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原料的概念及分类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8111170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饲料原料的概念及分类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饲料原料的概念及分类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饲料原料的概念及分类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饲料原料的概念及分类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饲料原料的概念及分类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饲料原料的概念及分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饲料原料的概念及分类(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饲料原料的概念及分类第一节 饲料原料的概念及分类1.饲料的概念 通常所说的饲料 是指自然界天然存在的、含有能够满足各种用途动物所需的营养成分的可食成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饲料工业通用术语对饲料的定义为:能提供饲养动物所需养分、保证健康、促进生长和生产且在合理使用下不发生有害作用的可食物质。 配合饲料是指根据鱼类的不同生长阶段、不同生产目的的营养需求标准,把不同来源的饲料按一定比例均匀混合,经加工(或再加工)而制成的具有一定形状的饲料产品。 预混料 Premix:指一种或多种饲料添加剂按一定比例配制的均匀混合物。也称添加剂预混合饲料(feed additive premix)2.我

2、国传统饲料的分类法 按养殖者饲喂时的习惯分类:精饲料、粗饲料、多汁饲料三类 按饲料来源分类:植物性饲料、动物生饲料、矿物质饲料、维生素饲料和添加剂饲料 按饲料主要营养成分分析:能量饲料、蛋白质饲料、维生素饲料、矿物质饲料和添加剂五类4. Harris的饲料原料命名与分类法根据饲料原料的营养特性,将饲料原料分为八大类,并对每类饲料冠以相应的国际饲料编号(international feeds number, IFN)。编码(为六位数,编码分为三节,表示成,)代表每种饲料原料的全名称。饲料的分类及其数字编码 类别编码条件粗饲料100000粗纤维含量18%青绿饲料200000天然水份含量60%以上的

3、青绿植物青贮饲料300000天然水份含量70%以上或半干青贮水分含量在45%以上能量饲料400000CF18%,CP20%,NE4.18MJ/kg蛋白质饲料500000CF18%,CP20%矿物质饲料600000维生素饲料700000添加剂800000粗饲料是指饲料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大于或等于18,以风干物为饲喂形式的饲料,如干草类、农作物秸秆等(100000)。 青绿饲料是指天然水分含量在60以上的青绿牧草、饲用作物、树叶类及非淀粉质的根茎、瓜果类(200000)。 青贮饲料是指以天然新鲜青绿植物性饲料为原料,在厌氧条件下,经过以乳酸菌为主的微生物发酵后制成的饲料,具有青绿多汁的特点,如玉米

4、青贮。 能量饲料是指饲料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小于18,同时粗蛋白质含量小于20的饲料称为能量饲料,如谷实类、麸皮、淀粉质的根茎、瓜果类。蛋白质补充料是指饲料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小于18,而粗蛋白质含量大于或等于20的饲料称为蛋白质补充料,如鱼粉、豆饼(粕)等。 矿物质饲料是指以可供饲用的天然矿物质、化工合成无机盐类和有机配位体与金属离子的螯合物。 维生素饲料是指由工业合成或提取的单一种或复合维生素称为维生素饲料,但不包括富含维生素的天然青绿饲料在内。 饲料添加剂是指为了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改善饲料品质,促进动物生长和繁殖,保障动物健康而掺入饲料中的少量或微量物质称为饲料添加剂,但不包括矿物质元

5、素、维生素、氨基酸等营养物质添加剂。5.我国饲料分类法按国际饲料分类原则将饲料分成八大类,而后结合中国传统分类习惯分为十六亚类,对每类饲料冠以相应的饲料编号(feeds number of China,缩略语CFN),第一位为IFN,第二和三位为CFN亚类编号,第四至六位为顺序号。如:01青绿饲料类2010006.主要原料分类主要蛋白原料动物性原料豆类与植物油粕类水产品:鱼粉、虾粉、虾壳粉、蟹粉、蟹壳粉、鱼溶浆粉、乌贼粉、鱿鱼肝粉。禽畜屠后副产物粉:肉骨粉、肉粉、血粉、水解羽毛粉、肝脏粉。乳制品:全脂奶粉、脱脂奶粉、乳清粉、蛋粉、蚯蚓粉、蚕蛹。全脂大豆粉、豆粕、花生粕、菜籽粕、双低油菜籽粕、棉

