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2016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二模)语文试题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8099323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2016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二模)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辽宁省2016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二模)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辽宁省2016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二模)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辽宁省2016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二模)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辽宁省2016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二模)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省2016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二模)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2016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二模)语文试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辽宁省鞍山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二模)语文试题命题人:张新丽 校对人:张辉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写在答题纸的规定位置上。3考生在答题纸上按要求答卷,必须在答题纸上各科目规定答题区域答题,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答案无效,在试卷上答题有效。第I卷 阅读题(70分)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苏轼是宋代一位杰出的作家,他的诗文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也带有那个时代一般的特色。要理解宋代诗文的发展及其成就,苏轼正是一位理想的代表作

2、家。宋代诗文是中国封建时代正统文学的尾声,这时市民文学已经出现,跃跃欲试地将要取正统诗文的地位而代之,这倾向到了元明两代就全然是市民文学的优势了。而宋代则还是过渡时期,这时正统诗文为了保持自己岌岌可危的阵地,一方面表现为浓厚的保守倾向,一方面则力求不辱没过去黄金时代中所曾经获得的光荣;一种中年人洁身自好的要求,一种近于清秋气象的心情,便成为诗、文、图画甚至于哲学(例如理学)的共同的基调。这时代的特征,说明封建文化的青春创造时代已不再来;但是还力图在往日的基础上别开生面;这在诗文方面,苏轼就是一个代表人物。先秦是古代的散文高潮,建安以至唐代的诗歌高潮,到了宋代已经不复成为澎湃的力量;这时要想推陈

3、出新,自成一个局面,于是宋代的作家便把两者的力量结合起来,想要写出一种近于诗的文,与近于文的诗,也就是要说理中带有抒情,而抒情中带有说理。这倾向开始于中唐柳宗元的山水游记与韩愈的“以文为诗”,到了宋代就成为普遍的发展。 封建时代的正统文学是以游宦生活为中心的,苏轼的一生写作也不例外。封建时代知识分子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政治态度,也正是苏轼的政治态度;苏轼在政治上的保守倾向与其局限性是无可讳言的,然而他想为国家为人民做一番事业,不慕荣利不追逐富贵,这也是无可讳言的。在他的作品中直接干预生活的诗篇,像吴中田妇叹等。这一类近于讽谕诗的写作,在苏集中并不在少数。然而限于那个时代,也限于自

4、己的政治认识,最后他终于爱上了陶渊明,自号“东坡居士”,这个元结、顾况、白居易都曾经走过的道路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在这样的基础上,继承着屈原宋玉以来美人香草的比喻,布衣寒士“咏怀”,与庄子的富于理趣的散文,于是出现了苏轼行云流水般的风格与超尘出俗的造诣。苏轼是一个带有鲜明浪漫气质的作家,这浪漫气质对于封建时代来说,乃是一种要求个性解放的力量,而宋代正是封建文化走向保守的开始,这种浪漫气质就尤其难能可贵,然而因此它也就是更为孤单的;苏轼“行云流水”的风格以至于“大江东去”的豪放气概,说明了个性的解放,而前人对于苏轼的不食人间烟火的评语,又深刻地说明了他在那个时代中的孤单。宋人诗文中有把说理与抒情统

5、一起来的特色,然而真正能达到“理趣”的造诣,也还是苏轼所特有的。所谓“理趣”就是说理或发议论又是通过形象的思维表达出来。好发议论原是宋诗一般的特色,在苏轼的作品中自然也到处可见。这是一种说理的形象语言,他仿佛认识了生活中什么更深的道理,一种从一般概念中发人猛省的体会,一种洞彻心脾的观察力的实感,于是把千言万语都化为生动的形象;而从这个形象之中,我们感受到诗人有多少的议论要脱口而说出啊。这就是廿四诗品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这才是理趣的造诣。浪漫的气质,豪放的风格,壮阔的波澜,发人猛省的理趣,这些就构成苏轼行云流水般的形象语言,为宋代的诗文平添了无限声色。(出处唐诗综论林庚 有删改)1下列关

