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规范训练:32与尹师鲁第一书唐宋散文选读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08105563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规范训练:32与尹师鲁第一书唐宋散文选读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规范训练:32与尹师鲁第一书唐宋散文选读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规范训练:32与尹师鲁第一书唐宋散文选读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规范训练:32与尹师鲁第一书唐宋散文选读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规范训练:32与尹师鲁第一书唐宋散文选读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规范训练:32与尹师鲁第一书唐宋散文选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规范训练:32与尹师鲁第一书唐宋散文选读(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时间:45分钟分值:60分)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5分)A见绐(di)惶迫(hun)愚懦(r) B怪骇(hi) 诛死(zh) 怨嗟(ji )C欢戚(q) 砧斧(zhn) 鼎镬(hu) D枕藉(ji) 襄州(xin) 咽喉(yn)解析A项,“惶”应读“hun”,“懦”应读“nu”;B项,“嗟”应读“ji”;C项,“戚”应读“q”,“砧”应读“zhn”。答案D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5分)A约使人如河上如:如果 B便遣白头奴出城遣:派遣C及得师鲁手简简:信 D怪不如约怪:责怪解析如:到。答案A3下列对“见”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5分)有亲见忠烈青衣

2、乌帽见其二子焉方悟此奴懒去而见绐不如登高之博见也未得与项羽相见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路中来,颇有人以罪出不测见吊者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越吾未见其明也图穷而匕首见A/ B/C/ D/解析看见;会见;推荐,介绍;显露,出现;表被动;用在动词前,表示他人行为及于己;发现。答案C阅读与鉴赏(一)阅读文本选段,完成47题。(22分)师鲁简中言,疑修有自疑之意者,非他,盖惧责人太深以取直尔。今而思之,自决不复疑也。然师鲁又云暗于朋友,此似未知修心。当与高书时,盖已知其非君子,发于极愤而切责之,非以朋友待之也,其所为何足惊骇?路中来,颇有人以罪出不测见吊者,此皆不知修心也。师鲁又云非忘亲,此又非也。得罪虽死,

3、不为忘亲,此事须相见,可尽其说也。五六十年来,天生此辈,沉默畏慎,布在世间,相师成风。忽见吾辈作此事,下至灶间老婢,亦相惊怪,交口议之。不知此事古人日日有也,但问所言当否而已。又有深相赏叹者,此亦是不惯见事人也。可嗟世人不见如往时事久矣!往时砧斧鼎镬,皆是烹斩人之物,然士有死不失义,则趋而就之,与几席枕藉之无异。有义君子在傍,见有就死,知其当然,亦不甚叹赏也。史册所以书之者,盖特欲警后世愚懦者,使知事有当然而不得避尔,非以为奇事而诧人也。幸今世用刑至仁慈,无此物,使有而一人就之,不知作何等怪骇也。然吾辈亦自当绝口不可及前事也。居闲僻处,日知进道而已。此事不须言,然师鲁以修有自疑之言,要知修处之

4、如何,故略道也。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A疑修有自疑之意者意:意思 B布在世间,相师成风 布:布置C则趋而就之 趋:去,赴 D然吾辈亦自当绝口 绝:闭紧解析布:遍布,到处是。答案B5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4分)A.B.C.D.解析A项,“而”,连词,连接状语与中心语,不译;连词,表并列。B项,“为”,动词,作为;判断词,是。C项,“然”,都是转折连词,然而。D项,“之”,代词,指高司谏;代词,指被贬官这件事。答案C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4分)A其所为何足惊骇 B得罪虽死,不为忘亲C使知

5、事有当然而不得避尔 D史册所以书之者解析A项,“惊骇”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B项,“得罪”古义是“获罪”,今义是招人不快或怀恨;冒犯。C项,“当然”古义是“理当如此”,今义是应当这样,表示合于事理或情理,没有疑问。D项,“所以”古义表原因,不表结果;今义是表示因果关系。答案A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然师鲁又云暗于朋友,此似未知修心。(3分)译文:_ (2)然士有死不失义,则趋而就之,与几席枕藉之无异。(4分)译文:_(3)居闲僻处,日知进道而已。(3分)译文:_答案(1)但是,你说我对朋友的为人不清楚,你的这种看法好像不了解我的心。(2)但那些正直敢言的人宁

6、可死也不牺牲道义,他们走向这些刑具就像去赴宴、睡觉那样从容。(3)(我)住在清静偏僻的地方,每天注意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罢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23分)尹师鲁墓志铭欧阳修师鲁,河南人,姓尹氏,讳洙。然天下之士识与不识皆称之曰师鲁,盖其名重当世。而世之知师鲁者,或推其文学,或高其议论,或多其材能。至其忠义之节,处穷达,临祸福,无愧于古君子,则天下之称师鲁者未必尽知之。师鲁为文章,简而有法。博学强记,通知今古,长于春秋。其与人言,是是非非,务穷尽道理乃已,不为苟止而妄随,而人亦罕能过也。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其所以见称于世者,亦所以取嫉于人,故其卒穷以死。师鲁少举进士及第,为绛

