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课件:小古文揠苗助长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8097614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6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课件:小古文揠苗助长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课件:小古文揠苗助长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课件:小古文揠苗助长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课件:小古文揠苗助长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课件:小古文揠苗助长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课件:小古文揠苗助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课件:小古文揠苗助长(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揠苗助长,春天来了,农民伯伯就要播种了。春天播种,夏天生长,秋天收获,这是自然的规律。可是,你知道吗?古时候有个人,却不遵守自然规律,结果闹出了笑话。,从前有个人,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他心中焦急,在田边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个办法帮它们长。” 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他一直忙到太阳落山,把所有的禾苗都拔高了不少。 他筋疲力尽地回到家里,一边喘气一边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总算没白费,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 他的儿子不明白是怎么回事,第二天跑到田里一看,禾苗都枯死了。,这个故事其实是孟子当中

2、的一则寓言,原文是这样的:,揠苗助长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本文选自孟子公孙丑上,这个宋人很糊涂吧! 请你跟着老师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揠苗助长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本文选自孟子公孙丑上,文中的宋人说过这样一句话:,这句话是在说“今天生病了”吗?不是的。 这里“病”的意思可不是生病,而是疲惫。为什么会疲惫呢?因为他今天在田地里揠苗助长。他忙碌了很久,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里,和家里人说了这句话。那他说这句话的时候,其实已经很累了。

3、,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我们来想想怎样读能表现宋人很累呢?试试看。,根据情节发挥想象,加上点动作,再来读:,这样一读,是不是能感受到宋人的疲惫了?可以伸着腰读,可以捶着胳膊读,还可以一屁股坐下来,一边喝水,一边读。总之,一个鲜活的人物就被我们展现出来了。自己再来试试。,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短文一开始就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在田地里忙碌完“揠苗”之后,筋疲力尽地回家的人。让我们读好这一句话。,这句话的朗读更加形象,可以推门而入,表示回家;可以轻声叹息,表示疲惫;还可以双眼失神,表示累到了极点。再来试试看。,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读完了,能不能

4、背下来。根据填空试试看。,真棒!你看,当我们把自己当成文中的人物,联想当时的情景,把人物的一言一行用自己的想象再现出来,我们不仅能背诵了,还能更好地理解人物。,宋人有( )而揠之者,( )然归,谓其人曰:“( )。”,那么,家里人听了之后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 按照故事的发展,应该是这样才对啊!,其母怜其劳苦,其妻忧其忙碌,其子敬其智慧。然后稍作歇息,备酒食以劳之。,但是,千万别忘了,这是一则寓言故事。寓言故事是具有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如果真的那样写,就不对了。所以,文章接着这样安排,跟老师读。,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明明是揠苗助长,怎么揠了苗没有助长,反而枯萎

5、呢?这就是寓言的意义所在,宋人没有遵循事物的规律,结果酿成了大错。 再来读读。,揠苗助长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本文选自孟子公孙丑上,事实上,孟子一书中是借用这个寓言来说明“勿助长也”的道理,后面还有这样一段评论:,是说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长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以为禾苗长大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人,就像这个拔苗助长的人,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纯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很可能效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千万不要忘记欲速则不达。 好了,我们再来读一遍这个寓言故事吧!,揠苗助长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本文选自孟子公孙丑上,希望我们能够时时刻刻记得这个故事,懂得其中的道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