6、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苏轼的诗文既具有由浪漫气质,壮阔的波澜等构成的行云流水般的形象语言特征,同时又带有时代的一般特色。B宋代的正统诗文,为了与当时已经出现的市民文学抗衡以保持自己岌岌可危的阵地,表现出了浓厚的保守倾向。C宋代的诗、文、图画,甚至于哲学方面都有一种中年人洁身自好的要求,一种近于清秋气象的心情的基调。D宋代的作家们结合了先秦散文和唐代诗歌的力量,创造出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文学样式:一种近于诗的文,与近于文的诗。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苏轼最终形成了行云流水般的风格与超尘出俗的造诣,是因为他继承了屈原宋玉以来美人香草的比喻,布衣寒士的“坎壤

7、咏怀”、与庄子的富于理趣的散文传统。B苏轼有着为国家人民做一番事业的美好愿望,但是限于时代和他自己的政治认识,他最终还是喜欢上了陶渊明,这是完全可以理解。C前人对苏轼有不食人间烟火的评价,这深刻地说明了拥有浪漫气质的他在那个封建文化走向保守的年代里的孤单。D封建时代以游宦生活为写作中心的正统文学、封建时代知识分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政治态度在一定程度上都影响了苏轼的写作。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诗词中不能体现“理趣”的一项是(3分)A“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情。”苏轼定风波B“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C“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D“春雨断桥人不

8、渡,小舟撑出柳阴来”徐俯春游湖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宣皇帝讳懿,字仲达,河内温县孝敬里人,姓司马氏。帝少有奇节,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汉末大乱,常慨然有忧天下心。汉建安六年,郡举上计掾。魏武帝为司空,闻而辟之。帝知汉运方微,不欲屈节曹氏,辞以风痹,不能起居。魏武使人夜往密刺之,帝坚卧不动。及魏武为丞相,又辟为文学掾,敕行者曰:“若复盘桓,便收之。”帝惧而就职。于是,使与太子游处,迁黄门侍郎,转议郎、丞相东曹属,寻转主簿。魏国既建,迁太子中庶子。每与大谋,辄有奇策,为太子所信重,与陈群、吴质、朱乐号曰四友。迁为军司马

9、,言于魏武曰:“昔箕子陈谋,以食为首。今天下不耕者盖二十余万,非经国远筹也。虽戎甲未卷,自宜且耕且守。”魏武纳之,于是务农积谷,国用丰赡。及魏武薨于洛阳,朝野危惧。帝纲纪丧事,内外肃然。乃奉梓宫还邺。魏文帝即位,封河津亭侯,转丞相长史。黄初五年,天子南巡,观兵吴疆。帝留镇许昌,改封向乡侯,转抚军、假节,领兵五千,加给事中、录尚书事。帝固辞天子曰吾于庶事以夜继昼无须臾宁息此非以为荣乃分忧耳及天子疾笃帝与曹真陈群等见于崇华殿之南堂,并受顾命辅政。诏太子曰:“有间此三公者,慎勿疑之。”明帝即位,改封舞阳侯。帝内忌而外宽,猜忌多权变。魏武察帝有雄豪志,闻有狼顾相。欲验之。乃召使前行,令反顾,面正向后而

10、身不动。又尝梦三马同食一槽,甚恶焉。因谓太子丕曰:“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太子素与帝善,每相全佑,故免。帝于是勤于吏职,夜以忘寝,至于刍牧之间,悉皆临履,由是魏武意遂安。及平公孙文懿,大行杀戮。诛曹爽之际,支党皆夷及三族,男女无少长,姑姊妹女子之适人者皆杀之,既而竟迁魏鼎云。(晋书宣帝纪)4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帝固辞天子曰吾于庶事以夜继昼无须臾宁息此非以为荣乃分忧耳及天子疾笃帝与曹真陈群等见于崇华殿之南堂B帝固辞天子曰吾于庶事以夜继昼无须臾宁息此非以为荣乃分忧耳及天子疾笃帝与曹真陈群等见于崇华殿之南堂C帝固辞天子曰吾于庶事以夜继昼无须臾宁息此非以为荣乃分忧耳及

