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科技学院古生物地史学期末复习提纲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8091246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977.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防灾科技学院古生物地史学期末复习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防灾科技学院古生物地史学期末复习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防灾科技学院古生物地史学期末复习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防灾科技学院古生物地史学期末复习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防灾科技学院古生物地史学期末复习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防灾科技学院古生物地史学期末复习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灾科技学院古生物地史学期末复习提纲(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昂。资源 古生物地史学 期末纲要第一章 绪论1、古生物学:研究地质历史时期生物界及其发生发展与相关地质纪录的学科。2、古生物学研究对象:地层中的与地史时期生命活动相关的化石以及包含这些化石的围岩。第二章 化石的形成与古生物学1、化石:保存在岩层中地质历史时期的生命遗体和遗迹。 标准化石:分布时代短、演化迅速、分布广、数量多2、化石形成的条件: (1)生物本身条件(硬体、矿物成分) (2)生物死后的环境条件(水动力、PH值、氧化还原环境、生物) (3)埋藏条件(埋藏快、沉积细、搬运短、泥质) (4)时间条件(时间长) (5)成岩条件(压实与重结晶弱)3、石化作用:埋藏在沉积物中的生物随成岩作用而

2、经历了物理作用和化学作用的改造后仍然保留着生物面貌及部分生物结构的作用。石化作用方式:矿物质填充作用、置换作用、碳化作用4、化石不完备性的表现:种类、数量、时间、形态不完整性5、化石的埋藏类型:原地埋藏、异地埋藏6、化石的保存类型: (1)实体化石:经石化作用保存下来的全部生物遗体或一部分生物遗体的化石。 (2)模铸化石:生物遗体在岩层中的印模或铸型。 A、印痕化石:生物尸体陷落在细粒碎屑或化学沉积物中留下生物软体的印痕。 B、印模化石:生物硬体在围岩表面上的印模。(外模反映了原来生物硬体的外表形态和构造特征;内模反映了生物的内部构造。外膜和内膜所反映的纹饰和凹凸与实际相反)C、核化石:由生物

3、体结构形成的空间或生物硬体溶解后形成的空间,被沉积物充填固结后,形成与原生物体空间大小和形态类似的实体。D、铸型化石:当生物体埋在沉积物中,已经形成外模和内核后,壳质全部被溶解,并被另一种矿物质填充所形成的化石 (3)遗迹化石:保存在岩层中古代生物生活活动留下的痕迹和遗物。 (4)化学化石:地史时期生物有机质软体部分虽遭受破坏未能保存为化石,但分解后的有成份仍可残留在岩层中。7、化石的分类等级:界、门、纲、目、科、属、种8、影响化石记录的因素: (1)化学(溶解、Eh、PH) (2)物理(时间、温度、湿度、压力) (3)地质(死后作用、质地) (4)生物(食物链、习性、天敌等) (5)人为因素

4、(偶然性、认识等)9、原地埋藏与异地埋藏的异同点: 原地埋藏:化石一般会比较丰富,化石形体也比较完整。 异地埋藏:生物死亡后经历了因多种原因从甲地到乙地的搬运,这类化石多有不同程度的损坏。10、化石命名的优先律、单名法、双名法、三名法:单名法:属(各亚属)及其以上单位的学名用一个词位来表示,第一个字母大写。双名法:种的命名用用两个词表示,在种名前加上它所属的属名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种名。种名第一个字母小写,属名第一个字母大写。三名法:亚种的命名在属和种名之后,加上亚种名。亚种名第一个字母仍小写。优先律:生物的有效学名是符合国际动物、植物和菌类学命名法规所规定的最早正式刊出的名称。第三章 生命起源

5、与生物演化1、物种:一群与其他种群在生殖上隔离的可繁殖群体。(生物进化过程中的可观实体)2、迄今最古老的宏观动物群:蓝田生物群3、生物演化的飞跃:最早动物的出现早期生物分异原核到真核后生动物出现4、显生宙生物演化:(1)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第一幕:小壳动物群;第二幕:澄江动物群(最早鱼类化石) (2)动植物从水生到陆生的发展; (3)动物各门类的演化谱系5、遗传:经由基因的传递,使后代获得亲代的特征。6、变异:生物体子代与亲代之间的差异、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的现象。(基因突变、重组)7、生殖隔离:居群间由于基因型差异使基因交换不能进行的现象。 地理隔离:同一种生物由于地理上的障碍而分成不同的种群,

