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毕业设计(重力式码头)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8102379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2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毕业设计(重力式码头)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毕业设计(重力式码头)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毕业设计(重力式码头)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毕业设计(重力式码头)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毕业设计(重力式码头)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毕业设计(重力式码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毕业设计(重力式码头)(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力式码头工程 毕业设计第一章、码头设计资料1.1建筑物的种类和等级1.1.1 建筑物的种类:依据总平面布置和工艺要求,本工程码头为10万吨级集装箱泊位,码头水工结构按停靠10万吨级集装箱船舶设计。本工程东端与客运码头毗邻。为了形成码头陆域,东端设有斜坡抛石护岸;形成连续岸壁。1.1.2 建筑物等级码头:集装箱泊位工程属于一般港口的主要建筑物,按“规范”规定,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护岸:本期工程建设时,需在码头东端前沿线与现有陆域之间设置护岸,按三级建筑物设计。1.2 建筑物的主要尺度码头共长324m(包括工作船泊位后方20m);码头面高程为8.0m;码头底高程为-17.50m。东护岸长235m

2、。1.2.1 设计船型尺度设计船型的主要尺度见表1-1。 表1-1船舶类型船舶吨级DWT(t)主 要 尺 度 (m)备 注总长型宽型深满载吃水散货船5000022532.318.013.0集装箱船舶5000029432.321.713.0集装箱船舶10000034742.824.414.51.3自然条件1.3.1 气象根据当地气象站19681980年的观测资料统计:1.3.2 气温:属于亚热带海洋性气候。 年平均气温: 20.8平均最高气温: 21.3平均最低气温: 20.3极端最高气温: 38.5(1979.8.5)极端最低气温: 2.7(1977.1.31)日最高气温:30,平均年出现日数

3、为105.3天日最高气温:35,平均年出现日数为7.9天1.3.3 降水年平均降水量: 1173.5mm年最大降水量: 1771.8mm(1973年)年最小降水量: 892.4mm(1970年)月平均最大降水量:204.6mm(6月)月最大降水量: 494.5mm(1973年4月)降水多集中于48月份,月平均降水均超过100mm,这五个月降水量占全年总降水量67%,其中6月份降水量最大。平均年降水日数: 128.7天降雨强度中雨的年平均降雨天数为32.7天降雨强度大雨的年平均降雨天数为12.4天降雨强度暴雨的年平均降雨天数为3.6天1.3.4 风况据19751979年气象台每日24次观测资料统

4、计,其常风向与强风向均为NE,出现频率为14.86%,全年6级平均出现158小时,频率为0.15%,7级平均出现3.8小时。详见风频率统计表1-2和总平面图中的风玫瑰图。气象站19751979年风频率统计表 表1-2风级风向 频率0.3-5.4(m/s)5.5-7.9(m/s)8.0-10.7(m/s)10.8(m/s)合计(m/s)N3.10.10.023.22NNE7.11.30.30.058.75NE12.32.10.40.0614.86ENE8.01.30.29.5E10.11.00.080.0111.19ESE8.40.20.038.63SE9.40.060.019.47SSE4.1

5、0.20.024.32S3.40.20.033.63SSW2.00.10.012.11SW2.00.012.01WSW5.80.080.015.89W8.00.10.030.028.15WNW3.50.020.010.013.54NW1.81.80NNW2.00.030.012.04C0.080.80合计91.86.801.160.1599.91台风及热带风暴:本地区经常受台风(含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袭击,几乎每年710月都受台风影响。19581980年23年中,影响本地的台风共68次,平均每年3次。出现最多的是1961年,共6次。68次台风过程中,当地最大风级9级(风速20.8m/s)出现

6、10次。1973年7月,7301号台风路经厦门,实测最大风速为30m/s,风向为WSW。1952年以来,实测最大台风风速为38m/s,风向为ESE,5903号台风路经本海区时瞬时最大风速达60m/s,出现于1959年8月23日。1.3.5 雾况该地区年平均雾日为22.4天,最多为36天(1973年),最少为8天(1971年)。每年雾日多集中在24月,夏、秋两季很少出现。能见度小于1km的大雾平均每年出现3.7天。1.3.6 相对湿度:每年3月8月较潮湿,10月至翌年2月较为干燥。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8%,6月份平均相对湿度最小为67%。1.4 水文1.4.1 潮位本海区属规则半日潮,其潮汐性质参

