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的艺术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8091906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唤醒的艺术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唤醒的艺术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唤醒的艺术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唤醒的艺术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唤醒的艺术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唤醒的艺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唤醒的艺术(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唤醒的艺术发现、激活、生成刘慧刘京海说:“成功教育是一种唤醒的艺术,唤醒孩子心中沉睡的自信与自尊。”成功教育以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的成功。成功首先是一种信念,一种心态,一种对自我的信心,而不仅仅是一种结果。一个人有什么样的心态,就决定他有什么样的命运。因此,刘京海认为:“在学校教育中,学生们需要理解,成功的人生有各种各样的表现,有的成功会比其他成功更加引人倾慕和追求。”学校的教育教学要向学生传递这样一个信念:成功的真正内涵是幸福,而成功就是发展、选择和和谐。选择最适合自己发展的路是最成功的路。一、成功的课堂教学就是一门唤醒的艺术成功信念,是指相信自己能运用自己的才能克服障碍,完成任务。在教学中培

2、养成功信念是进行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心理发展,培养开拓型人才的需要。(一) 成功教育的教学论 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而兴趣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还要依赖于成功的信念。人在从事实践活动中获得一次次成功,对于形成、巩固和发展兴趣,有着特殊的作用。经常性的成功,就不断使人得到满足,进而萌生从事某种活动的兴趣,而兴趣所致,做事又往往易于成功。 1、关于成功教育(1)三个要素刘京海提出的成功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是:积极的期望和要求;成功的机会;鼓励性评功价。首先,给与学生以积极的期望和要求,就是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都有成功的潜能,都能在多方面成功。在具体教育

3、教学过程中,从学生实际出发,提出学生努力后能达到的目标和要求。其次,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就是要遵循“低起点严要求、小步子快节奏、多活动求变化、快反馈勤矫正”的原则,为学生不断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在反复成功的快乐体验中,建立成功的信念。最后,给学生以积极的鼓励性评价,就是对于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都要进行及时的反馈和表扬,让学生学会宽容和接纳自己。同时,用发展的眼光欣赏和鼓励自己。教师要坚持以找优点为评价的出发点,坚持以鼓励表扬为主的评价方式。(2)三个阶段如果以课堂教学的主要变化为依据的话,刘京海的成功教育课堂教学模式主要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即:帮助成功,尝试成功,自主成功。刘京海在实验的基础上

4、把这种想法转换成帮助学生成功的具体措施,经过长时期的探索,仔细研究所有具体对策和措施之间的联系,发现让学生成功首先就是帮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感,培养他们一种积极向上的自信心态。最终,刘京海就用成功教育这个主题去概括整个对学习困难学生矫治对策的研究,把这项研究命名为“成功教育研究”。成功教育首先是针对学习困难学生而实施的一种教育。成功教育坚定地认为:学习困难学生具有一般学生同样的潜能,只要改变现有的教育观念和方法,这些学生可以取得与一般学生同样正常的发展,甚至可以取得超常的发展。成功教育的基本机制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老师帮助学生成功;第二阶段:老师创造条件,让学生尝试成功;第三阶段:学生自己争

5、取主动成功。这三个阶段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其核心就是从他人教育逐步走向自我教育的一个逐渐内化的过程。做中学,做中思,做中创。(3)三位一体刘京海认为:成功教育应该做到三位一体的成功,即:教师、学生、家长都获得成功。旧式教育只把学生当作教育对象看待,没有看到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具有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因此,对学生的发展,只强调社会制约的一面,抹煞相对独立的一面;强调受动的一面,否认能动的一面;强调外因的一面,忽视内因的一面,把学生的发展看作是教育注入的结果。因此,在课堂上,一味老师讲,学生听,满堂灌;在教育活动中,则是老师说了算,学生跟着转,严重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和

