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科用药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8103021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2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皮肤科用药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皮肤科用药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皮肤科用药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皮肤科用药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皮肤科用药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皮肤科用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皮肤科用药(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6章 皮肤科疾病用药16.1 皮肤病用药概论16.1.1 外用药物的剂型及其特点和选用16.1.2 外用药物的经皮吸收16.1.3 外用药物注意事项16.2 皮肤感染的药物治疗16.2.1 皮肤细菌感染的药物治疗16.2.2 脓疱疮、毛囊炎及丹毒的治疗16.2.3 皮肤真菌感染的药物治疗16.2.3.1 头癣及其药物治疗16.2.3.2 甲真菌病及其药物治疗16.2.3.3花斑糠疹及其药物治疗16.2.3.4皮肤念珠菌病及其药物治疗16.2.4 皮肤病毒感染的药物治疗16.2.5 皮肤抗寄生虫感染的药物治疗16.2.5.1 疥疮及其药物治疗16.2.5.2虱病及其药物治疗16.3 皮肤清洁

2、药和消毒防腐药16.3.1 皮肤清洁药16.3.2 消毒防腐药16.4 外用糖皮质激素16.4.1 分类16.4.2 适应证16.4.3 药物和制剂的特点及其选择16.4.3.1 常用的糖皮质激素制剂16.4.3.2 含有抗菌药物的复方糖皮质激素制剂16.4.4 用法和用量16.4.5 注意事项16.4.6 禁忌证16.5 皮炎湿疹的药物治疗16.6 银屑病的药物治疗16.6.1 局部治疗药物16.6.2 光疗16.6.2.1 光化学疗法16.6.2.2 窄波紫外线疗法16.6.2.3 联合治疗药物16.6.3 系统治疗药物16.7 痤疮的药物治疗16.8 酒渣鼻的药物治疗16.9 多汗症的药

3、物治疗16.10白癜风的药物治疗16.11黄褐斑的药物治疗16.12 皮肤病的辅助治疗用药16.12.1润肤药16.12.2保湿药16.12.3屏障保护药16.12.4皮肤保护药16.13 避光药及防晒药16.14 性传播疾病用药16.14.1 梅毒的治疗用药16.14.2 淋病的治疗用药16.14.3 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的治疗用药16.14.4 尖锐湿疣的治疗用药本章包括下列常见疾病的药物治疗方案:1皮肤及软组织感染2皮肤真菌感染)3病毒性皮肤病4疥疮5虱病6皮炎、湿疹7银屑病8痤疮9酒渣鼻10多汗症11白癜风12黄褐斑13梅毒14淋病15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16尖锐湿疣16.1

4、皮肤病用药概论主要有感染性皮肤病,包括病毒性、细菌性、真菌病等,性传播疾病属于感染性皮肤病;变态反应或免疫相关性皮肤病,包括皮炎、湿疹、特应性皮炎、银屑病、扁平苔藓、血管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天疱疮、大疱性类天疱疮等获得性大疱性皮肤病及红斑狼疮、皮肌炎、硬皮病等结缔组织病;皮肤病的药物治疗,包括内服及外用。此外,还有物理治疗包括光疗、水疗、药浴、激光、冷冻等,放射治疗,手术治疗,辅助治疗等。理想的治疗是去除病因,例如脓疱疮、丹毒等感染性皮肤病,使用敏感的抗菌药后可很快治愈;手足癣、体癣、股癣等浅表真菌感染以抗真菌药物外用为主;变态反应或免疫相关性皮肤病,有明确原因的如接触性皮炎,只要不再接

5、触致敏物,加以适当处置,皮疹可以逐渐消退。但这一类中的许多病,如皮炎湿疹、银屑病、白癜风等,发病与免疫异常相关,确切病因却不清楚,只能针对发病机制中免疫或炎症的某些环节进行治疗或仅仅作对症治疗。皮肤病的药物治疗,可分为系统用药及局部用药二大类。系统用药如抗菌药、抗组胺药、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类等将在有关章节介绍。本章重点是皮肤病的外用药物治疗,如皮肤科常用的抗感染药物、消毒防腐药及皮肤清洁药、糖皮质激素制剂,以及治疗银屑病、皮炎湿疹、痤疮及酒渣鼻、白癜风及黄褐斑等药物。辅助治疗药物,包括润肤剂、保湿剂等是皮肤病治疗或巩固疗效的一个重要手段,一般又称医学护肤品(Cosmeceutical),虽

