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案例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8099585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DOC 页数:70 大小:4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理想的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理想的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理想的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理想的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理想的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理想的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想的案例(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案例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案例1:首漂长江 记者殉职长江科学考察漂流探险队首批队员人,年月日分乘“龙的传人”、“青年号”、“三八号”、“攀钢号”等条橡皮船,从沱沱河万里长江第一桥下水。征服了八百里通天河,但在金沙江受挫,“前卫号”翻船。随科考队采访的记者万明在这次漂流探险采访中不幸遇难,以身殉职,这是新中国记者殉职的第一人。评析:人有了理想才谈得上生活。只有同这个世界结合起来,我们的理想才能结出果实;脱离这个世界,理想就不结果。 对于事业的抱负和理想,是以“真”为开始,“善”为历程,“美”为最终目标 人类的幸福和欢乐在于奋斗,而最有价值的是为理想而奋斗。

2、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哲学家告诉我们,“为善至乐”的乐, 理想的实现只靠干,不靠空谈。案例2:记者英雄 安珂、杨威年月日,青年记者安珂在广州街头勇斗歹徒,见义勇为,不幸牺牲。武汉又出现活着的“安珂”,他是武汉人民广播电台岁的记者杨威,在餐馆吃饭时与扒窃别人钱包的歹徒搏斗。自古书生多文弱,路见不平一声吼,这种徐洪刚式的英雄行为实是可贵。评析:奋不顾身、临危不惧与歹徒英勇斗争的大无畏精神,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确信这是一个真理。案例3:任长霞任长霞同志生前是河南省登封市公安局局长。当她猝然牺牲在

3、工作岗位上之后,当地十多万人民群众,从白发老人到垂髫少年,从机关干部到乡村农民,自发地为她送行。任长霞同志的事迹报道后,在全国各地人民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大家无不为她感人至深的事迹而潸然泪下,无不为她的崇高思想和优秀品质而受到心灵的震撼和精神的洗礼。“有为而威邪恶畏,为民得民万民颂。”这是登封部分群众在任长霞任公安局长一年多后执意为她树的“功德碑”。这块碑虽然当时就被任长霞拆掉了,但拆不掉她竖立在群众内心深处的丰碑。任长霞对人民群众无限热爱。在她心中,老百姓最亲,人民利益最重。听到群众的冤屈,她会痛心落泪;侦破危害群众的积案,她不容半点迟疑。她深入山区为群众找水源,圆了几代人的梦;她倡议开展“

4、百名民警救助百名贫困学生”活动,使名贫困学生得到救助;她看到失去双亲的孤儿,毅然献出母爱。在任长霞看来,老百姓的事就是天大的事。在登封工作的三年多,“局长接待日”从没间断过。对群众来访反映的问题,哪怕是一点小事,她都要求查个水落石出,并把处理结果及时告诉群众。大道无形,大德无碑。任长霞以她对百姓无私的爱、深厚的情,在老百姓心中划出了一道永志不忘的长虹,映出了一片深切怀念的彩霞。评析:群众在干部心中的分量有多重,干部在群众心中的分量就有多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进一步增强群众观念,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坚持深入基层、

5、深入群众,特别是要到最困难的地方去,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到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同那里的干部群众一道,努力化解矛盾,排除困难,打开局面,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但她却离去了,带着对家的愧疚、对孩子的惦念和对父母的牵挂,永远的离去了,留下的只有对事业的崇敬和对祖国的热爱。案例4:徐洪刚见义勇为的英雄战士1993年8月17日,徐洪刚乘坐云南彝良开往四川筠连的公共汽车探家归队。车上4名持刀歹徒借故对女乘客吴道蓉进行纠缠,肆意侮辱。与姑娘同车的徐洪刚,忍无可忍,挺身而出,歹徒放下姑娘,拔出匕首,朝着徐洪刚的胸部、腹部和背部连刺14刀,之后跳窗而逃。徐洪刚用背心兜着流出体外的肠子,拖

