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生活(A卷)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08097786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与生活(A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文化与生活(A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文化与生活(A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文化与生活(A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文化与生活(A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化与生活(A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与生活(A卷)(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A卷) 本卷分为第卷(选择题) 和第卷(非选择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第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1.墨子所染中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下列句子与此句包含的文化生活道理相同的是( )A.石可破也,不可夺其坚;丹可磨也,不可夺其赤B.以自身自强,则名配尧舜C.合抱之木,生于毫末D.见贤则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2.倘若今天还没有定为文物的名人旧居、祠堂庙宇就可以消失在铲车之下,将来人们到哪里去寻找儿时的记忆、寄托浓厚的乡愁。这是因为( )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

2、响文化丰富着人的精神世界文化遗产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A. B. C. D.3.在中国古代历史中逢有重大政治和社会事件,有勒石刻碑、铸鼎纪事的传统。下图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鼎详细记载了南京大屠杀的事实及痛悼。这体现了( )A.民族精神转化为物质力量 B.人在社会生活中享用文化C.文化综合竞争力不断提升 D.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4.叉子,原来是古代的一种农具,经过多个世纪的改进,最后用来进餐,西方人终于改变了用手抓食物吃的落后习惯,从而形成了西方人独有的饮食文化。由此可见( ) 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人是文化创造者,又是文化享受者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不同的文化背景形成不同的文

3、化印记A. B. C. D.5.孔子说:“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这告诉我们( )文化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人们接受文化影响都是被动的A. B. C. D.6.人之初,西方认为性本恶,中国认为性本善。对人性的基本判断,影响着文化的根本构造,所以中西方国家的制度有很大不同。这说明( )A.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活动B.不同民族社会交往带有各自的文化印记C.不同的文化环境影响着人们的实践活动D.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7.不同时代占统治地位的价

4、值观念不同,人们在交往中采取的方式也不同。例如,在封建社会,受封建伦理的影响,人们必须遵循封建等级规范的交往方式。材料说明了( )A.交往方式不同,价值观不同 B.交往方式源于风俗习惯、文化程度C.文化影响着人的交往行为、交往方式 D.封建社会等级伦理制度是错误的8.“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当代著名诗人汪国真的诗,在一代人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并继续影响着我们,这表明( )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优秀文学作品能够塑造人生 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A. B. C. D.9.古罗马诗人、文艺理论家贺拉斯在诗艺中率先提出“寓教于乐”的

5、概念,而现代教育学家普遍认同寓教于乐的方式最容易为儿童接受、最适用于儿童教育。寓教于乐方式的合理性在于它认识到(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A. B. C. D.10.菜根谭有云:“徜徉于山林泉石之间,而尘心渐息;夷犹于诗书图画之内,而俗气潜消。”这说明(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B.要积极参加各种文化活动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D.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1.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要充分发挥文化的作用。文化不仅要成为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交流的纽带,更要全方位地融入“一带一

6、路”总体战略布局,特别是要发挥文化产业在拉动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独特作用。这表明( )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文化交流有利于消除各国政治分歧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A. B. C. D.12.现如今公交车成了公民道德的见证,让我们见识了什么样的人是有“文化”的,什么样的人是没“文化”的。这里的文化是指( )A.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B.人们接受文化知识教育的程度C.人们的形体语言美D.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13.文化修养往往产生于良好的内心修养之中,这说明( )A.文化素养是与生俱来的B.文化修养是通过对社会的体验来培养的C.接受文化知识教育就能形成良好的文化

7、修养D.人们的文化修养完全取决于人们的自我反思14.因为大事件层出不穷,网络新词的产生更迅速、变化更快、传播更广,像“高富帅”“纠结体”“杜甫很忙”等“雷词”(很有震撼力的词语)多为热点事件、新闻人物的浓缩和概括。这表明( )A.文化的发展与社会实践同步B.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C.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D.文化创造的主体是网络经营者15.专家指出,南京本身就是一本很好的历史教科书,中山陵、夫子庙、秦淮河等,均带有浓厚的文化色彩。这说明( )A.南京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B.南京文化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C.精神产品具有经济性D.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16.没有一个与之相称的、被世界认知

