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目录(2014)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8113842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目录(2014)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目录(2014)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目录(2014)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目录(2014)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目录(2014)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目录(201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目录(2014)(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附件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目录(2014)技术类别技术名称技术内涵与技术内容技术特征技术实施注意事项适宜秸秆可供参照的主要技术标准与规范一、秸秆肥料化利用技术(一)秸秆直接还田技术秸秆直接还田是我国粮食主产区秸秆肥料化利用的主要技术之一,包括秸秆翻压还田、秸秆混埋还田和秸秆覆盖还田。秸秆翻压还田技术是以犁耕作业为主要手段,将秸秆整株或粉碎后直接翻埋到土壤中。秸秆混埋还田技术以秸秆粉碎、破茬、旋耕、耙压等机械作业为主,将秸秆直接混埋在表层和浅层土壤中。秸秆覆盖还田是保护性耕作的重要技术手段,包括留茬免耕、秸秆粉碎覆盖还田和秸秆整株覆盖还田。秸秆直接还田具有处理秸秆量大、成本低、生产效率高等特点,是大面

2、积实现以地养地、提升耕地质量、建立高产稳产农田的有效途径。秸秆直接还田要配套应用合理的施肥、灌溉技术,如增施氮肥调节碳氮比以保证粮食的稳产高产。常年开展秸秆混埋还田和秸秆覆盖还田要与耕地深松相结合,并定期深翻,将耕地表层积累的秸秆翻埋到耕层中,以提高秸秆还田培肥效果。适用于该技术的秸秆主要有玉米秸、麦秸、稻秆、油菜秆、棉花秆等。GB/T 24675.6-2009保护性耕作机械 秸秆粉碎还田机、NY/T 500-2002秸秆还田机作业质量、NY/T 1004-2006 秸秆还田机质量评价技术规范、DB34/T 244.8 -2002 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规范 第八部分:秸秆还田机械化、DB13/T

3、 1045-2009 机械化秸秆粉碎还田技术规程、DB34/T 899-2009 稻麦两熟制麦秸秆还田机械化作业技术规范、JB/T 6678-2001 秸秆粉碎还田机、JB/T 10813-2007 秸秆粉碎还田机锤爪(二)秸秆腐熟还田技术秸秆腐熟还田技术是在农作物收获后,及时将收下的作物秸秆均匀平铺农田,撒施腐熟菌剂,调节碳氮比,加快还田秸秆腐熟下沉,以利于下茬农作物的播种和定植,实现秸秆还田利用。秸秆腐熟还田技术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水稻免耕抛秧时覆盖秸秆的快腐处理;另一类是小麦、油菜等作物免耕撒播时覆盖秸秆的快腐处理。该技术适用于降雨量较丰富、积温较高的地区,特别是种植制度为早稻晚稻、小麦

4、水稻、油菜水稻的农作地区。秸秆腐熟还田技术的关键是选择适宜的腐熟菌剂。适用于该技术的秸秆主要有稻秆、麦秸等。NY 609-2002 有机物料腐熟剂、GB 20287-2006 农用微生物菌剂(三)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是一项充分利用秸秆资源,显著改善农产品品质和提高农产品产量的现代农业生物工程技术,其原理是秸秆通过加入微生物菌种,在好氧的条件下,秸秆被分解为二氧化碳、有机质、矿物质等,并产生一定的热量。二氧化碳促进作物的光合作用,有机质和矿物质为作物提供养分,产生的热量有利于提高温度。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按照利用方式可分为内置式和外置式两种,内置式主要是开沟将秸秆埋入土壤中,适用于

5、大棚种植和露地种植;外置式主要是把反应堆建于地表,适用于大棚种植。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可有效改善大棚生产的微生态环境,投资少,见效快,适合于农户分散经营。/适用于该技术的秸秆主要有玉米秸、麦秸、稻秆、豆秸、蔬菜藤蔓等。DB21/T 1895-2011棚室秸秆生物反应堆内置式技术规程(四)秸秆堆沤还田技术秸秆堆沤还田是秸秆无害化处理和肥料化利用的重要途径,将秸秆与人畜粪尿等有机物质经过堆沤腐熟,不仅产生大量可构成土壤肥力的重要活性物质腐殖质,而且可产生多种可供农作物吸收利用的营养物质如有效态氮、磷、钾等。 可用于生产高品质的商品有机肥。秸秆堆沤还田技术的关键是调节好碳氮比、含水率、温度、pH值,控

