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通鉴 晋纪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8095657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绵阳通鉴 晋纪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绵阳通鉴 晋纪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绵阳通鉴 晋纪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绵阳通鉴 晋纪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绵阳通鉴 晋纪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绵阳通鉴 晋纪》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绵阳通鉴 晋纪(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晋泰始元年乙酉(265)正月,丙辰朔(2月3日)。闰十一月,辛巳朔(12月25日)。十二月,壬戌(十三日,2月4日),魏禅位于晋。丙寅(十七日,2月8日),晋王司马炎即皇帝位,大赦,改国号为晋,建元泰始。明日,奉魏帝为陈留王,居于邺,皆仿魏初故事,待之以优崇之礼。晋泰始二年丙戌(266)正月,庚辰朔(2月22日)。六月,丙子晦(8月17日),日食。是年,分益州之地置梁州。今绵阳市境地跨秦、梁、益三州。(一)秦州的阴平郡,本广汉北部都尉,永平后,羌数次反抗,遂置为郡,所领四县中的平武、刚氐二县在今绵阳市境;(二)梁州梓潼郡所领八县中的涪县、郪县、梓潼县三县在今绵阳市境;(三)益州的汶山郡所领八县

2、中汶山县的大部土地在今绵阳市境。(李氏于永兴元年据蜀,率流民数十万人入蜀仍立郡居之,谓之侨郡。)晋泰始三年丁亥(267)正月,甲戌朔(2月11日)。九月,禁星气,谶纬之学。晋泰始四年戊子(268)正月,己巳朔(2月1日)。七月,流星西流如雨而陨。闰八月,乙丑朔(9月24日)。晋泰始五年己丑(269)正月,癸己朔(2月19日)。二月,分雍、凉、梁州置秦州。梁州统汉中、梓潼、广汉、新都、涪陵、巴西、巴东。九月,有星孛于紫宫。晋泰始六年庚寅(270)正月,丁亥朔(2月8日)。晋泰始七年辛卯(271)正月,辛巳朔(1月28日)。闰五月,己酉朔(6月25日)。十月,丁丑朔(11月20日),日食。晋泰始八

3、年壬辰(272)正月,乙巳朔(2月16日)。夏,汶山白马胡侵掠诸种。白马夷为乱,益州刺史皇甫晏欲讨之。典学従事何旅(蜀郡人)等谏道:“胡夷相残,困其常性,未为大患。今盛夏出军,水潦将至,必有疾疫,宜须秋、冬图之。”晏不听。胡人康木子烧香言军出必败,晏以为沮众,斩之。军至观阪,牙门张弘等以汶山道险,且畏胡众,因夜作乱,杀晏。军中惊扰,兵曹従事杨仓(犍为人)勒兵力战而死。弘遂诬晏云:“率己共反”,故杀之。传首京师。何晏军之主簿何攀,方居母丧,闻之,诣洛阳证晏不反。弘等纵兵抄掠。广汉主簿李毅言于太守弘农王巉道:“皇甫侯起自诸生,何求而反。且广汉与成都密近,而统于梁州,朝廷欲以制益州之衿领,正防今日之

4、变。今益州有乱,乃此郡之忧。张弘小竖,众所不与,宜即时赴讨,不可失。”巉欲先上请,毅道:“杀主之贼为恶尤大,当不拘常制,何请之有。”巉乃发兵讨弘。诏以巉为益州刺史。巉击斩弘,夷其三族。封巉关内侯。十月,辛未朔(11月8日),日食。晋泰始九年癸巳(273)正月,庚子朔(2月5日)。四月,戊辰朔(5月4日),日食。七月,丁酉朔(8月1日),日食。晋泰始十年甲午(274)正月,甲午朔(1月25日)。乙未(初二,1月26日),日食。闰正月,癸亥朔(2月23日)。三月,癸亥(初二,4月24日),日食。晋咸宁元年乙未(275)正月,戊午朔(2月13日),大赦,改元咸宁。七月,甲申晦(9月7日),日食。晋咸

