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师大西方音乐史第一学期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8105148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师大西方音乐史第一学期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南师大西方音乐史第一学期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南师大西方音乐史第一学期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南师大西方音乐史第一学期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南师大西方音乐史第一学期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师大西方音乐史第一学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师大西方音乐史第一学期(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A 古希腊1. 乐器 答: A 弹拨乐器(弦乐器) - 里尔琴 lyre 功能:用于祭祀太阳神阿波罗 风格:用于演奏抒情的歌曲 B 管乐器 - 阿夫洛斯管 aulos 功能:用来祭祀酒神狄奥尼索斯 风格:演奏激烈激情的歌曲2.大完全体系 【公元前4c 希腊 人物:阿里斯塞诺斯】答: 定义:由4个相同结构四音音列构成,四音音列以相交和相隔方式混合联合。一二相交,二三相隔,三四相交,为音体完整(2八度),最下方加A音(附加音)(前一个音列的末音与后一个音列的首音相交),四音列可以是自然音也可以是半音或者小于半音的为音程。即 是两个托诺斯的衔接四声与分离四声。 3. 古希腊中最重要的两个调式及问题

2、答: 调式:多利亚和弗里几亚调式多利亚:象征着男性,一般有里尓琴演奏弗里几亚:更加狂放激发热情,一般用阿夫洛斯管来演奏。B 中世纪1. 格里高利圣咏(简答题*)答:(1) 定义: 产生于公元6世纪,中世纪最有才华的罗马教皇格里高利一世编纂了三 册经典型的基督教素歌集,俗称“格里高利圣咏”,又称“素歌”。 (2) 地位: 是罗马天主教会的圣咏是中世纪音乐的核心,也是政教合一的产物 是中世纪所有音乐的基础。纵向发展:复调 横向发展:附加段、继续咏 (3) 风格特点:A 由男生清唱的单声部歌曲,拉丁文演唱,用纽姆谱来记谱。 B 旋律以级进为主和三度进行为主 C 风格: 肃穆宏伟而又宁静安详。 D 即

3、兴式无明显节拍特征(4)演唱方式: 1.独唱 2.齐唱 3.交替歌唱(唱诗班) 4.应答歌唱(一领众合)(5)圣咏的风格: A 音节式: 一音对一音,音域较窄 B 圣咏式:同一音高上唱出相当数量的歌词 C 纽姆式: 一字对几音,较常见,旋律比音节式流动 D 花唱式: 一字对多音,常见于欢呼歌中2. 奥尔加农(考察等级:名词解释) 答: 定义:奥尔加农是欧洲最早的复调音乐形式,在格里高利圣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约产生于公元9世纪,指在格里高利圣咏的上方或下方附加平行四、五度的声部。 分类 : 平行奥尔加农 花唱(华丽)奥尔加农 素歌声部变成长时值音符,叫“持续调”。 代表人物:莱奥南,犹以擅长写

4、华丽奥尔加农 eg奥尔加农大全。 地位: 是诞生的第一个复调的体裁,后用来泛指整个织体。 意义: 是中世纪最早的复调音乐写作尝试,标志着西方音乐由单声部音乐走向复 调音乐。3. 迪斯康特【Discant】(名词解释) 答 : 产生:字面意“不同的歌”产生于12世纪,是华丽式奥尔加农过度发展的产物, 即在上方八度或者五度,写作新的声部, 即(格里高利圣咏旋律+上方新声 部 ),是复调音乐的进一步发展。特点:强调一音对一音;所有声部都有有量节奏模式;声部自由;显示出分句的 结构特征。是古典音乐的先态。4. 附加段【trope】(名词解释)答:定义:在格里高利圣咏的原有基础上附加歌词或者插入新的材料

5、,形成一个新的 扩展。 是格里高利圣咏的进一步发展。 发展:用于日课和除信经之外的常规弥撒中。加入世俗歌词,后来因为过度发展, 教会音乐取消这个形式,附加段没有进一步发展,走向衰弱。11世纪达到 兴盛,12世纪逐渐衰弱 表现形式:继续咏、哈利路亚附加段 特点:附加段一般比较短小,添加于圣咏的头、中、尾, 5. 弥撒曲(名词解释) 答: 含义:弥撒仪式是罗马天主交互的最隆重的仪式。为弥撒仪式中歌唱部分所写的音 乐称为“弥撒曲”。是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教堂音乐最重要的音乐体裁 分类:包括特定弥撒(prope)和常规弥撒(ordinary) 发展趋势:在中世纪没有成套,到文艺复兴才得到高度发展 五类

