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2013级高三历史材料型选择题专项练习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8100334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2013级高三历史材料型选择题专项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2013级高三历史材料型选择题专项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2013级高三历史材料型选择题专项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2013级高三历史材料型选择题专项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2013级高三历史材料型选择题专项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2013级高三历史材料型选择题专项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2013级高三历史材料型选择题专项练习(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2013级高三历史冲刺阶段“材料型选择题”专项练习专项训练(一)11962年,蒋介石曾对安徽历史上的一位文化巨匠作挽联进行高度概括:“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由此可判断这位文化巨匠应是A梁启超 B李大钊 C胡适 D陈独秀2美国华盛顿邮报对右图的评论称,在对待世界时,美 国应当学习“哥白尼精神”。这里的“哥白尼精神”反映出 美国 A力图维护在世界上的主导地位 B与日本结盟,共同维护世界和平 C学习哥白尼,打破多极化格局 D遏制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3宪政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特征。表中关于三部宪法的表述,全正确的是名 称美利坚合众国宪法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

2、法颁布时间1787年颁布1870年颁布1954年颁布制定机构国会制定国民议会制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特 点体现三权分立原则体现议会至上的原则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评 价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标志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A颁布时间 B制定机构 C特点 D评价4甲、乙、丙、丁四位同学打算各写一篇关于古希腊罗马的论文,他们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其中步骤比较合理,论证比较严谨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5在朝鲜半岛局势再度紧张之际,2010年7月21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当地官员的陪同下与先期抵达的 国防部长盖茨一起慰问“前线”官兵,并听取有关朝鲜动向的汇报。20世纪印发朝鲜半岛南北

3、分裂的主要原因是:A、朝鲜半岛南北方两种社会制度的对立 B、帝国主义分而治之的政策C、日本投降后苏美两国军队入驻朝鲜 D、1953年朝鲜停战协定的规定6上海法租界史中记载:“住房,整个住宅区都变得空荡荡了;隔一个晚上,地皮就不值钱了;从1864年到1865年,房租减低了50%。即使不是大部分,至少是许多房子都是贷款造的,因此许多人破产了。”出现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A、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破坏 B、太平天国运动的冲击 C、洋务运动的开始 D、民族资本主义刚刚兴起7历史教科书总结说:“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阶级不能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对此某学生提出:“毛泽东出身农民,他却领

4、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书上明显错误。”对上述观点最合适的理解是A教科书只是出自某些专家的“一家之言”,结论不合理B教科书只是就一般规律作出判断,毛泽东是个特殊现象C该学生对“农民阶级”这一概念理解片面,结论错误D太平天国运动和毛泽东所处的时代不同,结论差异合理8历史教科书总结说:“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阶级不能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对此某学生提出:“毛泽东出身农民,他却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书上明显错误。”对上述观点最合适的理解是A教科书只是出自某些专家的“一家之言”,结论不合理B教科书只是就一般规律作出判断,毛泽东是个特殊现象C该学生对“农民阶级”这一概念理解片面,

5、结论错误D太平天国运动和毛泽东所处的时代不同,结论差异合理9无论在古代还是在后世,梭伦素有雅典“民主之父”之称。下列对他的改革措施表述正确的是A颁布“解负令”,废除雅典的奴隶制度B使各等级的公民有参选“四百人会议”的权利C设立陪审法庭以受理公民投诉 D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10汉书中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商品经济的发展客观上促进了商人地位的提高 农民的政治地位处在社会最底层 商人受歧视压制的现象开始转变A B C D11明朝思想家王艮(14831514)曾提出“百姓日用条理处,即是圣人之条理处”的观

6、点,从儒学世俗化的角度看,与之传承关系最密切的思想家是A程颢和程颐 B朱熹和陆九渊 C王守仁和李贽 D黄宗羲和王夫之12一份文献中分析道:“过去国家对企业管得太多太死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把全民所有同国家机构直接经营企业混为一谈。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社会主义的实践,所有权同经营权是可以适当分开的。”下列文献中最早可能阐述这一观点的是A1958年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B1978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C1984年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D1993年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13在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轨的过程中,清政府陨落了。但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清政府也不

7、断地进行自我拯救,力求跟上工业文明的脚步。下列的说法,正确的是A海禁政策的实施表明清政府自我拯救的决心B洋务运动的开展说明清政府完成了自我拯救C维新变法运动使自我拯救深人到制度的层面D护国运动加速了清政府自我拯救的步伐14“十月革命的伟大实践已经证明,它是符合客观历史发展规律的,是帝国主义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产物,是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又是列宁和布尔什维克领导无产阶级和劳苦大众充分发挥革命首创精神的体现”。下列各项中,与上述观点能互相印证的有十月革命的胜利,决不是西方某些历史学家所说的纯粹是“历史的偶然性”十月革命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十月革命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十月革