5、宁二年丙申(276)正月,壬子朔(2月2日)。闰九月,戊寅朔(10月25日)。晋咸宁三年丁酉(277)正月,丙子朔(2月20日),日食。七月,有星孛于紫宫。九月,始平郡大水。晋咸宁四年戊戌(278)正月,庚午朔(2月9日),日食。晋咸宁五年己亥(279)正月,乙丑朔(1月30日)。闰七月,壬辰朔(8月25日)。晋太康元年庚子(280)正月,己丑朔(2月18日)。三月,壬寅(十五日,5月1日),晋灭吴。四月,乙酉(廿九日,6月13日),大赦,改元太康。晋太康二年辛丑(281)正月,癸未朔(2月6日)。晋太康三年壬寅(282)正月,丁丑朔(1月26日)。闰四月,丙子朔(5月25日)。晋太康四年癸卯

6、(283)正月,辛丑朔(2月14日)。三月,辛丑(初二,4月15日),日食。晋太康五年甲辰(284)正月,丙申朔(2月4日)。闰十二月,庚寅朔(1月23日)。晋太康六年乙巳(285)正月,庚申朔(2月22日)。七月,巴西地震。八月,丙戌朔(9月16日),日食。晋太康七年丙午(286)正月,甲寅朔(2月11日),日食。晋太康八年丁未(287)正月,戊申朔(1月31日),日食。闰八月,乙巳朔(9月25日)。晋太康九年戊申(288)正月,壬申朔(2月19日),日食。六月,庚子朔(7月16日),日食。八月,壬子(十四日,9月26日),星陨如雨。晋太康十年己酉(289)正月,丁卯朔(2月8日)。晋永熙元

7、年庚戌(290)正月,辛酉朔(1月28日),改元太熙。四月,己酉(二十日,5月16日),武帝崩于含章殿(年55岁)。太子衷即位,是为惠帝。大赦,改元永熙。五月,以太尉杨骏为太傅、大都督、假黄巘。闰五月,己丑朔(6月25日)。晋元康元年辛亥(291)正月,乙酉朔(2月16日),改元永平。三月,辛卯(初八日,4月23日),殿中中郎孟观、李肇启惠帝,夜作诏,诬杨骏谋反,遣使奉诏废骏。命东安公繇帅殿中四百人讨骏,骏逃于马厩,杀之。骏弟珧、济及张劭、李斌、段广、刘豫,散骑常侍杨邈、中书令蒋俊、东夷校尉文鸯皆夷三族,死者数千人。壬辰(初九,4月24日),改元元康,大赦。贾后矫诏,遣后军将军荀悝送太后于永宁

8、宫。壬寅(十九日,5月4日)徵汝南王亮为太宰,与太保卫襜皆录尚书事,辅政。贾后专政。晋元康二年壬子(292)正月,乙卯朔(2月5日)。晋元康三年癸丑(293)正月,甲戌朔(1月25日)。闰二月,癸酉朔(3月25日)。晋元康四年甲寅(294)正月,丁酉朔(2月12日)。晋元康五年乙卯(295)正月,壬辰朔(2月2日)。闰十月,丁亥朔(11月24日)。晋元康六年丙辰(296)正月,丙辰朔(2月21日)。是岁,扬烈将军赵蒐(巴西人)为益州刺史,发梁、益二州兵粮助雍州讨氐、羌。晋元康七年丁巳(297)正月,庚戌朔(2月9日)。晋元康八年戊午(298)正月,甲辰朔(1月29日)。闰六月,壬寅朔(7月25

9、日)。九月,李特等流民数万家入蜀就食。初,张鲁在汉中,沄人李氏自巴西宕渠往依,魏武克汉中,李氏五百余家归之,拜将军,迁于略阳北土,号巴氐。其孙李特等皆有材武,善骑射,性任侠,州党多附之。及齐万年反,关中饥馑,略阳、天水等六郡民流移就食入汉川数万家,道有穷乏疾病之人,李特兄弟常营护振救。由是得众心。流民至汉中,上书求寄食巴、蜀,朝议不许,遣侍御史李郤持节慰劳,且监察之,不令入剑阁。郤至汉中,受流赂,表言:“流民十万余口,非汉中一郡所能振赡。蜀有仓储,人复丰稔,宜令就食。”朝廷従之。由是流民散在梁、益不可禁止。李特至剑阁,太息道:“刘禅有如此地,面缚于人,岂非庸才邪!”闻者异之。晋元康九年己未(2

