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计算机二级access考试大纲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8116026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DOC 页数:83 大小:1.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计算机二级access考试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全国计算机二级access考试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全国计算机二级access考试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全国计算机二级access考试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全国计算机二级access考试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计算机二级access考试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计算机二级access考试大纲(8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国计算机(2012)二级ACCESS讲义+复习方法+考试大纲+近年真题一、正确的复习方法其实计算机二级并不难,大多为记忆性的知识,需要灵活运用的很少。所以,备考二级不宜太早,以考前一个半月开始准备为宜。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因此教材应至少通读两遍,把该记住(如变量、函数等)的都记牢,并不断复习巩固。参考资料则不宜过多过杂,题海战术不是最有效的,可根据考试大纲,对所做题型进行适当分类整理。比如在二级考笔试中,一般有四大类,每一大类又有若干小类,包括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系统的常识,一些基础概念、数制、各种外设的常识、主机常识等,以及计算机最新发展的一些基本常识,如互联网、多媒体等;二是操作系统的知识,如

2、目录、路径,文件等知识;三是某一语种的基本知识,如命令函数的功能和用法;四是该语种的程序阅读和理解,一般是给一段小程序,要求考生理解其意义,或选择或填空。笔试做笔试题最好在电脑上实验。如果是程序题,把程序输进电脑进行运行,看得出什么结果。若是命令和函数,也可在电脑上测试,这样你会发现许多有趣的技巧或别的东西,记忆深刻。一般说来,笔试部分只需五套模拟试题外加两套历年真题便可搞掂。但做这些套题时不能走马观花,要反复练习,认真分析,加以总结。“北大飞腾”的系列参考书非常具有代表性,解题技巧和复习重点一目了然,最重要的是价钱还不贵。机试机试相对较难,二级没过的人80栽到机试上。机试部分除了多练习别无他

3、法。上机的编程题分数较多,如果只是纸上谈兵,没有实际的编程经验,很难应付考试。对二级考生,为准备上机编程,应熟练地掌握3050个左右的程序例子。上机题一般都有输出结果,而要产生输出结果,必须运行程序,运用程序调试方法。在运行中调试程序,是一项重要的技能。“华东理工大学上海捷成系统工程部”的一套软件就很好,如果能做好这套软件里面的三十套全真模拟机试题,考出优秀绝对没有问题(今年所考的机试题竟有90与那套光盘内容相同)。考场上考前应提前30分钟到侯考室,并带好准考证和身份证,为避免丢失,最好用一透明塑料袋封装好。进入界面后应仔细核对准考证号和身分证号,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要一字不漏地细心审题,如要

4、求所生成的表单或菜单等存入指定目录 应回到此目录下检查 不仅要看内容是否符合题意 还要注意大小写。如是程序编写或改错 应该运行一遍 确保万无一失。考完按下“交卷”后最好不要马上离开,等监考人员确认交卷正常并同意离开时再走。万一不幸死机,千万别惊慌,擅自关机重启,而应举手报告监考人员。由于机试是分批抽题考试,每次考完一批,都可询问考完同学的一些题目,运气好的话有可能抽到相同的题。当然,考完之后最重要的是记得存盘,否则就前功尽弃了。备忘录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每年开考两次。 上半年开考一、二、三级,下半年开考一、二(除fortran外)、三、四级。由考点具体安排。上半年考试开始时间为4月的第一个星期六

5、,下半年考试时间为9月倒数第二个星期六。第一天上午考笔试,上机考试从笔试的当天下午开始!报名时间:一般来说,上半年5月25日开始,下半年12月1日开始。(2012)年全国Access二级考试大纲Access数据库程序设计1. 具有数据库系统的基础知识。2. 基本了解面向对象的概念。3. 掌握关系数据库的基本原理。4. 掌握数据库程序设计方法。5. 能使用Access建立一个小型数据库应用系统。考试内容1、数据库基础知识1. 基本概念:数据库,数据模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类和对象,事件。2. 关系数据库基本概念:关系模型(实体的完整性,参照的完整性,用户定义的完整性),关系模式,关系,元组,属性,

6、字段,域,值,主关键字等。3. 关系运算基本概念:选择运算,投影运算,连接运算。4. SQL基本命令:查询命令,操作命令。5. Access系统简介:(1) Access系统的基本特点。(2) 基本对象:表,查询,窗体,报表,页,宏,模块。2、数据库和表的基本操作1. 创建数据库:(1) 创建空数据库。(2) 使用向导创建数据库。2. 表的建立:(1) 建立表结构:使用向导,使用表设计器,使用数据表。(2) 设置字段属性。(3) 输入数据:直接输入数据,获取外部数据。3. 表间关系的建立与修改:(1) 表间关系的概念:一对一,一对多。(2) 建立表间关系。(3) 设置参照完整性。4. 表的维护

7、:(1) 修改表结构:添加字段,修改字段,删除字段,重新设置主关键字。(2) 编辑表内容:添加记录,修改记录,删除记录,复制记录。(3) 调整表外观。5. 表的其他操作:(1) 查找数据。(2) 替换数据。(3) 排序记录。(4) 筛选记录。3、查询的基本操作1. 查询分类:(1) 选择查询。(2) 参数查询。(3) 交叉表查询。(4) 操作查询。(5) SQL查询。2. 查询准则:(1) 运算符。(2) 函数。(3) 表达式。3. 创建查询:(1) 使用向导创建查询。(2) 使用设计器创建查询。(3) 在查询中计算。4. 操作已创建的查询:(1) 运行已创建的查询。(2) 编辑查询中的字段。

