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第一单元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08095873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3.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第一单元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甘肃省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第一单元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甘肃省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第一单元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甘肃省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第一单元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甘肃省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第一单元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甘肃省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第一单元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第一单元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第一单元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 的起源、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时空坐标,阶段特征,知识网络,时空坐标,阶段特征,知识网络,本单元讲述了约170万年前元谋人出现至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的历史。 1.文明起源:从元谋人、北京人到山顶洞人的演进过程,勾画出中华大地早期人类进化的轮廓,半坡遗址与河姆渡遗址,展示了中华大地上璀璨的农耕文明,炎、黄两帝及尧舜禹的传说,是人类迈向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2.国家产生: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王朝的产生。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周初通过分封制巩固了统治。 3.社会变革:随着周王室势力衰弱,出现了春秋战国的纷争局面,国家由分

2、裂走向统一的趋势日益增强。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普及,推动我国社会发生剧烈变革。经过各国的变法,我国封建社会形成。,时空坐标,阶段特征,知识网络,一,二,三,四,五,六,七,一、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古人类遗址的发现及史实,一,二,三,四,五,六,七,知识拓展 1.人类形成以后,最早制造和使用的、使用时间最长的工具是什么? 人类形成以后,最早制造和使用的、使用时间最长的工具是打制石器。 我国境内发现的原始人类北京人,使用的都是打制石器。 2.北京人是如何取得和保存火种的? (1)得到火:大自然雷电生火;森林草木自然生火;露天煤的自燃起火;偶然摩擦生火。 (2)保存火种:据民族学的资料分析,原始

3、人保存火种一般采用篝火法。使用时不断往火堆中投放木头;不用时用灰土盖住火,使其阴燃,再用时扒开灰土,添草木引燃。,一,二,三,四,五,六,七,史料研读 史料 上古之世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韩非 解读 人类诞生后,逐渐认识到火的作用,如火烧烤后的食物比生食易嚼味美等,于是人类便开始使用火、控制火。,一,二,三,四,五,六,七,二、原始农耕生活,一,二,三,四,五,六,七,易错警示 河姆渡居民主要烧制黑陶,半坡居民主要烧制彩陶。 知识拓展 我国原始农耕时代几项世界性的贡献 (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

4、国家。 (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粟的国家。,一,二,三,四,五,六,七,三、远古的传说 1.炎黄联盟 (1)五六千年前,黄帝联合一些部落,在阪泉与炎帝展开大战,最后炎帝失败,归顺黄帝,两大部落结成联盟。 (2)后来,炎黄部落与蚩尤部落在涿鹿激战,最终打败蚩尤,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 (3)这一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一,二,三,四,五,六,七,2.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一,二,三,四,五,六,七,3.尧舜禹的禅让 (1)概念:禅让制,即将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 (2)人物:尧、舜、禹。 (3)大禹

5、治水:采用疏导的办法,治水成功,是治水的英雄,被称为“大禹”。 易错警示 “黄帝”与“皇帝”的区别 黄帝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部落联盟首领,皇帝是秦朝始设的中国古代最高统治者,是最高权力的象征,中国第一位皇帝是秦始皇。,一,二,三,四,五,六,七,四、夏商周的更替,易错警示 1.禹是以原始民主方式“禅让”继位,启是以世袭制继承王位。 2.商朝灭亡、西周建立发生在同一年:约公元前1046年。 3.西周灭亡和东周开始的时间不是同一年。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西周结束;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一,二,三,四,五,六,七,五、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2

6、.主要内容 (1)周王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 (2)诸侯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3.作用: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图示法记忆西周分封制的内容:,一,二,三,四,五,六,七,史料研读 史料 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夫举无他,唯善所在,亲疏一也。 解读 周天子把国都附近的地区划为王畿,由周王室直接统辖,把王畿之外的广大地区分封给诸侯,建立邦国。被封诸侯的义务是:要服从国王的命令,要向周王贡献财物,要派兵随从周王作战。被分封的邦国中同姓亲族占了绝大部分,体

7、现了血缘关系的亲疏。,一,二,三,四,五,六,七,图说历史 西周初期的分封制示意图,一,二,三,四,五,六,七,解读 (1)周王先后分封的重要诸侯国有:鲁、齐、燕、卫、宋、晋等;鲁、燕、晋是周王姬姓封国。 (2)观察此图还可以看出周初分封的诸侯国主要在中原商朝旧地,还有一些分布在边疆地区,由此可知分封制巩固了西周的统治,拓展了疆域。 (3)通过该图可以加深对分封制分封对象和作用的记忆。,一,二,三,四,五,六,七,六、动荡的春秋时期 1.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1)时间:春秋时期。 (2)意义: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2.王室衰微 (1)原因:春秋时期的社会处

8、于动荡状态,西周的各种制度在春秋时期逐渐遭到破坏。分封制逐步瓦解。 (2)表现:周王室统治力大减;大的诸侯势力崛起,竞相称霸。,一,二,三,四,五,六,七,史料研读 史料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史记卷四周本纪 解读 周平王东迁后,王室的统治力大为削弱,无力控制日益强大的诸侯,中国历史进入诸侯混战的春秋战国时期。,一,二,三,四,五,六,七,3.春秋争霸 (1)原因:周王室控制力减弱,各诸侯国发展不平衡。 (2)时间:公元前770前476年。 (3)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 (4)齐桓公称霸: 条件:管仲改革,富国强兵;打着“尊天子,攘四

