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车间烟尘评价规范.doc

上传人:木92****502 文档编号:108101595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61.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焊接车间烟尘评价规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焊接车间烟尘评价规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焊接车间烟尘评价规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焊接车间烟尘评价规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焊接车间烟尘评价规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焊接车间烟尘评价规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焊接车间烟尘评价规范.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ICS25.160.01J33DB23黑龙江省地方标准DB 23/T XXXXXXXXX焊接车间烟尘评价规范Health standard for weld fume in the air of welding shop(本稿完成日期:2019年9月18日)XXXX - XX - XX发布XXXX - XX - XX实施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23/T XXXXXXXXX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技术要求25检验方法2附录A(资料性附录)焊接烟尘浓度检验方法3附录B(资料性附录)焊接发尘量测定方法5前言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

2、准由黑龙江省焊接协会提出。本标准由黑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哈尔滨焊接研究院有限公司、黑龙江省焊接协会、哈尔滨现代焊接技术有限公司、哈尔滨华德学院、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科技大学、黑龙江省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连胜、方乃文、林晓辉、周军、王智新、黄瑞生、崔元彪、王永东、金浩、马一鸣、郝龙宇、王博。5焊接车间烟尘评价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焊接车间空气中焊接烟尘的最高容限浓度及焊接烟尘浓度检验方法。本标准规定了焊接材料发尘量检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进行焊接作业的各类企业。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

3、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Z 2.1-2007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制 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 159-2004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T 192.1-2007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GBZ/T 192.2-2007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第2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GBZ/T 192.3-2007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第3部分:粉尘分散度GBZ/T 192.4-2007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第4部分:游离二氧化硅含量GB/T 25776-2010 焊接材料焊接工艺

4、性能评定方法JJG 680-2007 烟尘采样器3 术语和定义3.1焊接车间 welding shop以焊接制造为主要工序的车间。3.2焊接车间烟尘 welding shop fume焊接时,由焊接材料、母材及其冶金反应产物等的蒸发和氧化产生的在空气中浮游的烟雾状微粒。一般常含有各种金属的氧化物和氟化物。3.3焊接发尘量 total amount of weld fume焊接时,单位质量的焊接材料(焊条、焊丝等)所产生的烟尘量,单位为mg/g或g/kg。3.4焊接车间烟尘浓度 welding shop fume concentration单位体积的焊接车间空气中所含焊接烟尘的量,单位为mg/m

5、3。3.5焊接车间烟尘容许浓度 threshold limit values of welding shop fume在焊接车间不会影响焊工健康的焊接烟尘允许浓度4 技术要求4.1 焊接车间中烟尘的最高允许浓度为4 mg/m3。4.2 在焊接车间施焊的焊接材料(焊条、焊丝等)焊接发尘量不宜过大。在焊接、切割、碳弧气刨等过程中产生的其他有害物质仍按这些毒物现行规定的卫生标准执行。5 检验方法5.1 焊接烟尘浓度检验方法 焊接烟尘浓度检验方法见附录A,也可采用其它适用设备或方法进行测量。5.2 焊接发尘量测定方法 焊接发尘量检验方法见附录B。5.3 测尘器材的主要技术指标5.3.1 滤膜当用直径0

6、.3 m的油雾进行检测时,滤膜的阻留率应不小于99%;当用20 L/min的流量采样,过滤面积为8cm2时,滤膜的阻力应不大于1000 Pa;因大气中湿度变化而造成滤膜的质量变化,要求滤膜质量的稳定性应不大于0.1%。5.3.2 采样头将滤膜夹上装有塑料薄膜的采样头放于盛水的烧杯中,向采样头内送气加压,当压差达到1000 Pa时,水中应无气饱产生;或用手指完全堵住采样头的进气口,转子应迅速下降到流量计底部;自动控制流量的采样器,则进入停止运转状态。5.3.3 流量计流量计精度为2.0%。5.3.4 采样泵采样泵能连续运转3000 min以上,采样流量(带滤膜)应大于20 L/min,负压应大于

7、1500 Pa。5.4 焊接车间测尘点、采样位置及环境要求5.4.1 测尘点一个焊接车间内有多台焊接设备工作时,3台以下者选一个测尘点,4台至10台者选两个测尘点,10台以上者,至少选3个测尘点;多台焊接设备焊接不同焊接材料时,按焊接材料种类分别设测尘点。5.4.2 采样位置采样位置选择在焊工或焊接机器人经常活动的范围内,且烟尘分布较均匀处的呼吸带。有气流影响时,应选择在作业地点的下风侧或回风侧。移动式焊接的产尘点的采样位置,应位于生产活动中有代表性的地方,或将采样器架设于移动设备上。5.4.3 环境要求C.3.1 温度:040。C.3.2 相对湿度: 85%。附录A (资料性附录)焊接烟尘浓

8、度检验方法A.1 原理在焊接车间中,抽取一定体积的含尘空气,将粉尘阻留在已知质量的滤膜上,由采样后滤膜的增量,求出单位体积空气中粉尘的质量(mg/m3)。A.2 仪器A.2.1 滤膜应采用直径为75 mm过氯乙烯纤维滤膜或其他测尘滤膜。当过氯乙烯纤维滤膜不适用时,改用玻璃纤维滤膜或其他测尘滤膜。A.2.2 采样夹应满足总粉尘采样效率的要求,气密性应符合附录B的要求。其中粉尘采样夹可安装直径75 mm的滤膜,用于定点采样。A.2.3 采样器的性能和技术指标应符合附录B的要求。需要防爆的工作场所应使用防爆型粉尘采样器。流量范围为1 L/min200 L/min。连续运转时间应5h。A.2.4 分析