6、着遍体鳞伤的身躯,跳下汽车,向歹徒追击,边追边用微弱的声音呼喊:“快抓歹徒!”双脚每挪动一步,就留下一片血迹,嘴里不停地喊着:“我是解放军,快,快追罪犯。”直至最后休克。他用青春热血谱写了一曲人民战士爱人民的英雄壮歌。1993年12月,济南军区授予他“见义勇为的英雄战士”称号,共青团中央授予他“全国新长征突击手”称号。江泽民主席亲切接见徐洪刚并题词,号召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向他学习。评析:有什么样的信念,就决定你会有什么样的力量。一切的决定,一切的思考,一切的感受与行动,都会受控于某一种力量。它,就是我们的信念。生死英雄,浩然永存!在生与死,善与恶的残酷较量中,我们看到了英雄的凛然正气,将永远

7、屹立在巍然天地之间。案例5:徐虎事迹1969年12月参加工作,1975年5月被分配到普陀区房管系统工作,198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上海西部企业集团物业总监。徐虎同志曾于1986年、1988年两次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1989年、1995年、2000年三次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1996年5月和7月相继被评为全国优秀工人代表和全国优秀共产党员。1997年作为党员代表光荣出席了党的十五大。 徐虎同志曾以夜间义务挂箱服务的方式,成为全国房管行业的标兵和新时期的学习楷模。 从普通的水电维修岗位到企业中层管理岗位,徐虎坚持角色变了,“辛苦我一人,方便千万家”的信念不变,一如既往地用自己的敬业、钻研和

8、奉献精神,在物业管理工作中作出了新的贡献。他积极钻研“本帮”物业和现代经营管理理论,结合自己的物业实践,撰写了多篇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研究论文。他主动带徒,手把手把自己的专业技能和服务理念传授给徒弟,形成了广泛的“徐虎效应”,促进了员工队伍素质的整体提高。他经常深入社区听取意见,及时处理群众来信,解决了多起物业维修方面的疑难杂症,受到了居民群众的称赞。他参与物业市场的拓展,努力扩大社会物业的市场份额,提高了企业的美誉度和影响力。评析:一个人对社会的价值首先取决于他的感情、思想和行动对增进人类利益有多大的作用。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案例6:许振超先

9、进事迹报告会人事部副部长侯建良宣布,人事部、交通部决定授予许振超同志全国交通系统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张俊九宣布,中华全国总工会决定授予许振超同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并当场向许振超同志颁发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荣誉证书。他爱岗敬业,在工作上吃苦受累从来没有一句怨言。可他,又不是个不管不顾、光知道干活的“工作狂”,他孝敬父母,体贴妻子,关心孩子,帮助同事。就是对自己他也挺“关照”,早晨尽量抽点时间跑跑步,夜里有空还要摆弄摆弄心爱的天文望远镜。在工友、邻居、家人的眼里,老许工作认真、为人厚道,是一个平凡可亲的好人。然而,说起老许的“能”和“巧”来,又让人们感到他的确

10、不凡。看他开桥吊,抓起集装箱这么大的铁家伙,居然悄无声响、一钩准,功夫真是到家了。再看他修桥吊,密密麻麻的线路图在他眼里,就是通往成功的条条小径。安装桥吊,他又成了一个总揽全局、运筹帷幄的前线指挥,果断决策,当仁不让,真是个大能人!既是好人又是能人,是老许身上突出的品质,代表着新时期中国工人阶级的优秀素质,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也代表着新时期共产党员的精神境界。评析:为了理想和信念他们默默的为党和人民努力工作,鞠躬尽瘁,无私奉献,实现着人生的价值。他们崇高的精神境界和巨大的人格魅力对社会起着示范、引导和激励作用。理想和信念,就是这样一种深沉而执着的力量,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激励着一

11、代一代的共产党人为之而奋斗终身。案例7: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1911年,进奉天(今辽宁省沈阳市)东关模范学校读书,有一次,东关模范学校的魏校长在课堂上严肃地问学生:你们为什么读书?学生中有的回答:“为光耀门媚而读书,”有的答:“为明礼而读书,”有的答:“为家父而读书。”12岁的周恩来庄重地回答:“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评析: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少年周恩来已有了崇高的爱国主义理想。人类的幸福和欢乐在于奋斗,而最有价值的是为理想而奋斗。一个人的信仰不一定便是马列宗教什么的,他可以是一个人一个时期的一个信念或精神支持,正是因为有了这个精神支柱,才使其对未来充满希望和憧憬,没有了这个,他的精神便没有了灵