6、我国对这类制剂并不作为药物出售,但本章仍单列一节简介。外用药是皮肤病的一个主要治疗手段。根据皮肤病的病因、皮损特点,选择外用药物及其剂型是达到成功治疗的关键。16.1.1 外用药物的剂型及其特点和选用散剂 (粉剂,powder):有干燥、保护、散热等作用,适用于无渗出的急性、亚急性皮炎。常用的有滑石粉、氧化锌粉等。溶液(solution):是药物的水溶液,有清洁、散热、消炎及促进上皮新生的作用。主要作湿敷用。适于有渗出的急性皮炎、湿疹或有小片糜烂、溃疡的皮肤损害。常用的有2%4%硼酸溶液,0.05%黄连素溶液,0.02%高锰酸钾溶液等。酊剂和醑剂(tincture and spirit):为药

7、物的乙醇溶液或浸液。非挥发性药物的乙醇溶液为酊剂,如2.5%碘酊。挥发性药物的乙醇溶液为醑剂。酊剂或醑剂涂于皮肤后,乙醇挥发,溶于其中的药物均匀地分布在皮肤表面,发挥其药理性能。破损皮肤及腔口周围忌用。洗剂(lotion):又称振荡剂(shake lotion)。为不溶于水的粉剂 约30%50% 与水混合而成,用前应充分振荡混匀。有散热、干燥、消炎、止痒的作用。适用于急性皮炎无渗出者。常用的有炉甘石洗剂等。软膏(ointment):为药物与油脂性或水溶性基质混合制成的均匀的半固体外用制剂。油脂性基质常用凡士林及羊毛脂。软膏有保护、润滑、软化痂皮的作用。软膏的渗透作用较乳膏强,适用于慢性湿疹、神

8、经性皮炎、银屑病等的治疗。有渗出的急性期皮损则不宜用软膏。乳膏(emulsion,cream):指药物溶解或分散于乳状液型基质中形成的均匀的半固体外用制剂。由于基质不同,可分为水包油(oil-in-water,O/W )型和油包水(water-in-oil,W/O)型。乳膏的渗透性较好,又易于清洗,是目前最为常用的剂型。适于亚急性或慢性皮炎、湿疹等。糊膏(paste):指大量的固体粉末,一般25%以上,均匀地分散在适宜的基质中所组成的半固体外用制剂。因含粉末量较大,有一定的吸收水分和收敛作用。适用于有轻度渗出的亚急性皮炎、湿疹。毛发部位不宜用糊膏。硬膏(emplastrum),又称贴剂(adh

9、esive plaster):药物溶于或混合于粘着性基质中并涂布在裱褙材料如纸、布或有孔塑料薄膜上而成。由于硬膏贴于皮肤表面后,阻止水分蒸发,增加了皮肤的水合作用,从而有利于药物的透皮吸收。适于慢性、限局性皮肤损害。有毛部位不宜应用。油剂(oil):是以植物油或矿物油类为溶剂或以不溶性粉末混于上述油类而制成的剂型。常用的有40%氧化锌油。适用于渗出不多的急性皮炎、湿疹,有清洁、保护、减轻炎症的作用。凝胶剂(gel):指药物与能形成凝胶的辅料制成均一、混悬或乳状液型的稠厚液体或半固体制剂。局部涂后形成一层薄膜,清洁透明。涂膜剂(plastics):指药物溶解或分散于含成膜材料溶剂中,涂搽患处后形

10、成薄膜的外用液体制剂。搽剂(liniment):指药物用乙醇、油或适宜的溶剂制成的溶液、乳状液或混悬液,供无破损皮肤揉擦用的液体制剂。外用药物剂型的选择主要根据病期及皮损性质选择外用药物的剂型病期皮损特点剂型急性1、红斑、丘疹、丘疱疹,无糜烂及渗出2、水疱、糜烂、渗出粉剂、洗剂、溶液湿敷溶液湿敷,油剂亚急性1、有少许渗出2、无渗出糊膏,油剂乳膏,软膏, 凝胶剂慢性1、泛发慢性皮损2、限局性肥厚皮损3、单纯瘙痒而无原发皮损乳膏,软膏,醑剂硬膏,软膏,乳膏, 凝胶剂, 涂膜剂醑剂,洗剂,乳膏, 搽剂16.1.2 外用药物的经皮吸收经皮吸收是决定外用药临床疗效的一个关键因素。临床医师必须熟悉影响药物