7、数为(H01+HK1)/HM2=0.34本设计所有潮位值及高程均从当地理论最低潮面起算。1.4.2 潮位特征值:据19571983年验潮站资料统计:最高高潮位: 7.17m(1959年8月23日)最低低潮位:-0.13m(1983年1月30日)平均高潮位: 5.46m平均低潮位: 1.47m平均潮差: 3.99m最大潮差: 6.42m(1972年11月23日)最小潮差: 0.99m(1969年10月5日)平均海平面: 3.35m另据19071983年资料得出:最高高潮位: 7.56m(1933年10月20日)最低低潮位:-0.28m(1921年2月24日和1922年2月14日)1.4.3 设计

8、水位:设计高水位: 6.14m设计低水位: 0.72m极端高水位: 7.34m极端低水位:-0.22m1.4.4 乘潮水位:乘潮水位见表1-3。乘 潮 水 位 统 计 表 表1-3频率(%)延时 乘潮水位(m)506070809095乘潮一小时5.415.295.154.984.764.58乘潮二小时5.165.054.934.784.594.44乘潮三小时4.794.714.64.484.314.2乘潮四小时4.324.264.194.13.983.861.4.5 潮流港区潮流性质属正规半日潮流,潮流为往复流,据1993年4月水文测验测流资料,附近泊位码头前沿及进港航道涨急垂线平均流向250

9、320,垂线平均最大流速大潮0.881.l0m/s,小潮0.360.61m/s,落急垂线平均流向75120,最大垂线平均流速大潮1.031.36m/s,小潮0.660.74m/s,落潮流速大于涨潮流速,最大流速均发生在高潮前后23小时。1.4.6 波浪1、波浪概况根据港区的地理位置分析,本港区主要受ESE、SE向外海传入涌浪(顺浪)和WNWE向小风区波浪控制。2、设计波浪本码头设计波浪要素取小风区波浪计算结果。码头前50年一遇波要素。 码头:正向浪为NNE(NE)向,五十年一遇,设计高水位(6.14m) H1%=3.2m,=5.5s。护岸:东护岸,E向浪,25年一遇,H5%=2.0m,= 5.

10、0s ( 设计高水位);其余参见水文波浪表格重现期50年一遇波向水位H1%.(m,)H13%.(m,)T(s)NNW(N)极端高水位271.95.2设计高水位2.71.95.2设计低水位2.41.75.0NNE(NE)极端高水位3.22.25.5设计高水位322.25.5设计低水位2.92.05.3E(ENE)极端高水位3.52.45.8设计高水位3.42.45.8设计低水位3.02.15.4重现期25年一遇波向水位H1%.(m,)H13%.(m,)T(s)NNW(N)极端高水位2.01.34.8设计高水位2.01.34.8设计低水位1.81.24.6NNE(NE)极端高水位2.61.85.1

11、设计高水位2.61.85.1设计低水位2.41.75.0E(ENE)极端高水位2.51.75.0设计高水位2.51.75.0设计低水位2.31.64.8 重现期10年一遇波向水位H1%.(m,)H13%.(m,)T(s)NNW(N)极端高水位1.51.03.8设计高水位1.51.03.8设计低水位1.41.03.8NNE(NE)极端高水位2.21.54.6设计高水位2.11.54.6设计低水位2.01.44.4E(ENE)极端高水位2.51.34.3设计高水位2.51.34.3设计低水位2.31.24.21.4.7 作业天数1、码头作业标准:风:6级雾:能见度1km雨:小雨浪:顺浪:H4%1.

12、5m 6s 横浪:H4%1.2m 6s2、作业天统计结果:码头年作业天为318天。1.5 地质根据本工程地质勘察资料,拟建场地水域泥面标高一般在 0.41-8.04米之间,地形呈南高北低趋势。勘察结果表明,岩土层分布较为简单,一般上部为海相成因的淤泥土层,中部为残积土层,下部为强(中)风化岩。现按地层特点及分布规律分述如下:1流泥:灰色深灰色,流塑状,高塑性,含有腐植物,一般分布于泥面表层,全区均见,厚度0.55.0米不等,底标高-6.99-12.97米不等,平均标准贯入击数N1击。2淤泥:灰深灰色,流塑软塑状,高塑性,夹砂斑,含有机质及少量的碎贝壳,夹有流泥、淤泥混砂、淤泥质粘土、中粗砂、孤石、淤泥质粉质粘土等透镜体,局部混较多的碎贝壳及细砂,该层全区均见,最厚处位于MB13孔处厚约19.3米,最薄处位于MB34孔处厚约2.1米。底标高一般为-11.04-31.23米不等。平均标准贯入击数N=1.5击。残积土:灰白褐黄色,坚硬状,局部为可塑或硬塑状,中塑性,含较多的石英颗粒,具有基岩的残余结构,土质不均。该层分布较为广泛,局部缺失,厚度变化较大,其中尤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