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科技术操作规程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08098635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放射科技术操作规程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放射科技术操作规程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放射科技术操作规程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放射科技术操作规程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放射科技术操作规程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放射科技术操作规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放射科技术操作规程(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放射科技术操作规程X线摄影技术操作规程一、X线机的使用原则 (1)了解机器的性能、规格、特点和各部件的使用及注意事项,熟悉机器的使用限度及其使用规格表。 (2)严格遵守操作规则,正确熟练地操作,以保证机器使用安全。 (3)在使用前,必须先调整电源电压,使电源电压表指针达到规定的指示范围。外界电压不可超过额定电压的土10,频率波动范围不可超过土1HZ。 (4)在曝光过程中,不可以临时调节各种技术按钮,以免损坏机器。 (5)在使用过程中,注意控制台各仪表指示数值,注意倾听电器部件工作时的声音,若有异常,及时关机。 (6)在使用过程中,严防机件强烈震动,移动部件时,注意空间是否有障碍物;移动式X线

2、机移动前应将X线管及各种旋钮固定。 (7以线机如停机时间较长,需将球管预热后方可投入使用。二、X线机的一般操作步骤 (1)闭合外电源总开关。 (2)接通机器电源,调节电源调节器,使电源电压指示针在标准位置上。 (3)检查球管、床中心X线片暗盒中心是否在一条直线上。 (4)根据检查需要进行技术参数选择。 (5)根据需要选择曝光条件,注意先调节毫安值和曝光时间,再调节千伏值。 (6)以上各部件调节完毕,患者投照体位摆好,一切准备就绪,即可按下手闸进行曝光。 (7)工作结束,切断机器电源和外电源,将机器恢复到原始状态。三、摄影原则 (1)有效焦点的选择:在不影响X线管超负荷的原则下,尽量采用小焦点摄

3、影,以提高照片的清晰度。 (2)焦片距及肢片距的选择:摄影时应尽欧小胶片距,如肢体与胶片不能贴近时,应适当增加焦片距。 (3)中心线及斜射线的应用:在重点观察的肢体或组织器官平行于胶片时,中心线垂直于胶片,与胶片不平行而成角度时冲心线应与肢体与胶片夹角的分角线垂直。倾斜中心线与利用斜射线可取得相同效果。 (4)呼气与吸气的应用:患者的呼吸动作对摄片质量有很大影响。根据不同的部位,可采用如下几种屏气方式。1)平静呼吸下屏气:心脏、上臂、肩、肋骨、颈部及头颅等部位,因呼吸时胸部肌肉牵拉,使以上部分发生颤动,故可予平静呼吸下屏气摄片。 2)深吸气后屏气:应用于肺部及隔上肋骨的摄影。可增加肺内含气量,

4、提高对比度,同时使隔肌下降,肺野暴露更广泛。3)深呼气后屏气:常用于腹部及隔下肋骨的摄影。呼气后确肌上升,腹壁厚度减薄,影像较清晰。4)缓慢连续呼吸:在曝光时患者作慢而浅的呼吸动作,使某些重叠的组织因呼吸而模糊而被摄部位可较清楚地显示,如胸骨正位摄片。 5)平静呼吸下屏气:用于下肢、手及前臂、躯干等部位摄片。 (5)滤线设备的应用:肢体厚度超过15cm或管电压超过60kV时,一般需加滤过板、滤线器。 (6)肢体摄影时必须包括上下两个关节或邻近一端的关节。 (7)在同一张胶片上同时摄取两个位置时,肢体同一端应放在胶片同一侧。四、X线摄影步骤(1)阅读会诊单:仔细阅读会诊单内容,认真核对患者姓名、

5、年龄、性别,了解患者病史,明确投照部位和检查目的。(2)确定摄影位置:一般根据医嘱用常规位置投照,如遇特殊病例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加照其他位置,如切线位、轴位等。(3)摄影前的准备:去掉一切影响X线穿透力的物质,如发夹、金属饰物、膏药。有条件者换上专为患者准备的衣服。投照腹部、下部脊柱、骨盆和尿路等平片时,应事先做好肠道准备。(4)选择胶片尺寸:应按患者检查部位的大小及临床要求选择胶片的尺寸。根据投照方式、要求范围,胶片应放置于适当位置。(5)安放照片标记:照片标记应包括摄片日期x线片号、左右。标记应放在暗盒的适当部位,不可摆在诊断范围之内。(6)摆位置对中心线:依照部位及检查目的,按标准位置