11、经皮吸收的因素,根据患者皮损的特点,选用适当的剂型和用药方式,提高治疗效果。如对顽固难治或苔藓化肥厚性的损害可采用封包疗法。如皮肤科常用的糖皮质激素制剂,应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而选择不同浓度不同强度的药物,对面部的损害应选择低浓度弱作用的如1%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而对手掌足跖的损害应选择强效的制剂,如0.05%倍他米松或氯倍他索软膏等。外用药经皮吸收后亦可产生不利的一面。如长期局部外用糖皮质激素制剂,特别是高浓度、强作用的制剂后,可在用药局部皮肤出现毛细血管扩张、色素增加、萎缩和易发生感染等不良反应,有的药物如蒽林软膏、维A酸类制剂对皮肤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外用后局部皮肤可潮红、脱屑。对少数过敏体

12、质者,有的药物外用可发生接触性皮炎。外用药物如果大面积使用,特别是用药浓度较高,使用面积较大,用药时间又长时,由于经皮吸收量大,药物可以进入血循环而产生全身性的毒不良反应。这种情况易出现在皮肤屏障功能较弱的婴幼儿,或因皮炎湿疹等病变造成皮肤屏障功能受损的患者。16.1.3 外用药物注意事项(1) 正确掌握使用方法:医护人员必须向患者详细说明药物的用法,如湿敷的方法;软膏、乳膏外用后应多加揉擦;对限局的苔藓化肥厚皮损可采用封包疗法,以促进药物吸收,提高疗效。(2) 药物浓度要适当,有刺激性的药物应从低浓度开始逐渐递增,如维A酸类制剂,应从低浓度、小面积开始,逐步递增至高浓度、大范围。(3) 用药

13、要考虑患者年龄、性别、皮损部位,如儿童不宜使用强作用的糖皮质激素制剂;皮肤皱折及黏膜部位不应使用高浓度、有刺激作用的药物。(4) 应嘱咐患者,外用药部位一旦出现刺激症状或红肿、皮肤瘙痒等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清洗患处,并到医院就诊。(5) 适当的用量:乳膏及软膏在身体各部位外用,每天用药2次,一周的最大用药量:面部:1530g;双手:2550g;头皮:50100g;四肢:100200g;躯干:400g;腹股沟和外阴部:1525g。注意:这一推荐用量并不适用于糖皮质激素制剂,用量见糖皮质激素节。16.2 皮肤感染的药物治疗16.2.1 皮肤细菌感染的药物治疗莫匹罗星 Mupirocin 【适应证

14、】革兰阳性球菌引起的皮肤感染,例如:脓疱病、疖肿、毛囊炎等原发性皮肤感染及湿疹合并感染、溃疡合并感染、创伤合并感染等继发性皮肤感染。【注意事项】基质内含有聚乙二醇,建议肾功能受损者慎用。本药不适用于假单胞菌属感染。妊娠期妇女慎用。【禁忌证】对莫匹罗星或其他含聚乙二醇软膏过敏者禁用。【不良反应】局部刺激反应,包括瘙痒、烧灼感等。【用法和用量】外用 一日23次,一日最多使用3次,连续外用不应超过10日。【制剂与规格】莫匹罗星软膏: 2% 5 g:100mg。夫西地酸 Fusidic Acid 【适应证】由葡萄球菌、链球菌、痤疮丙酸杆菌极小棒状杆菌及其他对夫西地酸钠敏感细菌引起的皮肤感染,包括:脓疱

15、疮、疖、痈、甲沟炎、创伤感染、须疮、汗腺炎、红癣、毛囊炎、寻常性痤疮,适用于面部和头部等部位的感染而无碍外观。【注意事项】避免接触眼部。不宜长时间、大面积使用。哺乳期妇女使用时,禁用于乳房部位的皮肤感染。【禁忌证】对乳膏中的任何一种成分过敏者不能使用本品。【不良反应】主要是用药局部皮肤反应,包括接触性皮炎 、红斑、丘疹、瘙痒、皮肤过敏反应等。罕见有黄疸、紫癜、表皮坏死、血管水肿等。【用法和用量】外用 一日23次,涂于患处,疗程为7日。【制剂与规格】夫西地酸软膏: 2% 5 g:100mg。红霉素 Erythromycin【适应证】脓疱疮等化脓性皮肤病、小面积烧伤、溃疡面的感染和寻常痤疮。【注意事项】避免接触眼睛及其他黏膜 如口、鼻等 。妊娠期妇女与哺乳期妇女慎用。与氯霉素及林可霉素有拮抗作用,应避免合用。【禁忌证】对大环内酯类过敏者。【不良反应】偶见局部刺激症状和过敏反应。【用法和用量】涂于患处,一日2次。【制剂与规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