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知识总结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8102550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372.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钢筋知识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钢筋知识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钢筋知识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钢筋知识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钢筋知识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钢筋知识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钢筋知识总结(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钢筋的力学性能:可通过钢筋拉伸过程中的应力-应变图加以说明。热轧钢筋具有软钢性质,有明显的屈服点,其应力-应变图见图9-5。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应力达到a点之前,应力与应变成正比,呈弹性工作状态,a点的应力值p称为比例极限;在应力超过a点之后,应力与应变不成比例,有塑性变形,当应力达到b点,钢筋到达了屈服阶段,应力值保持在某一数值附近上、下波动而应变继续增加,取该阶段最低点c点的应力值称为屈服点s;超过屈服阶段后,应力与应变又呈上升状态,直至最高点d,称为强化阶段,d点的应力值称为抗拉强度(强度极限)b;从最高点d至断裂点e钢筋产生颈缩现象,荷载下降,伸长增大,很快被拉断图9-5 热轧钢筋

2、的应力-应变图二、钢筋在混凝土中的粘结锚固作用有:胶结力即接触面上的化学吸附作用,但其影响不大;摩阻力它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及侧压力有关,且随滑移发展其作用逐渐减小;咬合力这是带肋钢筋横肋对肋前混凝土挤压而产生的,为带肋钢筋锚固力的主要来源;机械锚固力这是指弯钩、弯折及附加锚固等措施(如焊锚板、贴焊钢筋等)提供的锚固作用。钢筋基本锚固长度,取决于钢筋强度及混凝土抗拉强度,并与钢筋外形有关。三、钢筋碳化原因:混凝土的碳化是指大气中的CO2与混凝土中的Ca(OH)2起化学反应,生成中性的碳酸盐CaCO3。混凝土中钢筋保持纯化状态的最低碱度是pH11.5,而碳化结果可使pH低于9,钢筋锈蚀不可避免。工

3、业过程排放的SO2,除与Ca(OH)2结合生成CaSO3类似碳化作用外,一方面SO2、SO3溶于水(或形成酸雨),直接促使钢筋的电化学腐蚀过程(类似C1-作用);另方面所生成的硫酸盐对混凝土进一步发生膨胀侵蚀作用。实质上,二氧化硫(SO2)与酸雨对钢筋锈蚀的危害,在一定条件下远大于碳化的作用。四、检查项目和方法1主控项目(1)钢筋进场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 1499-1998)等的规定抽取试件作为力学性能检验,其质量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检查数量:按进场的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2)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

4、架结构,其纵向受力钢筋的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对一、二级抗震等级,检验所得的强度实测值应符合下列规定:1)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2)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检查数量与方法同(1)。(3)当发现钢筋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力学性能显著不正常等现象时,应对该批钢筋进行化学成分检验或其他专项检验。2一般项目钢筋应平直、无损伤,表面不得有裂纹、油污、颗粒状或片状老锈。检查数量:进场时和使用前全数检查。检查方法:观察。2力学性能试验从每批钢筋中任选两根钢筋,每根取两个试件分别进行拉伸试验(包括屈服点、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和冷

5、弯试验。1接头使用规定(1)直径大于12mm以上的钢筋,应优先采用焊接接头或机械连接接头。(2)当受拉钢筋的直径大于28mm及受压钢筋的直径大于32mm时,不宜采用绑扎搭接接头。(3)轴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杆件(如桁架和拱的拉杆)的纵向受力钢筋不得采用绑扎搭接接头。(4)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构件中,其纵向受拉钢筋不得采用绑扎搭接接头。2接头面积允许百分率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为该区段内有搭接接头的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与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1)钢筋绑扎搭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1.3l1(l1为搭接长度),凡搭接接头中点位于该连接区段长度内的搭接接头均属于同一连接

6、区段(图9-8)。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拉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图9-8 同一连接区段内的纵向受拉钢筋绑扎搭接接头1)对梁、板类及墙类构件,不宜大于25%;2)对柱类构件,不宜大于50%;3)当工程中确有必要增大接头面积百分率时,对梁类构件不应大于50%;对其他构件,可根据实际情况放宽。纵向受压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宜大于50%。(2)钢筋机械连接与焊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35倍d(d为纵向受力钢筋的较大直径),且不小于500mm。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力钢筋的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受拉区不

