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综合视频监控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8103522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铁路综合视频监控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铁路综合视频监控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铁路综合视频监控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铁路综合视频监控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铁路综合视频监控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铁路综合视频监控(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3 综合视频监控13.1一般规定13.1.1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以下简称综合视频系统)由视频节点、视频汇集点、视频采集点、承载网络和终端设备组成。其中,视频节点包括视频核心节点、视频区域节点、I类视频接入节点和II类视频接入节点,视频终端包括用户终端(含显示设备)和管理终端。13.1.2 视频节点设备包括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交换设备、解码设备等;视频汇集点设备包括编码设备、视频光端机、网络交换设备等;视频采集点设备,即前端采集设备,包括摄像机、镜头、视频光端机,及与之配套的云台、防护罩、室外设备箱、视频杆塔等附属设备;终端设备包括计算机、通信接入设备等。前端采集设备、编码设备及视频接入设

2、备等设备总称前端设备。113.2 设备管理13.2.1 综合视频系统的维护分界13.2.1.1综合视频专业与通信其他专业分界(1)与传输专业分界:以连接传输设备的第一连接端子为界,连接器(不含)至视频监控设备由视频监控专业负责;(2)与数据网专业分界:以数据网设备所在机房配线架的连接器(或第一端子)为界,连接器(不含)至视频监控设备由视频监控专业负责。(3)与通信线路专业分界:以进入综合视频系统的第一连接处为分界点,连接处至视频监控设备由视频监控专业负责。13.2.1.2通信专业与铁路其它专业部门的维护分界(1)前端设备与节点设备间的分界:前端采集设备为模拟摄像机时,以编码设备的输入端为界,编

3、码设备(含)至节点设备由通信专业负责;编码器(不含)至摄像机由前端设备维护单位负责。前端采集设备为IP摄像机时,以通信接入设备为界,通信接入设备至节点设备由通信部门负责维护,通信接入设备(不含)至IP摄像机由铁路局指定单位负责维护。(2)用户终端与节点设备间的分界:以用户终端的通信接入设备为界,通信接入设备至节点设备由通信部门负责维护,通信接入设备(不含)至用户终端由用户终端维护单位负责。13.2.2 接入综合视频系统的视频终端应进行存储介质封闭处理;严禁在视频终端上进行与视频监控系统无关的操作;严禁在视频终端上安装、运行与视频监控系统无关的软件;未经批准,严禁擅自接入视频终端。13.2.3

4、维护人员不得擅自改变综合视频系统的系统数据,对确实需要改动的系统数据,需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13.2.4 铁路局应做好管内综合视频系统用户及设备编码规划、分配和管理工作。13.2.5 维护单位根据测试检修工作需要,应配备以下主要仪器仪表和专用工具:视频测试卡、视频信号发生器、视频信号分析仪、图像质量分析仪、视频监控测试仪、网络仿真仪、照度计13.2.6 维护部门应具备以下主要技术资料:(1)相关工程竣工资料、验收测试记录;(2)视频监控系统组网图;(3)传输通道、路由径路图;(4)室内设备布置和配线图;(5)IP地址分配表;(6)设备运用台账(含路由交换设备、编码器端口运用台账,存储设备存储容

5、量台账,摄像机运用及管理台账,用户及用户终端台账,设备编码台账等); (7)设备技术资料(含说明书、维护手册、操作手册等);(8)仪器仪表使用说明书;(9)应急预案。13.3 设备维护13.3.1 前端设备的维修项目与周期见表13.3.1.表13.3.1前端设备的维修项目与周期修程序号项目与内容周期备注日常检修1摄像机、云台、防护罩、红外灯等设备安装状况的现场巡视季目视,特殊天气前后增加巡视次数2室外设备箱安装状况现场巡视3视频杆(塔)垂直度、基础状态及周围环境等现场巡视特殊天气前后增加巡视次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4编解码器、视频光端机、网络交换设备等设备状态检查、清洁5防雷、接地检查集中检修1

6、摄像机、云台、防护罩、红外灯等设备外观、强度、连接线的检查、加固半年2摄像机镜头前遮挡物清除3摄像机预置位校准网管与现场配合4视频杆(塔)外观结构强度检查,各构件、部件固定螺栓检查,全杆(塔)螺栓紧固年5视频杆(塔)主要构件的焊缝检查、处理对一、二级焊缝进行超声波探伤检测,发现焊缝有开裂情况应对开裂位置做好记录并及时处理6视频杆(塔)构件、焊缝、螺栓、螺母等防腐涂层及锈蚀情况检查、处理7视频杆(塔)基础及周围地质结构检查、处理8视频杆(塔)垂直度检测应在小于二级风、阴天或清晨阳光未照射视频杆(塔)体时,用经纬仪在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对视频杆(塔)体结构进行垂直度检测。5室外设备箱(含内部附属设备

7、)现场检查、加固、整理6编解码器、视频光端机、网络交换设备等设备检修重点整修1整体或部分更换系统内老化设备根据需要2视频杆(塔)油饰、整修13.3.2 接入节点、区域节点、核心节点设备的维修项目与周期见表13.3.2。表13.3.2接入节点、区域节点、核心节点的维修项目与周期修程序号项目与内容周期备注日常检修1设备运行状态巡视日网管2设备告警监控实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3实时视频(含PTZ、夜视功能)巡视检查周网管巡视。重点区域所有摄像头每日检查,其他摄像头按1/3比例抽查,有人值守的接入节点执行;区域节点和核心节点抽查,抽查数量每天不少于200路4历史视频(含告警视频)检查月网管巡视,重点区域每

