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水泥砼路面设计规范新旧规范对比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08113109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路水泥砼路面设计规范新旧规范对比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公路水泥砼路面设计规范新旧规范对比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公路水泥砼路面设计规范新旧规范对比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公路水泥砼路面设计规范新旧规范对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路水泥砼路面设计规范新旧规范对比(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1总则1.0.4修订:水泥砼路面设计应包括结构组合设计、结构层厚度设计、材料组成设计、接缝构造设计、钢筋配置设计等内容。1.0.5修订:水泥砼路面结构,应按规定的安全等级和目标可靠要求,在设计基准期内承受预期的交通荷载作用,适用所处的自然环境,满足预定的使用性能要求。3设计参数修订:表3.0.1可靠度设计标准公路等级高速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安全等级一级二级三级设计基准期(a)30201510目标可靠度(%)9590858070目标可靠指标1.641.281.040.840.523.0.4修订:3.0.4-1、3.0.4-2公式3.0.5修订:3.0.5公式3.0.6修订:

2、3.0.6公式4结构组成设计4.1修订:一般规定4.1.1修订:应依据公路等级、交通荷载、路基条件、当地温度和湿度状况以及使用性能要求,选择及组合与之相适应的水泥砼路面结构。4.1.2修订:路面结构组合设计,应使各个结构层的力学特性及其组成材料性质满足相应的功能要求。4.1.3应充分考虑地表水的渗入和冲刷作用。采用封堵和疏排措施,减少地表渗入,防止渗入水积滞在路面结构内。基层应选用抗冲刷能力强的材料。4.2路基4.2.3.3修订:粉煤灰或石灰等结合料进行改善。4.2.4修订:路床顶面综合回弹模量值不满足4.2.2条要求时,应选用粗粒土或低剂量无机结合料稳定土作路床填料。当路基工作区底面接近或低

3、于地下水位时,可采用取更换填料、设置排水渗沟等措施。4.2.5季节性冰冻地区的中湿类,潮湿类和过程湿类路基,当冰冻线浓度达到路基的易冻胀土层时,在易冻胀土层时,在易冻胀土上应设置防冻垫层或用不易冻胀土置防冻垫层或用不易冻胀土置换冰冻线深度范围内的易冻胀土。4.2.6修订:水文地质条件不良的土质路堑,应采取地下排水措施。4.2.7修订:对路堤的软弱地基进行加固处治后,其工后沉降量应符合现行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的规定,并宜在路床顶部铺筑粒料层。4.2.8修订:填挖交界或新老路基结合路段,应采取防止差异沉降的技术措施。4.2.9修订:石质挖方或填石路床顶面应铺设整平层。整平层可采用碎石、

4、低剂量水泥稳定粒料等材料,其厚度可根据路床顶面平整程度确定,最小厚度不大于100mm。4.3基层和底基层表4.4.2-1修订:交通荷载等级基层材料类型极重、特重贫砼、碾压砼沥青砼重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水泥稳定碎石中等、轻级配碎石水泥稳定碎石、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表4.4.2-2各交通荷载等级的底基层材料类型修订:交通荷载等级底基层材料类型极重、特重、重级配碎石、水泥稳定碎石、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中等、轻未筛分碎石、级配砾石、或不设4.4.3修订:承重极重、特重或重交通荷载的路面,基层下应设置底基层;承重中等或轻交通荷载时,可不设底基层。当基层采用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材料,且上路床由细粒组成时,应在基

5、层下设置粒料类底基层。4.4.4修订:基层采用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材料时,底基层选用小于0.075mm颗粒含量少于7%的粒料类材料。4.4.5修订:贫砼或碾压砼基层上应铺设沥青砼夹层、层厚不宜小于40mm。无机结合料稳定碎石基层上设置封层,封层可采用单层沥青表面处治或适宜的膜层材料等。当采用单层沥青表面处治时,层厚不宜小于6 mm。4.4.6修订:多雨地区、路基由低透水性细粒土组成的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或者承受极重或特重交通荷载的二级公路。宜设置由开级配沥青稳定碎石或开级配水泥稳定碎石组成的排水基层。排水基层下应设置由密级配粒料或水泥稳定碎石组成的不透水底基层。底基层顶面铺设沥青类封层或防水土工织物。4.4.7修订:各种基层和底基层的结构层适宜压实厚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规章制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