6、制好发酵条件,为微生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适用于该技术的秸秆主要有除重金属超标的农田秸秆外的所有秸秆。NY 525-2012 有机肥料标准、NY 884-2012 生物有机肥二、秸秆饲料化利用技术(五)秸秆青(黄)贮技术秸秆青(黄)贮技术又称自然发酵法,把秸秆填入密闭的设施里(青贮窖、青贮塔或裹包等),经过微生物发酵作用,达到长期保存其青绿多汁营养成分的一种处理技术方法。秸秆青(黄)贮的原理是在适宜的条件下,通过给有益菌(乳酸菌等厌氧菌)提供有利的环境,使嗜氧性微生物如腐败菌等在存留氧气被耗尽后,活动减弱直至停止,从而达到抑制和杀死多种微生物、保存饲料的目的,其关键技术包括窖池建设、发酵条件控

7、制等。青(黄)贮秸秆饲料具有营养损失较少、饲料转化率高、提高适口性、便于长期保存、去病减灾等优点。/适于该技术的秸秆主要有玉米秸、高粱秆等。GB/T 25882-2010 青贮玉米品质分级、NY/T 2088-2011玉米青贮收获机 作业质量、DB61/T 367.17-2005 青贮饲料调制和使用技术规范、DB62/T 1438-2006 玉米秸秆青贮技术规范、DB34/T 650-2006 青贮饲料技术规范、DB51/T 667-2007 青贮玉米地面堆贮技术规程、DB23/T 1097-2007 袋式青贮饲料生产工艺规范、DB51/T 1084-2010 牛羊青贮饲料制作技术规程(六)秸

8、秆碱化/氨化技术秸秆碱化/氨化技术是指借助于碱性物质,使秸秆饲料纤维内部的氢键结合变弱,酯键或醚键破坏,纤维素分子膨胀,溶解半纤维素和一部分木质素,反刍动物瘤胃液易于渗入,瘤胃微生物发挥作用,从而改善秸秆饲料适口性,提高秸秆饲料采食量和消化率。秸秆碱化处理应用的碱性物质主要是氧化钙;秸秆氨化处理应用的氨性物质主要是液氨、碳铵或尿素。目前,我国广泛采用的秸秆碱化/氨化方法主要有:堆垛法、窑池法、氨化炉法和氨化袋法。秸秆碱化/氨化技术是较为经济、简便而又实用的秸秆饲料化处理方式之一。/适用于该技术的秸秆主要有麦秸、稻秆等。JB/T 7136-2007 秸秆化学处理机、DB13/T 806-2006

9、 秸秆氨化、碱化和盐化处理制作技术规程、DB64/T 495-2007 氨化饲料调制技术规程(七)秸秆压块饲料加工技术秸秆压块饲料加工技术是指将秸秆经机械铡切或揉搓粉碎,配混以必要的其他营养物质,经过高温高压轧制而成的高密度块状饲料或颗粒饲料。秸秆压块饲料具有体积小、比重大,方便运输;不易变质,便于长期保存;适口性好,采食率高;饲喂方便,经济实惠等优点,被称为牛羊的“压缩饼干”或“方便面”,可作为商品饲料进行长距离运输,弥补饲草缺乏,特别是在应对草原地区冬季雪灾和夏季旱灾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秸秆压块饲料加工技术的关键是轧块机械,通过轧压产生高压高温,使秸秆物料熟化。适用于该技术的秸秆主要有玉米秸

10、、麦秸、稻秆以及豆秸、薯类藤蔓、向日葵秆(盘)等。GB/T 26552-2011 畜牧机械 粗饲料压块机、GB/T 16765-1997 颗粒饲料通用技术条件、GB/T 25699-2010带式横流颗粒饲料干燥机、NY/T 1930-2010 秸秆颗粒饲料压制机质量评价技术规范(八)秸秆揉搓丝化加工技术秸秆揉搓丝化加工技术是通过对秸秆进行机械揉搓加工,使之成为柔软的丝状物,有利于反刍动物采食和消化的一种秸秆物理化处理手段。通过秸秆揉丝加工不仅分离了纤维素、半纤维素与木质素,而且较长的秸秆丝能够延长其在反刍动物瘤胃内的停留时间,有利于牲畜的消化吸收,从而达到提高秸秆采食量和消化率的双重功效。秸秆

