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中学生网络成瘾行为的成因与对策》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08105370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文《中学生网络成瘾行为的成因与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论文《中学生网络成瘾行为的成因与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论文《中学生网络成瘾行为的成因与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论文《中学生网络成瘾行为的成因与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论文《中学生网络成瘾行为的成因与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文《中学生网络成瘾行为的成因与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中学生网络成瘾行为的成因与对策》(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 . 毕业论文 题目(中文): 中学生网络成瘾行为的成因及对策 (英文): 姓 名 学 号 院 (系) 专业、年级 指导教师 目 录目 录1摘 要2关键词2引 言2正 文3一、网络成瘾的表现和危害3二、网络成瘾成因分析41、 主观原因 4(1)、自控能力欠缺4(2)、认知能力有限4(3)、自我意识强烈42、 客观原因 5(1)、社会环境5(2)、家庭环境5(3)、教育环境53、 网络特质5三、对策及思考61、 提供良好的外在社会环境62、 引导正确的网络心理6结束语 7参考文献 8中学生网络成瘾行为的成因及对策摘 要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网络技术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带来了

2、巨大实惠,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天津13岁中学生因沉迷网络游戏不能自拔而跳楼自杀,重庆一学生因索要上网费不得而对其父母拳打脚踢,黑龙江一母亲为唤醒沉溺网中的孩子绝望地投入了牡丹江一系列因网瘾而发生的悲剧数不胜数。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显示,在青少年网民中有网瘾者达15%,有网瘾倾向者占13%。因而,青少年网络成瘾行为已成为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本文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关键词 网络成瘾 网络心理 社会环境 自控力 引导 长沙某高中二年级男生,17岁。三年前,他家里添置了一台电脑,父母的本意是让孩子多学习一些东西,没想到这也成了他接触网络游戏的开始。他起初也只是好奇

3、同学都上网玩游戏,想自己也试试,放松一下。可从两年前开始玩网络游戏后,随着级别不断升高,好胜心强的他被激发了继续不断提高自己级别的兴趣。从此早退、旷课等以前没有过的事情开始出现在这个曾经的好学生身上,他的学习成绩也不断下降。家长、老师百般劝说都没有效果,他沉迷在网络游戏的世界里难以自拔。家长没办法,最后只好听从老师的建议,带孩子到医院就诊。有研究表明,中国有5%到10%的互联网使用者存在网络依赖倾向,其中青少年中存在网络依赖倾向的约占7%。从不同年龄和职业的网民上网成瘾的比例来分析我们可发现:网瘾群体中13-17岁的青少年网民,尤其是中学生网民当中的网瘾比例是最高的,另一个数据更令人惊心:中国

4、青少年网络成瘾症发病率高达15%,人数高达244万,可见处于13-18岁年龄段的中学生是网络成瘾的重灾区。专家指出,与很多国家相比,中国中学生中使用互联网的人数比例较高,时间较长,平均每周使用时间为8.98小时,假期高达21.34小时。一份“网络游戏与未成年人教育”调查报告显示,在北京,中学生上网成瘾者的比例达14.8%(初中生11.8%,高中生15.97%)。 这么多触目惊心的数字告诉我们什么,又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思考呢?一、 网络成瘾的表现和危害网络成瘾(InternetAddicationDisorder:IAD)是指个体在网络使用过程中过度沉醉于网络中储存、虚拟的交互式经验和信息,长

5、期和现实社会脱离,从而引发生理机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受损的一种过度行为。上网者一旦上网成瘾,就开始把网络当做生活的中心,忽略真实生活中的各种社会活动,并以上网作为排解、调节自己情绪的一种方式,逃避现实生活中的烦恼与情绪。有网瘾的人出现网络痴迷,对网络存有严重的心理依赖,上网时间严重失控,即使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却仍会继续,欲罢不能。一旦停止上网,就会马上出现情绪忧郁、心理烦躁、兴趣索然、疲乏无力、容易激动、自我评价能力下降等戒断症状。网络成瘾已逐步演变为一个严重的社会医学、心理学问题,必须引起社会、学校、家长的高度重视。首先,网络成瘾对青少年身心造成严重危害。在心理方面,容易使现实生活中的自

6、我个体迷失,现实幸福感降低,心理孤独感不断增强,形成现实生活中的低自尊人格,最后导致个体心理功能损害。在思维方面,电脑的形象化特征诱导青少年用“看”的方式来认知世界,使青少年的思维方式停留在形象思维上,逻辑思维能力得不到相应的发展。在生理方面,精神病和心理学专家研究表明,网络成瘾的青少年其肾上腺素水平异常增高,交感神经兴奋,血压升高,身体发生一系列复杂的生理变化。比如神经功能紊乱、体能下降、体内激素水平失衡、免疫功能下降等等。如果不加以克制,就会影响其正常生活,导致青少年的身体健康严重受损,最后影响一生的幸福。其次,网络成瘾造成青少年学习成绩不断下降。迷恋网络者因其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用在网络