12、魂,他的生活将变成与动物无异.成大事者皆有志,成大事者亦具恒。理想和信念是不可分割的,当我们再困难面前想要退却的时候,想想马克思的名言吧: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案例8:杨振宁放弃也是一种选择杨振宁从泰勒那里得到建议,并认真地分析了自己的能力、兴趣等方面的实际情况,认识到自己的动手能力不强,所以,他对自己的理想作了适当调整,放弃了写实验论文的打算,转向了理论物理研究,最终取得了成功。如果杨振宁不放弃做实验论文的初衷,可能会通过努力获得一定的成绩,但因为他的动手能力不强,他不会获得今天的辉煌成绩。评析:理想的实现需要坚持不懈,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盲目蛮干,而要掌握一

13、定策略,特别是要善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自己的具体理想作出适当的调整。案例9:余纯顺为志向而拼搏余纯顺的目标是徒步走遍中国。他并非订下目标就完了。从一九八八年起的八年中,他走访了我国三十三个少数民族聚居地,完成了五十九个探险项目。他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走向自己的目标。假如他的雄心壮志只留在纸上,锁在抽屉里,或许他今天仍活得悠闲自得。蓝色的帐篷笼里,他无声无息地躺在那令人窒息的沙丘上。他只身独闯天涯,终于没能走出那曾经吞噬了无数生灵的死亡之海罗布泊。为创“旷世未竞之举”,他“九死亦向前”,无怨无侮,终于像一路铜像般地倒了下去 余纯顺的一生,是为自己的志向而拼搏的一生。 正如诸葛亮所说的“志当

14、存高远”。不错,一个人要成大才,就必须有一个正确而高远的志向。许多有成就的人和余纯顺一样无不如此。志向的正确与否、高远与否,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价值取向。然而,并非所有人都能像余纯顺那祥为了自己的志向而奋斗一生。正因为这一点,人民水远铭记着警“余纯顺”这个名字。评析:一个人有高远的志向,并不等于就有了丰功伟绩,关键在于行动。志向是奋斗的力量源泉,而奋斗则是实现志向的必要过程。这过程或长或短,或艰苦或轻松,但不可没有。案例10:陈景润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古往今来,能够在事业上取得成就的人是很多的。他们的成就和荣誉,往往令人敬佩、羡慕,人们也常渴望着能取得他们那样的成就。然而,怎样才能达到预想的目标呢?

15、这个问题就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正确回答的了。每个人的理想有所不同,有的远大,有的现实,但无论哪个有志者,都应该牢记住这句名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认准方向朝着理想,从小处做起,一步一步地积累着,走下去,这就是成功的秘诀。提起我国数学家陈景润,恐怕没有不知道的,人们每次谈起他,就会与那颗数学王冠上的明珠“哥德巴赫猜想”联系起来。但是,你是否会因他的成绩联想到别的,比如联想到那几麻袋、十几麻袋草稿?你是否会想到,在通向这座科学高峰的千里路上,攀登者是怎样一步一步地艰难向前的呢?对于我们来说,陈景润的那些稿纸本身就是一颗明珠。它告诉人们,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便是因为他们曾为理想一步一个脚印地奋斗过,他

16、们因此而成功了。评析:要想达到目标,使理想成为现实,积累是绝不可少的,而人们往往忽视这一点。古人“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话,讲的也是这个道理。无论多么远大的理想,伟大的事业,都必须从小处做起,从平凡处做起。资料1 保尔柯察金和比尔盖茨谁是英雄 电视连续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播出后,曾在社会上引发强烈反响,青年中重新掀起了“保尔热”。但时下青年在传统理想教育中已不再仅仅扮演被动接受的角色,他们更多地将传统的时代英雄与现代社会中被人们推崇的风云人物相比较,希望从看似冲突的两类人物中找出共同点,拓展自己的思考空间,获得更多的人生启示。比尔盖茨便是一个与保尔有着巨大精神反差却又能同时被中国青年认可的时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