6、摆好体位,尽量减少患者痛苦。根据要求将中心线对准被援部位,并校对胶片位置是否包括要求投照的肢体范围。(7)测量肢体厚度。(8)训练呼吸动作:在摆位置前根据要求做好呼气、吸气或屏气动作的训练,要求患者完全合作。(9)选择焦片距:按部位要求选择好球管与胶片的距离。(10)选择曝光条件:根据投照部位、体厚、生理和机器条件,选择最佳kV、mA及时间。(11)曝光:以上各步骤完成后,再校正控制台各曝光条件是否有错,然后曝光。在曝。光过程中,密切注意各仪表工作情况。(12)曝光结束后操作者签名,特殊检查体位应做记录。X线摄片检查规程一、头部 (一)头颅【适应证】(1)头颅先天性疾病。(2)颅骨疾病:炎症、

7、肿瘤及肿瘤样病变。(3)外伤。(4)颅内疾病:钙化性颅内占位,如脑膜瘤、海绵状血管瘤、松果体瘤、结核病、寄生虫病等。(5)颅内压增高症。(6)颅内钙化。【禁忌证】 无。【注意事项】(1)若患者俯卧位有困难,也可以采用仰卧位摄影。(2)如疑有颅骨病变,必要时加摄头颅切线位摄片(检查常规后述)。【操作方法】1头颅正位(1)患者俯卧于摄影床上,两臂放于头部两旁。(2)头部正中矢状面垂直台面,并与暗盒中线重合。(3)听眦线与台面垂直,即两侧耳垂根部与台面等距,下颌稍内收。(4)暗盒上缘超过头颅顶部3 cm,下缘包括部分下颌骨。(5)中心线通过枕外隆凸,经眉间垂直射人暗盒 12中心。2、头颅侧位(1)患

8、者俯卧于摄影床上,头侧转,被检侧紧贴床面。对侧前胸抬起,肘部弯曲,用前臂支撑身体。(2)头颅矢状面与床面平行,瞳间线与床面垂直,下颌稍收。(3)暗盒上缘超出头颅顶部,下缘包括部分下颌骨。(4)中心线对准蝶鞍,即外耳孔前、上方各25cm处,与暗盒垂直射入。(二)内听道【适应证】 (1)内听道性先天性疾病。(2)内听道炎症、肿瘤及肿瘤样病变。(3)听神经瘤引起的内听道扩大。【禁忌证】无。【并发症】 无。【注意事项】 患者一般不需作准备。【操作方法】 (1)患者俯卧,听眦线与正中矢状面均垂直台面。 (2)暗盒横向中线对准外眦部,纵向中线对准台面中线。 (3)中心线垂直台面,经两外耳孔连线与正中矢状面

9、交点上方1cm处射人暗盒中心。(三)头颅汤氏位(Townes)【适应证】 (1)枕骨和颞骨岩部病变。 (2)听神经瘤引起的内听道扩大。【禁忌证】 无。【注意事项】 若重点观察枕骨及枕骨大孔,中心线需倾斜450角。【操作方法】 (1)患者仰卧于摄影床上,两臂放于身旁。 (2)头正中矢状面垂直床面,并与暗盒中线重合。 (3)下颌内收,使听毗线与床面垂直。 (4)暗盒上缘与头顶平齐,下缘抵下颌骨。 (5)中心线向足侧倾斜300角,对准眉间上方约10cm处射入,从枕外隆凸下方射出。(四)颅底位【适应证】 (1)颅底先天性疾病。 (2)颅底骨疾病:炎症、肿瘤及肿瘤样病变。 (3)外伤。 (4)颅内疾病所