6、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8、自然选择:生物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过程。9、成种方式:(1)渐变型:新、旧种间有过渡类型。(遗传、变异、自然选择) (2)新、旧种间无过渡类型。(间断平衡论)10、间断平衡论:认为重演的演变与分支成种事件同时发生,而不是通过种系的逐渐转变完成的。11、生物演化总貌:进步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 分支性(由少到多) 阶段性(多次灭绝、多次复杂)12、进化的不可逆性:已演变的生物类型不可能恢复祖型,一灭亡的类型不可能重新出现。13、(器官)相关律:环境变化是生物的某种器官发生变异而产生新的适应时,必然会有其他的器官随之变异,同时产

7、生新的适应。14、个体发育:生物每个个体从其生命开始直到自然死亡都要经历一系列发育阶段。 系统发生:生物类群的系统发生和进化历史。 重演律:个体发育是系统发生的简单重演。15、适应:生物在其形态结构以及生理机能诸方面反映其生活环境及生活方式的现象,是自然选择保留生物机能的有利变异,淘汰其不利的结果。16、特化:一种生物对某种生活条件特殊适应的结果。使它的形态和生理上发生局部的变异,其整个身体的组织结构和代谢水平并无变化。17、分歧/趋异:生物在其进化过程中,由于适应不同的生态条件或地理条件而发生种的分化,由一个种分化为两个(或以上)的种。18、适应辐射:某一类群的趋异向各种不同方向发展,适应不

8、同的生活条件; 同源器官:起源相同、构造和部位相似,而形态与机能不同的器官。19、适应趋同:一些类别不同,亲缘疏远的生物,由于适应相似的生活而在体型上变得相似,不对等的器官也因适应相同的功能而出现了相似的形状。 同功器官:生物的形态、功能相似而起源不同的器官。20、灭绝:生物完全绝种而不留下后裔; 假灭绝:某生物种演变为新物种而在地史中消失。21、种系代谢:在阶段性进化过程中,新种总是在旧种的基础上产生,许多旧种被其子种所代替而衰退灭亡。22、生物代替:生物横向分化,一些生物战胜其他生物,扩大新的生活环境。23、背景灭绝:地史上任何时期都有一些生物灭绝,使总的平均灭绝率维持在一个低水平上。24

9、、集群灭绝:在一些地质时期,有许多门类的生物近乎同时灭绝,使生物灭绝率突然升高。25、地史上最典型的5次集群灭绝: (1)奥陶纪-志留纪之交(4.39亿年,全球气候变暖) (2)晚泥盆世弗拉朗期-法门期之交(3.67亿年,气候变冷) (3)二叠纪-三叠纪之交(2.5亿年,95%以上物种灭绝) (4)三叠纪-侏罗纪之交(2.08亿年,恐龙崛起) (5)白垩纪-古近纪之交(6500万年,恐龙绝种)26、生物复苏:大灭绝后的生态群和生态系,通过生物的自组织作用和对应环境的不断适应,逐步回复到其正常发展水平的过程。第六章 生物与环境1、生物的环境分区(1)按海拔及海水深度分:高山区、平原区、滨海区、浅

10、海区、半深海区、深海区(2)按纬度分:极地生物区、寒带区、温带区、亚热带区、热带区2、影响生物生存的主要环境因素:温度、水深、光线、盐度、底质、气体、海拔、生物因素3、生物的生活方式:底栖、游泳、浮游4、群落:生活在一定的生态领域内的所有种的总和。 居群:一个群落中某一种的所有个体的总和构成一个居群。5、生态系统的4个基本组成部分:非生物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6、指相化石:能够反映某种特定的环境条件的化石。第七章 地层形成的沉积环境、沉积作用和古地理1、沉积环境: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条件的自然地理单元。 沉积相:特定沉积环境中形成的岩石特征和生物特征的综合。2、相变:沉积相在

