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 多恩布什 精讲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8091093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DOC 页数:166 大小:2.9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经济学 多恩布什 精讲_第1页
第1页 / 共166页
宏观经济学 多恩布什 精讲_第2页
第2页 / 共166页
宏观经济学 多恩布什 精讲_第3页
第3页 / 共166页
宏观经济学 多恩布什 精讲_第4页
第4页 / 共166页
宏观经济学 多恩布什 精讲_第5页
第5页 / 共1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宏观经济学 多恩布什 精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学 多恩布什 精讲(1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声明:本课件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引用学者的近期研究成果(尚未发表,图片、数据以及观点均受到知识产权保护),未经允许不能擅自在网上流传。违者自行承担一切后果。特告。第一章 宏观经济学导论授课教材:宏观经济学多恩布什、费希尔、斯塔茨 第七版参考性英文阅读教材:曼昆的宏观经济学第五版讲义获取方式email/bb本次课要点:本次课主要是围绕着从马歇尔的微观经济学如何逐步提出宏观经济所需思考的问题,以及宏观建立后又是怎样逐步完善、新古典主义与新凯恩斯主义如何在对政策的效力的争论中相互促进和发展为主线,来介绍全书的授课框架的。让学生在刚进入就清楚宏观的产生和发展,以及我们一个学期将要重点讨论什麽内容。教学安

2、排:1、 纪律要求2、 关于章节安排、选取3、 关于课后作业4、 考核方式(10%考勤 参看双学位考勤定义。另外,2次迟到视为1次缺勤,1次缺勤扣1分。+30%平时考核 平时考核包括两部分:大作业15分,课前抽测15分。+60%期末)商学院 商学院学生缓考者,按试卷成绩85%录入总成绩。 (每周四课时情况下,16次以上出勤者具有考试资格)(10%考勤 原则上双学位考勤以效果论,未参加课堂学习者,视为缺勤,不论缘由。2次缺勤扣1分,3次迟到计1次缺勤。+90%期末 闭卷考试,原则上不设定复习范围。考核内容为本学期所学习的基本概念、知识点。考试时间为下一学期开学第一周进行。)双学位 为严肃纪律,确

3、保公平和质量,双学位还设有以下规定:1、出国缓考(未有以往考勤记录)者,按试卷成绩85%录入总成绩;2、考勤未达标而参加考试者,原则上不录入成绩;3、有作弊嫌疑者,需重新考试认定成绩;4、作弊成立者,计0分。5、 答疑、联系方式、学习方法(理论+实际)课程结构进度:1、 导论(1)+ 国民收入核算(2)2、 收入与产出(总需求与均衡产出、乘数理论)(9)3、 货币、利息与收入(IS-LM模型)(10)4、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11)5、 国际联系(开放经济体的宏观政策配合运用)(12)6、 习题课一7、 总供给与总需求(总需求曲线政策、形式化表述、极端总供给曲线)(5)8、 总供给:工资、价格

4、与失业(一般总供给曲线推导、经济学学派介绍、AS-AD模型)(6)9、 增长与积累(新古典增长模型)(3)10、 增长与政策(内生增长模型)(4)11、 习题课二12、 消费与储蓄(13)13、 投资(14)14、 货币需求(15)15、 习题课三16、 中国宏观经济解读(外请专家2课时,课次随机安排)17、 全书考前要点总结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宏观经济学考察长期的经济增长,也考察构成经济周期的短期波动。把商品市场当成一个整体处理。类似地,劳动力市场、产品市场、资产市场(证券市场、外汇市场)。抽象的好处在于增加了对商品、劳动力、资产市场之间相互作用的理解。对成千上万的单个市场细节的省