9、天平精度为1/10000。A.2.5 秒表或其他计时器。A.2.6 干燥器,内装变色硅胶。A.2.7 镊子。A.2.8 除静电器。A.3 测定A.3.1 滤膜的准备A.3.1.1 干燥称量前,将滤膜置于干燥器内干燥2 h以上。A.3.1.2 称量用镊子取下滤膜的衬纸,将滤膜通过除静电器,除去滤膜的静电,在分析天平上准确称量。在衬纸上和记录表上记录滤膜的质量和编号。将滤膜和衬纸放入相应容器中备用,或将滤膜直接安装在采样头上。A.3.1.3 安装滤膜毛面应朝进气方向,滤膜放置应平整,不能有裂隙或褶皱。用直径75 mm的滤膜做成漏斗状装入采样夹。A.3.2 采样A.3.2.1 焊接车间测尘点和采样位

10、置的确定应符合附录C的要求,将装好滤膜的粉尘采样夹,置于呼吸带高度位置以20 L/min流量采集空气样品,采集时间累计5 h-8 h(由采样现场的粉尘浓度和采样器的性能等确定)。A.3.2.2 采样时,要通过调节使用的采样流量和采样时间,防止滤膜上粉尘增量超过上述要求(即过载)。采样过程中,若有过载可能,应及时更换采样夹。A.3.3 样品的运输和保存 采样后,取出滤膜,将滤膜的接尘面朝里对折两次,置于清洁容器内。或将滤膜或滤膜夹取下,放入原来的滤膜盒中。室温下运输和保存。携带运输过程中应防止粉尘脱落或二次污染。A.3.4 样品的称量 称量前,将采样后的滤膜置于干燥器内干燥2h以上,除静电后,在

11、分析天平上准确称量。A.3.5 浓度的计算 空气中总粉尘的浓度按式(A.1)计算。 (附录A.1)式中:空气中总粉尘的浓度,mg/m3;采样后的滤膜质量,mg;采样前的滤膜质量,mg;采样流量,m3/min; 采样时间,min。A.3.6 焊接烟尘TWA浓度测定示例计算8 h的焊接烟尘TWA浓度CTWA示例如下:某焊接车间在工人经常停留的作业地点选5个采样点,接尘时间累计8 h。5个采样点的烟尘浓度及工人在该处的接尘时间,测定结果如表A.1。表A.1 车间采样点粉尘浓度及工人接尘时间测定结果作业区域工作点平均浓度(mg/m3)接尘时间(h)1号采样点0.342.02号采样点4.020.73号采

12、样点0.694.54号采样点2.650.45号采样点7.740.4示例:AB附录B (资料性附录)焊接发尘量测定方法B.1 试验装置焊接发尘量采用抽气捕集法进行测定。试验装置为一个直径约500 mm,高约600 mm,体积约0.12 m3的半封闭容器,其示意图见图B.1。注: 1冷却水;2试板;3焊枪;4U型水压计;5观察孔;6筒体;7大锥体;8滤纸和铜网;9小锥体;10胶管;11流量计;12二通活塞;13真空泵。图A.1 焊接发尘量收集装置示意图B.2 试验步骤B.2.1 试板尺寸为300 mm200 mm(1220)mm。试验前称量焊接材料的质量,精确到0.1 g。将三张慢性定量滤纸及装有

13、5 g脱脂棉的纸袋同时放入干燥皿中干燥2 h以上,然后分别迅速用精度为1/10000的分析天平称量质量。试验前擦净测尘装置的筒体和大小锥体的内壁,然后用吹风机吹干。B.2.2 将试板放在筒体内,然后将一张滤纸放在小椎体开口处的铜网下面并紧固大小锥体。接通冷却水,开动真空泵,打开二通活塞,抽气量调节到5 m3/h,观察U型水压计的水压差是否正常,筒体内应为负压,然后进行施焊。焊接时,焊条或焊丝应尽量垂直不摆动,两个焊道相距10 mm以上,若为焊条,焊接剩余焊条长度约50 mm后停止;若为焊丝,焊接焊道200 mm10 mm长度后停止。停焊后继续抽气5min,关闭二通活塞,打开小锥体取下集尘滤纸折

14、叠后单独放在小纸袋中保存。用称过质量的少量脱脂棉擦净小锥体内壁的烟尘,将带烟尘的脱脂棉放回指定位置。B.2.3 重复上述操作三次后,打开大小锥体帽,用剩余的脱脂棉擦净筒体和大小锥体内壁上的烟尘,将带烟尘的脱脂棉放回原处。为避免混入飞溅颗粒,筒体下部180 mm处以内不擦。B.2.4 将带烟尘的脱脂棉和滤纸一同放入干燥皿中,干燥时间与称量原始质量前的干燥时间相同,然后进行第二次称重,并称量三根焊条头或剪掉的焊丝头的总质量。按照公式(B.1)计算焊接材料发尘量。 (附录B.1)式中:F 焊接发尘量,g/kg;g1 三张滤纸集尘前后质量差,g;g2 脱脂棉集尘前后质量差,g;g3 三次试验所用焊接材料前后质量差,g。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