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2020届高三8月语文试卷精选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含答案)

上传人:英**** 文档编号:108109738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2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2020届高三8月语文试卷精选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考语文2020届高三8月语文试卷精选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考语文2020届高三8月语文试卷精选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考语文2020届高三8月语文试卷精选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考语文2020届高三8月语文试卷精选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2020届高三8月语文试卷精选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2020届高三8月语文试卷精选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含答案)(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述类文本阅读西南地区名师联盟2020届高三入学调研考试(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在楚文化土壤中,孕育出荆楚方言的最初原型。从历史地理环境的因素考察荆州方言中的许多原型词汇,都有充分的文献依据。如离骚中“朝发韧于苍梧兮”的“韧”(阻车之木),“及年岁之未晏兮”的“晏”(晚)等等,仍然在今天的荆沙方言中使用。这些都足以说明荆州方言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与特定的区域环境因素。由于荆沙方言是在楚文化的熏陶下延续发展起来的,其词汇在历史的传承中,有自身的系统性。几乎所有普通话词汇,都在荆州方言中有相应的说法,如天道(天气),袱子(手巾),訍(约、邀请),地噶(一

2、点点),黑汗水流(汗流浃背)等。发生在荆楚大地上的许多次移民,造成不同地域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在交流中产生新的文化,推动文化的新发展。武王伐纣之时,楚国有先人名为“熊绎”者,起于今天的香溪河畔的秭归,参与了武王伐纣的壮举。周王封熊绎管辖今秭归、宜昌、远安、兴山等若干县市,熊绎苦心经营,筚路蓝缕,逐渐壮大,因秭归是大山区,加之巴国正强盛,不好发展,所以终于走出秭归大山区,来到沮漳河平原,即远安一带,约历二十君后,又在西周末年迁至今之江陵。由于以上原因,今天的秭归、兴山、宜昌、枝江、远安、荆门、当阳及荆州区大部分居民的口音尾音多带卷舌,如“鸡”称为“鸡得儿”,“猪”称为“猪得儿”。这些地方深受古楚语

3、的影响。楚国消亡,代之以秦汉,汉时天门、京山、潜江、石首、公安等以荆州口音为主,荆州市所辖的江陵县,即沙市东区以外,都是汉话,即荆楚底层方言。南北朝时,时局动荡达五百多年,民族融合,陕西、安徽流户分别大量进入钟祥、松滋侨立为县,唐代安史之乱,导致荆南人口上十倍增长,元末明初,朱元璋打败陈友谅后,又有“江西填湖北”的人口大转移。清朝顺治年间,清军(满族旗人)驻防荆州时,于荆州城里筑一道贯通南北的城墙,将荆州城分隔为东、西两个部分,东城大而西城小,汉人居西城,满人居东城。这种分城而居,异族又不通婚的方式,造成了语言上的封闭状态,直到民国前,荆州满族人的语言,一直不受干扰地保留下来,在东城形成一个“

4、北京话方言岛”,从而与属西南官话的荆州西城的荆州方言形成鲜明对照。辛亥革命后,荆州城分城而居的局面被打破,满族人的政治、经济生活发生了根本转折。“东边腔”不由自主地向荆州方言靠拢,到解放后,“东边腔”已不复存在,现在60岁以下的满族人,讲的已是一口标准的荆州方言了。明清之时,资本主义已萌芽,商业发达。沙市,武汉等为长江天然良港,南来北往的人越来越多。特别是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开放沙市为长江九大码头之一,沙市市尤为繁荣。武汉、四川客商云集于此,西南官话(即今四川话)统治一时,人们总以口音定身份。抗战之时,民国政府以重庆为陪都,“四川话”的流行加速了“荆沙腔”的发展。沙市靠近码头,“武汉”及“四川

5、”味当然比城内要浓一些,至今如此,这是荆州城话与沙市话的区别。所有这些由政治、军事、社会动荡或变革产生的正常与非正常的移民现象,都会造成荆楚方言与外方言的交流与互渗,使之不可能保持纯粹的远古楚人的方言而呈现出“南北兼容”的多样化的特点。总之,方言是历史的产物,相信随着信息共享的实现,人口的不断融合以及交通、通讯的发展,全国一盘棋的形成,方言最终会成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保存下去。(黄晓南浅议荆州方言的演变)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荆楚方言的最初原型孕育自楚文化的土壤,考察荆州方言中的一些原型词汇,可以发现它们的形成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与特定的区域环境因素。B