5、略,使研究的目标更明确地集中于解释这些关键市场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微观的根本区别侧重点有所不同。微观侧重局部均衡分析。研究某商品市场的价格决定时,常假定其他行业的价格是给定的;宏观研究平均价格水平(物价水平)。微观在研究资源的配置时,常假定消费者的总收入是既定的;而收入水平却在宏观部分成为讨论的关键变量。 微观经济学是供给相对不足的经济学(萨伊定律),不存在储蓄和生产过剩,没有经济危机,不存在失业问题,价格完全弹性运作;而宏观经济学是有效需求不足的经济学,存在储蓄、生产过剩,出现经济危机与失业,价格调整存在粘性。两者在政策有效性上存在分歧。这也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一条主线。微观的核心观点是在证明市

6、场机制如何完美,而宏观总在自由主义与政府干预之间进行争论,从而形成两大思想派系。思想领域的几次交锋:古典理论(微观)30年代论战(大萧条)宏观的标志性诞生马歇尔经济学原理1890,庇古福利经济学1920凯恩斯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1936罗宾逊夫人与两个剑桥之争现代经济学导论1973萨缪尔逊经济学1948货币主义60年代论战(滞胀)凯恩斯主义弗里德曼,1976年诺奖获得者资本主义与自由1962自由选择1979莫迪利亚尼,托宾,希克斯价值与资本:对经济理论某些基本原理的探讨1939新古典主义70年代论战(宏观缺乏微观基础)新凯恩斯主义理性预期学派(卢卡斯,萨金特),实际商业周期理论,索洛(新古典增

7、长)曼昆(价格粘性机制),罗默(内生增长),泰勒等此后,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发展中更多体现出宏观与微观的相互融合、相互吸纳的特点。举例:目前较为流行的新开放宏观经济学从一个侧面给予诠释。早期的开放宏观经济学模型(Mundell-Fleming Model)为各国政府实施国际经济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Mundell, 1963;Fleming,1962)。随后,Dornbusch引入理性预期因素,较好地解释了汇率超调现象(Dornbusch,1976)。但是,这些模型的共同缺陷是缺乏严格的微观基础。这些缺陷直接导致80年代之后基于微观基础的新开放宏观模型的产生。Obstfeld-Rogoff 1995

8、模型融入垄断竞争、名义价格粘性等特点,建立动态一般均衡,奠定了新开放宏观经济分析框架,讨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对各国福利水平、通货膨胀、支出转移效应、产出和消费的影响。在这一领域,后续有影响力的研究包括:Obstfeld-Rogoff 1998,2000,2002(引入生产力水平和货币供给不确定性的随机模型);Betts-Devereux 1996,2000(国际市场分割和市场定价-价格歧视); Corsetti-Pesenti 2001(研究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相互影响);Benigno 2002(国际货币政策协作问题);Clarida 2002(交错价格调整)等。背景资料:附录1宏观经济学的

9、发展(一)-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于1936年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Interest and Money),标志 凯恩斯经济体系的确立。 认为经济活动下降的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政策含义:政府可以通过经济政策刺激有效需求,减轻经济波动。凯恩斯理论行之有效,因此取代了古典主义学派占据主导地位。代表人物:莫迪利亚尼、克莱茵、托宾、希克斯。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恶性通货膨胀(Great Stagflation),再加上停滞的产出水平和不断上升的失业水平,为弗里德曼和卢卡斯所宣扬的反凯恩斯

10、思想提供了丰富的土壤。“正如30年代大萧条为凯恩斯革命提供了有利的环境,70年代的大滞胀引导经济学家和公众迎接反凯恩斯革命的到来。”(托宾)宏观经济学的发展(二) (1)货币主义 货币主义的代表人物是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弗里德曼。他认为政府的积极的宏观经济干预政策是引起宏观经济不稳定的罪魁祸首。货币主义认为政府唯一该做的事情就是给这种市场力量创造一个良好的发挥作用的环境。(2)理性预期学派,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凯恩斯主义理论方面缺少微观经济学基础。70年代以来,宏观经济学研究上出现了一种试图把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相结合的探索力量即理性预期学派,其代表人物是芝加哥大学教授卢卡斯(R