7、上,从而使得他们不能集中精力听课,没有时间预习复习功课,按时完成作业,从而引起他们的学习下降,引来同学、老师、甚至家长的轻视,这样又进一步促使其在网络上寻求解脱和释放,最后导致他们无心向学,甚至旷课、逃学、辍学。笔者曾对长沙市某城市初中班学生上网情况进行调查:在74人的学生中,有37人进过网吧,占50%;在39名男生中26名去过,占66.67%,且多数是玩游戏;在35名女生中有11名去过,占31.43%,多数是聊天。他们对该城市的网吧情况甚为了解。69.39%的认为网络容易上瘾,很难控制自己;10.17%认为玩起来就没完,自己控制不了。再次,中学生网络成瘾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难题。据报道:网瘾研

8、究专家陶宏开教授在分析北京网瘾问题时透露“北京青少年网络犯罪率惊人,90的青少年犯罪与上网成瘾有关。”青少年容易受网络中各种不健康内容的影响,造成他们个性放纵,法律意识淡薄,道德观念欠缺,人生观、价值观的扭曲。有的为了能上网,不惜用掉自己的学费、生活费,有的四处借款,有的欺骗父母,甚至丧失人格和自尊,严重者发展到偷窃、抢劫、绑架等触犯刑律的行为。据有关专家调查显示,网上非学术性信息中有47%与色情有关,6%的青少年无意中接触到这些信息,而接触过黄色信息的青少年90%以上有性犯罪行为或动机,这严重污染青少年的思想,导致青少年犯罪增多。二、 网络成瘾成因分析1、 主观原因(1)、自控能力欠缺中学生

9、正处于求知欲旺盛的时期,他们对于外界的各种新鲜事物都充满了好奇。相对传统媒介而言,互联网作为一个新兴事物更能吸引他们的目光。他们在好奇心的促使下,抱着试一试、看一看的心理接触网络。但中学生正处于心理、行为上的变动期,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尚未定型,与成年人相比,其自制性和自律性较为逊色,因而他们一旦上网便难于抵制网络的诱惑,往往可能被网上光怪陆离且层出不穷的新游戏、新技术和新信息网住。(2)、认知能力有限中国青少年从小接受的是正面教育,在涉及国家命运和民族利益的大是大非问题上,他们辨别是非和自我控制能力还是很强的。但是虚拟网络毕竟充斥着大量“垃圾信息”和“虚假资讯”。对于身处社会边缘、分辨能力有限的

10、中学生来说,面对网上新奇、刺激的信息极易受其诱惑。(3)、自我意识强烈“中学时期是人生中自我意识和叛逆心理最强烈的时期,中学生急于摆脱学校、教师、家庭的管制,丢开书本,追求独立个性和成人化倾向,确立自我价值,网络恰好提供了这样一个虚拟的空间。” 网络自由平等的特性,为青少年创造了“海阔任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天地。在网络上人人平等,在匿名的保护下可以畅所欲言,不用担心受到什么审查,带来什么惩罚,而且观点越新、奇、特,可能得到的反响越大、回应越多。网络成为中学生展现自我的平台。2、 客观原因 (1)、社会环境网络及网吧管理软弱、网吧泛滥为网络成瘾症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我国的互联网事业起步虽晚,但

11、发展态势猛烈,网吧遍布大街小巷,尽管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的条例,但在实践中对网吧尚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加之富有互动娱乐性的网络游戏、自由平等的网上聊天和并不昂贵的上网费用,使得最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青少年把网吧和网络当成了生活乐土。(2)、家庭环境当前我国中学生多属独生子女,且城镇居民以楼房式独门独户的家居结构为主,这在某种程度上不利于身为独生子女的中学生与同龄伙伴交流。在工作生活压力较大的今天,他们的父母极有可能因忙于工作和生计而忽略了与子女的情感沟通。那么在现实生活中缺少情感交流的中学生,便会在网络中寻找可归依的群体,迷恋于网上的互动生活。若夫妇感情不和谐或者离婚的家庭其

12、子女更容易沉醉网吧。(3)、教育环境有些沉迷于网络的青少年已经具有一种病态心理,不仅仅是一种喜欢网络游戏的社会现象。但是问题也不是一下子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教育也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在电子信息时代的大环境下,电脑和网络成为青少年不可或缺的学习工具,但缺乏老师和家长有效引导的中学生则更多地是把电脑和网络当成一种娱乐工具。另一方面,中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当学生“学习上经常遭受挫折,又得不到家人、老师和同学的理解。为宣泄心中的苦闷,逃避不愿面对的现实,往往在网上寻求安慰、刺激和快乐” ,以宣泄平时的压抑情绪。3、 网络特质网络具有空间上的匿名性和安全性,时间上的延伸性、浓缩性和永久记忆性,内容上的丰富性、开阔性和多样性,形式上的自由性、平等性、便利性和互动性。网络的自由平等性和便利互动性可以让人们随时随地地打破国界,连通世界各个角落,在成千上万的人群中随意挑选不同角色、不同身份、不同性格、不同性别的人进行互动交流。其地位平等,身份隐匿,不会产生有现实世界与他人交际时的陌生焦虑,也不会有面对接触所产生的危险和压力,它能让上网者诚实、开放地谈论个人的困境,公开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言论。其匿名性和安全性又能为青少年呈现所不敢呈现的内心世界,使得上网者个人自主权扩大,它不会因相貌丑陋而有心理压力,不会因地位低下、能力不济而深感自卑,更不会因有名誉前嫌而深受影响,这种自由自在、平等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