8、和理解的现代形态的中华文化,中国的大国地位是无法奠定的;没有中华文化的复兴,也就没有中国的真正崛起。而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所承载的国际期待和所肩负的国际责任,也必然要求我们通过中华文化来传播和谐理念、完善中国表达、树立中国形象。这体现了(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决定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和形象 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A.B.C.D.17.我国古代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现代,却出现了许多至今罕有其匹的大作家、大诗人、大书画家。这说明( )先进的文化源于发达的经济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并不是亦步亦趋的 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经济

9、是文化发展的基础A.B.C.D.18.“六一”儿童节本应是天真快乐、烂漫无瑕的日子,然而在某些地方,儿童节却在成人的世界里遭遇“变味”的尴尬。有些幼儿园用形形色色的方式向家长索捐,总逃不开一个“钱”字,给儿童节的“纯净天空”蒙上了一层阴影。这表明( )A.文化与经济密不可分、相互影响 B.必须坚决反对不良文化的影响C.“拜金主义”主导了社会的发展 D.反对向儿童进行与金钱有关的教育19.创意产业是文化与经济全面融合的产物,知识经济出现以后,文化和艺术经济开始成为全世界发展的新趋势。文化的力量总是无声地融入经济、政治和社会中,孕育无形的凝聚力、向心力及亲和力。这说明( )文化与经济、政治融为一体

10、,不可分割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文化能够极大地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A. B. C. D.20.中国人的名字绝不和父母或长辈相同,以此表示对他们的敬重。而非洲有的部族为表示对自己先人的尊重和纪念,则把逝世的先人的名字继承下来,以至于有的人的名字长且多。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 )A.自然环境的差异 B.风俗习惯的差异C.文化程度的差异 D.交往方式的差异第卷(非选择题共40分)二、非选择题 21.习近平同志非常重视文化建设,围绕文化强国战略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重要意义的大思路。主要包括培育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国家文化软实

11、力、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等。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除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外,必须增强民族自信,而民族自信的关键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信。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知识回答,为什么要坚定不移地实施文化强国战略?(10分)22.时代前进需要积极向上的道德风尚来引领,社会发展需要道德楷模的力量来推动。材料一:全国道德模范是当代中国的道德标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他们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道德情怀,见义勇为、勇于担当的无畏精神,以诚待人、守信践诺的为人品格,敬业奉献、勤勉做事的职业操守,孝老爱亲、血脉相依的至美真情,彰显了人间大爱,展现了人性大美,感动了全社会,温

12、暖了全中国。材料二:习近平主席在会见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时强调,要深入开展学习宣传道德模范活动,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激励人民群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鼓励全社会积善成德、明德惟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有力的道德支撑。(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结合材料说明评选表彰道德模范的原因。(9分)(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与社会”中涉及的知识,说明应如何激励人民群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推动社会良好风气形成。(9分)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爱国,这是我们对自己祖国最质朴的感情。生活中的一系列最美:最美女孩、最美妈妈、最美少女、最

13、美大学生、最美农民工草根平民的“最美”善举折射着人性的光辉,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仅给被救者带来了生的希望,也体现了草根身上的爱国情怀所激发的社会向善的力量,让社会变得温暖明亮,爱意涌动。材料二:爱国是情感,更是责任。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爱国主义的传承者。为了更好地弘扬爱国精神,践行爱国行动。班级打算以此次班会为契机,组织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进社区活动。(1)从“文化塑造人生”角度,分析宣传这些“最美”人物对社会的意义。(6分)(2)请以材料二中的活动拟定两个具体的主题,并从文化对人的影响角度指出其理论依据。(6分)参考答案1.D解析:墨子这句话的本意是说,人性如素丝

14、,被青色沾染就变成青色,被黄色沾染就变成黄色,沾染的色彩变了,它的颜色也随着变化,被五色所沾染,它也就变成了五色,所以说沾染不可以不谨慎。从文化生活角度看,引文强调文化对人的影响。D项强调要以人为镜,见人长者取之,见人短者反思自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符合题意要求。A、B、C均不符合题意。2.A解析:表述错误,优秀文化丰富着人们的精神世界,而不是所有的文化,而且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表述错误,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故排除。3.D解析:题中的国家公祭鼎是记载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物质载体,因此本题应选D项;其他各项与题意不符,均不能入选。4.A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特点和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