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飞行员心理素质对飞行安全的影响与对策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08098641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飞行员心理素质对飞行安全的影响与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浅析飞行员心理素质对飞行安全的影响与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浅析飞行员心理素质对飞行安全的影响与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浅析飞行员心理素质对飞行安全的影响与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浅析飞行员心理素质对飞行安全的影响与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飞行员心理素质对飞行安全的影响与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飞行员心理素质对飞行安全的影响与对策(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 .浅析飞行员心理素质对飞行安全的影响及对策现代飞机从原始的一杆两舵走向了智能化,从而对现代飞行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表明,在人的因素中,飞行人员的心理因素所造成的飞行事故又占相当的比例。因此,探讨飞行员的心理品质对飞行安全的影响,有助于提高飞行员的心理素质,从而避免不安全飞行事故的发生。在飞行活动中,影响飞行员心理变化的因素主要包括:飞行环境(自然和人文环境)、飞行疲劳、特情情况和情绪变化。为了进一步提高飞行员的心理素质,可采用“提高飞行员的身体素质孝搞好特情处置“预防”心理教育、对飞行员实施飞行心理训练”等方法,以便更好地保证飞行安全。关 键 词 : 人的因素 心理素质

2、心理训练 飞行安全 0 引 言自从人类于1903年有了第一架飞机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飞机的不断改进世界民航业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进入20世纪50年后,大量的飞机被投入到了干线运输中,而飞机的事故率也不断的增加。在世界范围内造成飞行事故空勤机组的因素一直保持在80%左右,如果再加上空中交通管制,机务维修机场保障的差错由人为原因造成的飞机事故率可高达90%以上。 附:飞行事故中人的因素发展趋势年份事故率人的因素机械因素1950年33.240%60%1960年6.750%50%1970年3.060%40%1980年2.370%30%1990年1.680%20%从血的教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无论是飞行事

3、故,航空地面事故,还是其它事故或事故征候,除少数由于天气等不可抗拒的因素外,大多数都是人为差错埋下的祸根。现代飞机从原始的一杆两舵走向了智能化,从而对现代飞行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研究飞行人员身体素质已转向脑力资源开发,航空医学的重点也由生理走向心理,我们研究飞行中人的因素更应该研究心理与行为的变化。研究表明,在人的因素中,飞行人员的心理因素所造成的飞行事故又占相当的比例。因此,探讨飞行员的心理品质对飞行安全的影响,有助于提高飞行员的心理素质,从而避免不安全飞行事故的发生。1. 飞行员心理素质变化的主要原因和对飞行安全的影响1.1 在飞行环境中,环境对飞行员心理的影响飞行是一项特殊的劳动

4、,航空和地面环境有很大的差别,人在飞行中受环境影响之一主要是大气的变化,大气随高度的变化特性是导致高空缺氧症,高空减压病等的主要成因。虽然现代飞机都具有密封座舱和性能比较好的供氧设备,但实际的飞行过程中仍时有发生,轻度缺氧对人的警觉、记忆、计算和注意等都有较大的影响,轻度缺氧可使人丧失紧急判断力、思维意识缓慢、工作能力下降。在飞行途中噪音和振动也是突出的一个因素,经过有关人员调查表明有89.7%的飞行人员都对噪音和振动感到厌烦,噪音和振动可使飞行人员的注意力不稳定,诸如:敏感性下降、容易疲劳。在陆空对对话时噪音和语音相混杂,难以保持足够的清晰度,也是影响航空安全的重要因素。在飞行途中,有时会遇

5、到特种力环境,如加速度、失重、冲撞、气流冲击等问题都会影响人的心理和行为。驾驶舱是一个特殊的环境,每个机组人员的配合也对飞行安全有着巨大的影响,人的情绪也会相互影响。在飞行过程中人文环境对飞行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单就驾驶舱交流而言其范围就很广泛,一个飞行员在飞行过程中交流对象主要包括:与中交通管制员之间的交流;与其他飞机的交流;与客舱乘务员之间的交流;与乘客之间的交流;与飞机本身的交流以及与地面人员的交流等。存在有交流就必然会有交流障碍,所以交流障碍是干扰或阻碍交流以及削弱交流的一切事件。一旦交流被阻碍或者削弱就达不到交流的真正效果,必然会影响到飞行的安全性和操作的严谨性。是影响飞行安全的一