8、日检查,检查数量每天不少于50路,有人值守的接入节点执行;区域节点和核心节点抽查,抽查数量每天不少于50路5系统时间校核6视频网络性能质量测试区域节点测试到每个接入节点;核心节点测试到每个区域节点7服务器、存储、网络交换设备等设备表面清洁、风扇清扫及运行状态检查季8网管日志信息整理9防火墙检查、系统杀毒10台账和IP地址校核11服务器磁盘空间维护及系统垃圾清除12系统数据备份13防雷、接地检修集中检修1监控图像预置位校准年2服务器、存储、网络交换设备等设备性能测试重点整修1整修服务器、存储设备等,更换整机或部件根据需要2整体或部分更换系统内老化设备3软件版本升级4系统口令修改含监控终端、服务器

9、、编码器等设备,不可使用缺省(初始)密码注:重点区域包括咽喉区、公跨铁、隧道口、疏散通道以及路局指定的其他监控点等。13.4 质量标准13.4.1 综合视频系统维护质量标准应符合表13.4.1的规定。表13.4.1 综合视频系统维护质量标准序号项目质量标准备 注1实时视频音视频清晰、流畅、稳定,没有干扰、抖动、遮挡、丢帧、跳帧等现象,色彩不失真;PTZ控制功能良好,对焦清晰,光圈开关正常;预置位功能良好2历史(告警)视频音视频清晰、流畅、稳定,没有干扰、抖动、遮挡、丢帧、跳帧等现象,色彩不失真;存储时间满足系统设计要求及相关技术标准;系统响应时延满足技术规范要求;抽取录像时间与存储录像时间相符

10、。告警图像预录时间不小于10s3视频内容分析告警信息及时、准确。漏报率为0,误报率不高于20%(暂定)4联动功能联动功能满足系统设计要求,系统响应时延满足13.4.4要求误报率为具备视频内容分析的视频错误报警次数/报警总次数100%。5预置位(守望位)功能视频监视图像与守望位、预置位重合,无偏差6时间同步功能系统内所有设备应保持时间同步,相对精度误差1秒守望位应参考主要用户需求进行设置,预置位可参考其他用户需求进行设置。7设备接地服务器、磁盘阵列、交换设备等室内设备接地电阻1;视频杆、视频控制箱等室外设备接地体与机房地网相连时的接地电阻应1,未与机房地网相连时的接地电阻应48设备接地服务器、磁

11、盘阵列、交换设备等室内设备接地电阻1;视频杆、视频控制箱等室外设备接地体与机房地网相连时的接地电阻应1,未与机房地网相连时的接地电阻应4特殊条件下应满足机房管理中的电阻要求。13.4.2 系统图像质量13.4.2.1 摄像机在标准照度下,图像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1) 在对图像画面进行切换时,不影响画面质量;(2) 实时音视频和回放音视频清晰、稳定;图像质量按照主观评价体系进行评价,白天单项评分和综合评分均不应小于4.0分,夜晚单项评分和综合评分均不应小于3.5分。13.4.2.2 主观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指标13.4.2.2.1主观评价指标体系主观评价指标体系系统图像质量主要采用主观评价的方法

12、。根据铁路视频监控的特殊要求,有两种主观评价指标体系。两种评价体系均采用5级评分制。评价实时图像和回放图像所采用的显示设备的成像面积应相同。在实验室内进行测试时,宜采用主观评价指标体系一,见表13.4.2.2.1(a)。表13.4.2.2.1(a)主观评价指标体系一编号项目评分5分4分3分2分1分加权值1马赛克效应无有,不严重较严重严重极严重0.32边缘处理优良中差极差0.053颜色平滑度优良中差极差0.054画面还原清晰度优良中差极差0.355快速运动图像处理优良中差极差0.16复杂运动图像处理优良中差极差0.17低照度环境图像处理优良中差极差0.05注:主观评价评价指标说明(1)马赛克效应

13、视频编码过程中出现数据流丢失,特别是某些关键帧的丢失,会造成视频编码信息不全而导致画面中出现方块现象;或是清晰度不够造成方块现象。(2)边缘处理指为避免视频处理时物体边缘出现抖动、云雾、模糊等情况,造成图像轮廓的不清晰而进行的编码处理方法。边缘处理的好坏主要体现为物体轮廓的清晰和逼真。(3)颜色平滑度指图像经过压缩再还原后,颜色过渡处理的好坏程度。一般采用色带或色彩变化较为丰富的标准视频源进行主观对比测试。(4)画面还原清晰度指图像经过压缩再还原后,画面还原质量的好坏程度。一般画面还原清晰度监测环境宜选用对清晰度要求较高的应用场合,如售票窗口点钞。 (5)快速运动图像处理指对快速运动图像编码时

14、,为提高每帧图像的压缩效率,保证解码端图像质量的处理方法。一般是在记录快速运动图像时,图像清晰且不出现丢帧现象作为衡量标准,可选用火车运行环境。(6)复杂运动图像处理指对复杂运动环境中物体形状进行有效提取的处理方法。一般复杂运动图像处理是以能识别、区分物体的特征及动作来衡量。(7)低照度环境图像处理指对低照度环境产生的噪声进行最低抑制处理。低照度情况下,视频信号噪声的主要表现方式是雪花亮点,一般通过雪花亮点的多少来衡量低照度处理效果。在现场环境进行测试时,应采用主观评价指标体系二,见表13.4.2.2.1(b)。表13.4.2.2.1(b)主观评价指标体系二编号项目评分5分4分3分2分1分加权值1售票窗口点钞,取售票人员中的中等点钞速度能清楚分辨钞票的类型,能记录点钞全过程良中差极差0.352室内多人运动能看清人员面部、衣着,及动作良中差极差0.23室外多人、物运动应分清各人员的动作,衣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