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新课标创新人教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08106184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新课标创新人教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6新课标创新人教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6新课标创新人教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6新课标创新人教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6新课标创新人教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新课标创新人教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新课标创新人教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学习目标 1.掌握汉唐宋元等朝代君主专制及中央集权演进的史实。2.认识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内容及其作用。3.掌握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和趋势。一、中央集权的发展1汉代(1)汉初:郡县、封国并存,导致出现了王国问题。(2)武帝:在景帝平定“七国之乱”的基础上,颁布“推恩令”,中央集权得到加强。2唐朝(1)唐朝中期,在地方设置节度使,节度使在政治上享有较大自主权。(2)安史之乱后形成的藩镇割据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3北宋(1)措施军事上: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并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行政上: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财政上:地方赋税

2、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2)作用: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4元朝行省制度(1)内容: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 (2)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二、君主专制的演进1汉朝(1)中央机构的变化汉初,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汉武帝重用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2)影响:相权削弱,皇权加强。2魏晋南北朝:逐步形成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三省体制。3隋唐(1)中央机构

3、:三省六部制。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2)影响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为后代所沿袭。4北宋(1)中央机构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2)影响:削弱了宰相的职权,皇帝得以总揽大权。5元朝(1)中央机构设中书省,替代前代的三省。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关,其长官行使宰相职权。(2)影响:元朝后期,宰相的权势越来越大,甚至可以左右皇位的继承。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1察举制(1)时期:汉代。(2

4、)建立:汉武帝令郡国每年举荐孝、廉各一人,建立起人才选拔制度。(3)影响: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2九品中正制(1)时间:魏晋南北朝时期。 (2)影响: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真正有才学但出身低微的人,很难出任高官。3科举制(1)时期:隋朝至清朝。(2)过程隋文帝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时开始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3)作用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思考上面漫画反映了什么朝代的什么制度?有何影响?提示:西汉实行的推恩令。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

5、权得到加强。 辨析西汉与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异同(1)相同点:二者都自上而下地削夺地方权力,把地方的行政权、财权、军权收归中央,加强中央的权力。(2)不同点:西汉是通过平叛战争和颁布“推恩令”等方式逐步削夺地方权力;北宋是通过将地方兵权、行政权和财权收归中央等方式削夺地方权力。点拨唐朝的中书省与元朝的中书省权力不相同。唐朝的中书省掌管政令的草拟,经门下省审核,再经皇帝决断,所以,其职能是参与决策;而元朝的中书省则是最高行政机构,其权力比唐朝的中书省要大得多。 阐释察举和征辟察举是西汉选官常用的方式,指的是由地方官员将其辖区内的人才推荐给朝廷的方式。此外,皇帝和高级官员也可以征聘有名望和才能的

6、人做官。由朝廷征聘的官员为“征”,由高级官员征聘为自己属官的为“辟”,二者统称为征辟。主题一汉至元中央对地方加强管辖的基本特点核心必记1分化事权,相互牵制,如北宋。2划分适当的行政区域,如元朝实行行省制度。3加强监察制度,如汉朝设刺史,北宋设通判。4中央直接掌控地方的部分权力,如北宋将地方财政收归中央。5实行一些特殊的管理制度,如汉武帝的“推恩令”。史料印证材料一武帝用主父偃谋,令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而汉为定制封号,辙别属汉郡。汉有厚恩,而诸侯地稍自分析弱小云。汉书中山靖王刘胜材料一中说明汉武帝针对汉初郡国并存、王国逐渐威胁中央集权的现象,颁布了“推恩令”,通过分割王国封地的办法来削弱王

7、国势力。材料二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败。朱熹朱子语类材料二反映了宋代采用分化事权的方式加强中央集权。材料三元统治者吸取了汉唐以来地方割据势力据险对抗中央政府这一教训,打破了自然的疆界,极力避免某一地区成为地方长官据险称雄的国中之国。地方区域的设置,人为地使自然区域割开,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李怀孔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思考:材料三反映了元朝地方行政制度有何创新?提示:元朝的地方行政区划打破了山川地形的自然疆界,通过人为因素的设置,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对点巩固1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体现了()图一图二A

8、从分裂逐步走向统一B皇权不断得到强化C中央集权得到了加强 D郡县制到行省制的演变解析:选C从题中图片分析可知,图一反映的是汉初实行的郡国并行制,图二反映的是元朝实行的行省制度,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体现了中央集权大大加强。由此可知,本题选C。主题二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核心必记1演变趋势(1)选拔标准:由家世门第、财产等级等演变为学识、才能。(2)选拔方式:由血缘、推荐、地方评议及品评演变为考试。(3)选拔原则:逐渐走向制度化,体现相对的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2积极影响(1)有利于选拔有才能的人,维护了封建国家的大一统局面,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2)使国家掌握了人事任命权,既树立起绝对