6、个重要因素。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对心理的理解,人的心理就其产生的过程来说,都是物质生理变化过程的产物,就其产生的内容源泉来讲都是客观环境对人的心理的影响,尤其是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企业文化、公司的规章制度、群体的价值观及行为准则和习惯、社会潜规则等人文环境因素,都会对飞行员产生影响。1.2 长期飞行会使飞行员产生疲劳和厌倦心理:疲劳对飞行安全的危害常常是估计不到的,疲劳驾驶危害严重性就在于此,所以中国民航的规定是:运输机机组人员飞行时间为每日8小时,不超过10小时,每月80小时,不超过100小时,每年800小时,不超过1000小时。当飞行员在执行飞行任务过程中,长时间应付不测

7、事态和急速变化的环境,其精力始终处于高度集中的状态。正是这种状态下进行了长时间飞行,影响最大的是与飞行员直接有关系的身体机能和心脏活动能力,造成生理和心理失调,机组人员因此会变的容易激动、感觉迟钝和闷闷不乐,进而损害机组间的合作和协调,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厌倦心理,心理常常不能在正常运行状态下。所有的这些都对飞行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增大了人为发生失误的可能性。飞行疲劳是指在飞行条件下,有应激的发生和发展所造成的心理、生理上的不平衡状态。疲劳对飞行效益和安全以及对飞行员身心的影响是众所周知的。人类的疲劳又可分为心理性疲劳和生理性疲劳。心理疲劳是因为过度的脑力劳动和情绪等心理因素所引起的心理能量

8、耗竭和工作能力下降的现象。生理疲劳则是指由过度的体力劳动和环境物化因素所引起的体力衰竭和工作能力下降的现象。然而,疲劳的主要症状又可概括如下:意识缺失、运动技能下降、强烈的疲倦感、视觉下降、反应时间慢、短时记忆障碍、注意力管状集中、易于被非重要事情分心或者不能转移注意力、仪表飞行质量变差、错误率增高、心境异常、语言减少、兴趣降低、睡眠紊乱。根据上述疲劳所表现出来的症状,不难看出疲劳对飞行员的身心的影响以及对飞行安全的影响。1.3 飞行中情绪对飞行员心理的影响人在实践中同客观事物打交道时,总会对它们产生某种态度,形成了各种情绪,飞行员在飞行途中易产生以下几种情绪:1.3.1 骄傲自满情绪。个别飞

9、行员对自己的飞行技术水平客观的评价,往往容易产生盲目乐观的思想。“过分自信”对飞行安全的危害在航空界早有共识,国外经验是拿到执照后300-500小时的飞行员,最易产生“过分自信”情绪,发生的不安全事故最多。1.3.2松懈麻痹情绪。习以为常的刺激会使人脑处于抑制状态,微不足道的刺激往往被人们所忽视,这种忽视在飞行中就是极其可怕的麻痹情绪。个别飞行员存在陆空通话中相互用语随便,而且不规范。有时飞行员对管制员发出的有关改变飞行高度、航向、速度、高度表拨正值等重要指令,该复诵的不复诵等,因而容易造成飞行冲突。1.3.3急躁情绪。由于某些意外的因素出现,自己预想的模式与客观实际差距很大,因此容易产生急躁

10、情绪。比如,由于某些特殊情况,需要驾驶员操作航空器,在指定的高度和范围盘旋,或者在指定的地面位置待飞一段时间,这时飞行员心理就会产生急躁情绪,从而影响飞行安全。1.3.4恐惧情绪。作为飞行员,当遇到航空器出现故障且险情时,既要胆大又要沉着冷静。比如,经验不足的飞行员发现机械设备TCAS出现TA告警时,要尽早通报给管制员;当TCAS出现RA告警时,飞行员应按RA指示进行避让,并及时向管制员通报。特别是飞机在飞行中出现特殊情况时,如飞机出现机械故障,遭遇劫机等,飞行员更不应该产生恐惧情绪,而应沉着冷静的面对问题解决问题。1.3.5过度紧张情绪。人在从事生产活动中,当认识到事物重要性会自然的表现出积