6、常规弥撒:慈悲经、荣耀经、信经、圣哉经、羔羊经。6. 经文歌【Motet】(简答题) 答: 定义:有独立歌词的克劳苏拉,是13世纪出现的 是复调音乐的进一步发展。是中 世纪重要的复最成熟的复调音乐。(前身:克劳苏拉) 形式:复调音乐形式,在13世纪通常为三声部,最低声部是固定调声部 特点:上方旋律也被填上了歌词。(上下方的两个声部歌词不同,出现复歌词现象。 上:拉丁文 下:法语)。是典型的宗教音乐变成世俗歌词,成功的融合了当时 的宗教和世俗因素,同时又是作曲“固定性”和“自由性”的结合。 发展 : 圣咏声部弱化最单调,第二声部相对丰富 最上面最丰富,突出最高声部。 代表人物: 14世纪的经文歌

7、创作以法国作曲家G.马肖为代表 附加: 经文歌创作未出现个人创作,都是一起合作。7. 圣母院乐派 答:产生:13世纪巴黎是欧洲最具活力的学术中心,各路人才齐聚巴黎,巴黎圣母院成 为晚期中世纪复调最具创造性的中心。 代表人物:莱奥南 佩多坦 他们的创作题材:单声部圣咏、华丽的奥尔加农、迪斯康特 他们代表了古艺术巴黎圣母院乐派* 乐派特点: 常把华丽的奥尔加农和迪斯康特的混合使用,前后形成了风格上的对比8. 中古调式答:用途:对格里高利圣咏进行分类 特点: 正副调式结束音一样,但副调式的音域低四度 发展:1 产生于中世纪,在中世纪通常有8种中古调式。(=4个正调式+4个副调式) 正调式 副调式 1

8、. 多利亚调式 2. 副多利亚调式 3. 弗里几亚调式 4. 副弗里几亚调式 5. 利底亚调式 6. 副利底亚调式 7. 混合利底亚调式 8. 副混合利底亚调式 2. 在文艺复兴时期加入4个新调式 (副)伊奥尼亚和 (副)爱奥尼亚 判断调式依据: 结束音 吟诵音 音域 9. 新艺术【简答题】答:定义:维特利提出“新艺术”一词,反对古艺术 世纪音乐,主要在法国和意大利等国家展开,用新的手段 表达音乐内容,世俗音乐植入宗教体裁中,崇尚母语写作世俗歌曲。特点:等节奏:废除世纪经文歌中的节奏模式,将持续调称为“定旋律”, 在定旋律中使用“等节奏”技巧。节奏重复“塔里”;旋律重复“克勒”。.二分法:肯定

9、了时值的二分法 对位音响: 主要国家:法国、意大利 主要体裁:【意】:流行三种世俗复调歌曲体裁:牧歌、猎歌、巴拉塔 【法】:叙事歌;维勒莱;回旋歌 代表人物:马肖【法】:是西方音乐第一位大师级人物,创作大部分是法国世俗复 调音乐:叙事歌;维勒莱;回旋歌 兰迪尼【意】:不追求复杂技巧,善用“兰迪尼终止式”。 代表作:巴拉塔 意义:是文艺复兴音乐的前奏、预示。新艺术展现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之光10. 马肖(连线) 答:地位:是新艺术在法国的代表人物。西方音乐第一位大师级的人物,也是西方 第一个保留部作品的作曲家作品概述:.宗教音乐作品:主要是经文歌,多为声部 .【世俗音乐作品】:又分为 单声歌曲 复

10、调歌曲:最有影响。三种“固定形式”:叙事曲、回旋歌、 维勒莱,歌词大多为宫廷爱情故事 代表作:叙事歌害羞、恐惧和忧郁 回旋歌有谁能更好的表达他的痛苦 维勒莱我生于盛世文艺复兴1. 勃艮第乐派答:1.概述:又称第一尼德兰乐派。15世纪上半叶兴起。 吸取了英国音乐家的风格,并与欧洲大陆的复调技法相结合,形成了一 种清澈、明朗、和谐的风格。 是文艺复兴初期欧洲中北部最早的乐派,是欧洲北方第一代作曲家。 2.常用的音乐体裁:弥撒曲、经文歌、产生了尚松(世俗的复调)。重要的成 就是确立了大型宗教体裁“弥撒曲”五部分的常规写作形式。 3.代表作家:迪费和班舒瓦。 4.风格特点:喜欢使用定旋律弥撒曲,整体性创作,所有乐章统一在一起 作品以三声部复调音乐为主,弥撒曲均为四声部复调作品; 2.弗兰德乐派【简答题】 答:又称第二和第三尼德兰乐派,是活跃于文艺复兴时期西欧最重要的乐派。 代表人物:奥克冈(早)、若斯坎(中)、拉索(晚)。主要作品是弥撒曲 和经文歌,其后民族风格的世俗歌曲逐渐增加,包括尚松、猎歌和牧歌。 奥克冈:弥撒曲分两类创作:1.定旋律弥撒曲 2.自由创作的弥撒:有量卡农 代表作:感谢上主 若斯坎(奥的学生)A:*经文歌是最能代表其个性与创造性的体裁。 特点:1.采用模仿对位形式,各声部旋律的同等地位, 2.“绘词法”的出现:注重音乐对歌词的内容与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