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管理制度目录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08115163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4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产管理制度目录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生产管理制度目录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生产管理制度目录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生产管理制度目录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生产管理制度目录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产管理制度目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产管理制度目录(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产管理制度第一篇 安全管理制度第一章 安全事故报告制度1. 目的:为实现集团安全生产管理,依据安全生产法,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2. 适用范围:集团3. 安全组织机构:3.1 集团公司安全事故应急指挥中心: 总指挥:集团公司总经理 副总指挥:生产总监组 员:集团各部门总监、安全管理部经理3.2 子(分)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总经理是第一负责人,负责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组 长:总 经 理副组长:副总经理组 员:中层干部 4.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要求:4.1实行各级领导负责制,做到“谁主管,谁负责”。 4.2各单位保证安全防护用品的配备。4.3各单位按照消防法规定,配备相应消防设施及建

2、立消防安全制度。4.4严禁违章指挥、强令或者放任作业人员违章作业;作业人员有权拒绝违章指挥或强令违章作业。5.事故分类与等级:5.1 燃气泄漏事故:指因燃气泄漏引起失火造成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的事故,分为一般泄漏事故、重大泄漏事故、特大泄漏事故。5.1.1一般泄漏事故:未造成损失或损失在2000元以下。5.1.2重大泄漏事故:一次死亡2人以上(含2人);重伤10人以上(含10人);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含10万元)。5.1.3特大泄漏事故:一次死亡5人以上(含5人);重伤20人以上(含20人);直接经济损失50万元以上(含50万元)。5.2 因工伤亡事故:指职工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

3、性中毒等事故,分为轻伤事故、重伤事故、死亡事故、重大伤亡事故、特大伤亡事故。5.2.1轻伤事故:无人身伤亡或直接经济损失在2000元以下。5.2.2重伤事故:按劳动部关于重伤事故范围的意见执行。5.2.3死亡事故:一次死亡1人以上(含1人)的事故。5.2.4重大伤亡事故:一次死亡、重伤5人以上(含5人)的事故。5.2.5特大伤亡事故:一次死亡、重伤10人以上(含10人)的事故。5.3 责任事故与非责任事故由专家组或者集团事故调查组进行认定。6.管理要求:6.1职工发生伤亡事故,负伤人员或者最先发现事故的人员,应立即报告事故发生单位的总经理。6.2凡发生重伤、死亡、重大事故时,必须在事故发生24

4、小时内将事故的概况,包括发生事故的单位、时间、地点、伤者姓名、年龄、工种、伤害程度、初步原因分析、经济损失等,用快速的办法报主管部门,同时按国务院75号令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第二章规定报告有关部门。 6.3发生事故后第一时间封锁现场,调查取证,同时通知生产总监,并启动应急预案,生产总监成立事故调查组并向集团公司总经理上报。 7.事故上报内部流程:流 程 图执 行 标 准记录事故发生单位登记、上报事故发生单位总经理 指挥处理、上报 标1标2记2记1生产总监调查、上报标3记3标11.依据运行管理制度。2.依据应急抢险预案。3.上报总经理及相关部门领导。4.同时上报安全技术部。标21.依据

5、事故现场情况。2.视情况启动相应应急预案。3.同时上报生产总监。标31.成立事故调查小组赴现场调查。2.同时上报集团公司总经理。记1调度日志。记21.事故应急处理方案。2.带气抢修须有危险作业方案。记31.事故调查报告。2.危险作业方案。第二章 安全培训管理制度1.目的: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公司职工安全培训教育工作,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防护能力,减少伤亡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2.适用范围:集团3.管理要求 :3.1集团所有职工必须定期接受安全培训教育,坚持先培训、后上岗的制度。各单位可依据具体需要制定有针对性安全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3.2培训对象、时间要求:3.2.1企

6、业职工每年必须接受两次专门的安全培训。1)总经理、副总经理每年接受安全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30学时;2)企业安全管理人员每年还必须接受安全专业技术业务培训;工程安全管理人员必须按照建教()号文建设企事业单位关键岗位持证上岗管理规定的要求,取得岗位合格证书后方能上岗。3)企业其他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每年接受安全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学时;4)企业特殊工种(包括电工、焊工、司炉工、机械操作工等)在通过专业技术培训并取得岗位操作证后,每年仍须接受有针对性的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学时;(说明:常压锅炉,司炉工可不必具有岗位操作证)5)企业其他职工每年接受安全培训的时间不少于10学时;6)企业待岗、转岗、换

7、岗的职工,在重新上岗前,必须接受一次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学时。3.2.2新进场的工人,必须接受公司、项目(或部门)、班组的三级安全培训教育,经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3.3培训内容要求:3.3.1公司安全培训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国家和地方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规、标准、规范、规程和企业的安全规章制度等。培训教育的时间不得少于学时。3.3.2安全培训教育的主要内容有:生产(或项目施工)安全管理制度,影响安全生产的各种因素,生产(或项目施工)现场环境的工作特点及可能的安全隐患等。培训教育的时间不得少于学时。3.3.3班组安全培训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本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事故案例剖析、劳动纪律和岗

