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素大颗粒主操岗位标准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8094376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尿素大颗粒主操岗位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尿素大颗粒主操岗位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尿素大颗粒主操岗位标准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尿素大颗粒主操岗位标准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尿素大颗粒主操岗位标准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尿素大颗粒主操岗位标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尿素大颗粒主操岗位标准(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大大颗颗粒主操粒主操岗岗位位标标准准 阳煤丰喜阳煤丰喜临临猗分公司合成氨一厂尿素二猗分公司合成氨一厂尿素二车间车间 2 目 录 一、岗位安全目标 -4 二、岗位任职条件 -4 三、岗位职责与任务 -4 3.1 岗位职责-4 3.2 岗位任务-6 四、岗位安全管理制度 -6 五、大颗粒主操岗位操作规程 -6 六、危险有害因素分布与风险控制措施 -7 6.1 物理性危险及控制措施-7 6.2 化学性危险及控制措施-8 6.3 生物性危险及控制措施(无)-8 七、应急处理措施与事故报告 -8 7.1 大颗粒岗位应急处理措施-8 7.2 岗位事故报告程序-8 3 八、岗位工艺安全信息 -9 8.1

2、 化学品安全信息-9 8.2 工艺技术安全信息-9 8.3 设备安全信息-10 8.4 安全系统信息-10 4 大颗粒主操岗位标准 一、岗位安全目标一、岗位安全目标 目目标标内容内容目目标标及指及指标标 生产过程中千人负伤率()为零(受伤人数 0 人) 生产过程、项目建设过程中严重以上事故 0 起 大型事故 0 起 事故管理 中型事故为零 安全教育管理在岗人员安全教育率 100% 安全设施配备率100% 安全设施管理 安全设施完好率 100% 生产过程职业病发病人次为 0 粉尘、有毒物品等主要因素监测合格率为 100% 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告知率和警示标识设置率为 100% 接触职业危害作业人员职

3、业健康体检率为 100% 职业健康管理 职业危害因素申报 100% 安全检查隐患治理完成率 100% 应急准备公司级综合预案应急演练 1 次/年,分厂级专项 5 预案演练 1 次/年,车间现场处置方案演练 1 次/ 半年 建设项目建设项目安全评价执行率 100% 安全生产标准化保持三级安全生产标准化,力争达到二级标准 二、岗位任职条件二、岗位任职条件 1、熟悉本岗位的职责; 2、年龄 18 到 55 岁之间,高中以上学历,3 年以上工作经验, 无职业禁忌症; 3、熟悉本岗位的工艺流程和工艺指标,熟悉操作规程,具有 组织协调和突发事故应急处理能力; 4、遵守各类规章制度,规范自身行为,并监督他人

4、; 5、正确佩戴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并监督他人; 6、清楚工作任务,积极参加培训,及时发现、处理事故隐患, 铭记防范措施并严格执行。 三、岗位职责与任务三、岗位职责与任务 3.1 岗位职责 3.1.1 接班检查内容 提前 15 分钟参加当班班长组织的班前会; 严格按照合成氨一分厂尿素一车间操作规程中大颗粒接班 6 时操作规程规定的巡检路线和要求执行;(P105 页) 与上个班进行岗位交接,熟悉当前生产状况。 3.1.2 班中操作内容 在班长的领导下,直接负责当班大颗粒开停车、加减量和 正常生产时工艺指标的控制和调节; 加强学习有关理论知识,指导控制生产,全面了解本岗位 设备运行情况、安全情况及自动

5、调节控制情况; 严格执行岗位工艺指标及操作规程,负责尿素大颗粒系统 的开、停车及本岗位事故处理; 控制好造粒转鼓、冷却转鼓、回转筛、鼓风机、引风机、 提升机等设备的电流、频率指标,浓液槽的浓度指标,避免设备 超负荷运行,发现不在指标内应立即调整; 当生产设备出现故障,应冷静积极处理,不可将事件扩大, 如自己不能处理时,应及时联系有关人员处理,并将原因、时间、 处理方法记录汇报。 3.1.3 交班内容 填写当班运行情况及存在问题记录报表,向接班者交代当 班生产情况; 岗位各类防护用具是否完好,并进行岗位卫生交接。 3.2 岗位任务 将从尿素主厂房来的尿液及包装引来的 0.852.8mm 的固体

6、小颗粒尿素,通过硫化床与转鼓 7 造粒相结合的造粒机,不加任何添加剂,制造出高强度的大颗粒 尿素。 四、岗位安全管理制度四、岗位安全管理制度 1、安全教育培训制度;2、安全检查管理制度;3、安全生产会议 管理制度;4、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制度;5、安全生产调度汇报制度; 6、安全生产作业证制度;7、安全检修制度;8、安全奖罚制度;9、安 全经费的提取和使用管理制度;10 安全员管理制度;11、安全设施 管理制度;12、安全技术措施管理制度;13、安全生产标准化自评管 理制度;14、安全生产干部走动管理制度;15、安全风险抵押金制度; 16、变更管理制度;17、抽堵盲板安全作业证管理; 20、处置

7、生产系 统突发事件的指挥及汇报制度;21、厂内交通安全管理制度; 23、 断路作业安全管理制度;24、定期演练制度;25、动火作业安全管理 制度;26、动土作业票证管理制度; 28、风险评价管理制度;29、防 泄漏管理制度;30、防尘防毒安全管理制度;31、防火防爆安全制度; 32、防雷防静电设施管理制度;33、防护器材管理制度;34、高处作 业安全管理制度; 36、管理单位、基层班组活动管理制度;37、管理 制度评审和修订制度;38、高温作业安全管理制度;39、罐区安全管 理制度;40、关键装置与重点部位管理制度;41、工艺管理制度;42、 公用工程管理制度;43、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