6、创造性。成功教育则要求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的作用在于推动学生的发展,而不是塑造或代替他的发展。教师更多地是一名向导和顾问,是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传统教育中教师和家长看似是教育的主体,但其实教师、学生、家长在学校教育中是三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三者就个体来看,都是活生生的有思想、有个性的主体。虽然教师和家长是施教者,学生是受教育者,但从人性观来看,每个生命个体都是平等的,每个生命个体的发展都应该依据其自身的成长规律。因此,成功教育特别强调:作为施教者的教师和家长,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

7、(自然性)、社会发展的规律(社会性)和人的主体性培育规律(主体性)。其中,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规律是教育的外部规律,即基本规律。为了解决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之间的矛盾,作为两者的中介和桥梁,教育自然既要依据社会发展规律及要求来教育儿童,又必须依据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来促进社会发展。所以,无论是教育目的的确立,教育内容和方法的选择,还是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开展,都必须依据这两个规律这是教育赖以生存的基础。教师和家长的成功有赖于学生的成功,而学生的成功则是教师和家长成功的最好体现,这三位一体的成功才是教育的真正成功。2、成功教育教学的基本原理 刘京海有许多关于成功教育的基本理念,主要包括以下观点:

8、 (1)成功是人本身的自我需要,人人都希望自已的目标能够达到,都希望自已能够取得成功。成功需要越强烈的人,工作学习就越努力。 (2)成功是多方面的,每一个方面都可以取得成功,而不仅仅是少数方面,更不能局限于某个方面。也不必要求每一个方面都取得成功。 (3)成功是相对原有基础而己,因人而异,只要有了新的提高,只要有了新的发展,就是取得了新的成功,成功的本质是不断发展,不断提高,没有终极意义,是永无止境的。 (4)成功是可以迁移的,某一个方面的成功,增强了自信心,往往对其他方面,也会产生很大的影星响,带动其他方面的发展,从而,获得其他方面的成功。 (5)人人都可以取得成功,都可以成为成功者,困难只

9、是暂时的,是可以克服的,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压力都要坚定信心,东方不亮西方亮,办法总比困难多。 (6)成功也是成功之母,反复成功可以提高人的成就动机,可以提高人的内在积极性,对于学习困难,处于后进状态下的学生,成功的意义要远远大于失败,反复失败而形成失败者的心态往往会使人丧失信心而成为更大的失败之母。 (7)成功是人们的努力目标,争取成功是成功教育的方法,在成功教育里,成功既是方法也是目标,两者完全是一体化的。3、 关于知识、能力、人格的和谐发展刘京海提出了三个值得讨论的问题:一是关于知识。刘京海的知识观是:“知识太少,人的持续创新能力下降;知识太多,人的持续创新能力也下降;知识是力量,知识也

10、是负担;东方知识太多,西方知识太少,两者相加除以2是最好的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如果重新审视知识经济、市场经济对人才的要求,人们就会发现:知识作用下降,知识已呈爆炸状态。也就是说:人在有限的时间内,不可能学习所有的知识。知识的更新速度在加快,人无论怎样努力,都不可能掌握所有的知识。什么是对人的发展最重要的呢?那就是能力和人格。人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必须加强能力和人格的培养。知识、能力、人格共同决定人的命运、财富、力量。二是关于能力。刘京海认为:在学校教育的情境中,学生的能力培养一定要在课堂教学中得以体现。“尝试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是通过让学生积极的探索,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

11、,刘京海说:“爸爸、妈妈、老师、老板没有讲过,学生会做就是能力;爸爸、妈妈、老师、老板讲得太多了,学生没有能力了;爸爸、妈妈、老师、老板要少讲,有时甚至不讲,学生能力才能发展;爸爸、妈妈、老师、老板少讲、不讲比多讲难。聪明的妈妈往往教出傻的儿子。教师在课堂里要傻一点、装的傻一点、装的像一点。”三是关于人格。人格是一个人稳定的心理机制在行为上的表现。人格决定一个人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所以,人格的健全与否决定着一个人的生命质量。学校教育不能忽视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养育。刘京海认为:教学过程就是一个要德育、心理教育,人格教育共同作用的过程。而我们现在的教育往往存在着两极分化的趋势:好学生越来越好,差学