9、的中央权威,又保证了社会稳定,有利于封建国家政令的推行,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3)制度化的选官标准,提供了高素质的地方官员队伍,有利于封建统治的长治久安。史料印证材料一察举制“四科取士”为:“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按章覆向,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皆有孝悌廉公之行。”后汉书百官志注材料一的信息表明汉代的察举制以道德_、才学为选官标准。但由于教育的不公平,真正的寒门子弟缺少进入仕途的机会。材料二今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爱憎决于心,情伪由于己。随世兴衰,不顾才实,衰则削下

10、,兴则扶上。或以货赂自通,或以计协登进;附托者必达,守道者困悴。无报于身,必见割夺,有利于己,必得其欲。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唐)房玄龄等晋书刘毅传材料二反映的是九品中正制,反映出依靠门第进行选官的制度阻碍了社会阶层的流动,不利于社会的进步。材料三唐代魏晋门阀制度逐渐崩溃,政府开始采取科举考试制度选拔官吏,这开辟了一条普通百姓可以依靠才能入仕的途径,激励人们学习知识。科举的地位随着录取人数的不断增加和科举出身者担任高级官吏的比重不断增大而日益重要。马克垚世界文明史思考:据材料三,概括指出科举制的实行所产生的社会影响。提示:扩大了政权的社会基础;促进了教育的发展;改变了封建官僚阶层的结

11、构。对点巩固2隆平集载:“隋大业中,始设进士科,至唐为盛。”材料所反映的选官方式 ()A主要依据军功选拔人才B郡国每年向中央推荐人才C世家子弟依靠门第即可做官D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解析:选D根据对材料信息“隋大业中,始设进士科,至唐为盛”的理解,反映的是科举制。科举制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D项正确。A项指的是军功爵制度,B项指的是察举制,C项指的是九品中正制。随堂达标验收题组一中央集权发展1“早期汉代统治者基本上延续了秦代的政治制度,但汉高祖作了对中央集权统治来说引人注目也可能是必要的一个退步。”这一“退步”是指 ()A郡国并行B建立中朝C设置刺史D颁“推恩令”解析:选AB、C、D

12、三项是汉武帝时期实行的政策,不符合题意;A项郡国并行制是汉高祖实行的,造成西汉初期的王国问题,对中央集权构成威胁,是历史的“退步”。所以答案为A项。2下图反映了北宋哪一方面的政治改革措施 () A在地方设置节度使B加强中央集权 C分割宰相职权 D改革科举制度解析:选B漫画反映了北宋把地方的兵权、财权收归中央,以加强中央集权。3史学家把元朝的行省称之为“流动的中央政府”。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行省制有利于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行省不是地方管理机构C行省制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D行省长官具有很大独立性 解析:选A材料中“流动的中央政府”是指元代行省是中书省的派出机构,便于及时有效地处

13、理地方政务,所以行省制有利于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题组二君主专制的演进4唐朝某中央机构的职能为:“凡百司奏抄(文书),侍中审定,则先读而署之,以驳正违失。”该机构是()A尚书省B中书省C门下省 D御史台解析:选C注意关键词“审定”“驳正违失”。唐朝三省六部制下,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封驳审议。5秦汉时期丞相一职由一人担当,但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到了北宋,相当于丞相的官职就更多了。这一现象的实质是()A中央政府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B国家行政事务日益增多C中央对地方政府的控制日益严重D君主专制制度的不断加强 解析:选D中国古代政治体制中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一直突出。皇帝为加强皇权而不断削弱相权,方

14、式之一就是分散相权。丞相人数越多,权力越分散,对皇权的威胁就越小。D项符合题意。 题组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6二十四孝江革负母载:“汉江革遭世乱,负母逃难,数遇贼,欲劫去。革辄泣告有老母在,贼不忍杀母终,哀泣庐墓,寝不除服。后举孝廉,迁谏议大夫。”材料反映出江革“迁谏议大夫”主要是因为其()A为儒家弟子B德才兼备C行为符合当时的选官标准D荫袭父职解析:选C材料中江革因为孝敬母亲被举荐为“孝廉”,授予官职。这反映了当时实行的选官制度是察举制,选拔人才重视德行,故选C项。7魏晋南北朝时期,以九品中正制为基础选拔官吏,逐渐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其中“品”主要是指 ()A品评官的职位等级B品评士人的家世等级C划分士人优劣的等级D授予士人官职的等级解析:选B九品原指划分人才优劣的九个等级,后来成为世家大族垄断政权的工具,所以“品”也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规章制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