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认证自评报告书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08100367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DOC 页数:136 大小:1.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牡丹江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认证自评报告书_第1页
第1页 / 共136页
牡丹江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认证自评报告书_第2页
第2页 / 共136页
牡丹江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认证自评报告书_第3页
第3页 / 共136页
牡丹江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认证自评报告书_第4页
第4页 / 共136页
牡丹江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认证自评报告书_第5页
第5页 / 共1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牡丹江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认证自评报告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牡丹江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认证自评报告书(1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 .第一部分 基本情况1 学校概况牡丹江医学院是黑龙江省东南部地区唯一一所省属普通本科医药院校。学校创建于1958年,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先生题写了校名。1962年因国民经济调整改为牡丹江卫生学校,1978年升格为牡丹江医学专科学校,1986年恢复为牡丹江医学院。1997年一次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06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良好。2010年被列为黑龙江省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单位。2012年被评为全国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训计划项目试点高校。201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学校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牡丹江,占地面积7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4.1万平方米,

2、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38亿元,资产总值6.08亿元。学校本科招生面向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现有全日制本科生10381人。学校开设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学、制药工程、公共事业管理等20个本科专业,涵盖医学、理学、工学和管理学4个学科门类。其中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麻醉学、医学检验学是省级重点专业,医学影像学是省级一类特色专业、国家级一类特色建设专业和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口腔医学专业列为本科一表招生。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生物学和护理学为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基础医学、生物学、内科学和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为省级重点学科;药学和外科学为省级重点培育学科。人体解剖学

3、、组织学与胚胎学、医学遗传学、病原生物学、医学影像设备学和诊断学为省级精品课程。学校现有教职工2464人,其中专任教师433名。具有正高级职称教师105人、副高级职称教师97人,分别占专任教师24.25%和22.40%;具有硕士学位教师252人、博士学位教师71人,分别占专任教师58.20%和16.40%;教师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人、省政府特殊津贴1人;有兼职博士研究生导师5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20人;有龙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省教学名师2人、省教学能手1人、省卫生系统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7人;有省教学团队2个、省教育科学研究团队1个、省领军人才梯队1个、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1个;有100余名

4、教师担任国家级学会理事、省级学会副理事长等学术职务。学校建设有先进的教学与科研基地,现有2个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抗纤维化生物治疗实验室、麻醉与危重病学实验室),2个黑龙江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组织损伤与修复实验室、肿瘤疾病防治实验室);依托学校建有黑龙江省生物医药技术服务平台、黑龙江省博士后创新创业实践基地、黑龙江省高校校企共建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和牡丹江市北药开发实验基地等科研平台;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临床技能实验教学中心和药学实验教学中心为黑龙江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近五年,学校教师参加教材编写230部,其中主编教材69部;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46项、省部级科研课题31项;承担省部级教育教学研究课题

5、83项;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奖29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8项;发表学术论文5489篇,其中被三大检索收录论文272篇。2009年,合作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牡丹江医学院学报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学校图书馆馆藏文献119万册,校园网“千兆(1Gbps)为主干,百兆到桌面”,运行3个校级网络应用系统(教务、网络教学、办公网)、1个学校门户网站和42个二级网站,教研室、教室、实验室终端与学校网络中心宽带互连,实现了资源共享。学校与俄罗斯太平洋国立医科大学、美国洛克菲勒大学、美国田纳西大学、韩国建阳大学、新西兰奥克兰大学、新西兰怀卡托理工学院、英国贝德福德大学、菲律宾法蒂玛大学等国外院校建立了稳定的交流

6、与合作关系。学校秉承“立德立行、唯实唯新”的校训,弘扬“执着、爱校、求实、合作、创新、奉献”的牡医精神,坚持“人本、厚德、尚能、强技”的办学理念,突出“以德为先,注重人文,强化实践,服务基层”的办学特色,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毕业生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不断提高,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建校以来,学校共培养医学、药学等专业毕业生5万余人,他们活跃在祖国的医药卫生战线,大部分已经成为学科带头人和业务骨干,为黑龙江省和全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 临床医学专业概况牡丹江医学院于1958年设置临床医学专业,经历了本科层次(牡丹江医学院1958.8-1962.9)、中专层次(

7、牡丹江卫生学校1962.9-1978.12)、专科层次(牡丹江医学专科学校1978.12-1986.3),并于1986年恢复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招生。临床医学专业招生面向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现有全日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3431人,累计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总人数已达10388人(其中本科7830人)。2010年开始招收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教育五年制本科,2012年“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获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临床医学是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招收和培养科学学位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医学专业为“十二五”省级重点专业。拥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