8、命是民族解放运动的成功典范A B C D15“已有不少人将周恩来喻为日内瓦会议的挽救者,他已赢得了外交舞台第一流人物的地位”。这样的评价基于他在日内瓦会议上发表了一篇重要的演说。其演说的宗旨是A号召亚非国家采取不结盟政策 B亚非各国坚持反帝反霸的方针 C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D解决亚非尤其是印度的和平问题16 从牛顿经典力学到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发展,说明了 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不断发展的 科学的认识是永无止境的 科学成就往往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发展 人类开始从宏观世界深入微观世界认识客观规律 A B C D17随着欧共体的建立,欧洲步入一体化快车道,他们“在这辽阔的领域无论

9、走到哪里,都会真正感到我 在这里很自由自在,我也是这个国家的一个公民”的梦想正逐渐变为现实。对欧洲一体化的理解,其中不准确的是 A具有主权让渡性 B体现超国家权力 C具有联邦的功能 D成员国权力共享18钱理群天地玄黄记载某民国杂志刊登了一则“小品”: “法币满地,深可没胫,行人往来践踏,绝无俯身拾之者,谓之路不拾遗,谁曰不宜!”小品所反映的“路不拾遗”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A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192010年7月7日,抗战大画浩气长留在台湾父纪念馆展出(下图),93岁的台湾原“行政院长”郝柏村致辞说:“七七是中华民族血与泪交织的年代,是中华民族站起来

10、的真正开始。”这里的“站起来”的含义是 ( )A中国从此摆脱了东西方列强的侵略 B中国开始扭转任人宰割的衰败局面C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民主富强之路 D中国从此成为举足轻重的国际强国20图9为19世纪期间世界部分城市人口(以千为单位)的统计表,它反映出的历史信息不包括城市1800年1850年1880年1900年纽约646961,9123,437伦敦9562,6184,7676,581东京8001,0501,600莫斯科2503656121,000上海300250300600孟买200500773776 A工业革命引起世界社会前所未有的城市化 B世界各地城市化的进程是不均衡的C城市在国家社会经济中的

11、地位日益重要D各地城市人口的差距,反映出表中欧美国家已实现了工业化专项训练(二)1关于下表中的中国古代两大选官制度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类别察举制科举制依据品德、学问、议政能力“以文取士”方式长官举荐自由报考 A察举制强调德才兼备 B科举制注重科技素养 C察举制有利于贵族政治的形成 D科举制不利于统治基础的扩大2一位外国友人在清乾隆年间进入中国,当时他可能做到: A在北京学京剧 B在山西平遥办票号C在上海看电影 D在广州从事涉外贸易 3北宋的哥窑在浙江龙泉,以冰裂纹瓷器(见右图)最为有名。根据所学知 识判断,这种冰裂纹瓷器应当属于瓷器分类中的 A白瓷系列 B青瓷系列 C青花瓷系列 D珐琅瓷系列4某

12、思想家强调“不自是,故彰;不自戕,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位思想家是 A老子 B孔子 C王阳明 D王夫之5英国的格雷斯顿曾这样评价鸦片战争:“在人类历史中,我从未见过如此不正义并故意要使国家蒙受永久耻辱的战争。飘扬在广州城头的英国国旗只是为了保护一桩可耻的交易进行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支持英国对华发动正义的战争 B为英国发动战争作辩护C未看到英国发动战争的真实目的 D支持中国的反侵略战争61851年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其主要依据应是 A首次提出向西方学习的主张 B资政新篇的实施 C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 D是历次农民战争的最高峰7梁

13、启超是中国揭示和宣传近代民族主义的第一人。(1902年)他发表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明确提出“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根据材料指出梁启超表达出的“民族情绪”的影响有: 推动维新思想的形成 唤起民众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 促成戊戌变法的开展 激励有识人士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A B C D 81924年,孙中山说:“从前奋斗不充分的原因,是由于没有办法,从此以后有了办法,就要诸君担负责任,拿这个办法,去替国人发生一个新希望。”“这个办法”是 A武装夺取政权 B走十月革命道路 C建立责任内阁 D实行新三民主义9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有高潮也有低潮。右图反映的是中国共产 党力量变化的趋势,其中与第二个高峰形成直接相关的是 A北伐战争的推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