6、西周时期管辖秭归、宜昌、兴山等地的熊绎是楚国先人,至今这些地方的方言仍深受古楚语的影响。C汉人居西城,满人居东城,分城而居造成的语言上的封闭状态,是清代荆州东西城居民口音形成对照的主要原因。D沙市靠近码头,抗战时,“四川话”的流行加速了“荆沙腔”的发展,“武汉”和“四川”味更浓一些,是沙市话不同于荆州城话的地方。【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辨析,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C项,“是清代荆州东西城居民口音形成对照

7、的主要原因”,表意有误。原文中关于清代东西城口音不同提到了“分城而居”和“异族又不通婚”两个原因,“又”表明两个原因并重,并没有主要原因与次要原因之分,选项表述是曲解文意。故选C。2下列选项中,不是历史上荆楚方言演变的原因的一项是(3分)( )A熊绎起于秭归,终走出秭归,于远安一带约历二十君,在西周末年迁至今之江陵。B汉朝时,荆州市所管辖的江陵县,即沙市东区以外,都是说汉话,即说荆楚底层方言。C清朝时,满人入驻荆州,修建横贯南北的城墙,语言与种群上形成封闭局面。D由政治、军事、社会动荡或变革产生的正常与非正常的移民现象造成荆楚方言与外方言的交流与渗透。【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8、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信息区间,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然后仔细分析。B项,阐述的是汉朝荆州管辖下的江陵县方言的类别,不是荆州方言演变的原因,该选项答非所问,是选项提到的不是历史上荆楚方言演变的原因的一项。故选B。3以下根据原文理解进行的分析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荆沙方言因为在楚文化熏陶下延续发展,词汇的传承具有系统性,比如“糟了”有“拐了”与之对应,“笭箵”有“干净利落”与之对应。B荆州方言从属于西南官话,因此“黑(h)人的爸爸跳高黑(h吓)老子一跳”这句歇后语,能够让同属于西南官话区的湖

9、北部分地区、四川、贵州、云南的人们会意而笑。C松滋市的口音细分高达十几种;鄂州话的词汇与武汉话相同,大部分发音乃和赣语一样,这些语言现象极有可能是历史上多次移民迁徙造成的。D清代签订条约开放了沙市港口,武汉、四川的客商云集于此,沙市犹为繁荣,沙市话也极大地影响了四川和武汉方言的流动与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筛选并整合信息、把握文中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D项,“沙市话也极大地影响了四川和武汉方言的流动与发展”,表

10、述有误。由原文可知,开放沙市港口后,武汉、四川商人云集于此。由于当时以资本雄厚为荣,那么武汉、四川商人的口音便代表着更高的身份,会受到更多人的学习。所以应该是四川和武汉方言给沙市本土方言带来较大的影响。故选D。山西省大同市2020届高三开学模底全市统考语文试题(一)论述类文木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国古代书面语有文言与白话之分。一般而言,文言与白话的区别,主要在于书面语 与口语的关系。大部分汉语史研究者认为,先秦时期的书面语与口语基本一致,汉魏以后 二者出现分离现象,即口语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发生新变化,而书面语仍然以先秦典籍中 的词汇、语法、句法等为标准,这就

11、形成了文言。白话相对于文言而言,与口语的关系更 为密切,大约萌芽于汉魏之际。魏晋以后,尤其到了唐代,文白分野渐趋明显。古白话经过长时期的历史积累,至宋代有了质的飞跃主要有两个表现:其一,口语 向书面语领域的“渗透”加速,同时代的口语大量出现在书面语中;其二,口语进入书面 语涉及的文体进一步扩展,文学作品之外,以文言为主要载体的儒学及史学著作中也出现 了白话。由此而始,古白话突破了文言的藩篱,渐渐登上大雅之堂大量口语词、方言词进入文学语言,是汉语词汇发展的特点之一。经过文学作品的传 播,这些词汇与原有的普通词语渐渐取得并存的地位,并在以后的发展中显示出不同的生 命力。这一特点在宋代的诗、词、文中