7、州正平县主簿、河南府户曹参军、邵武军判官。迁山南东道掌书记、知伊阳县。王文康公荐其才,召试,充馆阁校勘,迁太子中允。天章阁待制范公贬饶州,谏官、御史不肯言。师鲁上书,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俱贬。贬监郢州酒税,又徙唐州。遭父丧,服除,复得太子中允、知河南县。赵元昊反,陕西用兵,大将葛怀敏奏起为经略判官。其后诸将败于好水,韩公降知秦州,师鲁亦徙通判濠州。久之,韩公奏,得通判秦州。迁知泾州,又知渭州,兼泾原路经略部署。又知潞州,为政有惠爱,潞州人至今思之。累迁官至起居舍人,直龙图阁。师鲁当天下无事时独喜论兵,为叙燕、息戍二篇行于世。其为兵制之说,述战守胜败之要,尽当今之利害。又欲训土兵代戍卒,以减边用

8、,为御戎长久之策,皆未及施为。而元昊臣,西兵解严,师鲁亦去而得罪矣。然则天下之称师鲁者,于其材能,亦未必尽知之也。初,师鲁在渭州,将吏有违其节度者,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其后吏至京师,上书讼师鲁以公使钱贷部将,贬崇信军节度副使,徙监均州酒税。得疾无医药舁至南阳求医疾革隐几而坐顾稚子在前无甚怜之色与宾客言终不及其私享年四十有六以卒。 (节选自欧阳修集居士集卷二十七)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A或高其议论,或多其材能多:赞美 B处穷达,临祸福 穷:贫穷C知伊阳县 知:掌管 D舁至南阳求医 舁:抬着解析穷:困境。答案B9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9、(4分)A.B.C.D.解析A中“其”都是代词,指尹师鲁。B项,“而”,连词,表并列;连词,表顺承。C中“以”,连词,表修饰;连词,表目的。D中“于”,与“见”一起表被动,引出主动者;介词,在。答案A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A天下的士人认识他的和不认识他的都称呼他师鲁,可见他的名声被当时人看重。至于他的“忠义之节”,在当时称他师鲁的人中,未必尽知。B师鲁考中进士后为官许多年,仕途之路很不顺利,多次被调动官职、贬官,有时还不得已辞去官职,其原因有他正义直言,敢作敢为,也有“遭父丧”。C本文还附带提到了师鲁军事方面的才能,他在著作中表述了作战、守卫成功失败的

10、要义和抵御外敌的长久之策,可惜未能全部施行。D师鲁在潞州任职,可谓勤政爱民,百姓都拥戴他;在渭州任职时的所作所为,堪称秉公执法,后被人借事中伤,遭贬官。解析“可惜未能全部施行”这一说法错。原文表述的是都未能施行。答案C11断句与翻译。(11分)(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3分)得疾无医药舁至南阳求医疾革隐几而坐顾稚子在前无甚怜之色与宾客言终不及其私享年四十有六以卒。(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其与人言,是是非非,务穷尽道理乃已。(3分)译文:_其所以见称于世者,亦所以取嫉于人,故其卒穷以死。(3分)译文:_将吏有违其节度者,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2

11、分)译文:_答案(1)得疾/无医药/舁至南阳求医/疾革/隐几而坐/顾稚子在前/无甚怜之色/与宾客言/终不及其私/享年四十有六以卒。(2)他与人谈论,肯定对的,否定错的,一定要把道理说透彻才罢休。他被世人称赞的原因,也是被人嫉恨的原因,因此他最终处境艰难而死。有违背他管理(节制、调度)的将吏,想按军法杀掉他们却未能做到。【参考译文】师鲁,河南人,姓尹,名洙。可是天下的士人认识他的和不认识他的都称呼他师鲁,他的名声被当时人看重。世上了解师鲁的人,有的推崇他的文学才能,有的佩服他看问题有见解,有的赞美他的才干。至于说到他的忠义之节,无论处在逆境和顺境,面临灾祸和喜庆,都无愧于古时君子之风,然而天下称

12、道师鲁的人未必全部知道这些。师鲁写文章,简洁而有章法。博学强记,通晓今古,在春秋上有专长。他与人谈论,肯定对的,否定错的,一定要把道理说透彻才罢休,不随便停止而胡乱听从别人的意见,人们也很少能超过他。遇事无论难易,敢作敢当,他被世人称赞的原因,也是被人嫉恨的原因,因此他最终处境艰难而死。师鲁年少时考中进士,做绛州正平县主簿、河南府户曹参军、邵武军判官。调任山南东道掌书记的官职、做伊阳县知县。王文康公荐举他的才能,皇帝召见面试后,担任馆阁校勘,又调任太子中允。天章阁待制范公被贬到饶州,谏官、御史不肯替范公说话。师鲁上书,说范仲淹是他的师友,希望能够一同被贬。师鲁被贬监管郢州酒税,又调往唐州。这时,父亲去世了,守孝期满,又担任太子中允、河南知县的官职。西夏赵元昊造反,陕西一带兴兵作战,大将葛怀敏上奏朝廷起复师鲁担任经略判官。以后众将在好水打了败仗,韩公被贬官做秦州知州,师鲁调往濠州任通判。过了很久,韩公上奏朝廷,师鲁又到秦州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规章制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