11、天子疾笃帝与曹真陈群等见于崇华殿之南堂D帝固辞天子曰吾于庶事以夜继昼无须臾宁息此非以为荣乃分忧耳及天子疾笃帝与曹真陈群等见于崇华殿之南堂5下列对原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儒教:儒教又称“孔教”“圣教”,建立在由孔子奠定的儒家学说的基础上,自汉代以来被奉为官学,从南北朝开始叫做儒教,又被称作圣教,跟佛教、道教并称为三教。B薨:古人对身故有多种方式的描述,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为薨。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C侯: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二等,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如烛之武退秦师中提到的“晋侯

12、”“秦伯”,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变。D魏鼎:文中指魏国的重要礼器。鼎有三足两耳,传说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刑山之下,以象征九州。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鼎就从一般的炊器演变为传国重器了。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司马懿博学多闻,信奉 儒家思想。汉末天下大乱,他有心忧天下之志,但他因为汉室衰微,不愿屈服曹氏,以装病拒绝做官。B司马懿有奇策善谋,临危不乱。他做军司马以后向魏武进言,魏武帝听从之后,国家费用充足;他统领魏武帝丧事,朝廷内外安定,秩序良好。C司马懿老谋深算,能屈能伸。他主动和太子结交,魏文帝即位后倍加重用他,在天子病危之际,他受顾命辅政;受到魏

13、武怀疑,他勤于职守、废寝忘食,最终消除了魏武的疑虑。D司马懿有雄心大志,又心狠手辣,据说他有狼顾相,诛杀曹爽时,大肆杀戮,支党皆夷灭三族,不论男女老少,一律杀掉。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及魏武为丞相,又辟为文学掾,敕行者曰:“若复盘桓,便收之。”(2)因谓太子丕曰:“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太子素与帝善,每相全佑,故免。(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过扬子江二首(其一)杨万里只有清霜冻太空,更无半点荻花风。天开云雾东南碧,日射波涛上下红。千载英雄鸿去外,六朝形胜雪晴中。携瓶自汲江心水,要试煎茶第一功。注:这首诗是杨万里于淳熙十六年(

14、1189)九月宋光宗元年从临安赴淮河迎接金国贺正旦使途中,自镇江过长江时作。英雄:这里指岳飞、张浚等名将贤相。南宋在金山绝顶的吞海亭烹茶招待金使。8诗的前两联描绘了什么样的图景?在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5分)9这首诗感慨颇深,感情丰富,请结合最后两联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屈原的离骚中“,。两句,借描写采摘荷花、荷叶编制衣服来表现诗人高洁的品性。(2)杜牧的阿房宫赋中“,”写复道横越空中,曲折绵延,极言其构筑精巧。(3)李商隐的无题中“,”两句,诗人从体贴关切的角度,推测想象对方的相思之苦。乙 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

15、答,注意: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纸上把所选大题题 号后面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逍遥游聂鑫森江南大学是一所老资格的大学,中文系又是江南大学的明细,中文系之所以名声赫赫,是因为有一批久负盛名的老教授,在许多专业上,可说是一言九鼎,领风气之先。名胜城,自散木的贺先生,即是其中的一位。他的专长是古籍校勘与论证,最为人钦佩的是庄子研究,写过许多振聋发聩的专著。他字“散木”,也是取自庄子书中,自谦为无用之材,但“不材”即可免遭斤斧之苦而尽天年。贺先生的样子,尤其是五十岁以后,极似一棵瘦矮枯黄的杂树,一点儿也不起眼。他的个子也就一米六高,背有些弯,平头,脸色蜡黄,唇上蓄两撇八字胡,说话时露出两颗大门牙。他喜欢着青色的衣裤,加上布鞋布袜,乍一看,俨然一乡下农民。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中文系的办公楼,立在校园东南角的一个小庭院里,是彼此相连的双层木结构小楼,飞檐翘角,古色古香。有一天黄昏,不知何故,起火了,电铃骤响,让所有的教职员迅速撤离。贺先生当时正在办公室撰写讲义,同室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