8、级精品课程5门、省教学团队2个、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1个、省教学名师2人、省卫生系统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6人。学校有8所附属医院(2所直属附属医院、6所教学医院),均为三级甲等医院,总床位数8583张;有实习医院28所,总床位数32553张。为适应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趋势,按照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的要求,临床医学专业注重学生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培养具备良好职业素质、初步临床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一定创新精神的应用型医学毕业生;培养农村订单定向生成为能够在基层从事集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全科医学毕业生。在长

9、期办学实践中,临床医学专业不断深化和丰富“为农村办学,为基层服务”的办学思路,形成了“重医德、强技能、为基层”的专业特色。始终坚持医德教育与专业技能教育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执业能力培养和人文素质养成相结合,大力实施“专业-学科-课程”一体化建设,不断优化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以“岗位胜任能力”为目标的“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学生进行“三早”教育,突出全程应用能力培养,注重学生大预防观念、循证医学观念和社区卫生服务观念的培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探索“以器官系统疾病为中心”的课程体系改革,推广形成性评价、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等考试改革;开展PBL、案例式、床边式、小组讨论

10、式、临床模拟教学、网络辅助教学等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临床医学专业立足龙江、服务基层、辐射全国,培养了大批能力强、素质高的应用型医学人才,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特别是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凸显了学校的办学特色。第二部分 本科临床医学专业认证自评情况1 宗旨及目标1.1办学宗旨及目标定位认证标准:在执行国家教育方针的过程中,医学院校(指独立设立的医学院校和综合大学中的医学院)必须依据社会对医学的期望和区域发展需要,明确其办学宗旨和目标。包括:办学定位、办学理念、发展规划、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等。 根据医学教育标准,适应医学教育发展趋势,紧密结合黑龙

11、江省区域经济及卫生事业发展需求,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和黑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文件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确定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办学宗旨和目标。 1.1.1办学定位经过不断努力,把学校建成高水平、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医学院校。学科专业定位:以医学学科、专业为主,适度发展与医学相关的理学、管理学、工学学科及专业。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办学形式定位:以全日制学历教育为主,积极开展非学历教育和继续教

12、育。服务面向定位:立足本省,面向行业,服务基层,辐射全国。培养的学生主要从事基层的医疗、疾病控制、保健、康复、生物制药及卫生事业管理等实际工作。功能定位:以教学为中心,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以科研为动力,开展较高水平的基础研究和北药开发、地方病治疗等适合本地区需要的应用研究;以医疗为支撑,提高附属医院疾病诊治水平,为当地提供最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以社会服务为宗旨,不断增强办学实力,为地方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提供智力、人力、技术支持,充分发挥我校作为黑龙江省东南部地区医学教育、科研、医疗中心的作用。1.1.2办学理念 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践行“立德立行、唯实唯新”的校训,秉承优良办学传统,

13、与时俱进,不断总结,凝练出“人本、厚德、尚能、强技”的办学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育人原则;突出我校“以德为先,注重人文,强化实践,服务基层”的办学特色。1.1.3发展规划 学校“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加强内涵建设,继续提高本科教育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形成以医学为主,理学、工学、管理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深化和拓展办学特色,办学水平力争在同类、同层次院校中处于先进地位,部分学科领域或方向处于省内领先水平,把学校建设成为大学功能完善、有鲜明特色的应用型优秀医学院校。2012年,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确

14、定学校的发展目标是建成高水平、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医学院校。1.1.4培养目标及质量标准 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培养目标:在注重学生掌握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前提下,培养具备良好职业素质、初步临床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一定创新精神的应用型医学毕业生。五年制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教育培养目标:毕业后能够在基层从事集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全科医学毕业生。在牡丹江医学院教育教学质量标准(2005版)的基础上,依据中国本科医学教育办学标准,结合学校的办学定位、办学理念、发展规划和专业培养目标,2014年学校组织专家重新修订了牡丹江医学院教育教学质量

15、标准,有效规范了各项教学工作,为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评价提供了基本依据和标准。1.2宗旨及目标的确定认证标准:医学院校的办学宗旨和目标的确定需通过各方面人员的认真讨论,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同意,使全校师生周知。 在确定办学宗旨和目标的过程中,学校结合医学教育发展趋势,根据地方经济及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和学校实际,在广大师生员工中进行了广泛调研,发动师生员工参与讨论,献计献策,提交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并经上级主管部门同意,以多种方式学习宣传,使全校师生周知。 上世纪90年代,结合“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工作,学校召开教学工作会议,认真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中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等精神,展开了“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形成了“立足龙江、服务地方、提高质量、办出特色”的办学指导思想。进入21世纪,学校先后制定了“十五”、“十一五”学校发展规划,明确了建设任务并有效实施。2006年,结合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再次组织全校师生开展“办学指导思想、办学定位、办学思路、办学特色”大讨论,进一步明确了“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为生命,以改革为动力,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大力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实现办学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