8、位讲评等。第三章 安全生产检查制度1.目的:为使安全生产检查工作落到实处,特制定本制度。2.适用范围:集团3.安全生产检查流程:流 程 图执 行 标 准记 录 受检单位 整 改 安检单位存 档安检单位验 收安检单位处 理不合格受检单位是否存在隐患有无合格标2记2标4记4标3记3标5记5安检单位检 查标1记1标1依据各项制度、流程、规程和标准。标21.依据奖惩条例。2.签字确认。标31.依据整改通知单。2.签字确认。标4根据整改回复单。标5符合档案管理制度。记1安检复检记录。记21.整改通知单。2.处罚通知单。记3整改回复单。记4安检复检记录。记51.存档回执单。2.存档记录。第二篇 运行管理制

9、度第一章 场站管理制度1. 目的:为确保场站安全运行,特制定本制度。2. 适用范围:集团3. 管理要求:3.1进站车辆必须按工作人员指定位置熄火停车,时速不超过5公里/小时。3.2进站人员宜穿防静电服、鞋,站区工作人员必须穿静电服。3.3所有人员在进站前必须消除自身静电。3.4严禁在站区内吸烟,携带火种、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进站,禁止使用电子、通讯等设备。3.5严禁私自动用站内所有设施和工具。3.6严禁非操作人员未经生产负责人批准进入生产区,因工作需要进入生产区需专人陪同,按要求登记,并将随身电子及通讯设备交由站区人员保管。3.7 严禁非公司人员在站内留宿。4.场站交接班流程流 程 图执 行 标

10、 准记录标2标3标1记1记1接班人员值班交、接班人员交接班接班人员准备标11.持证上岗、穿静电服、佩戴工作证。标21.交接前确认所辖设备运行工况正常。2.交接前确认所有必检点无安全隐患(含天然气橇车的各个必检点)。3.确认维修工具、消防及其它设施齐全、有效、正常使用。4.确认记录齐全。5.交接双方签字。标31.日常运行数据每半小时记录一次,并上报运行工况。(压缩机停机时记录气源及储气设施的压力数据)。2.值班期间每两小时检查必检点一次,确认无隐患。3.特殊情况及时上报安技部。4.禁止供气站阶段性供气,确保连续供气。记11.场站安检记录。2.运行记录。3.外来人员登记表。4.设备维修记录。5.车

11、辆安全检查记录。6.场站设备、工具台账。第二章 槽车充、卸气制度1目的:为保证槽车安全充、卸气,特制定本制度。2适用范围:集团 3.槽车充、卸气流程: 流 程 图执 行 标 准记 录 槽 车 进、出站记1标1 操作人员 操 作操作人员与押运员 签 字 记2标2记3标3标11.符合场站安全管理制度。2.停车按照车位熄火停放,确保车体固定,两辆拖车之间停靠间距不得小于1.5米,车辆与充(卸)气柱距离不得小于2米,同时保证停靠位置便于高压软管连接。3.操作人员与押运员一同对进、出站天然气橇车进行全面检查。4.双方签字确认检查结果。标21.依据场站设备操作规程操作。2.确保车辆静电接地,操作工监护压力

12、及温度变化。3.从充(卸)气柱上卸下应出站车辆,接好进站车辆。标31.确认充(卸)气量。2.双方签字。记1车辆安全检查记录。记2场站运行记录。记3CNG计量单。第三章 气运管理制度1. 目的:确保行车安全,及时供气,杜绝交通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2. 适用范围:集团3. 管理要求:3.1 禁止单人驾驶,司机、押运员同时持证上岗,对车辆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负全责,按规程操作,遵守交通及其它相关法规。3.2 依据运输合同供气。3.3 槽车按国家规定定期检测。3.4 槽车按规定定期排污、安全检查、保养维护。3.5 槽车内、外清洁,形象符合VI要求。3.6 槽车进入站区,服从站区安全管理。第四章 民

13、用燃气管理制度第一节 巡检制度1. 目的:为确保各公司日常生产安全运行,特制订本制度2. 适用范围:集团3. 管理要求:3.1 总要求: 3.1.1实行区域包保和24小时责任制,所有巡线员必须同时签订包保责任书,夏季以护线为主;冬季以检漏为主。3.1.2巡线员必须掌握管线准确走向、燃气设施位置及数量,携带便携式检漏仪,按现场情况填写巡检记录,做到时间、必检点与巡检人明确对应,对所发现的隐患及时制止、处理、上报。3.1.3巡线员在抢修、维修作业中履行监护人员职责。3.2 夏季巡检项目:3.2.1日检项目:3.2.1.1穿跨越河流、桥梁的地上中、低压燃气管线、建构筑物施工频繁地区、新投入运行的燃气管线及设施(以运行半年为期限)。3.2.1.2调压箱、阀门井每日巡检,检查时避免产生火花,需下井检测时应配备相应的安全绳、防毒面具等防护用品,同时两人以上监护。3.2.1.3连接架空管出地面主管的阀门、法兰连接处。3.2.2周检项目:3.2.2.1中、低压燃气埋地管线附近两侧采暖沟(井)、上下水井(含污水井、雨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规章制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