12、都有所表现。人论宋诗,皆曰“以文为诗”而口语 入诗正是其重要表现之一。词在宋代的繁荣,也使口语进入书面语的速度进一步加快。宋 代文学的各种文体,都不同程度地形成了口语化的特色。除了文学作品,更值得重视的是, 受禅宗语录影响而产生的宋儒语录以及史学著作等非文学作品,也开始大量使用白话,形 成对正统文言语体的重大突破。文言何以成为正统?就在它与儒家思想紧密联系,它是儒 家原典本有的语体,继而成为儒家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宋儒语录与史著中出现白话,无 疑大大动摇了文言的正统地位。白话书面语在宋代多种文体中大量涌现的同时,相关的语言理论也有了显著的发展 说明这种语言现象带有“自觉意识。书面语脱离口语毕竞

13、不合语言的发展规律,人为 制造了阅读的障碍。早在文言势力强大的汉代,王充就针对书面语脱离口语的状况,倡导 “文字与言同趋”,这就是后人所说的“言文一致寫 唐初,史学家刘知几也强烈批评当 史官著史严重脱离口语,不仅在语言风格上失彼天然”,而且还关系到史书记就的真伪 华而失实,过莫大焉”。到了宋代,在由雅入俗的文化变革中,“文字与言同趋”的观点渐入人心,明显形响士人的语言观念和书写习惯。不少诗词作家在口语与书面语的关系上,都有明确的理论 述。宋代儒学的代表人物朱熹,在继承王充、刘知几语言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 “ 字与言同趋”的观点。朱子根据书面语与口语的关系,明确把文字分两种,一种是“说 出

14、来的,即与口语保持一致的书面语;一种是“做”出来的,即脱离口语的书面语。他 为先秦的诗文皆与口语接近,是“说出来的,而不是“做”出来的。他说:“古人文专 大率只是平说而意自长,后人文章,务意多而酸涩。如离骚,初无奇字,只恁说将去 是好。后来如鲁直,恁地着力做,却自是不好。”综观之,古代汉语书面语发展到宋代,已然形成文白对立的形势。一方面,作为正 语体的文言在多种文体的书面语领域仍然固守着自己的阵地;但另一方面,口语向各种 面语领域的“入侵也在全方位地展开。在有的领城,比如史学书面语中,文言仍然占 着主导地位;但在文学领域,白话已渐呈兴盛之势。(摘编自宋代文白消长与小说语体之变)I1.下列关于原

15、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汉语史研究者认为,文言是未随时代变化,以先秦典籍中的词汇、语法等为标准的语体B.汉魏以后文白逐渐分野,唐代尤为咱显,到宋代,白话逐渐向书面语渗透,登上大雅之堂C.文言之所以是正统,是因为它是儒家原典的本有语体,且它和儒家思想的联系非常紧轴D.朱熹进一步发展了 “文字与言同趋”的观点,他明确把文字划分为书面语与口语两种语体2.下列关于原文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按时间顺序阐述了古代文言和白话在不同历史时期与口语的关系。B.文章用宋代不同体裁的作品证明了白话在宋代已经渗透到文史领域。C.文章纵向阐述了 “言文一致”这一语言理论从汉代、唐

16、朝到宋朝的发展过程。D.本文用“分总”的结构,旨在强调写文章不能一味模仿古人而排斥时代语言。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果书面语与口语始终保持一致,就不会出现后来的文言、白话分野的现象。B.古人“文字与言同趋”这一语言理论,意在强调书面语应该与口语保持一致。C.如果史官们一直采用文言记录史实,有可能会使史书失去本应有的真实性。D.朱熹反对一味模仿古文,反对学习那些“说”出来的与口语接近的先秦诗文。2020届高三开学考试卷(适用于云南、广西、贵州、四川、西藏)(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从20世纪90年代人类基因组计划启动到20世纪末结束,生物科技有了飞速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