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教育督导制度的发展与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估(湘潭)160718剖析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8101410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PPT 页数:72 大小:3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教育督导制度的发展与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估(湘潭)160718剖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我国教育督导制度的发展与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估(湘潭)160718剖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我国教育督导制度的发展与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估(湘潭)160718剖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我国教育督导制度的发展与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估(湘潭)160718剖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我国教育督导制度的发展与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估(湘潭)160718剖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教育督导制度的发展与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估(湘潭)160718剖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教育督导制度的发展与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估(湘潭)160718剖析(7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教育督导制度的发展 与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估,主讲人:文新华,自我介绍,文新华 教授 200241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 手机+微信:18930196438 电子信箱:wenxh58,目 录,一、教育督导内涵的发展 二、教育督导使命的发展 三、教育督导任务的发展 四、努力提高学校督导水平 五、关于学校发展性教育督导评估,一、教育督导内涵的发展,(一)我国教育督导制度的本质 (二)我国教育督导制度的三重性质,(一)我国教育督导制度的本质,1、教育督导制度的历史发展 2、教育督导制度是教育法律实施监督制度的组成部分,是保障教育法律实施、保障教育改革发展和保障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的行政监督制度和专门监督制

2、度 3、教育督导制度是教育领域的行政监督制度,1、教育督导制度的历史发展,(1)学校巡视制度自古代周朝产生以来,得以延续至清朝 (2)清朝末年引进西方学校视导制度 (3)1949年以前民国政府实行教育督导制度 (4)1949-1955年,新中国延续了教育督导制度,改革开放以来教育督导的发展,(1)1977年邓小平提出恢复教育督导制度 (2)1986年根据义务教育法设立教育督导司,颁布教育督导暂行规定 (3)1993年设立国家教育督导团 (4)1995年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教育督导制度”,(5)2006年义务教育法修订案第八条增加教育督导专门条款 (6)2010年纲要对教育督导做出重要规定,并将

3、其作为三大保障措施之一 (7)2012年发布教育督导条例并成立国家教育督导委员会,2、教育法律实施监督制度,-国家权力机关(人大)对教育法律实施的监督 -政党(主要是民主党派)对教育法律实施的监督 -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教育法律实施的监督 -社会(媒体、企业、社会组织)等对教育法律实施的监督 -公民对教育法律实施的监督,3、教育督导制度是教育领域的行政监督制度,(1)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优化政府组织结构。优化政府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工作流程,完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行政运行机制。严格绩效管理,突出

4、责任落实,确保权责一致。(十八届三中全会文件),(3)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既要简政放权,也要加强监督监管。教育督导是政府加强宏观管理的基本手段,也是决策、执行、监督三者相互协调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教育部: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二)我国教育督导制度的三重性质,1、对下级政府教育工作的行政监督制度 2、对下级教育行政工作的行政监督制度 3、对所属学校工作的监督与指导制度 4、国家教育督导委员会文件,4、国家教育督导委员会文件,督政要重点做好四项工作: 一是建立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制度,开展对地方政府统筹规划、政策引导、监督管理和提供公

5、共教育服务等履行教育职责情况的综合督导。 二是建立专项督导制度,就一些普遍性问题和教育重点工作,开展专项督导。建立重大教育突发事件督导制度,根据事件级别,合理划分督导职责,有效开展督导,督促地方政府和学校妥善应对和解决。,三是做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工作。按照教育部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暂行办法要求,继续做好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认定,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建立省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考核评估制度,开展省级政府统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考核评估。,四是建立对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督导制度。根据教育规划纲要及年度工作要点,由上级教育督导部门对下级教育行政部门完成教育改革发展

6、任务情况进行督导,提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工作水平。,二、教育督导发展的新使命,(一)为教育现代化服务 (二)为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服务 (三)为进入人力和人才资源强国服务,(一)为教育现代化服务,1、教育现代化的必要性 2、教育现代化的国际比较 3、教育现代化的主要指标 4、教育现代化在学校层面的特征,1、教育现代化的必要性,(1)追赶理论 “1+3追赶案例” 中国的第四次追赶 (2)两个数学模型,2、教育现代化的国际比较,普及9年以上的义务教育;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一般在80%以上(高收入国家为95%左右);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一般在30%以上(高收入国家均进入了50%以上的普及化阶段); 成人识字

7、率达到95%以上; 青少年平均预期受教育年限(即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在12年以上(高收入国家为14年左右); 主要劳动年龄人口中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在15%以上; 全社会教育经费总投入占GDP的比例和人均教育经费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3、教育现代化的主要指标,教育普及程度 教育条件 教育质量 教育经费 教育公平 教育体系 教育体制,教育普及程度,学前教育:普及学前一年(95%),基本普及学前两年(80%),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70%) 义务教育:巩固率(95%)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0%)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40%),教育条件,办学条件 师资 信息化 校外设施,教育质量,义

