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2019部编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上传人:bub****888 文档编号:108094364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6.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2019部编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教学工作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人教2019部编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教学工作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人教2019部编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教学工作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人教2019部编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教学工作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人教2019部编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教学工作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2019部编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教学工作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2019部编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教学工作计划(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2019部编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教学工作计划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计划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本学期我承担六年级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工作任务,为了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追求,增强职业道德,掌握教育规律,拓展学科知识,强化专业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过程。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制定本学期工作计划如下:一、指导思想以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为指导,使道德存在于儿童的内心,使法治原则为更多儿童所了解和遵守,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懂法守法,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社会规则,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本学期将一如既往地扎实落实

2、思品学科的各项常规工作,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加大学科科研力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科建设。二、常规教学教学目标本册教材围绕公民与国家的关系的生活主题,以法律和宪法精神为主线,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基本制度、国家机构等内容贯穿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整体。1.通过第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的教学,感受到法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生活中法律是不可或缺的。只有懂法、守法生活才会和谐美好,让学生体认宪法的核心价值,初步理解宪法精神2.通过第二单元我们是公民的教学,着重讲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并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是了解公民的权利与义

3、务,依法行使权力,依法履行义务。3.通过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家机构的教学,识记国家机构的含义、组织体系、设置。着重讲宪法规定国家制度,宪法将国家权力赋予国家机构并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4.通过第四单元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的教学,体会自己受到的法律特殊保护,增强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了解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的专门法律,知道未成年人受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及其在青少年成长中的地位。教学资源分析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生活性;(2)开放性

4、;(3)活动性。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根据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要求和本套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

5、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3.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消解以“预成的学习结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习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因此,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

6、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4.让教师和学生走进教材,保持教材的弹性和广泛适用性各主题单元均选择具有通用性的、可供师生具体真实地参与的活动题材,使教材成为师生开展活动的指导,从而将各地具体而微的自然、人文资源和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师生的经验和兴趣等等都纳入课程资源体系,为师生在活动中进行二次开发留有空间。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六年级学生共有27人,其中男生15人,女生12人。孩子经过一年的学习后基本懂

7、得了学校生活规则,初步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多数学生文明有礼貌,能遵守课堂学习规定,能积极学习,能安全健康地学习生活。还有少数学生比较顽皮,自我控制能力差,在课堂上、集体活动中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甚至个别孩子有模仿社会上不良言行的现象。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现有情况调整教学,用不同的方法开展教学,激励所有孩子努力学习。教学方法设计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寓道德概念和行为要求于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之中。2.利用插图,图文对照,边看边说边想,帮助学生理解。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以孩子们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为抓手,以实际生活案例为依托,突出正面引导,让孩子们在学习中体会到法治让生活更美

8、好。4.结合大队部的各项活动进行教育。5.充分利用教学用书中的儿歌及小故事穿插于课堂教学中。6.领略大自然的美,了解社会的繁荣,培养学生的环境素养。7.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认知特点,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采取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循环往复、螺旋上升、形式多样等方式,引导孩子们通过学习,从不同角度、侧面感悟和践行核心价值观。8.课程中积极发挥绘本生动活泼、有趣有启发性的作用,引导孩子们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讲述或者表演等形式,自然而然地懂得其中蕴含的规则、法理等,使教学从课堂延伸到学生更广阔的生活领域,做到实实在在的知行合一。教学进度与课时分配8我们受特殊保护一、知识点。1.在我国,未满18周岁的公

9、民为未成年人,18周岁以上的公民为成年人。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未成年人超过我国人口数量的1/5。2.很多法律规定都涉及具体年龄的节点,不同年龄阶段在法律上具有不同的意义。有些法律规定达到一定的年龄才享有相应的权利,承担相应的义务或责任。3.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法律保障,已成为我国法治建设的重要议题。我国制定了专门的法律,以更有效地保护未成年人,促进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4.专门为未成年人制定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5.义务教育关乎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不仅有助于促进教育公平,而且对

10、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和民族的复兴具有重要意义。6.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我国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而制定的法律,于1986年通过,经2006年和2015年两次修正。强调教育公平、教育均衡的理念,关注弱势群体的受教育问题是这部法律的重要特点。7.近年来,我国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事件时有发生,这些事情在拷问道德的同时,也暴露出了未成年人权利保护方面存在着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普遍关注。8.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是我国第一部专门保护未成年人各项合法权利的法律。这部法律于1991年通过,经过两次修正,明确了对未成年人的家庭保护、学校

11、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该法为促进为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了更好的法律保障,体现了国家对未成年人的关心和爱护。9.保护未成年人是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城乡基层群体性自治组织、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和其他成年公民的共同责任。只有家庭、学校、社会、国家各司其职,才能全方位保护未成年人。10.从世界范围观察,青少年犯罪已经呈现出低龄化、手段智能化、团伙性和暴力性犯罪增多的特点。有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关键在于集合全社会力量,创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作为未成年人,要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知法、守法,铭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11.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

12、年人犯罪法是为了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培养未成年人良好品行,有效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而制定的法律。这部法律于1999年通过,2012年修正。该法明确了各级教育、行政、司法部门以及其他社会组织和家庭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方面的教育、防范和矫治等职责。12.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中国强。为未成年人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在我国,家庭、学校以及整个社会在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都给予了许多特别关怀。国际社会也一直致力于对未成年人的保护。13.家庭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也是未成年人生活、成长的主要场所。父母作为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有管教和保护未成年子女的权利和义务。作为未成年人,应听从父母的教导,

13、孝敬父母。子女在成年后,还有瞻养扶助父母的义务。14.父母应当关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健康和行为习惯,以健康思想和适当的方法教育未成年人,引导未成年人进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在法治社会,不得实施家庭暴力。15.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已将遏制家庭暴力纳入法律程序。我国于2015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2016年3月正式施行,该法规定,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应当以文明的方式进行家庭教育,依法履行监护和教育职责,不得实施家庭暴力。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都属于家庭暴力。16.一个社会对未成年人的态度,可以反映它的文明程度。全社会

14、应当树立尊重、保护、教育未成年人的良好风尚,关心、爱护未成年人。17.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不少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创业。在此过程中,一些人选择将未成年子女留在家乡交由他人监护照料,导致大量农村留守儿童出现。近年来发生的多起农村留守儿童受到侵害的事件,引起全社会对这一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的广泛关注。18.关爱和保护农村留守儿童,不仅关系到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也关系到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维持他们的合法权益,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家庭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二、知识点解析。1.很多法律规定都涉及

15、具体年龄的节点,不同年龄阶段在法律上具有不同的意义。6-7-义务教育小学入学年龄8-无行为能力与限制行为能力的分界12-准许在道路上驾驶自行车、三轮车的最低年龄14-因违法行为而可能受到刑法处罚的最低年龄;因违法行为而可能受到行政法处罚的最低年龄16-未成年人可以离开监护人单独居住;中国公民应当申请领取居民身份证18-公务员应当具备的最低年龄条件2.我国为什么制定专门的法律来保护未成年人?专门为未成年人制定的法律有哪些?(1)为更有效地保护未成年人,促进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2)我国专门为未成年人制定了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3.我国为什么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我国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而制定的法律,强调教育公平、教育均衡的理念,关注弱势群体的受教育问题是这部法律的重要特点。4.我国为什么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主要规定有哪些内容?它是我国第一部专门保护未成年人各项合法权利的法律。这部法律明确了对未成年人的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该法为促进为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了更好的法律保障,体现了国家对未成年人的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