7、宜大于50%;受压区不受限制;2)接头不宜设置在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梁端、柱端的箍筋加密区;当无法避开时,对等强度高质量机械连接接头,不应大于50%;3)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构件中,不宜采用焊接接头;当采用机械连接接头时,不应大于50%。3绑扎接头搭接长度(1)纵向受拉钢筋绑扎搭接接头的搭接长度应根据位于同一连接区段内的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按下列公式计算:llla (9-3)式中 la纵向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按9-2-1-2条确定;纵向受拉钢筋搭接长度修正系数,按表9-15取用。纵向受拉钢筋搭接长度修正系数 表9-15纵向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25501001.21.41.6(2)构

8、件中的纵向受压钢筋,当采用搭接连接时,其受压搭接长度不应小于纵向受拉钢筋搭接长度的0.7倍,且在任何情况下不应小于200mm。(3)在梁、柱类构件的纵向受力钢筋搭接长度范围内,应按设计要求配置箍筋。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箍筋直径不应小于搭接钢筋较大直径的0.25倍;2)受拉搭接区段的箍筋间距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5倍,且不应大于100mm;3)受压搭接区段的箍筋的间距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10倍,且不应大于200mm;4)当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直径大于25mm时,应在搭接接头两个端面外l00mm范围内各设置两个箍筋,其间距宜为50mm。五、板上开洞1圆洞或方洞垂直于板跨方

9、向的边长小于300mm时,可将板的受力钢筋绕过洞口,不必加固。2当300D(B)1000mm时,应沿洞边每侧配置加强钢筋,其面积不小于洞口宽度内被切断的受力钢筋面积的1/2,且不小于210,见图9-12。图9-12 板上开洞处的构造钢筋3当D(B)300mm且孔洞周边有集中荷载时或D(B)1000mm时,应在孔洞边加设边梁六、框架梁的锚固要求框架梁或连续梁的上部纵向钢筋应贯穿中间节点或中间支座范围(图9-16)。该钢筋节点或支座边缘伸向跨中的截断位置应满足受弯承载力与锚固要求。框架梁或连续梁下部纵向钢筋在中间节点或中间支座处应满足下列锚固要求:(1)当计算中不利用该钢筋强度时,其伸入节点或支座

10、的锚固长度las12d(带肋钢筋)、15d(光圆钢筋);(2)当计算中充分利用该钢筋的抗拉强度时,下部纵向钢筋应锚固在节点或支座内,此时可采用直线锚固形式(图9-16a),其锚固长度不应小于la;也可采用带90弯折的锚固形式(图9-16b),其锚固长度不应小于0.41a;下部纵向钢筋也可伸过节点或支座范围,并在梁中弯矩较小处设置搭接接头(图9-16c),其搭接长度不应小于ll。图9-16 梁下部纵向钢筋在中间节点或中间支座范围的锚固与搭接(a)节点中的直线锚固;(b)节点中的弯折锚固;(c)节点或支座范围外的搭接5框架梁上部纵向钢筋伸入中间层端节点的锚固长度,当采用直线锚固形式时不应小于la,

11、且伸过柱中心线不宜小于5d(d为梁上部纵向钢筋的直径)。当柱截面尺寸不足时,梁上部纵向钢筋应伸至节点对边并向下弯折,其包含弯弧段在内的水平投影长度不应小于0.4la,包含弯弧段在内的竖直投影长度应为15d(图9-17)。图9-17梁上部纵向钢筋在框架中间层端节点内的锚固框架梁下部纵向钢筋在端节点处的锚固要求与中间节点处的锚固要求相同。1梁中弯起钢筋的弯起角,一般为45;当梁高800mm时,宜取60。2弯起钢筋的弯终点外应留有锚固长度,在受拉区不应小于20d,在受压区不应小于10d,对光圆钢筋在末端应设置弯钩(图9-18)。图9-18 弯起钢筋端部构造(a)受拉区;(b)受压区附加横向钢筋1在梁