11、极态度的紧张情绪,飞行是高智力及高操作技能的职业,适度的紧张情绪是飞行员在飞行中的普遍现象。正是这种适度紧张情绪才使飞行员能动员自身智慧、精力、体力去完成复杂的飞行,但当飞行员在执行重要而又困难的任务时,比如新上岗的飞行员在执行要客航班、抢险救灾、复杂气象条件等飞行时就容易产生过度的紧张情绪。然而紧张过度就会干扰心理过程的协调性,对飞行与管制指挥都十分不利。因此,如果飞行员在飞行驾驶中带有以下几种情绪,就会使自己判断能力下降,反应迟缓,“过分自信”等,从而影响到飞行安全。由此可见,具有以上几种消极情绪的飞行员,必须加强自身的综合心理素质,从而最终消除这些不利于飞行安全的心理因素。1.4 特殊情

12、况下飞行员不良心理对飞行安全的影响:飞行员在特殊情况处置过程中,除了对外界因素的条件反射的承受外,飞行员心理状态的演变过程也是极其复杂的。飞行员在遇到特殊情况时,能否从承受心理状态过渡到应变心理状态,在转变过程中的思维、情绪、动作协调的准确性是否符合良性规范,这都值得我们研究和深思的。在遇有特殊情况时,飞行员存在的不良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有:(1)高度紧张,情绪失控它对飞行中,在判断特殊情况发生时的主要原因形成障碍,分析和判断各种信息的综合能力下降。思维方式打破了常规,造成了决策失误或是错误的决策。这种现象导致飞行员的情绪稳定性过差,对于信息的正确分辨能力下降,从而对飞行安全造成不利影响。(2

13、)操纵动作反应失误飞行员动作反应是否正确,主要取决于飞行员的正确思维决策。由于发生特殊情况后,飞行员的过度紧张和情绪不稳,操纵动作失去主动性和灵活性,操纵技术的准确性也随之下降,操纵动作不柔和,控制能力降低,可能造成盲目操纵和完全无能操纵。这就是说飞行员完全丢失了对飞行状态的控制能力,同时对飞行安全造成不利影响。2. 提高飞行员心理素质的方法及对策上面已经对飞行员的心理素质对飞行的影响进行了阐述。既然如此,我们就应该从根本上降低心理素质对飞行的影响。所以,我们应做的最有效的措施既是从根本上提高飞行员的心理素质校2.1 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身体是承受艰苦工作和精神压力的物质基础。如果身体的状况有所

14、不同,也会造成飞行人员对待挫折的态度有所不同。飞行员应该适应在不同条件下飞行,而身体也应该完全没有影响飞行的疾病。当飞行人员疲劳过度,患有疾病时就会出现血压不正常、心脏功能不全。在飞行中遇到紧急情况时,就会出现心理紧张,甚至更严重时会出现昏厥现象,这些都是非常危险的。如果听力、视力等各项身体机能达不到飞行要求,而强制飞行时,就不能把飞行中遇到的各种情况迅速、准确的传至中枢神经,也不能让飞行人员做出正确的反应和判断,这样就会发生飞行事故校所以,只有飞行员具备了良好的身体素质,在飞行中,精力充沛,能够从容不迫的应付飞行中各种异常的情况和心理上的压力,才不会感动疲劳和紧张。按照国际飞行执照的发放规定

15、,凡年龄在40岁以下的商务机驾驶员,每年必须进行一次常规体检,而年龄在40岁以上的商务机飞行驾驶员和所有的民航客机驾驶员,每6个月进行一次常规体检。欧洲民航通用条例又规定,飞行人员每五年必须在全国性的航空医学中心,进行一次血脂检查和正规的心血管风险评估,另外50岁以前每年必须做一次静态心电图检查,50岁以后,则要半年做一次检查。由于有完善的体检制度和健康鉴定手段,从飞行员的选拔到健康维护,各个环节的筛选控制,都使飞行员由于身体健康原因引起的飞行人员心理素质偏差,而造成的飞行事故越来越少。由上面我们可以看出身体是一切的根本。如果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就不会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相当密切的,缺一不可。所以在日常飞行中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同样重要。2.2 搞好特情处置“预防”心理教育飞行员对飞行事故的心理都是非常重视的,尤其是航线运输飞行事故,所带来的影响和损失是难以估计的。因此,从保证飞行安全的角度上,一定要搞好预防心理教育。有条件的航空公司,应成立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聘请心理咨询医生,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对飞行人员进行心理辅导。2.2.1 要充分认识飞行员的处境意识与飞行安全的关系处境意识是飞行机组在特定的时段里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