对周围居民生活的影响,要求施工单位尽量选用低噪声的施工机械;离民居较近的施工现场严禁夜间、午间施工,以保证周围居民的正常休息4、栽植养护过程中 栽植时使用苫布有效的防止栽植、回填残土污染路面.栽植中将种植钵集中回收,避免了塑料污染养护过程中所使用的草绳集中回收 ,避免了垃圾污染.养护过程中使用基肥埋藏较深有效的保证了肥料的利用,并大量使用叶面肥,防止了肥料污染.浇水养护过程中 采用适量科学的浇水方式有效的避免的水资源的浪费..在治理病虫害时,优先使用无毒无害的生物防治,其次使用低毒低残留的农药防止了农药的二次污染.- 10 -5、扬尘污染防治要求施工单位必须经常对车辆行驶路线进行洒水处理,最大程度地减少扬尘量,尽量避免施工车辆扬尘对周围农田的污染;规定拌合站必须设在居民区的下风口处,沥青混凝土拌合站必须带除尘设备,防止或减少空气污染,保证居民正常生活6、泥浆污染防治为防止桥梁钻孔泥浆污染,破坏周围生态环境,施工过程中凡是采用钻孔方式成孔的,都设置了泥浆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