11、横向(空间)上的变化。3、相分析:对地层的沉积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确定沉积相,恢复沉积环境条件。4、生物相:地史中能反映沉积环境的生物组合的特征。5、沉积环境的主要识别标志A、物理标志a、沉积物颜色:浅色介质动荡,能量大;暗色-有机质含量高,介质能量大,强氧化还原环境。 b、沉积构造:粒度、圆度、分选、定向性、支撑类型。(粒度粗、圆度高、分选好、颗粒支撑的岩石反映较高能量的沉积条件) c、原生沉积构造:层面构造、层理构造、准同生变形构造、生物及化学成因构造 层面构造:反应介质流动状态的波痕、冲刷面、压刻痕及暴露标志。 层理构造:平行层理进而水平层理-静水条件 交错层理-流水作用(高角度)、冲洗作

12、用(低角度) 块状层理-沉积物快速堆积,如冲积扇 均质层理:单一成分快速堆积或生物扰动破坏原生层理,如洪水期的深-浅湖沉积 递变层理:牵引流或重力流 d、准同生变形构造:沉积物沉积以后、固结之前发生塑性变形形成的构造。发育于快速堆积或具原始倾斜的沉积层中。 e、生物及化学成因构造:鸟眼构造潮坪环境;叠层构造-潮坪等浅水沉积环境。 B、岩矿标志 a、沉积物结构组分: 纯净石英砂岩浅水高能环境;鲕粒灰岩-水质清洁的动当前水环境;富含长石、不稳定岩屑的杂砂岩-颗粒未经筛选的快速堆积场所;灰泥为主的泥状灰岩-低能沉积环境。 b、自生矿物:沉积物或同生期形成的原生矿物。 海绿石、磷灰石-浅海沉积环境;石

13、膏、岩盐-盐度过饱和的干旱气候条件;黄铁矿-缺氧还原沉积条件。C、其他标志6、主要沉积环境的沉积特征 陆地环境沉积相类型冰川沉积有被刨蚀的碎屑物质,堆积形成冰积层;砾石多呈棱角状,大小混杂,表面具擦痕;具有层理的冰水混合物;冰海砾石沉积。河流沉积山间河流:河道直、流速大、切割深、主要为河床粗碎屑沉积;多为紫红色、块状构造、无化石或含脊椎动物骨骼碎块;平原河流:流速小、河谷宽、河曲发育;主要有河道、沙坝和泛滥平原沉积;底部为砾石层,具定向排列,为河底滞留沉积,呈透镜状,向上逐渐过渡为点沙坝沉积,以岩屑或长石石英砂岩为主,具大型板状或槽状交错层理;粒度向上变细,缺化石;泛滥平原沉积以粉砂质泥质为主

14、;天然堤以细砂至粉砂为主;洪水冲溢天然堤以粉砂岩为主;曲流河形成的牛轭湖形成泥炭沼泽沉积,呈透镜状。湖泊沉积从滨湖到深湖,随湖水深度增加,水动力减弱,沉积物粒度逐渐变细,从交错层理变为水平层理,形成近同心的环带状分布;淡水湖多在淡水区,以细砂岩、粉砂岩及粘土岩为主,大型淡水中泥灰岩、介壳灰岩、油页岩常见,可形成特有的湖生生物组合;咸水湖蒸发岩发育,湖泊干枯过程中,依次出现石膏、岩盐和钾盐等矿物;海陆交汇相三角洲平原以分支河道砂质沉积为主,也包括泛滥平原和湖沼沉积的粉砂、粘土和泥炭以及天然堤和决口扇沉积。三角洲前缘主要包括分流河口沙坝、远砂坝、分流间湾和三角洲前缘席状砂沉积前三角洲含有机质的泥质沉积为主,水平层理和均质层理发育;海洋环境沉积陆源碎屑海滨浅海沉积海滩沉积以纯净石英砂岩为主,粒度向海变细,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较高;高波能区以物理沉积为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