6、籽粕、亚麻仁粕、豌豆、芝麻粕、甜鲁冰豆。能量源及其他副产品油脂类水产动物油:鱼油、乌贼油、鱼肝油,。饲料级动物油:牛油、猪油、禽油。植物油:豆油、花生油、玉米油、棕榈油、菜籽油。动植物混合油;大豆卵磷脂;粉末油脂。谷类与块根类大麦、玉米、糙米、高梁、小麦、燕麦、裸麦、木薯、马玲薯谷物加工副产品与淀粉加工产品全脂米糠、脱脂米糠、面粉、麸皮、次粉、小麦胚芽粉、麦芽根、统糠、玉米筋粉、玉米麸、玉米胚芽粕、a-淀粉、淀粉(生粉)、淀粉粕。食品工业副产品糖蜜、啤酒粕、啤酒酵母、酒粕、酒糟粉、酱油粕、豆渣。其他单味原料苜蓿粉、银合欢粉、酵母粉、松针粉、碳氢酵母、绿藻与蓝藻、大型海藻粉、活性污泥、复合活菌剂

7、、动物排泄物产品添加剂营养性添加剂维生素添加剂、矿物质、氨基酸非营养性添加剂防霉剂、抗氧化剂粘合剂、着色剂、诱食剂、抗菌剂、消化促进剂及生长促进剂。问题:1.什么叫配合饲料、预混料、蛋白饲料、能量饲料、粗饲料?2.什么是IFN、CFN?3.国际饲料分类法将饲料原料分为哪几类?第二节 蛋白质饲料蛋白质饲料的营养特点:饲料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20%的饲料。其特点是高蛋白低糖类。在饲料配方中用量一般都在40%以上,最高可达80%。一、蛋白质饲料分类 1.植物蛋白质饲料2.动物蛋白质饲料3.单细胞蛋白 单细胞藻类 酵母类 细菌类1.植物蛋白质饲料植物性蛋白质饲料包括豆类籽实、饼粕类和其它植物性蛋白质饲料

8、。该类饲料具有以下1.1植物蛋白饲料的共同特点:1.1.1 营养价值的共同特点 蛋白质含量高,且蛋白质质量较好,一般植物性蛋白质饲料粗蛋白质含量在20%-50%之间,因种类不同差异较大; 粗脂肪含量变化大,油料籽实含量在15-30%以上,非油料籽实只有1%左右。饼粕类脂肪含量因加工工艺不同差异较大,高的可达10%,低的仅1%左右; 粗纤维含量一般不高,基本上与谷类籽实近似,饼粕类稍高些; 矿物质中钙少磷多,且主要是植酸磷; 维生素含量与谷实相似,B族维生素较丰富,而维生素A、维生素D较缺乏1.1.2 植物蛋白饲料的分类豆科籽实: 黄豆、全脂黄豆、豌豆/菜豆、蚕豆、绿豆饼粕类: 豆粕、豆饼、玉米

9、蛋白粉、棉籽粕、菜籽粕、花生粕/连壳花生饼、向日葵粕/脱壳向日葵粕、芝麻粕、亚麻仁粕加工副产品: 玉米酒糟、大麦酒糟、高粱酒糟、啤酒糟、酒精糟、玉米面筋、豆腐渣等1.2 豆科籽实 常用种类:大豆、蚕豆和豌豆。:1.2.1.特点:蛋白质含量一般都在25%以上,其中大豆含量最高,可达42%。 (1)蛋白质 含量为20- 50%,比谷物籽实高。 种类:主要为球蛋白和清蛋白。 蛋白质品质优于谷类蛋白,赖氨酸(%CP)超过6%。蛋白质利用率是谷类的1- 3倍。 (2)粗脂肪:含量高,不同种类作物,含量变化大。 (3)粗纤维:一般不高,与谷类籽实近似,故能值与中等能量饲料相似。 (4)矿物质:与谷类近似,

10、钙少磷多,磷主要是植酸磷。 (5)维生素含量也与谷类相似,族维生素丰富,而维生素、较缺乏。 ()含有一些抗营养因子,影响饲喂价值。1.2.2.大豆A. 概述 大豆是最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原产于我国,产量为万吨,约占全世界总产量的,约相当于美国总产量的,居世界第二位。 按种皮颜色分为:五类。黄大豆:约占;黑大豆:约占;青大豆;其它大豆和饲用豆。B.营养特性 蛋白质:高,。品质:优,赖氨酸高达以上。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蛋氨酸。黑大豆黄大豆,约高个百分点。 粗纤维:不高,为左右。 脂肪:高达以上,属高能高蛋白质饲料。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约,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较高。磷脂(卵磷脂、脑磷脂):约.。 无氮浸