10、致颅底病变。 (5)眼、耳、鼻、鼻旁窦、鼻咽部等部位疾病所致颅底病变。【禁忌证】 急诊严重颅底骨折患者易造成生命危险,不宜做此种检查。【注意事项】 颅底位摄片患者一般不需作准备。【操作方法】 (1)患者仰卧,背部垫高l520cm,髋关节和膝关节弯曲。 (2)头后仰,头顶部触及台面,听眦线尽可能平行台面,前额用棉垫和沙袋固定, (3)暗盒上缘超出额部,下缘包括枕部隆凸。中心线向头侧倾斜170角,与听眦线垂直,经两下颌角连线中点射人暗盒中心。(五)颅颈交界部【适应证】 (1)颅颈交界先天性疾病。 (2)颅颈交界骨源性疾病。 (3)外伤。 (4)颅后窝及上颈段疾病所致颅颈交界病变。 (5)眼、鼻、鼻

11、窦、鼻咽等部位疾病所致颅颈交界病变。【禁忌证】 无。【注意事项】 颅颈交界位摄片患者一般不需作准备。【操作方法】 (1)颅颈交界位摄片,患者侧立或侧坐于片架前,正中矢状面与暗盒平行,下颌抬高,使听鼻线与地面平行, (2)双手放于背后并尽力下拉,使双肩下垂。 (3)暗盒上缘位于杭外隆凸上6cm,下缘位于上颈椎。中心线对准暗盒中心垂直射入。(六)头颅切线位【适应证】 (1)颅骨凹陷性或凸起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2)颅颈交界骨源性疾病,如炎症、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进一步检查。 (3)颅内病变所致颅骨凹陷性或凸起性病变。【禁忌证】 无。【注意事项】 头颅切线位摄片患者一般无需作准备。被摄部位的外侧应放一

12、金属标志。【操作方法】 (1)头颅切线位根据病变部位安置患者体位,目的是使病变区域(凹陷或凸起部位)与头颅边缘呈四进或凸起的关系。 (2)病变颅骨边缘置暗盒中心。中心线垂直胶片,与病变颅骨边缘相切。(七)视神经孔【适应证】 (1)先天性发育异常。 (2)肿瘤源性视神经孔扩大,如视神经胶质瘤、视神经鞘瘤、视网膜母细胞瘤等。 (3)眶内压或颅内压增高引起的视神经孔扩大。 (4)骨增生性疾病,如畸形性骨炎、石骨症和蝶骨崎脑膜瘤。【禁忌证】 无。【操作方法】 (1)患者俯卧于摄影床上,肘关节屈曲,两手放于胸旁。 (2)头转向对侧,将被检侧眼眶外下 14置于暗盒中心。 (3)颧骨、鼻尖、下颌隆凸三点紧靠

13、暗盒,使头部矢状面与暗盒成53O角,听鼻线与暗盒垂直。 (4)中心线对准被检侧眼眶外下14处,垂直达暗盒12中心。(八)颈静脉孔【适应证】 (1)先天性发育异常。 (2)肿瘤源性颈静脉孔扩大,如静脉球瘤、神经瘤等。 (3)颅内压增高引起的颈静脉孔扩大。 (4)骨增生性疾病,如畸形性骨炎、石骨症等。 (5)颅底病变所致颈静脉孔扩大。【禁忌证】 无。【注意事项】 颈静脉孔摄片患者一般不需作准备。【操作方法】 (1)患者仰卧,头后仰,口尽量张大,听口线垂直台面, (2)头正中矢状面垂直并重合台面中心,两侧耳垂根部至台面等距。 (3)暗盒中心对口裂中点。(九)鼻旁窦【适应证】 (1)外伤。 (2)先天

14、性发育畸形。 (3)鼻腔内异物和结核。 (4)急、慢性耳旁窦炎及特源性鼻旁窦炎。 (5)鼻旁窦的息肉和囊肿。 (6)鼻旁窦的良、恶性肿瘤。 (7)来自邻近部位病变的浸润。 (8)转移性肿瘤。【禁忌证】 临床拟诊为外伤性颈部骨折或脱位。【注意事项】 一般无特殊准备。【操作方法】 1华氏位 (1)患者俯卧或立于摄影台,两手放于摄影台两边,额部紧贴面板。 (2)头部正中面对暗盒中心,并与之垂直,额部紧靠暗盒下缘,头部稍向后仰。使听眦线与面板夹角成370角。鼻尖对准暗盒中心(鼻尖约离暗盒05lscm),使颞骨岩部投照干上颌窦的下方。 (3)暗盒前缘包括前额,下缘包括额部,或将鼻尖与上唇间的中点放于暗盒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规章制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