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暂行规定(vii)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08102535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暂行规定(vii)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暂行规定(vii)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暂行规定(vii)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暂行规定(vii)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暂行规定(vii)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暂行规定(vii)》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暂行规定(vii)(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暂行规定 (山东省人民政府 鲁政办发200754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包括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外商独资企业和各种股份制企业等,以下简称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生产经营单位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应当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承担主体责任,并对未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导致的后果负责。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落实

2、本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全面负责。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依法对生产经营单位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章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第五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物质保障责任:1.具备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2.保证依法履行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的规定;3.依法为从业人员提供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教育其正确佩戴和使用。 (二)资金投入责任:1.按规定提取和使用安全生产费用,确保资金投入满足安全生产条件需要;2.按规定存储安全生产1 风险抵押金;3.依法为从业人员缴纳工伤保险费;4.保证安全生产教育

3、培训的资金。 (三)机构设臵和人员配备责任:1.依法设臵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2.按规定委托和聘用注册安全工程师或者注册安全助理工程师为其提供安全管理服务。 (四)规章制度制定责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 (五)教育培训责任:依法组织从业人员参加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取得相关上岗资格证书。 (六)安全管理责任:1.依法加强安全生产管理;2.定期组织开展安全检查;3.依法取得安全生产许可;4.依法对重大危险源实施监控;5.及时消除事故隐患;6.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7.统一协调管理承包、承租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 (七)事故报告和应急救援的责任:1.按规定报

4、告生产安全事故;2.及时开展事故抢险救援;3.妥善处理事故善后工作。 (八)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安全生产责任。 第六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二)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三)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四)定期研究安全生产问题,向职工代表大会、股东大会报告安全生产情况; (五)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认真监控、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2 (六)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七)及时、准确、完整报告生产安全事故,有效组织事故救援工作; (八)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

5、他职责。 第七条 生产经营单位在改制、破产、收购、兼并、整合、重组等产权变动期间,产权的转让方和受让方应签订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在产权变动合同中约定有关安全生产管理事项。 未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未约定安全生产管理事项,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由事故发生单位的实际控制人承担相应后果。 第八条 生产经营单位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或者出租的,应当与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签订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在承包合同、租赁合同中约定有关的安全生产管理事项。 未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未约定安全生产管理事项,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由发包或者出租单位承担相应后果。 第三章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6、第九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实行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岗位的责任人员、责任内容和考核奖惩等事项。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主要负责人、其他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责任; (二)职能部门及其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责任; (三)车间、班组及其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责任;3 (四)其他岗位及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 第十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依据法律法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应当涵盖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和全体从业人员,并结合岗位标准化操作实际定期分析实施效果,适时修订。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主要包括: (一)安全生产

7、会议制度; (二)安全生产投入及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制度; (三)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 (四)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五)安全生产奖惩和责任追究制度; (六)岗位标准化操作制度; (七)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八)重大危险源检测、监控、管理制度; (九)劳动防护用品配备和管理制度; (十)安全设施、设备管理和检修、维护制度; (十一)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 (十二)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制度; (十三)其他保障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 第十一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保障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落实,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修订完善,教育从业人员熟练掌握和严格遵守。4 第四章 安全生

8、产管理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 第十二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依法设臵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足、配齐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第十三条 生产经营单位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设臵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部门: (一)矿山、建筑施工单位以及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和使用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单位(以下简称高危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上的; (二)除本条(一)项之外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以下简称非高危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在1000人以上的。 第十四条 生产经营单位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可根据工作需要设臵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部门: (一)高危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不足300人的; (二)非高危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在3

9、00人以上不足1000人的。 第十五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实施综合管理,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协助决策机构和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年度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二)协助决策机构和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组织制定本单位年度安全生产管理目标,并进行考核; (三)参与制定安全生产资金投入计划和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并具体实施或者监督相关部门落实; (四)组织制订或修订安全生产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5 (五)组织参加现场安全检查,对检查出的问题负责组织或者督促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汇报;

10、 (六)配合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的审查验收工作,负责审查承包、承租单位相关资质、证照和资料; (七)组织有关部门研究职业中毒的预防工作和职业病的防治措施; (八)组织实施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总结和推广安全生产的先进经验; (九)按规定监督或者及时发放劳动防护用品,并指导有关部门教育从业人员正确佩带和使用; (十)配合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和处理,进行事故的统计、分析和报告,协助有关部门制定事故预防措施并监督执行; (十一)本单位确定的其他安全生产管理职责。 第十六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支持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并保证其开展工作必要的条件。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

11、员的待遇不得低于同级同职其他岗位管理人员的待遇。 第五章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第十七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每年初制定本年度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计划,并按计划组织实施。教育培训计划及实施情况应当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备案。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经费依据有关规定列支。 第十八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每年对从业人员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教育培训主要包括新员工上岗前的安全生产教6 育培训、脱岗和转岗员工上岗前的专项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从业人员安全生产再教育培训等。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内容和结果应当记入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考核档案,培训情况应当记入从业人员安全生产记录

12、卡,并由从业人员和考核人员签名。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应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 第十九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具备与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 高危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由有关部门对其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职。考核不得收费。 第二十条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三)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安全生产技术知识及岗位操作技能;

13、(四)安全设备、设施、工具、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维护和保管知识; (五)生产安全事故的防范和应急措施、自救互救知识; (六)生产安全事故案例及启示; (七)其他应当具备的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7 第二十一条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初次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32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2学时。高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资格培训时间不得少于48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6学时。 生产经营单位新上岗的从业人员(包括调换工作岗位、离岗6个月以上重新回到原工作岗位或者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时的有关从业人员),初次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4学时,每年再培

14、训时间不得少于8学时。高危生产经营单位新上岗的从业人员应当进行强制性安全培训,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72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0学时。 第六章 安全生产资金投入和物质保障 第二十二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确保本单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需的资金投入。安全生产投入应当纳入本单位全年的经费预算。 高危生产经营单位和道路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和使用安全生产费用。安全生产费用应当专户储存、专款专用、专户核算,每年的安全生产费用提取、使用情况应当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备案。 第二十三条 高危生产经营单位和道路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

15、存储、使用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 第二十四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依法参加工伤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根据安全生产的需要,积极参加雇主责任保险、公众责任保险等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建立安全生产与商业责任保险相结合的事故预防机制,并为从事高空、高压、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运输、野外、矿山开采等高危作业的人员办理意外伤害保险。8 第二十五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规定。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应当达到以下要求: (一)建设项目设计单位在编制项目设计文件时,应同时编制安全设施的设计文件; (二)生产经营单位在编制建设项目投资计划和财务计划时,应将安全设施所需投资一并纳入计划,同时编报; (三)需要报经主管部门批准的建设项目,在报批时,应当同时报送安全设施设计文件; (四)建设项目施工的单位应严格按照安全设施的施工图纸和设计要求施工; (五)在生产设备调试阶段,应同时对安全设施进行调试和考核,对其效果作出评价; (六)建设项目预验收时,应同时对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规章制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