8、度;45、节日 期间安全管理制度;46、交接班制度; 48、禁烟管理制度;49、建、构 筑物管理制度;50、开停车管理制度;51、劳动防护用品和保健品管 8 理制度;52、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现场带班制度;53、临时用电管理 制度;54、民主管理监督制度; 56、涉险、未遂安全事件的管理制度; 57、生产设施安全管理制度;58、设备安全管理制度;59、设备防腐 保温管理制度;60、设备检修安全作业证管理制度;61、设备密封管 理制度; 63、事故通报制度;64、事故隐患报告和举报奖励制度; 65、事故管理制度;66、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67、特种作业人员 管理制度;68、特种安全作业管理制度;

9、69、危害信息告知制度;70、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71、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估制度; 72、危险源辨识管理制度;73、危险化学品运输、装卸安全管理制度; 74、危险性作业安全管理制度;75、危险化学品输送管道定期巡线 制度;76、外来人员安全管理制度; 78、巡回检查制度;79、新建、改 建、扩建工程安全“三同时”管理制度;80、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82、 应急救援管理制度;83、隐患排查治理制度;84、作业票证管理制度; 86、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控制管理制度与检测制度;87、作业场所职 业健康安全管理制度;88、职业卫生管理制度;89、职业危害监测制 度;90、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9

10、1、重大危险源检查评估管理制度; 92、责任追究制度;93、职业病危害告知制度;94、职业健康宣传教 育培训制度;95、职业病危害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设施维护、检修制 度;96、职业病防护用品管理制度;97、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 98、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制度; 100、职业卫生监督检查制度。 9 五、大颗粒主操岗位操作规程五、大颗粒主操岗位操作规程 见合成氨一厂尿素二车间操作规程中 第五章大颗粒岗位操作 规规程 六、危险有害因素分布与风险控制措施六、危险有害因素分布与风险控制措施 氨的毒性: 对粘膜和皮肤有碱性刺激及腐蚀作用,可造成组织溶解性坏死。 高浓度时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和心脏停搏。

11、 人接触 553mg/m3可发生强烈的刺激症状,可耐受 1.25 分钟; 35007000mg/m3浓度下可立即死亡。 临床表现 急性中毒: 短期内吸入大量氨气后可出现流泪、咽痛、声音 嘶哑、咳嗽、痰可带血丝、胸闷、呼吸困难,可伴有头晕、头痛、 恶心、呕吐、乏力等,可出现紫绀、眼结膜及咽部充血及水肿、呼 吸率快、肺部罗音等。严重者可发生肺水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 征,喉水肿痉挛或支气管粘膜坏死脱落致窒息,还可并发气胸、纵膈 气肿。胸部 X 线检查呈支气管炎、支气管周围炎、肺炎或肺水肿 表现。血气分析示动脉血氧分压降低。 误服氨水可致消化道灼伤,有口腔、胸、腹部疼痛,呕血、虚脱, 可发生食道、胃穿

12、孔。同时可能发生呼吸道刺激症状。吸入极高 浓度可迅速死亡。 10 眼接触液氨或高浓度氨气可引起灼伤,严重者可发生角膜穿孔。 皮肤接触液氨可致灼伤。 2.1.2 氨的允许暴露限值,防止暴露的必要措施,发生身体接触或 暴露后的处理措施: 氨气无色,有刺激性臭味,比空气轻,氨水溶液呈碱性,氨气与 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比例(1525)时,遇明火会爆炸,与硫酸和 其他强有机酚聚合,会发生强烈过热反应和沸腾现象。氨气属四 级毒物,对人体皮肤、黏膜有刺激性和腐蚀性作用,可造成人体 组织永久性坏死,严重的会引起呼吸停止和心脏暂停。氨气不但 对人体的伤害,还会腐蚀塑料、橡胶制品等。 防护办法:作业场所应配备隔离式防

13、毒面具。为防皮肤、眼 睛灼伤,岗位上要配 0.5%硼酸溶液备做污染处冲洗用,应急时可 用自来水冲洗。中毒时要用硝泡剂对咽喉喷雾,严重时采用人工 呼吸,可用心肺复苏术急救。工作场所严禁吸烟和明火。发生火 灾时,可用干粉、二氧化碳灭火。氨不能与乙醛、丙烯醛、氯化 银、硫、双氧水等混着放置,在运输、储存中,必须严格控制, 预防意外。 2.1.3 氨的物理参数: 氨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分子量:17,分子式: NH3。沸点:在1.01105Pa(绝)下,-33.35。蒸汽压:15时, 0.7283MPa。熔点-77.7。气氨相对密度0.597(空气=1) ,液氨密 11 度0.617克/厘米

14、3,是常用的致冷剂。氨在空气中,在0.101 MPa(绝)和 室温下,爆炸极限为15.7-27.4(体积)。它极易溶于水,氨在20水 中溶解度34%,25时,在无水乙醇中溶解度10%,在甲醇中溶解度16%, 溶于氯仿、乙醚,它是许多元素和化合物的良好溶剂。 2.1.4 氨的反应特性: 酸碱性:氨呈弱碱性,遇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铵盐: NH3+HCI=NH4CI 2.1.5 氨的腐蚀性: 氨对碳钢不腐蚀,氨对铜及其合金有腐蚀。 2.1.6 氨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 引燃温度:651。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 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氟,等接触发生剧烈反应,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长,有开裂 和爆炸的危险。 2. 1.7 接触氨的危险性及对于氨的泄漏的处置方法: a、当吸入时,低浓度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可造成组织溶 解坏死。b、急性中毒:轻度者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 咯痰等;眼结膜、咽部出血水肿;胸部 X 线征象符合支气管周围 炎。中度中毒上述症状加剧,出现呼吸困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