12、下部或截面高度范围内有集中荷载作用时,应在该处设置附加横向钢筋(吊筋、箍筋)承担。附加横向钢筋应布置在长度S(S2h13b)的范围内(图9-22)。图9-22 集中荷载作用处的横向附加钢筋(a)附加箍筋;(b)附加吊筋1-传递集中荷载的位置;2-附加箍筋;3-附加吊筋3顶层柱中纵向钢筋的锚固,应符合下列规定:(1)顶层中间节点的柱纵向钢筋及顶层端节点的内侧柱纵向钢筋可用直线方式锚入顶层节点,其自梁底标高算起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la,且柱纵向钢筋必须伸至柱顶。当顶层节点处梁截面高度不足时,柱纵向钢筋应伸至柱顶并向节点内水平弯折(图9-25a );当柱顶有现浇板且板厚不小于8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

13、低于C20时,柱纵向钢筋也可向外弯折(图9-25b)。弯折后的水平投影长度不宜小于12d(d为纵向钢筋直径)。图9-25 顶层柱中间节点纵向钢筋的锚固(a)柱纵向钢筋向内弯折;(b)柱纵向钢筋向外弯折(2)框架顶层端节点处,可将柱外侧纵向钢筋的相应部分弯入梁内作梁上部纵向钢筋使用(图9-26a),其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51a;其中,伸入梁内的外侧纵向钢筋截面面积不宜小于外侧纵向钢筋全部截面面积的65%。梁宽范围以外的柱外侧纵向钢筋宜沿节点顶部伸至柱内边,并向下弯折不小于8d后截断;当柱纵向钢筋位于柱顶第二层时,可不向下弯折。当有现浇板且板厚不小于8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20时,梁宽范围

14、以外的纵向钢筋可伸人现浇板内,其长度与伸入梁的柱纵向钢筋相同。(3)框架梁顶节点处,也可将梁上部纵向钢筋弯入柱内与柱外侧纵向钢筋搭接(图9-26b),其搭接长度竖直段不应小于1.7la。当梁上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大于1.2%时,弯入柱外侧的梁上部纵向钢筋应满足以上规定的搭接长度,且宜分两批截断,其截断点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20d(d为梁上部纵向钢筋直径)。柱外侧纵向钢筋伸至柱顶后宜向节点内水平弯折,弯折段的水平投影长度不宜小于12d(d为柱外侧纵向钢筋直径)。图9-26 顶层端节点梁柱纵向钢筋的搭接(a)柱外侧纵向钢筋弯入梁内作梁上部纵向钢筋用;(b)梁上部纵向钢筋弯入柱内与柱外侧纵向钢筋搭接九、

15、剪力墙1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水平及竖向分布钢筋的直径不应小于8mm,间距不应大于300mm。2厚度大于160mm的剪力墙应配置双排分布钢筋网;结构中重要部位的剪力墙,当其厚度不大于160mm时,也宜配置双排分布钢筋网。双排分布钢筋网应沿墙的两个侧面布置,且应采用拉筋连系;拉筋直径不宜小于6mm,间距不宜大于600mm。3剪力墙水平分布钢筋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2la。同排水平分布钢筋的搭接接头之间以及上、下相邻水平分布钢筋的搭接接头之间沿水平方向的净间距不宜小于500mm。剪力墙竖向分布钢筋可在同一高度搭接,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2la。4剪力墙水平分布钢筋应伸至墙端,并向内水平弯折10d后截断(d为水平分布钢筋直径)。当剪力墙端部有翼墙或转角墙时,内墙两侧的水平分布钢筋和外墙内侧的水平分布钢筋应伸至翼墙或转角墙外边,并分别向两侧水平弯折15d后截断。在转角墙处,外墙外侧的水平分布钢筋应在墙端外角处弯入翼墙,并与翼墙外侧水平分布钢筋搭接。带边框的剪力墙,其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宜分别贯穿柱、梁或锚固在柱、梁内。5剪力墙墙肢两端的竖向受力钢筋不宜少于412的钢筋或216的钢筋;沿该竖向钢筋方向宜配置直径不小于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