10、99)正月,戊辰朔(2月17日)。十一月,甲子朔(12月10日),日食。晋永康元年庚申(300)正月,癸亥朔(2月7日),赦天下,改元永康。三月,太白昼见,中台星拆。四月,辛卯朔(5月5日),日食。十一月,诏益州刺史赵蒐为大长秋,以成都内史耿滕为益州刺史。蒐乃贾后姻亲,闻征诏甚惧,且以晋室衰乱,阴有据蜀之志,乃开仓廪,赈流民,以收众心。李特兄弟等流民与蒐同郡,蒐甚厚遇之。特等凭持蒐势,专聚众为盗,蜀人患之。耿滕数表:“流民刚剽,蜀人软弱,主不能制客,必为乱阶,宜使还本居。若留之险地,恐秦、雍之祸更移于梁、益。”蒐闻而恶之。州被诏书,遣文武千余人迎滕。是时成都治少城,益州治太城。蒐犹在太城未去。

11、滕欲入州,功曹陈恂谏道:“今州、郡构怨日深,入城必有大祸,不如留少城以观其变,檄诸县合村保以备秦氐,陈西夷(西夷校尉陈总)行至,且当待之。不然,退保犍为,西渡江源以防非常。”滕不従,是日,帅众入州,蒐遣兵迎之,战于西门(华阳国志云:战于广汉宣化亭),滕败死,郡吏皆逃走,惟陈恂面缚诣蒐,请滕尸,蒐义许之。蒐遣兵逆西夷校尉陈总,总至江阳,闻蒐有异志,主簿赵模(蜀郡人)道:“今州郡不协,必生大变,当速行赴之。府是兵要,助顺讨逆,谁敢动。”总缘道停留,比至南安鱼涪津,已遇蒐军,模白总道:“散财募士以拒战,若克州军,则州可得,不克,顺流而退,必无害。”总道:“赵益州忿耿侯,故杀之。与吾无嫌,何为如此。”

12、模道:“今州起事,必当杀君以立威,虽不战,无益。”言至垂涕*总不听,众遂自溃。总逃草中,模著总服格战,蒐兵杀模,见其非是,更搜求得总,杀之。蒐自称大都督、大将军、益州牧。署置僚属,改易守令,王宫被召,无敢不往。李躭帅妹婿李含及任回(天水人)、上官晶、李攀(扶风人)、费他(始平人)、氐人苻成、隗伯等四千余骑归蒐。蒐以躭为威寇将军,封阳泉亭侯,委以心膂,使招合六郡壮勇至万余人,以断北道。晋永宁元年辛酉(301)正月,丁巳朔(1月26日)。乙丑(初九,2月3日)赵王伦备法驾入宫,即皇帝位。赦天下,改元建始。惠帝自华林西门出居金墉城。尊为太上皇,改金墉城为永安宫。孙秀专朝政,伦所出诏令,秀辄改更予夺,

13、自书青纸为诏,或朝令夕改,百官转易如流。蜀中李躭得众心,赵蒐忌之而不言。长史杜淑、张粲谓蒐道:“将军起兵始尔,而遽使躭握强兵于外。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此倒戈授人,宜早图之。会躭劝蒐称尊号,淑、粲因以谓蒐,以躭大逆不道,引斩之,并其子侄十余人。时李特、李流皆将兵在外,蒐遣人慰抚之道:“躭非所宜言,罪应死。兄弟罪不相及。”复以特、流为督将。特、流怨蒐,引兵归绵竹。蒐牙门将许牴求为巴东监军,杜淑、张粲固执不许,牴怒,杀淑、粲于蒐阁下,淑、粲左右复杀牴。此三人皆蒐之腹心,蒐由是遂衰。蒐遣长史费远(犍为人)、蜀郡太守李郤、督护常俊督万余人断北道,屯绵竹之石亭。李特密收兵得七千余人,夜袭费远等军,以火攻之,死者十之八九,费远、李郤及军祭酒张微,夜斩关走,文武尽散。蒐独与妻乘小舟走,至广都,为従者杀。特攻入成都,纵兵大掠,遣使赴洛阳,陈蒐罪。初,梁州刺史罗尚,闻赵蒐反,表:“蒐非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