12、生越来越差,一般来说,反复成功的学生越来越好,反复失败的学生越来越差。因此,差生更需要成功的情感体验,只有反复体验成功的快乐,才能帮助学生建立稳定的积极人格品质。刘京海说:“教育的最高目的是教人做人,而教人做人的前提是教人认识自己是好人、能人,最终使之逐步成为好人、能人。不可否认现在教学过程一是失败多于成功,二是教师又没有有意识地去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在现代学校教育中,学生知识、能力、人格的和谐发展,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成功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将这一目标转化为实际的教学行为,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巧设情境,让学生自己尝试探究,教师只是引导者、合作者,学生在参与中逐步增长知识和才干。 4、东西方

13、文化比较通过对东西方教育的比较,刘京海发现这样一个现实,即从价值取向来看,东方教育特别注重知识的传授,西方教育则更加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从教学方法来看,东方学校教育以接受式学习方式为主,西方教育则以是体验式学习方式为主;从师生关系来看,东方教育遵循的是严格的师道尊严,西方教育则是人本主义思想指导下的以学生为本的民主式教育。由此得出的三个结论是:东西方教育各执一端;东西方教育各有利弊;东西方教育的整合是教育改革的大趋势。东西方教育只有在相互借鉴和学习中,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效。刘京海说:“原来是教师告诉学生知识,尝试成功则是通过问题和情景设计让学生自己经历知识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它有两个鲜明

14、的特点,一是注重过程,二是注重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习惯,从而实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目标,与新课改理念对接。”成功教育的改革正是在东西方教育的相互学习、相向运动中寻找两者的平衡点,寻求自己的突破点。走中庸之道是刘京海及其成功教育研究的根本选择。(二) 成功教育的教学策略论刘京海说:“校长该做的事,我认为在当前有这样3件:第一,是研究好办学思想,并要将这一思想化为全体班子成员的统一思想;第二,是提高教师队伍的质量;第三是研究课堂教学的改革。”课堂是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的重要场所,学生的挫败源于课堂,也必须在课堂改革上寻求突破。成功教育始终把学业成功作为成功的第一步,因此,研究

15、的目光从来就没有离开过课堂教学。因此,在成功教育的课堂教学理论实践中,特别强调关注学生自身积极性对学习效率的作用。1、把培养积极的自我概念作为教育的首要目的(有我才能忘我)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赫姆林斯基说:“你要让学生喜欢学习,你就要让他学得好,学得好,他就喜欢学习。”也就是说,学校教育首先要给与学生成功的情感体验,就是要帮助学生成功,让他们在反复成功中获得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终所谓的学习困难的学生才能逐渐热爱学习,并积极主动地将注意力转移到学业学习上来。刘京海在许多优秀教师转变学习困难学生的经验中寻找这种成功的经验,如许多优秀教师都主张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去激励学生。又如,也有许多教

16、师注意分析学习困难学生的现状,选择突破点。2、有意识地增加教学过程中成功的概率,使成功大于失败刘京海说:“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更是成功之母。”在人们的生活经验中,可以看到这样的事实,一个人之所以很愿意从事某一方面的事,往往与其成功的经历有关,儿童做某一件事,获得成功,得到家长、教师的肯定,儿童就越来越积极的投入到这方面的事情中去,从而其能力等就发展得越来越快,相反来时失败,儿童就会逃避这方面的学习,有关的心理学家为了揭示这一事实的愿望,曾经做了以下的实施,把同样水平的儿童分成两组,第一组的儿童给予的作业是通过努力较难完成的(就是使其反复失败),第二组的儿童给予的作业是通过努力能够完成的。(就是使其反复成功),训练一个阶段后,用同样难度的作业同时给两个组的儿童去做,结果发现明显的差异,第一组的儿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