8、(3) 编辑查询中的数据源。(4) 排序查询的结果。4、窗体的基本操作1. 窗体分类:(1) 纵栏式窗体。(2) 表格式窗体。(3) 主/子窗体。(4) 数据表窗体。(5) 图表窗体。(6) 数据透视表窗体。2. 创建窗体:(1) 使用向导创建窗体。(2) 使用设计器创建窗体:控件的含义及种类,在窗体中添加和修改控件,设置控件的常见属性。5、报表的基本操作1. 报表分类:(1) 纵栏式报表;(2) 表格式报表。(3) 图表报表。(4) 标签报表。2. 使用向导创建报表。3. 使用设计器编辑报表。4. 在报表中计算和汇总。6、页的基本操作1. 数据访问页的概念。2. 创建数据访问页:(1) 自动

9、创建数据访问页。(2) 使用向导数据访问页。7、宏1. 宏的基本概念。2. 宏的基本操作:(1) 创建宏:创建一个宏,创建宏组。(2) 运行宏。(3) 在宏中使用条件。(4) 设置宏操作参数。(5) 常用的宏操作。8、模块1. 模块的基本概念:(1) 类模块。(2) 标准模块。(3) 将宏转换为模块。2. 创建模块:(1) 创建VBA模块:在模块中加入过程,在模块中执行宏。(2) 编写事件过程:键盘事件,鼠标事件,窗口事件,操作事件和其他事件。3. 调用和参数传递。4. VBA程序设计基础:(1)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2) VBA编程环境:进入VBE,VBE界面。(3) VBA编程基

10、础:常量,变量,表达式。(4) VBA程序流程控制:顺序控制,选择控制,循环控制。(5) VBA程序的调试:设置断点,单步跟踪,设置监视点。考试方式1. 笔试:90分钟,满分100分,其中含公共基础知识部分的30分。2. 上机操作:90分钟,满分100分。上机操作包括:(1) 基本操作。(2) 简单应用。(3) 综合应用。二级Access讲义第1章 数据库基础知识1.1 数据库基础知识1.1.1 计算机数据管理的发展数据(Data) 数据是描述现实世界事物的符号记录,是用物理符号记录的可以鉴别的信息。包括文字、图形、声音等,他们都是用来描述事物特性的。 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是对各种类型的数据进行

11、收集、存储、分类、计算、加工、检索与传输的过程。包括:收集原始数据、编码转换、数据输入、数据处理、数据输出等。数据处理的中心问题是数据管理 。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与计算机硬件(主要是外部存储器)、系统软件及计算机应用的范围有着密切的联系。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数据库系统阶段、分布式数据库系统阶段和对象数据库系统阶段。1人工管理阶段这一阶段是指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前,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当时的计算机硬件状况是:外存只有磁带、卡片、纸带,没有磁盘等直接存取的存储设备;软件状况是:没有操作系统,没有管理数据的软件,数据处理方式是批处理。人工管理阶段的

12、特点是:数据不保存、数据无专门软件进行管理(数据冗余)、数据不共享、数据不具有独立性、数据无结构。2文件系统阶段这一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中期,计算机硬件和软件都有了一定的发展。计算机不仅用于科学计算,还大量用于管理。这时硬件方面已经有了磁盘、磁鼓等直接存取的存储设备。在软件方面,操作系统中已经有了数据管理软件,一般称为文件系统。处理方式上不仅有了文件批处理,而且能够联机实时处理。文件系统阶段的特点:数据管理由文件管理系统完成 ;数据共享性差、冗余度大 ;数据独立性差 ;数据可长期保存 。3数据库系统阶段20世纪60年代末数据管理进入新时代数据库系统阶段。数据库系统阶段出现了统一

13、管理数据的专门软件系统,即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是一种较完善的高级数据管理方式,也是当今数据管理的主要方式,获得了广泛的应用。数据库系统阶段的特点:数据结构化 ;数据共享程度高;数据独立性强;数据冗余度小;加强对数据的保护4分布式数据库系统阶段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是由若干个站集合而成。这些站又称为节点,它们在通讯网络中联接在一起,每个节点都是一个独立的数据库系统,它们都拥有各自的数据库、中央处理机、终端,以及各自的局部数据库管理系统。因此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可以看作是一系列集中式数据库系统的联合。它们在逻辑上属于同一系统,但在物理结构上是分布式的。5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阶段面向对象编程(Object

14、 Oriented Programming,OOP,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是一种计算机编程架构。OOP 的一条基本原则是计算机程序是由单个能够起到子程序作用的单元或对象组合而成。OOP 达到了软件工程的三个主要目标:重用性、灵活性和扩展性。面向对象数据库吸收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的核心概念和基本思想,采用面向对象的观点来描述现实世界实体(对象)的逻辑组织、对象之间的限制和联系等。1.1.2 数据库系统1数据描述事物的物理符号序列称为数据(Data) 。 描述事物的物理符号可以是用来表示长度、体积、重量之类的数字数值,也可以是人名或地名、图形、图像、动画、影像、声音等非数值数据。 2数据库数据库(DataBase,DB),顾名思义,是存放数据的仓库。是长期存放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大量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 。 数据库中的数据按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存储,具有较小的冗余度、较高的数据独立性和易扩展性,并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