8、务教育:按时完成率 高中教育:毕业率 中等职业教育:双证率 高等教育:学历、学位获得率;初次就业率,教育经费,教育经费总投入 财政性教育经费,财政性教育经费,各级政府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统筹各项收入,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严格按照教育法律法规规定,年初预算和预算执行中的超收收入分配都要体现法定增长要求,保证教育财政拨款增长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按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的3%足额征收教育费附加,专项用于教育事业。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2012年达到4%。,教育公平,优

9、先保障机会公平,更加关注过程公平,不断追求结果公平 义务教育:城乡均衡、“两个为主”、留守儿童 区域公平,教育体系,以终身教育为理念的新型现代国民教育体系 体系的完整性 体系的贯通性 体系的便捷性,教育体制,人才培养体制 办学体制 投入体制 管理体制,4、教育现代化在学校层面的特征,(1)办学条件现代化 (2)师资建设现代化 (3)办学理念现代化 (4)学校制度现代化,(1)办学条件现代化,提高生均财政性教学经费 提高办学条件标准 确保校园安全 实现校园信息化 建设智慧校园 运用教学信息技术提高教和学的效能,(2)师资建设现代化,按照编制足额配备教师 提高教师学历层次 优化教师结构 提高教师教

10、学能力、德育能力和师德水平 激发教师创造性,(3)办学理念的现代化,学校工作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人才培养理念: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教育质量理念: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学校公平理念: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切实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问题。 学校特色理念:探索适应不同类型教育和人才成长的学校管理体制与办学

11、模式,避免千校一面。完善学校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机制。健全校务公开制度,接受师生员工和社会的监督。,(4)学校制度的现代化,学校现代化的制度内涵: 依法管理 自主管理 民主管理 社会参与管理 学校制度现代化的标准与目标: 高质量 高效率 高效益,(二)为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服务,1、学习型社会的基本要素 2、对学习型社会建设工作的督导,1、学习型社会的基本要素,(1)学习机会 (2)学习机制 (3)学习形式 (4)学习平台 (5)学习组织 (6)学习制度,2、对学习型社会建设工作的督导,(1)对社区教育工作的督导 (2)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参与率的督导,(三)为进入人力和人才资源强国服务,1、人均受教

12、育年限 2、劳动者人手一张证 3、高等教育规模 4、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三、教育督导任务的发展,(一)纲要提出的新任务 (二)国家教育督导委员会提出的任务,(一)纲要提出的新任务,1、依据教育督导条例,进一步健全教育督导制度。 2、加强相对独立的教育督导机构建设,确保独立行使教育督导职能。 3、健全国家督学制度,建设专职督学队伍。 4、坚持督政与督学并重 5、监督与指导并重。 6、加强义务教育督导检查,开展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督导检查。 7、强化对政府落实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情况的督导检查。,4、坚持督政与督学并重,1、为什么要并重? 督政的历史经验和长期性 学校督导是根本 性质所决定 2、如何

13、实现并重? 任务的统筹 验证的互补,5、监督与指导并重,(1)教育督导的本质是监督 (2)指导贯穿于监督的全过程 (3)指导职能的四个层次,指导职能的四个层次,(1)对有关对象进行四大指导 (2)指导区域教育现代化 (3)指导学校现代化 (4)指导学校提高教育质量,(1)对有关对象进行指导,提供教育法律指导 提供政策指导 提供思想指导 提供方法指导,四、努力提高学校督导水平,(一)经常性学校督导的主要事项 (二)重点指导学校提高教育质量,(一)经常性学校督导的主要事项,1、校务管理和制度执行情况 2、招生、收费、择校情况 3、课程开设和课堂教学情况 4、学生学习、体育锻炼和课业负担情况,5、教

14、师师德和专业发展情况 6、校园及周边安全情况,学生交通安全情况 7、食堂、食品、饮水及宿舍卫生情况 8、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情况 9、预防和处置重大事故,(二)重点指导学校提高教育质量,1、指导学校坚持德育为先 2、指导学校坚持能力为重 3、指导学校坚持全面发展 4、指导学校坚持发展学生良好个性 5、指导义务教育学校“减负” 6、指导普通高中提高质量,3、指导学校坚持全面发展,(1)指导学校正确认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2)指导学校正确认识全面发展与发展良好个性是统一的,4、指导学校坚持发展学生良好个性,(1)指导学校正确理解个性 (2)指导学校正确引导学生发展个性,1、指导学校

15、坚持德育为先,(1)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2)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 (3)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 (4)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5)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 (6)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 (7)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

16、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8)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 研究案例,研究案例:学生学习动力从哪里来? 学习兴趣培养 责任意识培养,2、指导学校坚持能力为重,(1)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 (2)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3)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1)优化知识结构,结构一:学科知识的内部结构 结构二:一般生活知识、社会实践知识和普通学科知识 结构三:感性、实践知识与理性、书本知识; 结构四:语言工具、计算工具、信息工具知识 结构五:社会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艺术知识,(2)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