11、obert Lucas), 理性预期学派使宏观经济学研究方法向古典主义复归,因此被称为新古典主义。 附录2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介绍: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从心理因素角度论述经济周期的理论。 1936年现代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提出。他认为,经济发展必然会出现一种始向上,继向下,再重新向上的周期性运动,并具有明显的规则性,即经济周期。 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在繁荣、恐慌、萧条、复苏四阶段中,“繁荣”和“恐慌”是经济周期中两个最重要的阶段。在繁荣后期。由于资本家对未来收益作乐观的预期。因而使生产成本逐渐加大或利率上涨,投资增加。但实际上这时已出现了两种情况,一是劳动力

12、和资源渐趋稀缺,价格上涨,使资本品的生产成本不断增大;另一种情况是,随着生产成本增大,资本边际效率下降,利润逐渐降低。但由于资本家过于乐观,仍大量投资,而投机分子也不能对资本的未来收益做出合理的估计,乐观过度,购买过多,使资本边际效率突然崩溃。 随即资本家对未来失去信心,造成人们的流动性偏好(货币需求)大增,利率上涨,结果使投资大幅度下降,于是,经济危机就来临了。经济危机后,紧随着经济萧条阶段,此阶段资本家对未来信心不足,资本边际效率难以恢复,银行家和工商界也无力控制市场,因而投资不振,生产萎缩,就业不足,商品存货积压,经济处于不景气状态。随资本边际效率逐渐恢复,存货逐渐被吸收,利率降低,投资

13、逐渐增加,经济发展就进入复苏阶段。此阶段资本边际效率完全恢复,投资大量增加,经济又进入繁荣阶段。 产生因素形成周期性波动的原因主要是资本边际效率的循环性变动,这种变动一般呈现3-5年的周期性。主要有三个因素决定: (1)固定资产寿命和人口增长速度; (2)过剩存货的保藏费; (3)生产资本使用完毕所需要的时间。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1883年6月5日,生于英国剑桥,1902年进入剑桥大学学习数学,1905年毕业后师从马歇尔、庇古学习经济学。1906年进英政府印度事务部任职 1909年,进入剑桥国王学院任研究员,讲授经济学。1913-1914年任英国皇

14、家印度货币与财政委员会委员,兼任皇家经济学会秘书。1929-1933年主持英国财政经济顾问委员会工作。1942年晋封为勋爵。1946年4月21日,因心脏病猝发去世。 作品介绍凯恩斯一生著述甚丰。著有印度的通货和财政 、货币改革论 、货币论 、 1930的严重萧条 、劝说集 、 获致繁荣的方法 、 一个自我调节的经济制度、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凯恩斯的经济思想主要体现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它为政府干涉经济以摆脱经济萧条和防止经济过热提供了理论依据,创立了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受凯恩斯理论的影响,二战结束后,英、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宣告以实现“充分就业”作为制定经济政策的目标,迅速摆

15、脱了二战的影响,并经历了长达20多年的繁荣。凯恩斯被誉为资本主义的“救星”、“战后繁荣之父”。凯恩斯在其经典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用了大量篇幅讨论人们的心理对有效需求的影响(亦即人们通常说的行为金融学)。 在凯恩斯的逻辑里,资本主义发生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从而生产过剩,爆发危机。为什么出现有效需求不足呢?因为有三大心理规律影响人们的消费与投资: 1、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人们的收入增加可以刺激消费的增加,在收入增加的初期、中期,收入增加与消费增加成正比,即收入增加,消费增加,消费热情较高,但收入增加到一定程度,在中后期,收入增加的幅度大过消费增加的幅度,收入与消费不成正比,消费热情减少。 2、资本(投资)的边际效率递减规律。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相类似,投资初期、中期收益与投资比例成正比,投资收益较高,投资热情高涨,中后期,投资比例不与收益成正比,投资收益率下降,投资热情减少。 3、流动性偏好规律。所谓流动性偏好,就是人们在心理上,对持有现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