9、夷”的旗号。 地位:春秋首霸。 (5)作用: 消极: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 积极:在争霸过程中,有些诸侯国被灭掉,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诸侯国,这为全国统一奠定了基础;在长期的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一,二,三,四,五,六,七,图说历史 春秋争霸形势图,一,二,三,四,五,六,七,解读 (1)春秋时代,王室衰微、王霸迭兴,诸侯竟敢问“鼎”之轻重,“礼崩乐坏”的局面标志着奴隶制已到末日。 (2)为了夺取更多的土地、财产和人口,争当左右天下、支配别国的霸主,几个大的诸侯之间,展开了长期的争霸战争。 (3)争霸战争造成了人民流离失所,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交融。 (4)争霸战争也加快

10、了统一的步伐。,一,二,三,四,五,六,七,七、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1.战国七雄,一,二,三,四,五,六,七,2.商鞅变法,一,二,三,四,五,六,七,一,二,三,四,五,六,七,易错警示 商鞅变法不是奴隶制性质的改革,是新兴的地主阶级要求废除贵族特权而进行的封建性质的改革。 巧学妙记 1.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概括为:土地私有,奖励耕战,废除特权,建立县制。 2.图示法理解商鞅变法的措施及其对应的历史作用:,确立封建 制度,为 兼并六国 奠定基础,一,二,三,四,五,六,七,温馨提示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封建制度确立起决定作用的是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对旧贵族打击最大的是奖励军功;对中国

11、的地方行政制度影响最深远的是建立县制。 史料研读 史料 (秦孝公)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贾谊过秦论 解读 秦孝公任用商鞅,对内实行变法,对外推行“连横”。秦国富强起来,为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二,三,四,五,六,七,图说历史 战国形势图,一,二,三,四,五,六,七,解读 (1)从地图来看,春秋时期的晋国被韩、赵、魏三家所瓜分,诸侯国数量与春秋时期相比明显减少。 (2)战国七雄逐鹿的局面开始形成,主要有齐、楚、燕、韩、赵、魏、秦等七国。 (3)当时兼并战争不断,统一国

12、家的趋势更加明显。 (4)出于军事需要,各诸侯国都修筑了长城,韩、赵、魏、秦等国长城的修筑明显就是为了抵御北方强大的匈奴。,考向1,考向2,考向3,史学素养,考向1远古传说与史实的区别和联系 远古传说是指在文字发明以前,口耳相传的神话传说,是先人们对上古洪荒时代历史的一种夸张的记述。史实是完全真实存在的客观事实。“传说”和“史实”的最大差别在于是否有被发现的文字和实物证明。远古传说有神话的成分,但其中也蕴含着某些比较可靠的历史资料。如,炎帝、黄帝时代的传说,尧、舜、禹的传说,不仅在史记中有记载,而且有的已被某些考古发掘所证实。,考向1,考向2,考向3,史学素养,典例1(2017山东泰安)史记的

13、记载是我们研究黄帝的重要资料。司马迁著史记时,游历各地,搜集民间关于黄帝的传说,考证文献记载,辨别文献真伪,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这表明 ( ) A.史记中关于黄帝的记述具有唯一性 B.传说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历史真实 C.口头传说不足以印证历史 D.文献记载没有参考价值,B,解析 根据材料中司马迁“搜集民间关于黄帝的传说,考证文献记载,辨别文献真伪”可看出,文献记载具有可靠性,但不一定是完全真实的;口头传说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反映历史真实,可作为印证历史的史料。故选B项。,考向1,考向2,考向3,史学素养,考向2春秋时期的时代特征 西周时期是“天下无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时期。到春秋时

14、期,“天子无道”“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诸侯专征伐,很少有维持十世的;政归大夫,出不了五世就会变成“陪臣执国命”;陪臣势力能维持三世的也是很稀少的。这就是说,春秋时期是社会大动荡时期,先是诸侯势力的增长,王室衰微;接着是大夫势力的增长,诸侯、士大夫的先后崛起,使得社会更加动荡不安了。,考向1,考向2,考向3,史学素养,典例2(2017青海西宁)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从这些成语中能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时代特点?( ) A.奴隶制开始形成 B.封建制开始确立 C.生产力飞速发展 D.诸侯兼并争霸不断,D,解析 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点。根据所学知

15、识可知,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都是春秋战国时期争霸中流传的成语,因而集中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兼并争霸不断的时代特点。故选D项。,考向1,考向2,考向3,史学素养,考向3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说明的问题和历史启示,考向1,考向2,考向3,史学素养,典例3(2018内蒙古赤峰)秦惠文王下令逮捕商鞅,商鞅逃亡途中投宿旅店遭到拒绝。店主说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人住宿,就要连坐,商鞅因此无可奈何。这个“作法自毙”的故事,说明了( ) A.变法违背民意 B.变法深入贯彻 C.变法遇到阻力 D.变法宣告失败,B,解析 从材料可以看出,商鞅颁布的法令得到了很好的贯彻,导致自己“作法自毙

16、”,说明商鞅变法在结果上取得了很大成功,故选B项。,考向1,考向2,考向3,史学素养,1.历史年代计算,考向1,考向2,考向3,史学素养,考向1,考向2,考向3,史学素养,2.年代换算,考向1,考向2,考向3,史学素养,考向1,考向2,考向3,史学素养,考点1 原始农耕生活 1.(2018甘肃兰州)“稻花香里话丰年”。据考古发现,下列原始居民中最早栽培水稻的是( ) A.北京人 B.河姆渡人 C.半坡人 D.山顶洞人 2.(2016甘肃酒泉,改编)约7 000年前在中华大地上出现的众多农耕文化中,位于长江流域的原始农耕聚落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居民,考点1,考点2,考点3,考点4,B,C,解析 本题主要是对历史基础知识识记能力的考查。根据所学知识,河姆渡原始居民创造了长江流域农耕经济的典型以种植水稻为主的水田农业;半坡原始居民创造了黄河流域农耕经济的典型以种植粟为主的旱地农业。依据以上分析可知,C项正确。,考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