11、揉丝加工是一种简单、高效、低成本的加工方式。秸秆揉丝加工的效率约为秸秆粉碎的1.2-1.5倍,经揉丝机加工的秸秆既可直接喂饲,也可进一步加工制作高质量的粗饲料。秸秆揉丝技术的核心是秸秆揉搓机械。适用于该技术的秸秆主要有玉米秸、豆秸、向日葵秆等。NY/T 509-2002 秸秆揉丝机、DB23/T 905-2005 秸秆饲料揉碎质量三、秸秆原料化利用技术(九)秸秆人造板材生产技术秸秆人造板材生产技术是秸秆经处理后,在热压条件下形成密实而有一定刚度的板芯,进而在板芯的两面覆以涂有树脂胶的特殊强韧纸板,再经热压而成的轻质板材。秸秆人造板材的生产过程可以分为三个工段:原料处理工段、成型工段和后处理工段

12、。原料处理工段有输送机、开捆机、步进机等设备,主要是把农作物打松散,同时除去石子、泥沙及谷粒等杂质,使其成为干净合格的原料。成型工段有立式喂料器、冲头、挤压成型机和上胶装置等设备,是人造板材生产的关键工段。后处理工段有推出辊台、自动切割机、封边机、接板辊台及封口打字和切断等设备,主要完成封边和切割任务。秸秆人造板材可部分替代木质板材,用于家具制造和建筑装饰、装修,具有节材代木、保护林木资源的作用。/适用于该技术的秸秆主要有稻秆、麦秸、玉米秸、棉秆等。GB/T 21723-2008 麦(稻)秸秆刨花板、GB/T 23471-2009 浸渍纸层压秸秆复合地板、GB/T 23472-2009 浸渍胶

13、膜纸饰面秸秆板、GB/T 27796-2011 建筑用秸秆植物板材(十)秸秆复合材料生产技术秸秆复合材料生产技术是以秸秆为原料,添加竹、塑料等其他生物质或非生物质材料,利用特定的生产工艺,生产出可用于环保、木塑产品生产的高品质、高附加值功能性的复合材料。秸秆复合材料生产的工艺主要包括高品质秸秆纤维粉体加工、秸秆生物活化功能材料制备、秸秆改性碳基功能材料制备、超临界秸秆纤维塑性材料制备、秸秆/树脂强化型复合型材制备、秸秆纤维轻质复合型材制备、生物质秸秆塑料制备。秸秆复合材料生产可部分替代木材生产纤维粉体、生物活化功能材料、改性碳基功能材料、超临界纤维塑性材料、轻质复合型材等,具有节材代木、保护林

14、木资源的作用。/适用于该技术的秸秆包括大部分秸秆类别。GB/T 29500-2013 建筑模板用木塑复合板、GB/T 24137-2009 木塑装饰板、GB/T 24508-2009 木塑地板、LY/T1613-2004 挤压木塑复合板材、DB44/T349-2006 木塑复合材料技术条件(十一)秸秆清洁制浆技术秸秆清洁制浆技术主要是针对传统秸秆制浆效率低、水耗能耗高,污染治理成本高等问题,采用新式备料、高硬度置换蒸煮+机械疏解+氧脱木素+封闭筛选等组合工艺,降低制浆蒸汽用量和黑液粘度,提高制浆得率和黑液提取率的制浆工艺。制浆废液通过浓缩造粒技术生产腐殖酸、有机肥,使秸秆制浆过程中不可利用的有

15、机物和氮、磷、钾、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转化为有机肥料,或通过碱回收转化为生物能源,实现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适用于该技术的秸秆主要有麦秸、稻秆、棉秆、玉米秸等。HJ/T 317-2006 清洁生产标准 造纸工业(漂白碱法蔗渣浆生产工艺)、HJ/T 340-2007 清洁生产标准 造纸工业(硫酸盐化学木浆生产工艺)、HJ/T 339-2007 清洁生产标准 造纸工业(漂白化学烧碱法麦草浆生产工艺)(十二)秸秆木糖醇生产技术秸秆木糖醇生产技术是指利用含有多缩戊糖的农业植物纤维废料,通过化学法或生物法制取木糖醇的技术。目前,工业化木糖醇生产技术多采用化学催化加氢的传统工艺,富含戊聚糖的植物纤维原料,经酸水解及分离纯化得到木糖,再经过氢化得到木糖醇。化学法生产木糖醇有中和脱酸和离子交换脱酸两条基本工艺。高值化利用玉米芯等农副产品,10-12吨左右玉米芯可生产1吨木糖醇。/适用于该技术的秸秆主要有玉米芯、棉籽壳等。GB 13509-2005 食品添加剂 木糖醇四、秸秆燃料化利用技术(十三)秸秆固化成型技术秸秆固化成型技术是在一定条件下,利用木质素充当黏合剂,将松散细碎的、具有一定粒度的秸秆挤压成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