11、出物:仅左右。其中:蔗糖,水苏糖,阿拉伯树胶,半乳聚糖,纤维 粗灰份:与谷类籽实相似钙少磷多,且大部分是植酸磷。微量元素中仅铁含量较高,特别是黑大豆C. 抗营养因子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可引起生长抑制胰腺肥大和增长,甚至产生腺瘤 大豆凝集素 胃肠胀气因子 植酸 尿酶 大豆抗原1.2.3. 加工全脂大豆A.优点 )抗营养因子活性:大大降低,使用安全 )可以省去添加油脂的设备,饲料能值和颗粒质量均可得到改善;整粒黄豆的贮存比豆粕容易,并具有较佳的通气性,含有天然的抗氧化剂,不容易发生酸败 国外有增加使用全脂大豆作饲料的趋势 鱼粉紧张,肉食性鱼、虾,利用糖类的能力又十分有限、而且添加油脂又不方便。

12、使用全脂大豆在为鱼类提供蛋白质的同时,还可为鱼类提供可以有效利用的能量源脂肪。B.大豆加工方法对饲喂价值的影响 加工的目的: 1.破坏抗营养因子:胰蛋白酶抑制剂、凝集素 2.破坏细胞结构,使营养物质释放,提高营养物质利用率。 加工方法: 焙炒或干加热、挤压、高压蒸煮、红外线加热、微波、膨化、蒸汽加热等。 影响加工效果的因素:颗粒大小、热温度(最高温度)、压力大小、持续时间、水分含量等 温度、含水量和压力越高,时间越长,颗粒越小,则抗营养因子被破坏程度越大。C.使用加工全脂大豆作为蛋白质饲料注意事项 赖氨酸含量高,但蛋氨酸含量较低; 豆类籽实饲料中含有一些抗营养物质;如生大豆含有抗胰蛋白酶,致甲

13、状腺肿因子,皂素、血球凝集素、植酸等。不但抑制生长,也降低蛋白质消化率并减少代谢能及脂肪吸收能力,并引起胰脏肿大,所以未熟化的大豆粕勿用。 植酸含量较高:使用过多会降低饲料中二价阳离子的利用率,此外,这类饲料磷含量虽较高,但2/3以上均是以植酸磷的形式存在,有效磷仍显不足 D.加热过度对大豆饲喂价值的影响 加热不足 加热过度 结果 降低蛋白质生物学效率 原因 抗营养因子 氨基酸利用率下降 加热对氨基酸的破坏 不耐热氨基酸分解,如胱氨酸和蛋氨酸 还原糖与氨基酸之间发生美拉德反应,导致大多数氨基酸,尤其是赖氨酸利用率大大下降。1.2.4.豌豆和蚕豆A. 营养特性 CP:为23%左右,氨基酸平衡与大

14、豆相似。 脂肪:仅1.5%左右。 粗纤维:豌豆约低于大豆,蚕豆约高于大豆。 能值:低于大豆,相当于中等能值的谷物籽实。B. 饲喂价值 豌豆:含有胰蛋白酶抑制剂,其他抗营养因子少,加热可破坏抗营养因子,适口性好。 蚕豆:皮较厚,并含有单宁,适口性不好,并含有胰蛋白酶抑制剂等,饲喂价值不如大豆。 蚕豆是草鱼的良好饲料,不仅为鱼类提供丰富的蛋白质,而且还具有改善草鱼肉质的作用,但其机理尚不清楚。1.2.5. 饼粕类A概述 饼粕类饲料是油料作物榨取油脂后的副产品。 压榨法榨油后的副产品为饼; 浸提法提取油脂后的副产品为粕。 油料籽实:大豆、棉籽、油菜籽、花生等。 饼粕类 蛋白质:丰富,20 50% 类型:以清蛋白和球蛋白为主。B. 饼粕类营养价值 压榨法 -机械压力脱油脂 -压榨前,常需用高温处理。 产物:饼块状,称为饼。 特点: -温度、压力较高 -破坏一些抗营养因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